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生因德育而精彩

2016-05-14杨争林

中小学德育 2016年5期
关键词:品德课品德德育

在我国基础教育,有一位特殊的老人,他潜心研究德育课程五十多个年头,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带动了一大批后来者,在品德课程领域赢得了特殊的荣誉,在当地被尊称为“陈爷爷”。他就是原宜都市教研室主任陈光全先生。陈先生长期致力于高中政治课教学和中小学德育课程研究,时愈五十五个年头,至今仍在研究前沿勉力耕耘,攀高致远,留下了坚实的足印,为我国中小学德育课程建设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心之所爱,情之所投,志之所求

1961年陈光全从师范大学毕业后,在一所重点高中执教了近十年的哲学课,后“择优”调入教研室。1981年3月教育部颁发《关于小学开设思想品德课的通知》,身为教研室主任的他毛遂自荐兼任了思品课教研员。当时不少人不理解,说:“一门小小学科,何须大将出马。”陈光全却有自己的看法:“百年大计,育人为本。小学思品课是一门新兴学科,是学校实施德育的主渠道,更需要有人去攻关夺隘,开拓基业。”

1982年思品课刚刚开设时,为了更好地培养该学科教师,陈光全致函《光明日报》的冯文编辑,请他提供相关资料。冯文在回函时顺便转述了广州市林玉老师提出的疑问:“小学思想品德课要不要设计作业?怎样设计作业?”显然,作业问题是思品课开课初期面临的一大难题,具有普遍性。为了及时呼应实践的需要,陈光全立即把思品课作业列入了他研究计划中的首选课题。

他认真学习、研究教学大纲的有关论述,四处搜集资料和案例,并从实践中总结教师的鲜活经验,花了整整半年时间,写成了自己的第一篇论文——《小学思想品德课的作业设计》。没过多久,文章就在《光明日报》发表了!版面上附有林玉老师的提问,陈光全的文章即是作为对她的公开答复。文章见报后,得到广大读者的热烈回应。学者高峰就在信函中对陈光全说:“见您在《光明日报》所发‘作业一文,很受启发。”因为文章具有一定的学术品位和较强的实践指导价值,问世不久就被收入到全国第一本品德课程教学专著《怎样上好思想品德课》一书中。

陈光全自己也没想到,因为这多个“第一”的集合、聚焦而孕育的“第一效应”及其释放的正能量,竟让德育课程研究成了他教育人生中不可割舍的事业。

在“一炮而红”后的十余年间,陈光全对德育课程的研究逐渐由“点”到“线”、由“面”到“体”,多层次、全方位、立体化地展开,从解读《大纲》到分析教材内蕴;从研究思品课教学的性质、目标到探索课程实施的路径、策略和方法;从创意教学设计到优化教学结构;从研究儿童心理到建构品德课程教学评价标准;从儿童良好行为养成到推进学科素质教育的落实……研究的课题涉及思想品德课程的方方面面,而有关的一百八十多篇研究成果也先后在《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小学德育》等三十多家报刊面世。

在了解了陈光全的研究历程和成果后,人民教育出版社的宋殿宽研究员不无感慨地说:“深为您的敬业精神所感动。在我们这条战线上,像您这样钻研,并取得一定成果的人还真不多。”

1990年,因其在品德教学领域的特殊贡献,湖北省人民政府授予陈光全“特级教师”光荣称号。消息传开后,《湖北教育》以《培养美好心灵的园丁》为题,用影像和文字,介绍了他的教学和教研风采。《宜昌日报》记者登门造访时问:“您研究德育课程佳作迭出,就没遇到过困难吗?为什么能取得这么大的成绩?”

陈光全快人快语答:“德育的本质追求是立德、育才、铸魂、树人。研究要有效度,有突破,有创新,必然要与各种各样的困难相遭遇。为了战胜常人所难以想象的困难,我有太多太多的付出,熬了许许多多的不眠之夜,可谓‘为伊消得人憔悴,但也在所不辞。因为研究德育课程是我心之所爱,情之所投,志之所求。”

对品德课程的执着热爱和潜心探研,使陈光全的学术视野不断拓宽。评上特级教师后,他的研究也步入了高阶层次。仅在1991~1996年间,他就在我国最具影响力的教育学术期刊《课程·教材·教法》杂志上,先后发表了《思品课的导入艺术》《思想品德课的道德概念教学》《思品课插图的分类与教学》《思想品德课课题的创意与统整艺术》等论文。这些具有高学术品位的研究成果,后来都被选入《中国新时期社会科学成果荟萃(第三卷)》。

