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体问题探析

2016-05-14路丽丽

文教资料 2016年6期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体大学生

路丽丽

摘 要: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需要群众的努力,大学生是其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体需要接受、信仰马克思主义,了解中国国情并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在社会发展、思想多元化的影响下,具有较强的思想政治素养、责任承担意识和丰富知识结构的大学生,逐渐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体。开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的理论、实践教育,使大学生努力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贡献力量。

关键词: 大学生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主体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既是马克思主义不断发展的根本要求,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需要,既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又是马克思主义“化”中国。“历史上的活动和思想都是‘群众的思想和活动”,“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必将是群众队伍的扩大”[1]103-104。大学生属于社会、群众的中坚力量,可以发挥责任承担意识,学习马克思主义,掌握科学的方法论,不断提升自我思想觉悟,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体应具备的素质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指出,主体是指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从事实践活动、认识活动的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体,是指在中国从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实践、认识活动的人及组织[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体需要做到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接受、坚持和发展,立足中国实际,带领广大群众实践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1.信仰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体首先应信仰马克思主义,具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列宁指出:“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3]311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自然发展的一般规律,对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具有指导意义,但革命的理论需要被群众掌握,才能转化为生产力。个体真正将马克思主义内化为自己的信念及行为方式的过程,实质上是一个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教育和精神改造的过程[4]92。

2.接受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体不仅要信仰共产主义,而且要有接受意识、意愿及相应的接受力。“外部世界对人的影响表现在人的头脑中……成为感觉、思想、动机、意志,总之,成为‘理想的意图,并且以这种形态变成‘理想的力量”[5]23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体真正接受,才能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动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体真正体会到理论的真理性、先进性、彻底性,才有利于指导中国的发展实践。

3.了解中国国情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体是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关键力量,只有了解中国的国情,立足实际民情、党情、世情,才能有针对性、实效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体应深入群众,努力将马克思主义结合中国国情,被广大群众接受、掌握,才会转化为推动社会进步的物质力量。

4.坚持并发展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认为“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6]61。信仰、接受马克思主义,更重要的在于应用马克思主义解决问题,以努力改造世界。马克思主义是开放的、发展的理论体系,坚持在于不断创新、发展,发展是为了更好地坚持、应用马克思主义。

二、大学生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体的条件

推动历史前进、发展的主体是人民群众,而大学生是人民群众的组成部分,大学生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体具有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

1.客观条件

基于当今社会发展及思想多元化的影响,大学生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体具有一定的必然性。五四运动时期,大学生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当今社会,社会多元、政治多极、经济全球发展,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大学生——这一高等教育知识受众群体,逐渐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体。

市场经济的发展,对外开放的程度加大,社会上各种思潮对大学生思想形成冲击,大学生人生价值取向呈现多元化趋势。通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传播,大学生学会正确认识和分析复杂的社会现象,理解中国共产党执政、社会主义建设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从而明确自己的主体担当意识和社会责任。

2.主观条件

大学生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体受到自身主观因素的影响,涉及思想政治素质、责任担当意识、文化知识结构和个人成长诉求等方面。大学生在高校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相对较高的思想素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体需要大学生这个充满活力、激情、热情的群体,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武装大学生的头脑,更坚定大学生的政治信仰,促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改革、现代化建设相结合,形成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是群策群力的效果。大学生拥有爱国热情,热爱家乡和人民的朴素情感,具有责任担当意识。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大学生会成长、发展、成熟,责任担当意识更稳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体需要一定的文化知识基础,掌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大学生在高校不仅学习专业知识、马克思主义及中国化的理论成果,而且接受通识教育,具有良好的知识结构,在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大学生的理论基础更扎实。

当今社会发展迅速,对大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不仅具备学习能力,而且要有一定的组织能力、团队合作意识、创新意识等综合素质。马克思主义力求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这符合大学生的成长诉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过程是人全面自由发展的过程,大学生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为主体力量,促进自身发展的同时为社会贡献力量。

三、大学生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体的途径

基于大学生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体的条件,在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通过开展理论、实践教育等方式,使大学生更符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体的素质要求,信仰、接受并坚持、发展马克思主义,为国家发展贡献力量。

1.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首先带领人民群众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成立新中国,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之后带领中国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接着带领全国人们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开创、坚持、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取得成功的同时,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总结得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两项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正如毛泽东所说:“党委应当指导青年的思想,指导教师的思想。”[7]247大学生成为马克思主义主体,要坚定不移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确保道路、方向、旗帜是正确的。

2.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主导地位

关于马克思主义,恩格斯的观点为:“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算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8]742-743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根本的世界观、方法论需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主导地位不容撼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才能真正实现,使大学生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性、科学性并建立马克思主义信仰,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体。

3.坚持开展大学生理论教育

大学生追求思想、政治的进步需要学习马克思主义,这是大学生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体所必备的条件。高校应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向大学生传授马克思主义及中国化成果——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让广大学生了解、接受马克思主义。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课程,使大学生学会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特点相契合。大学生还应该学习现代政治学、哲学、经济学等知识。“环境是由人来改变的,而教育者本人一定是受教育的”[9]55。高校教师对大学生的影响是很重要的,教师应具备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等多方面素质[10]。

4.坚持开展大学生传播教育

通过开展网路传播教育及校园文化建设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教育,符合大学生当前的特点。重视互联网、飞信、微信、博客、微博等新兴媒介的作用,主动拓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宣传的新渠道。通过播放、展出优秀影视作品,大学生了解时事。校园文化建设对大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是隐形的全员育人环境。“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11]92。丰富高校学生社团组织的活动形式,发挥其特殊的教育作用。

5.坚持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

人的本质是实践的。马克思主义认为“意识在任何时候都只能是被意识到了的存在,而人们的存在就是他们的现实生活过程”[12]525。社会实践对于大学生认识、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具体实际情况是十分重要的。大学生要走出校门,以实际行动领悟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发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体的作用。走入现实,走向社会,进一步提升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体。在学习、应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同时,为马克思主义的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贡献力量。

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开放的、与时俱进的理论,只有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才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目标。大学生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可以成为主体力量,做到真信、真学、真懂、真做,即知道、成道、行道,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应用、发展、创新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徐松林.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体[J].求实,2006(8).

[3]列宁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4]王浩斌,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体论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

[5][8]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6][9][1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7]毛泽东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10]沈壮海.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

[12]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猜你喜欢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体大学生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背景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方法
共产国际七大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提出
关于遗产保护主体的思考
论多元主体的生成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翻译“主体间性”的辩证理解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