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李后主寻欢并不乐

2016-05-14黄韵

俪人·教师版 2016年6期
关键词:亡国后主赵匡胤

黄韵

李煜,南唐李后主,治国昏庸,却在艺术方面颇有造诣。清初文学家余怀对李煜有一个非常中肯的评价:“李重光风流才子,误作人主,至有入宋牵机之恨。其所作之词,一字一珠,非他家所能及也。”(《玉琴斋词·序》)而到了民国初年,王国维在《人间词话》才算真正地做了盖棺之论:“词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故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是后主为人君所短处,亦即为词人所长处。”正是这样促生了这位亡国之君兼绝代词人的悲剧传奇。

后人对李煜的治国颇有微词。一代伟人毛泽东曾说:“南唐李后主虽多才多艺,但不抓政治,终于亡国。”沈谦云:“后主疏于治国,在词中犹不失南面王。觉张郎中、宋尚书,直衙官耳。”(《古今词话·词话》卷上引语)

确实,李煜对治国并不擅长。作为一代君主,他着实无心当皇帝。身为第六个皇子的李煜也从未做过皇位之梦。李煜继承了先父好词之癖,沉浸在他的艺术世界里。除了词以外,李煜的书画成就颇高。宋代郭若虚在《图画见闻志》中云:“江南后主李煜,才识清赡,书画兼精。尝观所画林石、飞鸟,远过常流,高出意外。”可惜造化弄人,李煜登上了政治的最高位。

虽然李煜没有想过当皇帝,但继位初,他依然想成为一位明君。史书记载:“后主名煜,字重光,初名从嘉,元宗第六子也。”为了显示自己治好国家的决心,李煜将“从嘉”改为“煜”。“煜”选自《太玄·元告》:“日以煜乎昼,月以煜乎夜。”煜,照亮之意。李煜希望能通过自己的治理,国家兵强马壮,繁荣昌盛。在政治上,李煜也曾经做过种种努力。“大赦境内,文武进位有差。罢诸路屯田使,委所属令佐,与常赋俱征。”(《南唐书》)并且,李煜自创了一种“金错刀”的字体,字体遒劲有力,富有神韵。陶谷《清异录》曾云:“后主善书,做颤笔樛曲之状,遒劲如寒松霜竹,谓之‘金错刀。作大字不事笔,卷帛书之,皆能如意,世谓‘撮襟书。”李煜的治国雄心,一目了然。

可惜,李煜登上皇位的时候正是天下“分久必合”的潮流,统一已是无法阻挡了。这时,李煜遇上了赵匡胤。

赵匡胤的目标是统一中国,采取“先南后北”、“先易后难”的战略方针。面对咄咄逼人的宋太祖赵匡胤,李煜不得不一退再退,自动削去南唐国号,称江南国主,以求换来国家的苟延残喘。“会岭南平,煜惧,上表,遂改唐国主为江南国主,唐国印为江南国印。又上表请所赐诏呼名,许之。煜又贬损制度,下书称教;改中书门下省为左右内史府,尚书省为司会府,御史台为司宪府,翰林为文馆,枢密院为光政院;降封诸王为国公,官号多所改易。五年,长春节,别贡钱三十万,遂以为常。”

但这种做法并不能长久。“赵匡胤云:‘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十六)赵匡胤在等一个机会,一举消灭南唐。终于这个机会来了。“七年秋,遂诏煜赴阙,煜称疾不奉诏。”(《宋史》)于是,宋太祖出兵讨伐。“冬,乃兴师致讨。”(《宋史》)虽然李煜“外示畏服,修藩臣之礼,而内实缮甲募兵,潜为战备。”(《宋史》)可惜李煜已经错杀了忠心耿耿的臣子潘佑——一名战功赫赫的大将,朝中已无人能担起重任。再加上李煜自己也不懂兵法,性格和善,所以很快就战败,国家灭亡。

李煜生性懦弱,面对雄心勃勃的赵匡胤,他早已是无力回天。因此,他沉浸在奢靡的生活中,这在他的词中有充分的体现。

晓妆初过。沉檀轻注些儿个。向人微露丁香颗。一曲清歌。暂引樱桃破。

罗袖裛残殷色可。杯深旋被香醪涴。绣床斜凭娇无那。烂嚼红茸,笑向檀郎唾。

——《一斛珠》

或者是歌咏男欢女爱,沉溺酒色之中,置国事于不顾。

红日已高三丈透,金炉次第添香兽。红锦地衣随步皱。

佳人舞点金钗溜。酒恶时拈花蕊嗅。别殿遥闻箫鼓奏。

——《浣溪沙》

可是表面寻欢作乐的李煜内心却极度地痛苦。国家岌岌可危,自己的弟弟又被宋太祖赵匡胤羁留汴梁,他只能借助歌舞升平麻痹自己,只能在醉酒时得到暂时的欢乐,只能在男女之欢时得到暂时的解脱。

其实,南唐的灭亡并不能将责任直接推到李煜身上。史载,赵光义曾问南唐旧臣潘慎修:“李煜果真是一个暗懦无能之辈吗?”潘慎修答道:“假如他真是无能无识之辈,何以能守国十余年?”徐铉亦云:“惟王天骨秀颖,神气清粹,言动有则,容止可观。精究六经,旁综百氏。常以为周孔之道,不可暂离,经国化民,发号施令,造次于是,始终不渝。……以至法不胜奸,威不克爱。以厌兵之俗,当用武之世。孔明罕应变之略,不成近功;偃王躬仁义之行,终于亡国。道有所在,复何愧欤?”(《吴王陇西公墓志铭》)既然孔明在世也难保社稷;既然已经行了躬行仁义,那么即使是亡国又有什么惭愧的呢?