1996年对陈光全来说还有一个更大的惊喜,那就是《中国著名特级教师教学思想录(思想品德卷)》的问世。这是一部大型丛书,内容涵盖我国中小学设置的16门学科,入选的中小学特级教师共193人,进入思想品德卷的仅有9人,陈光全即是其中之一。丛书中最核心、最精华的部分,是特级教师独具风采的教学思想。

陈光全撰写的“教学思想”题为《倾心于儿童道德情感的培养》。这是他主持思品课情感教育实验,付出十年心血而凝结的成果。文章分四章14节,共六万余字,是一篇旨深、意新、文美的宏篇巨作,所阐发的教学思想极为精粹,在品德教育界产生了广泛影响。

2001年,第八次课改正式启动。小学思想品德课退出教育舞台,由《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取而代之。这一变化没有冲淡陈光全与德育课程难以割舍的情怀,反而进一步释放和增长了他的研究激情。他的研究开始植根于“生活德育论”“主体德育论”“实践德育论”等新理论、新思想,学术研究品位也得以进一步提升。在此后的十余年间,以“引领性”“前瞻性”“创新性”“系统性”“拓展性”“建设性”等六个关键词为标志,彰显了他的德育课程研究新特点及其研究成果的高品质。

2012年10月,陈光全受《中小学德育》杂志邀请,开设“中学德育课程教学品质纵论”专栏,用13篇文章系统阐发了他的有关中学德育课程教学的新理念、新思想、新主张。这些文章既有理论高度,又接课堂地气,在中学德育研究领域和德育教师中产生了强烈反响。一位青年教师在写给陈光全的信函中说:“这一年来在读您的文章过程中,我获益良多,对政治课教育有了一次脱胎换骨的认识,也对新课程改革理念有了更深刻的感悟。”

粗略统计,在课改的十余年间,陈光全共发表论文二百余篇,不仅产出多,而且绝大多数刊发在知名期刊上,其中更有二十几篇被中国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因其对品德课程研究的卓越贡献,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杜时忠评价说:“陈光全先生是全国著名的特级教师,是为数不多的享誉全国的中小学品德课程与教学研究专家。”这也是全国中小学品德教育界同仁的共识。

卓越的研究成果,是陈光全如诗如歌的教育生命的华彩乐章。

点亮心头的那一盏明灯

在专心钻研品德课程教材教法的同时,陈光全还积极呼应师生们的企盼,竭尽心智,精心创意地编写了许多教材。

1985年,陈光全作为湖北省思想品德教材编写组的核心成员,参与编写了乡土教材《楚天新风》《楚天新貌》《楚天名胜》《楚天新城》《楚天名人》等。因教材具有亲近感、乡土味,不仅教师爱教,学生也非常喜爱。1990年5月,国家教委在南京召开全国乡土教材展示会, “楚天系列”乡土教材从全国两百多种送选教材中脱颖而出,一举获得全国优秀乡土教材一等奖。从此,陈光全与教材编写结下了不解之缘。

2002年8月4日,江苏、湖北、安徽、广西四省教研室和两家出版社在南京市联合举办编写品德新教材启动会议。鲁洁教授在会上语重心长说:“要把编写教科书看得比其他的事更重。它直接关系到儿童生命的成长,我们要精心设计,精心编写,为儿童负责。”鲁教授在说这几句话时,情绪激昂,斩钉截铁,强烈撞击着陈光全的心扉。

如何编出儿童们喜爱、乐学的教材?首先自然是要领会透新课改的精神,了解课程设计的新理念;其次还要准确把握当前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成长需要。于是,陈光全深入学校调查,与教师座谈,搜集到了许多真实、鲜活的学生小故事。与此同时,他又查阅了《知心姐姐》《中国少年报》《少年报》《小学生天地》等大量儿童报刊,从中采集到一些极富童真童趣又有冲击力、感染力的典型案例。

在做好上述准备工作的基础上,他伏案构思,围绕主题活动的设计如何更富生活气息、更精彩,可谓绞尽脑汁。在这段日子里,他“吃饭不香,睡觉不眠”。苦则苦矣,但他从未怯阵退缩。因为鲁洁教授的叮嘱犹如他心头的一盏明灯——编教材要对儿童负责,是大事中的大事,是为了祖国的明天。在这种精神的支撑下,陈光全攻克了一道又一道难关,顺利完成了教材设计初稿。

