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应用背景的研究生英语教学改革实践

2016-05-14吴静静黄红军侯彩虹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16年5期
关键词:教学评估教材建设研究生

吴静静 黄红军 侯彩虹

摘要:基于研究生英语学术交流能力的需求,围绕研究生英语学术交流能力培养,对英语课程体系进行了重新的系统设置,为提高教学效率改革了教学模式和教学评估方式。新课程体系设置优化了教学内容,带动了教材体系建设,使教员与时俱进,更新知识。实践证明,改革不仅极大地提高了研究生英语学术交流能力,同时锻炼了教员队伍。

关键词:研究生;英语学术交流能力;课程体系;教学模式;教学评估;教材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6)05-0072-03

一、研究内容

针对传统的研究生英语教学已越来越不能满足社会及研究生学术发展需求的情况,2011年学院下达了教学研究重点资助项目“研究生英语学术交流能力培养研究”。课题组积极贯彻素质教育的要求,坚持研究生英语教学“以需为本”“重在交流”的理念,紧扣研究生英语学术交流能力提高这个主题,在研究生课程体系、教材设计、教学模式和教学效果评估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大胆改革。

该课题以现代语言学研究成果为理论指导,针对研究生的英语学习需求进行了有关课程设置、教学模式、授课学时、教学现状、英语水平等方面的大量问卷调查,在此基础上,确定了我院研究生英语教学改革的方向和内容,提出了新的面向研究生英语学术交流能力提升的培养方案,主要解决了以下问题:一是课程设置不科学、不合理的问题;二是教学针对性不强、不利于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问题;三是学习效果评估模式单一化、不全面的问题;四是教学内容陈旧、重复、缺乏层次性的问题;五是英语学习与应用严重脱节的问题。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如下四个方面:(一)研究生英语课程新体系设计;(二)教材的优化与设计;(三)教学模式改革;(四)教学效果评估。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生英语课程体系设计

课程体系设计的基本理念是基于美国学者John Dewe于20世纪末提出的“教学即生活”(edu-cation is life)和“从做上学”(learn by doing)的教学模式理论。在该理论的指导下,着手进行改革。

研究生英语教学的总目标是培养研究生英语学术交流能力。研究生英语学术交流能力细分为:学术论文英语摘要的写作能力,相关专业国际权威期刊及投稿能力,相关英语文献阅读能力,英语论文的撰写与发表能力,国际会议学术演讲能力,国际学术会议的组织能力,国际会议学术演讲稿的撰写能力,学术交流英语信函往来能力,国际学术交流跨文化交际能力等。研究生英语教学总目标设计定位在以上英语学术方面的能力培养。区别于以往的研究生教学目标设计的是,新的教学目标强调了研究生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实现了从注重基础英语教学向注重英语应用能力培养的转变。

根据改革目标,研究生英语课程分设三大模块:第一模块为基础英语模块和军事英语,42学时,目标学员为大学期间未通过英语六级或未达六级水平或有意进一步巩固、提高英语基础的研究生。已通过六级的研究生可申请免修第一模块英语课程。但硕士研究生必修军事英语课程。第二模块为学术交流技能模块,开设多门学术交流英语课程。如国际交流英语、学术交流英语、军政时文阅读、科技论文写作和科技英语翻译等,每门课程32学时。第三模块为专业英语文献导读模块。设置了十个专业方向的专业英语文献导读,主要学习文献检索、文献阅读、论文投稿和论文评价等内容,课程设置32学时。三模块的课程设置之间是依次递进、相互辅助的关系。第一模块是基础,第二模块是英语学术交流技能的学习,第三模块是英语口头、笔头学术交流能力的拓展。

(二)教材的优化与设计

研究生英语教材的优化与设计,采取的是国家级同类优秀教材和自编教材相结合的原则。教材的优化设计服务于课程目标设计。课题组根据我院情况编写了五部教材。《国防科技英语阅读》的编写紧贴军事、紧贴部队,目的在于提高研究生学员的军事素质、信息素质和应用能力,出版后将用于第一模块的基础英语课程。第二模块教材《学术交流英语》旨在培养研究生英语科技论文的写作技巧,进行国际学术会议学术演讲和国际会议的组织,掌握国际学术函件往来写作规范、国际学术交流通用规范和国际学术期刊投稿技巧。第二模块课程教材《科技论文写作》重点介绍英语科技论文写作的规范及要求,就英语科技论文构成的各个要素进行讲解,同时配以大量的实践练习,使研究生在短时间内能够进行英语科技论文的写作。第三模块教材《科技英语翻译》突出技巧与实践相结合,系统性与针对性相结合。第三模块的十个方向的专业英语文献导读课均为自编教材,教材紧跟专业前沿动态,向研究生介绍新的科研进展,同时培养快捷有效的文献检索和阅读能力。

(三)教学模式改革

教学模式一直为研究生和教员共同关注,也是广大英语教员多年来在教学中不断摸索探讨的课题。以往的研究生英语教学模式均为教师授课、研究生聆听吸收,实践证明,这种传统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并不好。为此,课题组对当代英语语言教学法进行了全面研究,在此基础上确立了“任务驱动教学法”作为教学模式转型的方向,详细分析了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四个实施环节,即创设情境、确定任务、自主完成和效果评价,将这四个环节与研究生学术交流能力培养的具体要求相结合,提出了基于任务驱动Seminars、Presentations和Discussions相结合的英语教学模式,即基于任务驱动的SPD教学模式。其根本特点是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教学模式。教学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学生在进行Seminars、Presentations和Discussions的过程中,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实践证明,这种新的英语教学模式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与他人协作的能力。

