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附:胡双力同学的第一封来信

2016-05-14

新作文·中学作文教学研究 2016年6期
关键词:大段钱锺书表弟

李老师:

您好!您对我恐怕不甚熟悉,其实您和我早有一面之雅。早在初中时,您教过我们一课《五柳先生传》,堪称相识,先让我们拍手跺脚擂桌子,谓之“解放天性”,至今难忘。其实,十数年来一层一层包裹起来的“天性”,岂是这一次放肆能够解放的呢?大多数人也只是觉得您有趣吧。

近日拜读了令公子李默兄的大作《成长的回声》,果然“虎父无犬子”。默兄几面出击,“散文手兼小说家”,仿佛旧小说中“双枪将”“左右开弓手”,“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使人佩服 之至。

不过我最喜欢的,读了又读的,还是最后那篇《写给儿子的话》。这不是讽刺默兄,只是个人阅读品味问题。我喜欢您文字的平淡而有味,特别是偶尔一现的“文人幽默”,如那个“按图索‘句”,令人绝倒,与我最喜欢的钱锺书“何其相似乃尔”。所谓平淡,我的理解是文字不蔓不枝,没有过于繁复的技巧,干干净净,白居易能懂,老妪也能懂。而有味,就是说平淡但让人觉得有意思,能看下去,甚至看得笑出声来,苏东坡所谓“寄至味于淡泊”。不过平淡而要有味,这就难了,非大手笔大文气者不能为。以前见过一段妙语,略谓酸甜麻辣,靠的是作料,平淡之为味,是以原味取胜,前提是东西本身要好。林语堂有一妙比:“只有鲜鱼才可清蒸。”袁中郎云:“凡物酿之得甘,炙之得苦,唯淡也不可造。不可造,是文之真性灵也。”您的这篇后记,似与爱子对谈,忆往昔二三小事,提日后二三希望给您“白天黑夜都牵挂”的儿子,没有大话空话,“平淡之极”,可是慈父之情也因此没被过于厚重的文本压制,溢得满书都是,终而“趋于绚烂”。我佩服您,不在于您的文字如何巧妙,在于您胸中浓浓的文气。

我自认是个爱书的人,书看得很杂,但不精,是您文中所谓“扑在面包上的饥饿的人”的初级状态,粗精并进。至雅至深如《管锥编》我能装模作样地看一些,至俗至浅如《哈利·波特》我也不愿放过。书虽看得不多,书生的酸气却学了不少,现在又学上了金融,沾上一身铜臭,又酸又臭,人(尤其是女生)不敢近。

在看书的过程中,我产生了几个疑惑,一直萦绕心头。上了大学,语文课没了,语文老师更罕见如隆冬的蚊子,即使有命活着也软钝无生气。我真的需要一位老师来指点一二。看了您的文章,我感觉您可以给我解答。

一是个人问题。我喜欢看书,可是总觉得自己看书时心中不够纯净,没达到先贤描述的“无物”的境界。我经常想着看了如何卖弄,如何让别人知道我看过了。有时还做做“靠文字混饭吃”的白日梦,嫉妒韩寒之流一夜成名。明知道不对,可虚荣心实在是强,有时恨不得像美猴王化出个身外身,一耳光打醒自己。这种明知不对,却无法避免的心理很矛盾很痛苦,不知如何解脱。

二是我有时有一种孤独的感觉。例如有一次我兴致勃勃地向表弟讲着逛三联书店的趣事,默不吭声听了半天的表弟突然开口了:“你不要跟我讲这些了,我实在不感兴趣。读这么多书有什么用?又不能当饭吃。”我一下愣住了,无以为辩,书的的确确不能当饭吃。事后我想了很久这个问题,真的无法回答他。我觉得有些人自然而然地就能理解我,有些亲近的人反而难以做到。对我来说看书只是一件愉悦的事,我说不出来读书到底有什么用。虽然有一些高大上的回答,如澡雪精神之类。可是我很想找到一个更具体的答案,能够让我拿来去说服表弟,去说服更多在我拿大本子大段大段做着摘抄、读书笔记时,说我“装文气”“作秀”的人。我不知道您会怎么回答这个问题。我拿出这么多时间精力,做着读书这件别人看来没有收益的事,到底是为了什么?

三是个大一点的问题,也许根本不是我该操心的问题。中文方面,现在和钱锺书那个时代比起来,是一个缺乏大师的时代。不仅如此,“群众普遍功底”也不同了,例如文不从字不顺的人越来越多。而我最想说的是文言的前途。时间流逝,懂得文言的人越来越少。诚然,文言不符合时代发展,可是我担心一直这样发展下去,会不会有一天,全中国的人都把文言忘了,再也没人会了?汪曾祺去世后,一友人说:“中国最后一个懂文言的作家走了。”我想他指的是那种典雅纯正的文言。确实能写出这种文言的人已经凤毛麟角了,这已是中国人一件大憾事。假如有一天,拼命向前发展的中国人回过头,发现十数亿人,连个能写“半吊子”文言的都找不出来了呢?那是不是更让人悲哀?我在以前的一次作文中自豪地写下:“古巴比伦的楔形文字深埋在了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古埃及的象形文字输给了时间,古希腊的拼音文字几经流转已回不到从前,只有汉语,还能抒写永恒不变的誓言。”可是我看的书越多,信心反而越小,我真的很怕有一天,古汉语也会死掉。

就是这样了,希望您能给我解答。如果言辞之间有不当之处,呜呼哀哉,博方家一笑可也。

致安!

武汉大学国际金融系 胡双力

7.10于宜都陆城

猜你喜欢

大段钱锺书表弟
钱锺书的幽默
我的“唐僧”表弟
表弟斌斌
钱锺书还是钱钟书?
你是我模糊的地名
淘气的表弟
天还不晚
名师学案·钱锺书
钱锺书的读书笔记
墓地上的雏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