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水县蔬菜产业发展现状发展思路及对策

2016-05-14孙锡兰

农业与技术 2016年6期
关键词:发展思路制约因素蔬菜

孙锡兰

摘 要:对建水县蔬菜产业现状进行分析,就建水县蔬菜产业化发展过程的制约因素做出分析,提出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打造品牌、提升效益;发挥优势、搞活市场等对策措施。

关键词:蔬菜;产业发展现状;制约因素;发展思路;对策

中图分类号:F326.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0333121

1 建水蔬菜产业发展优势

1.1 自然条件优势

建水县位于云南省南部,红河中游北岸。地处E102°33′~103°11′、N23°42′~24°10′,东与弥勒、开远、个旧相邻,南连元阳,西接石屏、红河,北靠玉溪地区通海、华宁。县境内最高海拔2515m,最低230m,主要农耕区海拔1300~1600m。建水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自然条件优越。具有“干湿分明、雨热同季、秋春相连、夏长无冬”的气候特点;光热资源丰富,年均气温18.7℃,全年积温7140℃,≥10℃的有效积温5300℃;年降雨量800mm,日照时数2301.8h,无霜期324d,日照充足,光热资源丰富,冬季堪称“天然温室”,优越的自然条件和肥沃的土壤适宜多种农作物种植。

1.2 区位交通优势

随着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和泛亚铁路的建设,云南已成为面对东南亚对外贸易的前沿阵地,建水地处云南南部,与越南、缅甸、泰国、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相邻,建成后建水的交通运输将更加快捷方便,为将来的蔬菜农产品外销提供了快捷的运输平台。也必将为外商到建水投资办厂加工蔬菜农产品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建水所具有的得天独厚的气候、区位、地域、资源等综合优势,在蔬菜外销生产和贸易方面,建水与国内及国外东盟各国具有很好的贸易互补性。

2 建水蔬菜产业化发展的现状

2.1 规模不断扩大,成为县内重要支柱产业

建水蔬菜经过近10年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得到快速发展。蔬菜种植面积不断扩大,总产量成倍增加,蔬菜产业已成为建水县的又一重要支柱产业,成为建水农民增加收入的重要途径。2015年蔬菜种植面积2.385万hm2(含复种),总产量53.23万t,产值10.15亿元。

2.2 抓科技重推广,在冬早蔬菜发展上呈新亮点

应用“百亩核心、千亩展示、万亩示范”的模式,通过选用良种、标准化种植、配方施肥、机械作业、节水灌溉、病虫防控、部分地膜覆盖等标准化高产优质农科技术推广,2015年全县冬春早蔬菜(洋葱、鲜食马铃薯)种植面积已经达到1.192万hm2,产量27.12万t,产值4.88亿元。

2.3 保质量重安全,在蔬菜品质上求提升

认真落实安全责任制,进一步加大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规范农资经营行为,提升农业“三率”指标,做好安全、植物检疫及绿色防控等工作,营造良好安全农业生产大环境。全县认证登记“三品一标”产品66个,面积1.91万hm2;获得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地理证明商标注册登记2个(建水草芽、建水小米辣);共有5家企业完成了出口农产品基地备案1.33万hm2;在超市、生产基地、乡镇农推站建成农残快速检测室7个。

2.4 促流通建体系,在蔬菜物流上保驾护航

通过培训和招商引资,建成42家从事农产品生产经营的县级以上龙头企业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协会190个;拥有从事果蔬贩运的营销队伍7000余人,300多辆车, 冷库40座;建设“建水火车北站物流中心”,建立蔬菜主产区蔬菜批发市场11个。形成了“乡镇有基地,县城有工厂,县外有市场”的产业化格局。2015年全县外销蔬菜50.56万t,市场交易额达9.1亿元。