(四)教学效果评估

研究生英语课程教学效果评估采用形成性评估与终结性评估(课堂评估和实践评估)相结合的原则。第一模块英语教学针对那些英语水平尚未达到六级水平的研究生,因此,这一模块的教学效果评估体现在学员经过学习后能否达到要求的英语水平或通过国家英语六级水平测试,同时进行一对一的英语口语考试。第二模块教学评估的形成性评估表现在课堂实践和课下实践评估上,终结性评估则是课程结束时的书面实践测试。课堂实践评估是指针对授课内容进行的实践活动评估,如国际学术会议模拟、学术演讲模拟、论文的写作与发表和学术会议组织模拟等。终结性评估的书面评估是指根据课程内容进行的以测试英语应用能力的评估。第三模块的教学评估体现在相关英语文献的获取和阅读是否有效、英语论文的发表等实际应用方面,改变了传统的以书面测试为主的教学评估方法,不再是对简单英语语言的字、词、句、篇的单一测试,而是形成性评估和终结性评估相结合的基于语言基础的应用能力,即口头、笔头英语学术交流能力的多维测试评估。

本课题的特点是基于大量的问卷调查确定教学改革方向,基于先进的语言学理论确定教学改革内容,基于实践检验教学改革的成效。在整个课题研究中,课题组成员的理论和实践水平也上了一个台阶,发表教学研究论文八篇,编写教材五部,讲义多部。

三、研究创新点

(一)构建了基于实践的研究生英语学术交流能力培养课程体系

以往的英语课程体系只注重语言本身的字、词、句、篇的训练,忽视语言作为工具的实用性训练。研究生英语教学改革特别强调语言的工具性训练。围绕研究生学术科研工作对英语的使用需求,强调通过实践应用来培养研究生的英语学术交流能力,由此构建了包括基础英语模块、学术交流技能模块和专业英语文献导读模块的研究生全新英语课程体系。第一模块课程设置为基础英语。第二模块开设课程为学术交流模块。第三模块为十个专业方向的专业英语文献导读。第一模块是基础,第二模块是英语学术交流技能的学习,第三模块是英语口头、笔头学术交流能力的进一步强化。三模块的课程设置之间是依次递进、相互辅助的关系。

(二)创建了基于任务驱动的SPD教学模式

创建了基于任务驱动的SPD教学模式,即Sem-inars、Presentations和Discussions相结合的英语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教学模式,创造了以学定教、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学习模式。实际应用表明,基于任务驱动的SPD教学模式能够真正做到让研究生成为课程学习的主体,使研究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学习、运用通过课堂实践活动得到加深和巩固,与传统的教师讲授、研究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模式相比,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及与他人协作的能力。

四、研究成果的推广与应用

(一)师资队伍建设得到极大促进

课题组全体成员,一方面积极围绕课题的各个方面开展研究,对研究生英语学术能力需求进行了深入调查和了解,从而对研究生英语学术交流类课程教学的本质、内涵有了非常深刻的认识;另一方面,改革后的课程内容体系、教学模式、评估测试方法等对教员形成了新的挑战,对教员的知识面、理论和学术素养、课堂组织能力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促使教员在进行教学活动时,要通过不断学习、更新知识,提高自身素质和学术水平,同时还要在教学中不断完善教学方法和手段,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二)研究生英语学术交流能力得到较大提高

研究生由原来的只注重传统字、词、句、篇的英语学习过渡到了他们实际需要的英语学术交流能力培养上来,这极大地提高了他们的英语学习兴趣。新的课程设置满足了他们不同的英语学术交流能力的学习需求。研究生能熟知国际学术会议组织的流程,能用英语进行国际学术会议分会场会议的主持,能熟练进行国际学术演讲,举行英语学术研讨,熟练进行科技英语翻译、科技英语论文写作、英语专业文献阅读等。研究生经过三模块的学习和实践,掌握了学术交流英语的各种技能、方法及规范,实现了从基础英语学习到英语实践的巨大飞跃,英语课程也由此实现了其本身应有的工具价值、思维价值和载体价值。研究生英语论文发表数量正逐年上升,2010年全院研究生发表英语学术论文64篇,2011年发表高等级英语学术论文(SCI,EI)137篇,2012年全院在读研究生发表高等级论文(SCI,EI)175篇,2010年人均不足一篇,2011年人均1.5篇,2012年人均2.1篇。在教学总结与反馈中,研究生均反映新的研究生英语课程设置极大地提高了他们的英语学术交流的综合能力,使他们将英语作为一种工具真正地应用到了学习和科研工作中。

[责任编辑:刘爱华]

猜你喜欢

教学评估教材建设研究生
伍小东研究生作品选登
蔡智及其研究生作品选登
沈铭存研究生作品选
关于核科学技术专业英语教材建设的思考
基于大数据的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研究
湖北民间舞蹈课程体系的建构
中高职衔接教材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浅议网络自主学习的评估对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促进作用
“五个度”见证我国高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