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汪秋逸在毕节音乐活动简述

2016-05-14吕鹏

艺术评鉴 2016年6期
关键词:毕节音乐创作

吕鹏

【摘要】汪秋逸先生是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中一位著名的音乐家,在抗日战争时期,曾辗转到贵州毕节,在贵州省立毕节师范学校工作过。本文主要以汪秋逸先生在毕节工作的经历为主,梳理其在毕节的音乐活动。

【关键词】汪秋逸;音乐创作;毕节

一、其人其事

汪秋逸,江苏扬州人,1907年8月10日出生。自由喜爱音乐,小学期间曾学习过风琴,高小毕业后,汪秋逸考入扬州第五师范学校学习音乐美术,在学校成立的国乐队中任二胡演奏员。1927年师范毕业后,任教于扬州实验小学。后考入南京中央大学教育学院艺术科深造。1931年毕业后,先后执教于国民政府铁道部部立郑州扶轮中学、贵州省立毕节师范学校、贵州省立遵义师范学校、国立贵阳师范学院、重庆中央大学、南京国立音乐院幼年班、镇江师范学校等。先生为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江苏省音乐家协会理事、中国音乐家协会第四次代表大会特邀代表、镇江市政协委员等。1994年4月21日病逝于镇江。

二、任教贵州省立毕节师范学校始末

民国27(1938年)年9月23日,贵州省政府471次会议通过决定,将毕节县立初级中学改为省立毕节师范学校。1938年10月,贵州省立毕节师范学校成立,首任校长为杨哲一,正式招收师范生。随即,汪秋逸先生被请至省立毕节师范学校,担任音乐教学工作。汪秋逸先生来省立毕节师范学校的时间,根据学校成立时间和张非《深切的怀念 难忘的歌声》中与汪秋逸先生的书信往来推断,应在1938年10月至1939年春之间这段时间。汪秋逸至省立毕节师范学校后,担任中师部音乐教师,根据1932年5月国家教育部“师范学校教学科目修正方案”。音乐课程学习时间为:

1940年,因工作变动,汪秋逸与时任省立毕节师范学校教导主任的杨友群调往省立遵义师范学校工作。

三、在畢节期间的音乐活动

1、组建学生合唱团。

1939年9月,汪秋逸从任教的各班中挑选出40名学生成立了学生合唱团。在高承仁主编地《毕节地区志 文化艺术新闻出版志》中,曾对这个合唱团有所介绍,文中介绍汪秋逸先生成立的合唱团名为“秋声合唱团”,因没有相关史料的佐证,所以这个合唱团的名称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与考证。11月初始,汪秋逸亲自指挥合唱团并教唱歌曲,每天训练两个小时。当时汪秋逸指定学生胡大鹏为总干事,负责召集团员。11月24日,毕节师范学校建校一周年校庆,合唱团及各班演唱队共同演唱了《抗敌歌》《正气歌》《游击队歌》《黄河船夫曲》《河边对口曲》《我们在太行山上》《微山湖畔》《伏尔加船夫曲》等抗战歌曲和汪秋逸当时创作的歌曲《毕师校歌》《淡淡江南月》《咱们毕节人不怕鬼子》《毕师劳动服务歌》《请你记着》《阵地小景》《野戍三念》等。可惜的是,校庆结束后,合唱团的活动愈来愈少,逐渐解散了。

2、音乐创作

抗日战争期间,省立毕节师范学校音乐教材十分缺乏,汪秋逸与杨友群二人,从教学需要出发,并结合当下抗日救亡的需要,谱写了许多进步歌曲

下表即为汪秋逸在省立毕节师范学校期间创作歌曲:

作品名 词曲作者 刊发刊物与时间

《毕师校歌》 杨友群词,汪秋逸曲

《淡淡江南月》 杨友群词,汪秋逸曲 1940年《每月新歌选》第二期

1940年6月《新音乐(月刊)》第一卷第六期

《毕师劳动服务歌》 杨友群词,汪秋逸曲 1940年3月《每月新歌选》第四、五期

《请你记着》 杨友群词,汪秋逸曲 1940年7月《每月新歌选》第七期

《阵地小景》 杨友群词,汪秋逸曲 1940年10月《每月新歌选》第十期(士兵歌曲专号)

后刊发于1941年《新歌曲(月刊)》第一卷第四期

《咱们毕节人不怕鬼子兵》 杨友群词,汪秋逸曲

《举起刀枪去和鬼子干一场》 杨友群词,汪秋逸曲

《送棉衣》 桂涛声词,汪秋逸曲

《野戍三念》 杨友群词,汪秋逸曲

(1)《淡淡江南月》

1939年,中国人民全面抗战的第二年,日军的铁蹄已踏遍半个中国,面对饱受战火的华夏大地,面对流离失所的九州同胞,回想自己逃亡经历,汪秋逸痛心疾首。当读到时任贵州省立毕节师范学校教导主任杨友群的一首诗后,汪秋逸受到感染而创作出《淡淡江南月》一歌。这首歌曲与汪秋逸后来创作的《夜夜梦江南》《烟雨漫江南》并称为“江南三部曲”,成为了汪秋逸抗战抒情歌曲的代表作。

