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开放街区建设模式下的城市绿道规划研究

2016-05-14陈晨黄磊昌李梦楠

中国绿色画报 2016年5期
关键词:生态设计

陈晨 黄磊昌 李梦楠

[摘要] :2016年初,我国中央公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文件,《意见》指出对于封闭的大型社区需实现内部道路公共化,以缓解亟待解决的城市路网问题,针对这一项举措,本文通过对开放街区的概念、特点优势等进行研究,分析了开放街区模式对我国的城市绿道建设的影响及应对策略,同时对我国城市绿道的发展趋势作出了展望。

[关键词]:城市绿道规划; 开放街区 ;生态设计

1、开放街区

1.1 概念界定

开放街区不仅仅是对于围墙等障碍物的拆除达到的表面的开放联通,而是在某种意义上,是对城市的形态结构及城市交通的融合调整,同时基于城市生态的破碎性,可以进行有力的织补的空间区域1。

1.2 开放街区的特点及优势

1.2.1 开放街区的特点

通过对欧洲巴黎等现有城市形态结构的研究,发现开放街区的特点主要有:

(1)小尺度路网

开放街区通过增加城市交通网络的密度,以达到提高城市交通网络的效率,增加城市居民的出行路线选择,提高城市整体的多样性及可达性2。

(2)功能多样性

多种不同的功能区域通过解构重组,以不同的方式进行组合,混合布置,创造多样化的建筑类型和多样性的空间类型,使城市景观和其中的街区空间功能齐全,公共资源高度共享,居民幸福指数上升。城市“开放街区”的规划建设理念打破了原先功能单一封闭的空间,给城市发展带来更多的可能性。

(3)街道人性化

城市街区营造舒适的城市空间,以多样化、人性化的城市功能填充于城市街区的道路中去,使得城市街区的道路可以满足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集会。

1.2.2 开放街区的优势

(1)有利于城市公共资源的高度共享,城市功能空间的有机融合。开放街区中独立的建筑单体可以带来更多样化的建筑及区域空间,城市绿道建设有更多的空间机遇,城市绿道又可以串联起各个不同的城市功能空间。

(2)有利于完善城市各区域功能。城市街道网络本身就具有可能性与多样性,当街区模式越小时,城市的道路网络就越密集,人们的出行就会有更多的路线选择,城市道路公共性的应用就越强,效率就越高。反之,大型的封闭式住区会使居民的可选择性降低,城市道路的容积就会增大,则易造成交通的拥堵。

(3)有利于提升城市的活力氛围。开放街区中独立的建筑单体相互之间保持独立性,给建筑之间的区域及城市的街道都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和可及性。

2、开放街区与绿道的关系

2.1 绿道界定

不同的时间涌现了很多国外学者对绿道的定义:

实际上,“绿道”一词包含很多相关概念,有很多跟城市绿道概念相关的其它景观学术词语,它们具有相似的概念认知基础,资源共生性、连通性和多种功能的集中性(Ahern, 1995)。

2.2街区开放对城市绿道的影响

2.2.1街区开放前与城市绿道的关系

城市大型封闭住区与城市绿道和绿道网络系统不能交融混合,甚至阻碍了城市绿道的建设,影响了城市的生态稳定性,交通网络也因此受到阻碍,造成了城市交通拥堵等诸多问题。城市破碎斑块在绿道的周围,没有得到有机的连接融合。所以说街区开放前与城市绿道的关系是割裂的,独立的,不相容的。

2.2.2街区开放后对城市绿道的影响

城市街区开放后,打开了大型封闭住宅区内部的道路,连接城市干路,增加了城市路网密度,有利于连接破碎的城市空间元素。小型的组团式的街区将有助于营造聚集型的城市环境,有利于为城市各种功能及公共活动提供更多的可达性,生态性,更为人性化,资源高度共享等多种兼备的场所,有利于营造能动交融和异质多义性的城市空间。当城市的路网密度增大时,城市绿道的宽度和长度也有几率变宽增长,同时城市绿道将会有多广阔的空间去发展,“见缝插针”的绿带将更有效率的将整个城市的绿地连接起来,对于城市的文化脉络也会是更有效的串联,增加了城市的生态性,对本土的植物动物生长也是一种良好的环境,同时能够将各种城市功能活动空间连接在一起,形成多功能混合的多元化的城市开放街区。

3、 “开放街区”模式下的城市绿道规划讨论

3.1 街区开放后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1)城市大型封闭住区的开放,可能也会造成原先一个整体的组团零碎,斑块破碎化严重,针对这一现象,我们可以采取将一个大型的组团分拆为几个小尺度的独立组团,每个组团成为一个整体,将整体解构重组,有机衔接道路路网,满足交通路网的密集度以及生态网络的稳定性。

(2)城市街区开放后,小尺度区域会出现大量的窄马路,密路网,则需要建立慢行道路,慢行路的设置可以通过增加道路的曲线以增加人行和自行车的数量。增大十字路口路角的面积,以确保行人快速通过,并制约车辆的急转弯等形式实现。

3.2 城市绿道规划建设未来的趋势

未来我国城市绿道的规划建设必将更加深入于小尺度的区域中,在街区开放后,路网密度增大,城市交通问题得以有效改善,城市绿道的涉入点增多,将实现生物多样性及更加稳定的城市绿道系统。同时,对于城市绿道这一系列的全生命周期将得到系统完善的管理。未来的城市绿道将不仅是一个生态网络,同时也是一个社会网络,在互联网+的时代,人们通过有效稳定的绿道网络系统满足日常生活活动,改善生存问题,环境问题,同时增进社区、地域乃至于国家之间的认知交流。

4、总结

“开放街区”的规划理念应借鉴应用于我国当代的城市建设之中,对城市的形态结构及城市交通的融合调整,以解决现如今中国的城市问题,对于城市绿道的规划建设也提供了更多的发展空间和更多的可能性。开放街区建设模式下的城市绿道规划设计基于城市生态的破碎性,进行有力的织补,使城市多种功能空间有效串联,城市公共资源高度共享,多种功能空间有机融合,城市生态系统网络更加稳定,城市交通路网更加密集,人们出行选择多样化,提升了城市居民的生活幸福指数和对周边环境的认可度。

[参考文献]:

[1]CECS377,绿色住区标准[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14.

[2]商宇航.城市街区型住区开放性设计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15(6).

[3]刘玥玮,秦华.城市生态廊道建设探讨[J].南方农业,2013(3):87—89.

[4]岳晓雷,徐文辉,陈青红,黄一成.边缘效应与生态绿道宽度关系研究[J].中国城市林业,2013,(3).

[5]张云彬,吴人韦.欧洲绿道建设的理论与实践[J].中国园林,2007,(8).

猜你喜欢

生态设计
浅析生态设计在设计中的应用
某高层住宅建筑设计构思及相关要素分析
绿色经济背景下的中国生态设计推行现状与建议
“生态设计”于城市环境艺术设计之应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