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爱滋润幼儿自信的心灵

2016-05-14潘红

新课程·小学 2016年5期
关键词:心理教育自信幼儿

潘红

摘 要:随着时代的进步,幼儿心理教育已成为大家共同关注的重点。由于,家长疼爱、教育的不恰当方式,造成孩子内心缺失温暖的交流和爱的支持,从而产生不自信的心理。一线幼儿教师应利用同伴互动、师生互动、家园配合的教育模式与效应,帮助幼儿建立安全感和自信感,从而构建“自我效能感”。

关键词:幼儿;心理教育;自信

一、个案情况

豆×,7岁,男,大班,聪明、活泼,知识面广,思维敏捷。活动中,只要教师抛出一个问题,豆×就能很快比较正确地讲出答案。可是,当教师请豆×站起来,在集体面前完整表达的时候,豆×却总是低着头,不肯说话。为了鼓励豆×大胆表达,教师进行多次的积极引导,热情鼓励:“你刚才说得很棒,再给大家说一遍。”谁料,豆×抽泣起来,依然不肯开口说一个字,此情况经常会发生。

二、问题分析

1.家庭背景概述

豆×是独生子,出生后母乳喂养,四个月断奶后母亲上班,孩子送老家由爷爷奶奶喂养。隔代的溺爱,从不让他受一点儿委屈,凡事都顺从孩子。动作、言语发展正常,喜欢唱歌,身体健康,聪明活泼。爸爸是一名普通工人,性格偏内向,平时比较严肃,孩子一有做错之处就会批评,甚至动手打骂。妈妈是公司领导,好强好胜,无耐心,要求做到的事必须完成。

2.从家庭环境层面分析

家是自信而温暖的港湾,然而豆×的家始终带着矛盾冷漠的气氛。虽然,家长们内心是疼爱孩子的;但是,老人的溺爱顺从和父母的严格形成了反差,使得豆×不敢显露心声。加里宁说过:“世界上任何人也没有什么东西能比孩子们的眼睛更加精细、更加敏捷,对于人的心理上的各种微妙变化更富于敏感的了。”

3.从孩子自身层面分析

第一,豆×可能是担心说错,索性不说。第二,大家瞩目的目光会聚焦到他身上,面对众人的眼光无所造从,怕说错,所以不敢说。

以上分析得出:长期沉压于内心的不自信种子,随着时间慢慢越积越多,造成孩子不敢大胆表现自己,只能用伤感的流泪来抒发自己心情,缓解内在胆怯、害羞的情感。

三、教育目标

1.创造机会,引导幼儿大胆地由“会说”到“敢说”,充分展示自己,构建“自我效能感”。

2.利用师幼互动效应,帮助幼儿建立安全感和自信心。

四、观察引导

观察片段一:(一周内某天)

桌面游戏时,豆×正在认真地搭积木,一会儿就做出一个“望远镜”,小伙伴们羡慕不已。旁边的轩×看见了,马上也喜欢上这个“望远镜”,急着拿来看一眼,由于用力过猛,“望远镜”一下子散了架。豆×看此情景,不说话就大哭起来。

【情况分析】豆×的哭代表他内心委屈,辛苦搭出的成果,那么受大家重视,应该是一件多么值得骄傲的事情,却被人一下子破坏了,心理承受不起突然的变故。不说是不敢吐露内在的想法。

【方法效果】赞扬、肯定、亲切的态度是提高孩子自我感知;批评、指责和冷漠的态度则降低了孩子的自我感知。因此,我先询问事情经过,再采用肢体安抚、言语交流方法,然后引导小伙伴们肯定并表扬了豆×的作品,豆×收起了眼泪,不说话,微笑了一下。同时,与家长达成了共识,让其回到家中尽量用温柔鼓励的口语与孩子交流,认同了孩子今天从哭转变成笑的优秀表现,建立孩子的成就感。第二天豆×来园显得特别高兴主动。

【辅导小结】“集体生活是儿童之自我向社会化道路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为儿童心理正常发展的必需。(陶行知先生)”其实,豆×内心虽然有些脆弱,但并不真正的脆弱,很盼望着力量的支撑,集体活动正是促进豆×打开心灵的一把好钥匙。家园共同的配合,以肯定表扬的方法来支持了豆豆内在信心感,使豆×转变较快。

观察片段二:(一周后某天)