这首歌曲是无再现的单三部曲式,降E大调,A段、B段为3/4拍,C段为4/4拍。

第一段歌词为“淡淡江南月,照微波荡漾,绿柳依依,溶溶江南月,像娇嗔的爱人,紧锁双眉。啊,祖国!我的母亲!你的儿女们安息在你的怀里。”演唱风格是慢速、柔美的。略带淡淡忧伤的旋律,寄托着作曲家对江南的思恋,缠绵委婉的道出作曲家的心声。

第二段歌词为“悲惨江南月,照着遍地的战马奔腾。悲凉江南月,照着汹汹的杀声震野。啊,祖国!我的母亲!你的儿女们遍体染满了献血。”演唱风格是凄婉地,旋律较第一段起伏大,随着旋律起伏的增大,情感愈来愈浓厚,悲愤的诉说着战争中人们受到的创伤。

第三段歌词为“我们抵抗!抵抗!抵抗!抵抗强暴的欺凌,啊,祖国!我的母亲!你的儿女们要贡献生命给你。”第三段中,拍号由前面的3/4拍转为4/4拍,演唱风格变成进行曲风格、激昂的。第一小节通过主三和弦的分解和弦,明亮的大调出现,连续的附点节奏加上三个加感叹号的“抵抗”,明确的表达了中国军民抵御日本侵略者的决心和斗志。最后,歌曲在降E大调的主音上,辉煌的结束。

(2)《毕师校歌》

这首歌曲作于1939年,汪秋逸作曲,时任省立毕节师范学校教导主任的杨友群作词,是当时汪、杨二人为刚成立的省立毕节师范学校所作的校歌。校歌旋律高亢激昂、庄严肃重,歌词描述了毕节所处的地理环境与人文风情,而且展示了毕师的同学要做顶天立地的英雄汉的抱负,并且号召同学们要承担起五千年历史的重担,勇往直前,不能后退,抵抗侵略,扬我国威,做一名中国的新青年。

这首歌曲无再现的单二部曲式,非方整型结构乐段,降B大调,A段由4/4拍转2/4拍,B段从2/4拍转4/4拍。

第一段歌词为“毕节的土地连锁川滇,毕节的民风诚朴勇敢,我们毕师的同学,一个个要做顶天立地的英雄汉。听,太平洋的波浪汹涌澎湃,看,大陆上莫测的风云变幻,五千年的历史责任正担负在我们的双肩。”歌曲首先描述了毕节的地理环境与人文风俗,然后用“汹涌澎湃”“风云变幻”等词语叙述了时下中国所处的背景,号召省立毕节师范学校的同学担负起历史责任,做顶天立地的英雄汉。旋律从4/4拍转2/4拍,曲风铿锵有力。

第二段歌词为“莫退后,退后就是灭亡,要胜利,只有向前,向前,向前,向前!建立青年的新中国,我们是中国的新青年,中国的新青年,中国的新青年!”面对饱受欺辱的現状,作者提出不能退后,只能奋勇向前,才能取得胜利,才能建立青年的新中国。歌曲中运用

附点加休止符的方式,佐以重音记号,强调中国人民面对日本侵略者已经没有退路可走。连续三个跨小节的切分音型,突出“向前,向前,向前”,极大地推动了歌曲的情绪。最后连续运用“Ⅴ-Ⅰ-Ⅴ-Ⅰ”和弦的进行,强调省立毕节师范学校的学生将会做中国的新青年,用实际行动为新中国的建立而奋斗。

四、艺术评价

1、开启毕节师范音乐教育先河

在贵州省立毕节师范学校建校前,毕节地区没有一所正规的师范学校,如黔西县立国文讲习所、大定县立女子师范讲习所、大定县国语讲习所、毕节县师范传习所和毕节县立初级中学附设简易师范班中都没有专业的音乐教师教授音乐课,毕节地区的学生也从没受到过专业的音乐教育。汪秋逸是贵州省立毕节师范学校建校后,聘请的第一位受过专业音乐教育的音乐教师。在一定意义上讲,汪秋逸来到毕节任教,是开启了毕节师范音乐教育的先河,为毕节地区的学生接受专业音乐教育打下了基础。

2、创作出大量优秀歌曲

汪秋逸在毕节期间创作出大量优秀的音乐作品,如《毕师校歌》《淡淡江南月》《毕师劳动服务歌》《请你记着》《阵地小景》《咱们毕节人不怕鬼子兵》《举起刀枪去和鬼子干一场》《送棉衣》《野戍三念》等。这些歌曲大都是抗日题材的音乐作品,其中以《淡淡江南月》最为出名,这首歌曲和汪秋逸在贵州省立遵义师范学校期间创作的《夜夜梦江南》《烟雨漫江南》并称为“江南三部曲”,是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上著名的抗战抒情歌曲。

3、利用音乐宣传抗日,鼓舞民心

汪秋逸在毕节期间创作了许多优秀的抗战题材歌曲,并组建合唱团,排演他自己创作的这些歌曲和其他抗战歌曲。这种通过歌咏的方式,极大地鼓舞了学生及群众的民族自信心,提升了学生及群众的抗日积极性。

猜你喜欢

毕节音乐创作
钢琴性能对音乐创作风格的影响
情牵山海 心系穗毕
新时代如何做好群众文化音乐创作工作研究
尽锐出战务实精准
毕节留守儿童的新家
汉族传统民间歌曲创作的美学特征
关于萨蒂的音乐学分析(一)
浅析德彪西音乐创作精髓
中国手风琴音乐创作的发展分析
补足区域交通短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