2002年11月,在南京的一间小会议室里,鲁洁教授和编写人员围坐在一起,对教材进行审核并交换意见。审读结束后,鲁洁教授对陈光全说:“湖北的设计很好,你们辛苦了!”能得到大师的肯定和鼓励,陈光全内心的喜悦之情难以言表。

陈光全既编写国家课程教材,也编写地方课程教材。2005年,他参与编写湖北省地方课程教材《小学生行为规范与指导》,并任副主编。课的体例由“读儿歌”“学着做”“我做给大家看”和“行为练习日记”等四个板块架构而成。该教材的最大特色是以朗朗上口的儿歌为切入点,以儿歌反映的文明行为为训练点,特别讲求文明行为举止在动态的活动过程中生成,可谓开拓了由儿童自主进行文明礼貌训练,享受成长快乐的新路径。因为教材教育价值高,设计新颖,深受教师、学生和家长的喜爱,先后印行了十二次。

2003年,陈光全又参与鄂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六年级教材的编写,并任五年级下册主编。在其中,他亲自编写了“奏响我们共同成长的和弦”单元,并精心设计了续补扩展型作业、充当角色型作业、情境体验型作业、移情训练型作业、自我规划型作业、出谋献策型作业、绘画书写型作业和行为实践型作业等。教材专家在审读后评点说:“作业是教材中的基本构件,设计优质作业,注重作业创新,是教材编写不可或缺的一环。”

此外,陈光全还编写了“课程伴我成长”单元,并创造性地把评价适切地引入了教材。专家评价说:“本课的‘生活大盘点‘课本中有我和‘我在生活中的新变化,将学生的回顾、总结、反思、体验、整理、展示等学习活动与开展以鼓励为主的发展性评价融为一体,将学生的当下学习与选择、使用他们自己‘成长资料袋”中的相关材料相关联,相呼应,相融通。”

因为这两个单元有创意,亮点多,设计富特色,被教育部的教材主管单位选入《新课程实验教材精粹》(品德与社会卷)一书。

2014年,为了准备修订和提升《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教材的品质,76岁高龄的陈光全老师对各种版本的教材特点进行了分析和比较研究,提出了提升小学德育课程教材活动设计品质的新思想、新主张。陈光全认为:“优化活动设计是彰显小学德育课程性质,践行课程理念,落实课程目标的需要。注重活动设计的目的性、综合性、情感性、辩证性、适切性、诗意性和审美性,大力提升活动创新的品质,是打造升级版小学德育课程教材的应然选择。”

除了给孩子们编写教材读物,陈光全还精心为教师们编写辅导教材。其中的第一本就是《小学品德与社会教育》,主编为华中师范大学德育名家杜时忠教授。全书共八章,陈光全精心准备,倾力付出,编写了《小学德育课程的实施》上、下两章。杜教授在收到陈光全的初稿后回函说:“感谢您的学识和智慧,您所写的部分,乃书的重中之重 。”过了一个月,杜教授又致信陈光全说:“就我接触的教育学者中,您是对小学德育课程研究最深入者之一,这不是客套话。您写的这两章,将极大提升本书的学术品位和实践价值。”

2012年,经过一年含辛茹苦的编写,陈光全与杨争林老师合著的《小学德育课程与教学》面世,这是他为教师们编写的第二本书。该书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后,因其高品质而被德育专家认为“在全国同类著作中罕见”。

造一方孕育品德课程人才的“风水宝地”

陈光全说:“带头进行中小学德育课程教学研究,只是我专业生活的一部分;注重提升德育教师立德树人的素养和专业能力,则是我专业生活的主体部分。”三十余年来,陈光全不遗余力地引领专业阅读、组织现场观课、开展校本研究、促成自我反思、倡导和激励专业写作等,坚持不懈地实施培训,大大提高了教师们的专业素养。

陈光全遵循先贤圣哲“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要成人之美”的教诲,在成就自我的同时,也亲手带出了一批又一批中小学德育课程的优秀教师。

宜都市清江小学的胡芳老师,就是在陈光全的悉心引领和帮助下,逐步形成了“真、细、活、实”的教学风格。2005年,胡老师执教《冬爷爷在哪里》一课,自始至终引领儿童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冬天的奥秘。在教学过程中,大家不禁为学生的细微发现、精彩提问和富有创造性的成果所折服!为教师精彩的引领击节叫好!课后,陈光全与胡老师联手,撰写了《关爱童真童趣,享受学习快乐——‘冬爷爷在哪里教学实录与评点》一文,发表在《江苏教育》杂志上。

