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问题意识教学法”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建构

2016-05-14何妍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16年5期
关键词:建构

何妍

摘要:本文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为例,深入研究和探讨问题意识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紧密关系,坚持以问题意识为导向,充分关注学生的思想现实问题,积极回应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注重问题教学方式方法的创新与运用,并在此基础上,探讨问题意识教学法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建构。

关键词:问题意识教学法;思政理论课教学;建构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6)05-0050-03

思想政治理论课问题意识是指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目标已经确定的前提下,通过问题逻辑的方式,在教育活动与教育目标之间建立必然联系,即理性将问题逻辑作为核心思维方法,通过发现问题、设置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式,主导学科意识、教材制作以及教学理念,从而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目标。树立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关注学生的思想现实问题,积极回应重大理论问题,是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方向。

一、基于问题意识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理念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理念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所形成的关于教学理念的深层次认识,它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具体实践教学中的基本原则。教学理念的确定既要符合教学实践,同时又要对教学实践起着指导作用,教学理念实施过程还充分体现了未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发展趋势,是对过去教学经验的总结,以及对未来教学的设计安排。因此,科学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理念建立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实践发展的客观规律的基础之上,能够充分反映一定时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本质特征与发展规律,从而为一定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发展指明方向,并对该时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实践、改革与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和影响。基于问题意识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理念主要有:

第一,“灌输”和“启发”相结合。“灌输”和“启发”是教学过程中经常采用的两种基本的教学方式。在从事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中,我们既要做到“灌输”,同时还要兼顾“启发”。这是因为思想政治理论课从它的基本性质来看是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门综合性的课程,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对于整个民族的整体素质的提高起到一定的示范作用。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首先离不开基本的教材,以教材为蓝本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教育。当然,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如果一味地进行灌输,其教学效果和实效性也难以体现。因此,在“灌输”的基础上,还要通过“启发”的方式去调动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积极性和浓厚的兴趣。

第二,“外引”和“内生”相结合。“外引”是指外部引导,“内生”是指内部内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告诉我们,事物的发展是由内部和外部因素两方面共同构成的,决定事物的发展方向的是内因,内因通过外因起作用。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坚持“外引”就是要我们通过各种途径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已经不能满足现实需要了,比如现阶段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通信和电子设备已经广泛运用到现代教学中,在此基础上应运而生的“慕课”教学、“翻转课堂”、“微课”等教学方式的创新就是很好的例证。通过这些教学方式的创新,去挖掘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和积极性,因为教学的根本目的还是在于如何提高学生的自主能力。所以,“内生”是根本,通过“外引”的方式能进一步起作用,真正做到既关注学生的内在需求,又兼顾外在,双管齐下,真正发挥教学的本质作用。

第三,“理论”和“素质”相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事关中国道路拓展延伸、中国力量积聚勃发、中国气派凝结彰显的立德树人的“主渠道”。所以,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的理论阵地。同时,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高素质、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有一定创新能力的人才,因此,素质教育又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中做到“理论”和“素质”相结合,就是既要坚守理论的阵地,同时又要重视对学生素质的培养。通过实践教学,使理论向能力和知识素质转化,把理论转化实践,学以致用,最终体现出教育的根本目的。要做到学以致用,前提是先要理解基本的理论知识,多参与社会实践,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融会贯通。理论是基础,通过学以致用使理论转化成实践,从而提高大学生的素质。

二、问题意识教学法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建构的意义

第一,问题意识教学法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构建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的不仅仅是向学生传授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思想的交流和碰撞,最终促进学生思想认识的提高。因此,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构建问题意识的教学法,就是要积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关注问题、探索问题、思考问题,从而让他们自主地解决问题。这种问题意识的培养对学生的主体发展具有积极作用,从而提升学生的个人能力,促进自我的发展。同时,问题意识教学法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构建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在学习的过程中,有了问题就会去思考,就会去进一步寻求解决问题的答案。要想提高思想政治理论的实效性,就必须让学生积极关注社会重大理论问题和社会问题,在探讨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钻研精神、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这都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第二,问题意识教学法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构建有利于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作为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面对的授课群体是已经成年的大学生,他们有自己的思想和主见,因此,教师在传授知识的时候更应该尊重学生,体现出平等、民主、自由的教学观。问题意识教学法有助于帮助教师形成这种教学观。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思考问题的方式和能力都不尽相同,作为老师就应该发现学生的个性特点,在课堂上为他们创造展现自我的机会,问题意识教学法就能够帮助学生实现这一目标,通过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教师教学水平提高的另一个重要表现就是可以促进教学不断学习、不断进取。通过问题意识的引入,促进科研,用科研促教学,达到科研和教学相长。教师在要求学生密切关注社会问题的同时,自己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而且事先自己要理解好这些问题,吸收先进的教学理念,这样才能更好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这个过程也是教师教学水平提高的过程。