户外活动的时候,我带孩子们玩小兔拔萝卜的游戏,小兔在去拔萝卜的路上,要越过几个障碍物,我把牛奶盒放在地上当成是小山,班上所有的小朋友都可从“小河”上跳过去只有豆×不敢,我问他,他不说话,总是摇头,就是不跳。

【情况分析】上周的豆×已从哭中寻找到了笑的因子,初步建立了向勇敢大胆跨一步的信心。现在豆×虽然没哭,但仍属于害怕胆怯,不愿意去尝试,怕摔跤,怕疼。

【方法效果】其实,孩子就如一张白纸,画什么就会呈现什么。然而,现在的豆×失败与成功只有一步之遥,勇敢与害怕也只是一纱之隔。所以我将此机会充分利用,运用言语与行为的鼓励,帮助豆×跨过心理障碍。手指轻轻地扶着豆×,嘴巴里不停地说:“豆×最棒,豆×最厉害,如果跳不过可以再跳一次……”没想到的是,豆×跳过一个障碍物后,放开我的手,自己跳起来,越跳越有劲,最后一个跳完后,大家鼓起了掌。豆×大声地说:“我会跳了呀!我会跳了呀!”此过程,我拍了视频与家长共同分享,得到了家长的呼应,并且当天孩子回家后受到了父母的一致好评,家长将孩子家中开心的一面拍了照片进行回复。

【辅导小结】此片段中,我扶豆×只是轻轻地,几乎没怎么扶着。可此行为在豆×的心中却埋下可贵的暖心种和信心的力量。同时,言语与同伴的掌声给了豆×积极向上的情感,终于愿说、会说、敢说了。游戏的熏陶引导和父母教育方式的转变,让豆×心理需求得到补偿,把被动经验变成主动活动。在潜意识里把“不行”情结变成“行”的欲望,积极因子覆盖了消极因子,让豆×重新“站”了起来。

观察片段三:(两周后某天)

放学时,豆×主动与小伙伴们说着悄悄话。爸爸妈妈来接豆×,他面带微笑走过去,与他们拥抱了一下,亲切地叫爸爸妈妈,家长特别触动,回抱并亲了豆×。随后,豆×说了一声:“小朋友们,再见。”乐呵呵地回家了。

【情况分析】豆×的表现说明了他在前段时间的引导下,从集体中、从父母的拥抱亲吻中得到了安全感、信任感。自我突破了内在不自信的大门,从情感上得到了温暖,从心智中得到了快乐。

【方法效果】师生互动,呼应豆×表现,及时在家长与小朋友面前加以表扬,体现豆×进步的成果。与家长沟通,经常拥抱、亲吻一下孩子,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家长表示赞同观点。此时的豆×在爸爸的背上,使劲儿地挥着小手,笑得合不拢嘴了。

【辅导小结】“人类需要渐渐长大的儿童,揣着童心的儿童的样子的儿童,那将是长久、健康的、醇美无比的。(作家秦文君)”豆×的内心在家园共同配合下慢慢长大,时刻充满着童真与能量,无论什么事都会显露于外表。他的主动、快乐不假思索地表现出,说明自信心又增强了许多。

五、总结说明

这是一个因为家长疼爱、教育的不恰当方式,造成孩子内心缺失温暖的交流和爱的支持,使得孩子在集体中不敢表现自己而产生不自信的心理个案。作为一线的幼儿教师,我在班级中创设机会给孩子心理进行适当的引导教育,利用师生互动、家园配合,集体的力量帮助孩子走出不自信的框架。通过多激励、表扬、鼓励等针对性的教育方式,使其自信地展示自我。

从以上观察引导教育来看,孩子的表现已超出预设的目标。然而,自信心的培养需要长期的家园配合,这样,短暂的进步才能为长远的收获做更好的铺垫。爱默生说过:“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自信是由内而发的,“我愿意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儿童的心灵。(苏霍姆林斯基的话语)”把爱心当作启蒙的雨露,用真情唤起幼儿心灵的共鸣。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2]陶行知.陶行知文集[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

编辑 段丽君

猜你喜欢

心理教育自信幼儿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浅析赞赏教育在中学教学中的运用
关于高校贫困生心理教育的几点思考
谈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设计
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
做一个自信的“小小音乐家”
深化年轻化战略108万已是“小目标”
有效提高大学生心理教育方式探析
基于快乐教学的投掷课教学研究
浅谈高职学生内力觉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