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高中美术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2016-05-14谭发明

俪人·教师版 2016年6期
关键词:美术作品美育美的

谭发明

新课程理念提出,教学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充分发掘学科的审美因素,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切地感受美、体验美、欣赏美,从而实现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的提高。审美教育作为一种教育形式,它是通过艺术美感活动和审美方式,陶冶人的情操,提高人的思想道德水平,帮助人脑智力全面开发,增强人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对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有重要作用。下面谈谈在高中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几点认识。

一、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审美基础知识。

高一必修课程《美术鉴赏》为师生提供了这样的一个平台。它的前八课内容讲述了诸如美术的主要类型:具象、意向、抽象艺术;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美术作品的艺术美和形式美;分析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意图;美术作品的意义与价值判断。我们常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高一学生没有基础的美学美术知识、绘画实践、专业训练,此部分内容是有一定学习难度的。这八课内容应该详细、具体而且形象生动地给学生讲解。它为以后的学习、鉴赏、提高做了有效、必要的铺垫。教师可以采用多种灵活有效的教学方式。

1.如美术语言――点、线、面、色彩。可以类比与汉语的语言,英语的语言。与数学学科进行对比,从而理解它的特点。美术作品的形式美和艺术美也是很难理解的。其中的语言元素、语言手段、语言规则可以分别类比于英语的字母、单词、语法规则,等等。讲解概念时结合具体形象的作品。

2.美术基础知识与美术史知识。审美鉴赏需要一定的理论指导和知识积累,如各类艺术的特征,作者、作品的背景、风格等。“分析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意图”即是从这方面为学生的鉴赏、审美开拓了新的空间、领域。艺术家也是一名普通的劳动者,进行着艺术创造的劳动,艺术品即是他们的劳动产品。不再是神秘化的、飘渺的。影响艺术家的创作意图的因素是有规律可循的。如:社会和文化情境,个性、知识水平等方面的差异性。艺术家的创作意图是如何实现的?通过特定的构图、明暗、空间、透视、光线、色彩、道具、绘画技法等的艺术美和形式美的手段去实现。结合具体的作品讲解,。

3.培养学生独特的审美意识、视角。“美术作品的意义与价值判断”一课,鼓励学生应有独特的见解和判断能力、意识。艺术追求个性和特色。这样才是自己的人生和生活。我们应该善于发现、挖掘自己与众不同之处。使之良性循环。掌握以上的基础知识和方法,逐步树立学生学习美术知识、方法、鉴赏审美的意识,将其逐步带入另一艺术的世界,改变其常规的思维、审美的方式方法。

二、高中美术欣赏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审美意识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欣赏美术作品,必须先学会欣赏的方法,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捕捉强烈的第一印象,激发其心灵深处美的感受,把握作品的意境。根据学生的兴趣和教材内容,运用古今中外的名画、建筑、雕塑和工艺名作图片等,拓宽学生视野。如:在学习意象艺术时,我有意把凡高及其作品安排一课时,大量增加凡高各个时期的绘画作品以及他各种自画像,并向学生介绍他的生平,让学生全方位了解这位画坛巨星,更深刻地领会和体味他的代表作《向日葵》《星月夜》。 学生审美素养、能力能否提高,取决于教者本身要有一定的创造性思维、科学的教学方法,上课时让学生感到有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积极的思维,并最终取得预定的效果。把美术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和智力开发溶于每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挖掘教材的求异因素,从不同角度去展开、强化,创设情景,善于从联想中求异。通过观察、记忆、思考、判断试验操作,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一切的教学活动,都是为了使他们知道自己是处在一个美的世界和社会里,知道人类在悠久的年代里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艺术成果,让他们认清只有用自己的双手和智慧才能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三、通过教学,使审美成为一种内在的必须、必然。

自我美育,又称审美的自我修养,指个体既是施教者也是受教者,在审美方面自己向自己施教。一切美育受教者,他在审美心理上成熟的表现,就是能在审美活动中取得高度自觉,自己教育自己,自己陶冶自己。美育自身的特点十分有利于受教形式向自觉形式过渡。“通过自由给予自由”这一审美原则,不但体现为审美中感受、判断和创作的自由,而且体现为审美体验的自主性。审美心理结构的完善,实际上是建立起对审美情感的自我省察、自我评价系统。只有审美,只有在人们暂时超脱现实厉害和现实时空的种种限制的状态下,才能够对感情作从容体验和沉静回想,在其中分清健康与病态,高尚与卑俗,美与丑。这种自我评价体系一旦在内心建立起来,自我美育的能力也就基本具备了。自我美育的实施除了学校以外,学生成年以后也可以在工作岗位、社会中实施。美无处不在,在校园、宿舍、家中、大街、公园、赛场、田野无处没有它的身影。从我们的服装、生活用品、风景、建筑物中;在观看影视剧、观摩展览、外出游览、观看体育比赛、参加比赛活动时;一个身影、一举手、一投足、一颦一笑等等方面,无不存在美的景象。美育的终极目的,是审美人生态度的形成,全面发展的个性的确立。而一个人无论在任何处境中都能坚持对美尤其是人格美的追求,以超越现实厉害的态度对待人生,那将是一至美境界,一种审美的最高境界。这也是高中美术教学中审美教育的最大意义和价值所在。

综上所述,使我们明白了欣赏教学是一个复杂的综合性活动。教学的开展都必须依据学生前一阶段的基础,提出具体教学目标的侧重点。尽管教学活动的各阶段和各层次都有不同的目的和要求,但都必须围绕着以提高学生对形式的审美感知水平和对形式意味的直觉能力为宗旨。对实际作品进行多维的和有效的审美评价,是达到这一宗旨的唯一途径。

猜你喜欢

美术作品美育美的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好美的雾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美术作品
美术作品
美育教师
美术作品
美术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