第三,问题意识教学法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构建有助于教学和学生的互动和沟通。传统的教学方式中,教师主要通过课堂授课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学生缺乏互动,不利于增进教师和学生的思想交流。通过问题意识教学法的引入,教师通过课堂提问,学生围绕老师的问题展开积极的讨论,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理解。或者学生发现问题后,主动向老师提出,老师对问题进行解释,进一步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问题意识教学法的构建还可以增进老师对学生的了解,通过互动和交流,使老师更能够把握好教学内容进行教学设计和安排,根据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进一步提高教师的亲和力,让学生能够自主参与学习,变过去的被动为主动学习。

三、问题意识教学法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设计

问题意识教学法是通过问题情境的设计、问题的提出、问题的分析和解答以及问题涉及知识的巩固和拓展四个环节来具体实施的,下面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为例进行说明。

第一,问题情境的设计。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进入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创建问题情境是问题意识教学的第一步,这是因为在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之前,创造新颖的、有趣的、有启发意义的问题情境,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从而能够主动吸引学生参与到问题的讨论中来,为之后的教学设计和安排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对于问题情境的设计,要能够创造一种障碍性的问题情境,这样学生在原有知识结构的基础上,可以进行深入思考。比如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绪论中的第一节“适应人生新阶段”,作为刚迈入大学的大学生,大学的一切是新鲜而又陌生的,如何帮助他们尽快适应大学的学习和生活是首要问题,因此,在问题情境的设计上,首先让新生用几个形容词对大学生活进行猜想,透过这几个形容词可以引起其他同学的共鸣,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你对大学生活有什么期待?”、“大学生应该如何充实度过大学生活?”等等,通过学生们的思考和回答,使他们对大学新生活的认识加深和产生新的感受,并合理规划大学生活。创设情境的方式很多,可以通过表演小品、看视频、心情体验的游戏等等,总之只要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和积极性,让学生通过体验情境能够获得新的认知,就是好的方式。

第二,问题的提出。所谓问题,首要就是要“问”,这是问题意识教学法的核心所在。因此,这就需要教师结合课程的特点,设计出一些有现实意义、与学生密切相关的问题,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和思考。首先,通常问题的提出有两种基本方式,一种是依课程内容提出问题,另一种是根据当下发生的社会现象结合课程内容提出问题。前者是从课程内容到提出问题,后者从问题到课程内容。其次,问题意识教学法的根本宗旨就是要通过问题的提出,促使学生进行思考。所以,对于教师而言,要注意如何选取那些有现实意义、和当代大学生密切相关的问题进行引导,增强大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兴趣,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效性。同时,问题的提出不是随随便便的,一定要结合课程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问题的难易也要适当,这样才能真正达到提高教学实效性的目的。

第三,问题的分析和解答。有了问题的提出,最后的落脚点还是要去分析和解决问题。问题的分析和解答的方式也可以有两种:一种是让学生主动去分析和解答,教师做最后的总结,这样可以把问题讲得更加透彻;另一种就是教师直接去分析和解答,这种方式也可以帮助学生回答问题。但从教学效果来看,前者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这是因为第一种方式可以让学生主动参与其中,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印象更为深刻。当然,让学生去回答问题时,由于每一个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思维方式都不一样,因此回答问题的角度、结果也会不一样,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要鼓励学生进行多角度思考,另一方面对于问题的回答有片面认识或者回答错误的学生要进行有效的引导,还可以通过这些回答让其他同学去思考,又可以进一步引出新的问题,达到启发学生的目的。最后,再由教师进行总结,这样对问题进行分析和解答,往往可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第四,问题涉及知识的巩固和拓展。这一步直接关系到学生们学习的实效性。对问题的分析和解答并不意味着问题意识教学的结束,最后的回归点还是实践。学生如何学以致用,这就要对问题所涉及的教学点进行归纳总结,进一步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和拓展。另外,通过问题意识的培养,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学习能力、行动能力以及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能力对于大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都是非常必要的。

[责任编辑:王辰]

猜你喜欢

建构
建构模型 探求最值
多元建构,让研究深度发生
合理投放辅助材料,鹰架幼儿建构游戏
让幼儿在主题建构中获得快乐
文学奖与文学史秩序建构(评论)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基于微观公平的现代中小学校内部制度与文化建构
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功能及课程建构
祖辈学堂:幼儿园隔代开展家庭教育的实践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