而作为一代君主的李煜无法接受即将到来的亡国。可是,除了苟且偷生,李煜还能做什么呢?与其自怨自艾,不如享受最后的繁华。

晚妆初了明肌雪,春殿嫔娥鱼贯列。笙箫吹断水云间,重按霓裳歌遍彻。

临风谁更飘香屑,醉拍阑干情味切。归时休放烛花红,待踏马蹄清夜月。”——《玉楼春》

又是一场宴会。宴会中,李煜喝得酩酊烂醉,醉中忘形,手拍栏杆,哈哈大笑。在大笑中忘却国家身处忧患之中,在大笑中忘却朝臣和百姓的怨言。罢了罢了,回去之后骑马去吧,让自己沉浸在清脆的蹄声,朦胧的花树,习习的春风中吧!

同时,李煜不仅沉迷于奢华的生活,还深深地寄情于爱情和艺术。李煜专宠两个女人,大周后和小周后。大周后没有生病前,李煜和她琴瑟相和。大周后的多才多艺深深地刺激着李煜的创作。李煜为她创作了多首词:

云一涡,玉一梭,淡淡衫儿薄薄罗,轻颦双黛螺。

秋风多,雨相和,帘外芭蕉三两窠。夜长人奈何。

——《长相思》

这首词是大周后回娘家探亲三天时,李煜为排解相思而作。李煜在上阕写了大周后的美,下阕写了自己的相思之情。由题名《长相思》便知李煜与大周后如胶似漆。

可惜好景不长。大周后病了。在大周后生病卧床期间,李煜喜欢上了大周后的妹妹,也即后来的小周后。纵然这段爱情不被世人所接受,但李煜和小周后还是义无反顾地走在一起。在爱情的刺激下,李煜创作了更多描写男女爱情的词:

花明月暗笼轻雾,今宵好向郎边去。刬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

画堂南畔见,一向偎人颤。奴为出来难,教君恣意怜。

——《菩萨蛮》

但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即使小周后和李煜偷偷地相见,大周后还是知道了这件事情。《南唐书》载:“或谓后寝疾,小周后已入宫中,后偶褰幔见之,惊曰:‘汝何日来?小周后尚幼,未知嫌疑,对曰:‘既数日矣。寥寥数语,身处宫中的大周后便明白了事情的缘由。于是“后恚怒,至死面不外向,故后主过哀,以揜其迹云。”

《南唐书》记载:“十有一月,国后周氏殂。”

大周后死后,李煜怀着愧疚的心情,写下了一首又一首的感伤之作:

又见桐花发旧枝,一楼烟雨暮凄凄。

凭阑惆怅人谁会,不觉潸然泪眼低。

层城无复见娇姿,佳节缠哀不自持。

空有当年旧烟月,芙蓉城上哭蛾眉。

——《感怀》

桐华又开花了,花依旧,人却不在了。在烟雨茫茫中,李煜依靠着栏杆,悲伤不能自已,不禁潸然泪下。如今唯有当年的月亮像以前一样,而画着蛾眉的那个美人已不在自己身边,空悲切。在担心国家之余,大周后的死又为李煜带来了一份黯然。

不过时间很快就冲淡他对大周后的愧疚,李煜沉浸在与小周后的爱恋中。他们在宫中铺张浪费的生活让李后主“且放双眉暂时开。”面对如此地铺张浪费,潘佑云:“桃李不须夸烂漫,已失了、东春风一半。”其奢靡可见一斑。

可是,李煜贵为一国君主,总有梦醒的时候。在一个又一个无法入睡的夜晚,李煜倚枕沉思,想到自己半生的悲欢离合,感触颇深。于是,他挑灯夜起,写下了一首七律《九月十日偶书》:

晚雨秋阴酒乍醒,感时心绪杳难平。

黄花冷落不成艳,红叶飕飗竞鼓声。

背世返能厌俗态,偶缘犹未忘多情。

自从双鬓斑斑白,不学安仁却自惊。

想到自己的一生,李煜百感交集,大有一种“此生已矣”之感。想到即将到来的局势,他一筹莫展。他想皈依佛门,但终究放不下自己心中的情思。看到自己的斑白的双鬓,不愿像潘岳写《秋兴赋》惊叹,只愿在一次次醉酒中发泄自己心中的忧愤。

对于亡国,李煜并不惊讶——他早已知道自己的命运。但是,即使他身为俘虏,即使与他相伴的只有小周后和自己一身的才华,他依然无法忘记他的国家。也就是在这种心境下,李煜创作了一首又一首的亡国之词。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

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

——《破阵子》

宋太祖死后,在“烛影斧声”中登上帝位的赵光义自然没有他大哥的气度与胸怀,一曲“小楼昨夜又东风”,便成了李煜的绝笔。那“春花秋月”“雕栏玉砌”,便随着万千愁绪在历史的长河中滔滔向东流了。

猜你喜欢

亡国后主赵匡胤
不是亡国之君的亡国悲剧
南唐后主李煜 文艺青年的错位人生
陈后主亡国
不当皇帝就听话
李清照词中“愁”的意和蕴
从译介学角度试析玄采对《越南亡国史》的编译
李煜《虞美人》的重新审视与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