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初中数学教学中变式教学的运用

2016-05-14黄伟

理科考试研究·初中 2016年5期
关键词:平方根矩形变式

黄伟

随着新课程改革深入,初中老师开始创新教学方式,希望以此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为了让学生在掌握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上,能够对其运用自如,变式教学法成为了初中数学老师进行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

一、变式教学的作用

1.激发初中学生主观能动性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运用变式教学法,可以让同一题目存在不同解答方式.又能将多个题目经过重新组合,形成一道新的题目.这有利于让学生产生新颖、形象的感觉,还有利于激发初中生的好奇心,进一步对数学知识产生学习兴趣.

2.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数学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变式教学法,有利于引导初中生从多方面、多角度思考数学问题.数学老师进一步引导学生对这些问题的解答方式进行讨论争辩,以此就实现了培养初中生拓展性思维的目的,提高了初中生的创造能力.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变式教学的具体运用

1.在初中数学概念中的运用

初中数学教学内容跟高中数学内容相比较而言,概念知识这块内容占教学内容总量的比例较大.大部分初中数学老师在进行教学时,都是先对学生讲解课本里的概念知识.初中学生的数学成绩在一定程度上受对概念掌握程度的影响,因此使其不得不重视数学概念的重要性.

所谓的概念性变式,实际上就是指数学老师先对课本内容中的概念部分进行比较详细的讲解,等学生对概念部分内容有了初步了解之后,数学老师在原有的概念基础上做出更广泛的讲解,也就是对概念部分的内容进行延伸.把变式教学应用在概念教学之中,一般情况可以用引入教学方法与巩固深化教学方法.

引入式教学法是通过把数学内容与学生日常生活中的事物联系在一起,让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起来.这样不但更便于学生理解其真实含义,也让相对比较乏味的课堂气氛变得活跃起来.

比如,数学老师在讲解“矩形概念”时,老师可以先让学生了解矩形概念知识,然后提出“在生活中,同学生常见的矩形物品有哪些”等问题.学生可能就会回答有桌子、凳子、饭盒等等.以此引发学生对矩形形成直观认识,然后老师在黑板上画出如图1的三种四边形,让学生认识到矩形的变化形式.通过这种把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相互联系的方法,更容易激发初中生的学习欲望.而若是利用巩固深化的方法,则有利于初中生透过现象更全面地掌握概念.又比如老师在教学“平方根概念”的时候,可以提问“32的平方根是多少?”“1∶32的平方根是多少?”“负32的平方根是多少?”之类的变式问题.通过这些变式,可以让初中学生对平方根的概念有更进一步的理解.

2.在初中数学例题中的运用

变式教学在初中数学中的运用,一般情况都是老师先详细讲解例题,下一步才是引导学生对例题进行模仿练习.这样能够让初中生对题型以及解法有初步了解,从而遇到类似的数学题能够快速作出解答.把变式教学引入教学中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教学效率.老师在运用这种方法进行数学教学时,可以专门从教材中挖掘一些针对性较强的可变式例题,通过对这些例题的变式让学生对自己所学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

比如,“如图2所示,在Rt三角形CAB与三角形ECD中,点D在BC的延长线上,并且角ACE等于角B,而角B等于角D,角度为直角.证明:△CAB与△ECD相似.”,对于这道题将其变式为“如图3所示,把一张矩形纸张ABCD沿着CE这条线进行折叠,点B落在AD这条边上,且点B刚好与点F相重叠.若是AB∶BC=4∶5,则tan∠AFE是多少?”除了变式成这种外,还可以将其变式为“如图4所示,直线y=x+3与x轴相交于点A,与y轴相交于点B.而直线BC经过x轴上的C点,C点的坐标为(3,0),点D在线段AC上运动,但是不能到达点A上与点C上.过点B作∠BDE=45°,[HJ1.33mm]DE与BC相交于点E.(1)求证三角形BAD与三角形DCE相似.(2)设AD=x,BE=y,求y的最小值.”在这个案例里,初中生极有可能从图3中拆解成图2的模型,相对容易地解决了原题,也很容易把第一个变式的解题方案迁移到第二个变式中.这样的教学方式有利于提升初中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拓展学生的眼界.

变式教学法很好地把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结合在一起,不仅能够培养初中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还能够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让初中学生能够全方位地考虑数学问题,通过现象看本质.

猜你喜欢

平方根矩形变式
矩形面积的特殊求法
“平方根”检测题
平方根与算术平方根的区别与联系
从矩形内一点说起
从“解法自然”悟“变式自然”
巧用矩形一性质,妙解一类题
“平方根”检测题
例谈基本不等式的变式应用
浅谈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的几点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