特级教师、首届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获得者邓正平,也是在陈光全的悉心指导下成长起来的优秀品德教师。

1986年,邓正平从潘家湾土家族民族自治乡调到陆城一小工作时还很年轻。为了备好、上好品德课,陈光全曾指点她说:“明理要有亮度,激情要有温度,导行要有力度,‘知‘情‘行要和谐统一。”听取了陈老师的指点,不久之后在执教《集体力量大》一课时,邓老师将教材中的插图进行细化处理,将画面内容制成录音解说,当故事讲到关键处时(即一滴水唤来了千千万万个小伙伴,组成小河水,它们肩并着肩,手挽着手,用力扛,拼命托),画面上搁浅的木船由静而动浮起来了,录音机里也发出了水滴们情不自禁的欢呼声:“集体的力量真大呀!”如此声画同步,学生置身其间,自然会有“情随境生”,情动而催心动的效应。这一课的成功,孕育了邓老师的教学成就感。

在此后的十年课改中,邓正平老师逐渐成长为湖北省品德课程的学科带头人。在邓老师成长的同时,陈光全敏锐地意识到其授课的优长之处,抓住她执教的其中三节课,以《让儿童真正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张扬儿童的生命激情》《一堂震撼儿童心灵的德育活动课》为题,分别撰写了三篇文章,陆续发表在《小学德育》《湖北教育》《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等期刊上,推广了邓老师的教育理念、教育思想和教学艺术,也激励了她的成长。

陈光全深知,一个优秀教师一定是一个自觉的研究者。于是,为了助推邓老师的事业走向高端,他精心挑选了《学校教育研究方法》《基础教育的四大支柱》等两本理论书籍,作为礼物送给邓老师,期盼她在德育研究领域大显身手。

从2003年开始,邓老师主持了“一袋四卡”课题研究。“一袋”,是指学生成长记录袋;“四卡”,是指“成绩卡”“荣誉卡”“知心卡”“评价卡”。为了支持和引领邓老师的研究,陈光全作为特聘专家参与制订实验方案,进行全程指导,并从理论高度总结了实验成果。后来,“一袋四卡”研究成果获得中央文明办颁发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创新案例”三等奖,这是对邓老师在德育研究领域孜孜求索的奖赏,也是陈光全尽心尽力助推教坛新秀出彩的鲜活例证。

邓正平曾在《陈光全老师:我一路成长的引路人》一文章中写道:“我成长的每一步,都留下了陈老师指导帮扶的足迹。为了帮我提高教育科研水平,陈老师经常帮我修改教育教学论文。记得2002年我在《中小学教材教学》发表的第一篇文章,就是经他反复修改定稿,并在信封上写好刊物的地址、邮编,让我直接发出去的……在陈老师手把手的帮扶下,我不断成长进步,对小学品德课的教学研究不断走向深入,2010年被评为湖北省小学品德特级教师。”

培养一流的品德课教师,是陈光全始终如一的追求。三十多年来,他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品德学科专业教师,其中有的在省级品德学科优质课竞赛中夺魁,有的成了全国师德模范,有了做了校长,有的出版了品德课程专著,有的摘得了品德课程教学成果大奖,有的提升为教研室主任,成为带领中小学教师锤炼教育教学素养、实现专业发展的排头兵。

陈光全曾在一篇文章中说:“只有38万人的宜都,近二十年内,在小学德育领域,先后出了两名特级教师,一名正教授高级教师,四名中学高级教师。诚如有人所言,宜都是出品德课程人才的‘风水宝地。”

在陈光全的教学、教研生涯中,几乎每天都有新的发现、新的惊奇、新的反思、新的憧憬。而生活中一旦融入了一个“新”字,快乐和幸福感就会如影相随。“研究正未有穷期”,而今,陈光全先生已年届78岁,以往所筑的梦已圆,如今又萌生了新的愿景。正可谓老骥伏枥志犹在,不用扬鞭自奋蹄,他期待着继续对中小学德育课程与教学进行更有深度、宽度和高度的研究,让立德树人的事业奏响更有诗意的乐章,在帮助儿童和教师成长的同时,也温暖他自己的心灵。

责任编辑 余志权

猜你喜欢

品德课品德德育
立德立言,为何重要
好学者贤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让思想品德课鲜活起来
知识改变命运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
品德
增强初中思想品德课实效性的对策
高校“德育为先”的理论、实施及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