3 建水蔬菜发展思路

发展蔬菜生产是保障市场稳定供应的基础。重点加强菜地基础设施建设,着重品种选育、集约化育苗、加大科技创新和推广力度,健全生产信息监测体系,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促进蔬菜生产发展,提高综合生产能力。以市场为导向,改革不合理的耕种制度、落后的生产方式和栽培技术,从生产普通蔬菜向生产无公害蔬菜转变;从鲜销、普通包装、初加工向精、深加工、精包装标牌销售转变。树立品牌意识,走规模化、产业化道路,提高质量、强化流通,做强、做优建水蔬菜。

4 制约建水蔬菜发展的因素

4.1 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弱

建水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弱,蔬菜产业受灾减产、减收问题突出。农田基础设施大部份陈旧,蓄水排水能力不强,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低,不能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

4.2 农民组织化程度低,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弱

千家万户的生产经营模式在信息共享、市场预测等诸多方面不适应现代农业发展,品种雷同,盲目跟从现象突出,组织化程度低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的矛盾日趋凸现。

4.3 市场信息体系建设滞后,种植户对市场销售信息把握不准

全县农产品市场信息的监测、分析和预警有待加强,专业的交易市场和信息网络建设不够完善,农户对全国、全省价格信息、供求信息滞后,无法掌握市场营销体系,种植、销售具有一定的盲目性,盲目跟风现象较为突出。

4.4 科技含量低,技术服务体系不够健全

菜农的文化素质低,生产规模小,统筹规划难度大,品种结构不尽合理, 储藏、保鲜、加工技术滞后,蔬菜产品附加值低,产业链不长,影响了蔬菜产业的提质增效。

5 建水蔬菜发展对策

5.1 科学规划、合理布局

按照“优势产品区域化、大宗产品优质化、基地建设标准化”的原则,科学编制好蔬菜产业发展规划。坝区以临安镇、曲江镇、南庄镇、西庄镇为重点,重点发展名特优新蔬菜;山区半山区乡镇重点建设山地夏秋蔬菜种植带;坚持走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之路,以无公害、安全为基本目标,大力发展“绿色、生态、有机、健康、品质”高原特色蔬菜。

5.2 发挥优势,加大冬早蔬菜生产力度

引导农户调整品种种植结构,突出特色蔬菜,充分利用建水坝、曲江坝、面甸坝暖冬的气候特点,加大建水冬早蔬菜的种植力度,利用“时间差”和“节令差”抢占市场;生产市场短缺品种、断档品种和优质蔬菜占领市场,以争取高价位,高效益,实现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5.3 加大科技培训力度

县乡2级农技人员加强对农户的宣传指导和培训。借助科技直通车、光盘、数字乡村工程、农讯通、农业科技信息网等多媒体宣传手段,辅之以开现场会,讲技术课、印发资料、田间巡诊等常规形式,向农户讲解蔬菜生产管理、病虫害防治、无公害标准化生产知识及相关技术规程。认真抓好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培训及推广工作,培养科技意识强的年青菜农作为学科学、用科学、科学种植、科学管理的科技带头人,以此带动菜农提高科技管理水平。

5.4 发展龙头企业,搞活市场流通

培育龙头企业,以冷链物流龙头企业为重点,采取以商招商等方式,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客商投资建设蔬菜销售、深加工以及包装、服务等配套龙头企业,逐步形成较为完整的蔬菜产业链条。大力推行“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合作社+农户”等产业化经营模式,鼓励龙头企业通过合同订单、建立风险基金、保护价收购、吸收基地农户参股等形式,保护农民利益,提高农民收益。

5.5 打造品牌、提升效益

立足全县蔬菜生产良好的产业基础优势,坚定不移地实施蔬菜品牌战略,努力打造一批蔬菜品牌,创建“和源牌”、“洪宁牌”蔬菜品牌,推动产业升级,做大做强建水蔬菜。

猜你喜欢

发展思路制约因素蔬菜
奇怪的蔬菜
蔬菜
论城市社区体育的制约因素及对策
福建安溪铁观音茶产业化发展研究
武汉市部分高职高专院校足球课的开展现状及制约因素
关于惠城区发展农业的调研报告
文化艺术产业集群与发展思路探析
民办高校师资队伍发展制约因素的探讨
蔬菜也“疯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