APP下载

“五位一体”:农村集体资产管护新路径

2016-05-14练月琴

唯实 2016年5期
关键词:五位一体管护集体

练月琴

农村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终极目标是实现农村公共利益的最大化,其中非常重要的内容是如何对农村集体资产进行管护,使其发挥最大效益。长期以来,农村集体资产管护存在的主体不明、职责不清、资金短缺、统筹不够等问题,引发了一系列矛盾,直接影响着农村社会稳定。2012年以来,淮安市围绕探索农村社会治理新路径,以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护体制改革为切入点,创新整合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环卫保洁、交通设施、公共绿化设施和公共活动场所管护五方面的人员、项目、资金、事项等,实行产权有归属、管理有载体、经费有保障、运行有机制、工程有效益的“五位一体”管护模式,实现管护人员减少80%、经费减少60%、矛盾减少70%,工程完好率、利用率、群众满意率大幅提升的社会效果,走出了一条农村集体资产管护的新路径,为农村管理部门职能整合奠定了基础,更为创新农村综合治理模式做出了有益探索。

明晰产权、厘清职责是做好农村集体资产管护的首要前提。产权明晰是农村集体资产管护的基础工作,是农村集体资产管护和运营效益低下首先要解决的问题。针对小型水利工程建管权责不清的问题,按照“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扎实做好小型水利工程资产清查、确权工作,特别是将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与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相衔接,在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等确权登记颁证的同时,同步推进小型水利工程确权登记颁证工作,以县为单位,对农村圩堤、沟渠等逐一摸底调查、登记造册,对中沟级以上建筑物、河渠(堤)等逐个予以确权,并由县级人民政府核发农村集体资产产权登记证,明确工程功能、管护范围、产权所有者及其权利与义务。在此基础上,切实厘清县、乡、村三级在工程管护中的责任,明确县级职能部门负责资金争取和管理;乡镇负责资金拨付和考核监督;村负责组织管护和初步考核,实行“建、管、护”分离,实现责任主体之间环环相扣、无缝对接。产权明晰是赋予农民财产权的前提,是农村综合改革最基础的工作;只有把农村资源变为资产,资产变为资本,才能激活农村发展的内生动力。对于农村社会治理来说,明确农村各类资产的产权,有助于厘清农村社会治理各主体的角色定位和职责范围,推动形成参与广泛、权责明确、协调有力、资源整合、运行高效的现代农村社会治理体系。

整合资源、统筹实施是做好农村集体资产管护的关键所在。统筹管理是合理配置农村要素资源的重要方法。“三农”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各级支持农业农村发展的政策、资金众多,但分散在不同的部门,相互独立、相互扯皮、多头管理、重复劳动,未能形成整体合力,发挥出这些资源的最大效益。针对这一问题,按照优势互补、打造合力的原则,将小型水利工程管护及与该管护相关、由不同部门管理的农村环卫保洁、交通设施、公共绿化设施、公共活动场所等管护的人员、资金、项目和事项有机整合到一个“管家”手里,建立起“五位一体”管护模式,改单一的水利设施管护为全面管护,变条状管护为块状管护,将每个行政村划分为若干板块,每个板块明确一名管护人员,专门负责区域内“五位一体”管护工作,并在显著位置设立工作责任牌,公示管护内容、管护面积、管护员、联系电话和监督电话,主动接受群众监督,切实做到相关公共设施管护“一个龙头出水”,实现管护效益的最大化。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统筹兼顾、整体联动,改革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小型水利工程“五位一体”管护模式,有效整合了相关公共管理资源,减少了环节,节约了成本,提升了效率,为整合农村管理部门职能、创新农村综合治理模式提供了有益借鉴。

因地制宜、因事择法是做好农村集体资产管护的基本途径。农村集体资产类型众多,千差万别,难以采用统一的管护方式,只有根据不同资产情况,采取适宜的管护方式,才能取得最佳的管护效果。针对小型水利工程特点,全面实行市场化运作、物业化管理。一是采取竞争承包管护方式,由各村根据全市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办公室制定的管护标准,通过公开招标,选择报价最为合理的管护人为责任单位。二是采取用水者协会管护方式,由村用水者协会负责村域范围内小型水利工程管护,通过村民会议民主决议管护费用筹集、工程维修养护等事项。三是采取经营主体管护方式,实行工程管护与土地流转经营相结合,土地经营者在流转土地的同时,一并承担流转区域内小型水利工程的管护工作。此外,还采用镇村集体管理、农村小型公益设施打包管理等方式。通过这些方式,使得以往“没人愿意干”的小型水利工程管护问题迎刃而解。社会治理现代化要求治理主体多元化、治理手段复合化,即政府、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社区以及个人等利益相关者,通过平等的合作型伙伴关系依法对社会事务进行规范和管理,而不是单纯地由政府包揽一切。小型水利工程多样化的管护方式有效激发了相关利益主体参与管护的积极性,对如何调动相关主体参与农村社会治理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拓宽渠道、科学筹资是做好农村集体资产管护的重要保障。资金短缺是农村集体资产管护的共性问题,也是一个难题。稳定可靠、使用高效且可持续的管护经费筹集机制是做好农村集体资产管护的重要保障。为破解小型水利工程管护资金难题,采取了“四点集合”的方式,即通过整合项目资金统筹一点,将各级规划、交通、林业、水利等部门分别下拨的小型水利工程、农村环卫保洁、农村交通设施、农村公共绿化设施、农村公共活动场所管护等专项资金统筹使用;财政资金补助一点,县、乡两级财政分别按每亩3元、2元标准,安排奖补资金;村集体筹集一点,小型水利工程直接受益村按照5元/亩的标准从村集体经济收入中筹集部分管护费用;水利开发收益支持一点,将市域范围内河(渠)堤、圩堤、水面等农村资源性水利工程开发收入全部用于水利工程管护。“四点集合”方式有效解决了小型水利工程管护资金难题,保证了管护工作的正常开展。农村集体资产管护作为农村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小型水利工程管护经费筹资实践告诉我们,无论是做好农村集体资产管护,还是做好农村社会治理工作,不仅要解决好“事由谁来办、怎么来办”的问题,还要解决好“有钱办事”的问题。关键是筹资的方法要科学,能够较好地把政府、社会、个人的利益联结起来,才能得到各方的支持,从而保证稳定的经费来源。

(作者系中共淮安市委副书记)

责任编辑:高 莉

猜你喜欢

五位一体管护集体
加强森林资源管护促进生态环境建设
谈如何做好海伦市天然商品林管护工作
警犬集体过生日
天保工程森林管护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搭建“五位一体”多功能培训平台
动物集体卖萌搞笑秀
集体逃学
内蒙古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后期管护模式的探索
泛滥的集体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