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十三五”: 信息化促经济转型升级

2016-05-14李广乾

中国经济报告 2016年6期
关键词:十三五电子商务信息化

李广乾

应加快政府数据的开放共享、建立统一的社会信用支撑体系、强化知识产权战略、

加强智力资源体系建设,为以信息化促进中国经济转型升级营造有利环境

新一轮信息化发展的重要特征

近年来,以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和移动互联网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在对信息化建设产生重大影响,并突出地表现出以下特征。

1.围绕信息生命周期,新一代信息技术出现密集的链式创新。2008年后,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几乎同时密集地涌现出来。这些新技术围绕信息生命周期而有序出现(如图1所示):物联网不仅产生各类结构化数据,更产生各类非结构化和半结构化数据;这些日益多样的海量数据通过移动宽带传输到云计算中心平台,并应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发掘、展示其结果。对数据资源的挖掘与处理成为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的内在推动力。

2.新一代信息技术降低了信息化发展门槛。传统技术条件下,一个机构要开展信息化建设,通常需要建设自己的局域网、机房和数据中心、开发相应的业务系统并设立专门机构进行维护,这些都需要花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所以,一般的中小企业是难以开展信息化建设的,个人更是无从谈起。

但是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作用下,信息化建设的上述障碍在很大程度上都得到化解甚至是消除,信息化建设和应用的门槛大大降低:物联网实现了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信息交流,极大地扩展了信息化应用的广度和深度;云计算技术实现了信息化建设技术、产品、装备与数据资源的全社会共享与高效利用;大数据技术实现了海量数据资源的实时处理和呈现;移动宽带技术不仅提高了数据传输速度,也突破了传统信息化建设的空间限制。这些技术进步使得信息化建设的各环节都出现了专业分工,从而改变了传统信息化建设与应用一体化的局面。其结果就是,信息化建设的前期投入、技术门槛以及日常运维费用都大大降低。为此,我们将新一代信息技术条件下的信息化称为“轻装信息化”。这其实就是“互联网+”的本质属性。“轻装信息化”使得“互联网+”成为一种全民参与的信息化。

3.信息化从三个方面更新产业发展面貌。新一轮信息化正在对产业结构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从而颠覆现有的产业发展面貌。

一是形成新的产业发展领域。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和移动互联网等新兴技术各自创新发展,形成新的产业发展领域。例如,Gartner预计,到2016年全球云计算市场规模将超过2000亿美元;IDC公司预估大数据技术与服务市场规模将在2017年达到324亿美元。

二是改造传统产业。传统行业特别是传统制造业企业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改造、提升,实现创新发展。

三是催生融合性新兴产业。互联网企业应用已经发展起来的互联网平台切入医疗、物流、餐饮等传统服务行业。跨界融合成为这些传统服务业实现创新发展的重要途径。

4.制造业信息化成为国际战略竞争重点。从2010年起,国际信息化建设重点开始从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城市信息化转向制造业信息化。美国和德国几乎同时推出了各自的新型工业化发展战略。当前,制造业信息化成为国际信息化发展的重要趋势,成为世界主要国家提升国家竞争力的核心内容。

信息化促进中国经济转型升级

2008年以来,中国紧紧抓住了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发展的历史机遇,加强新兴技术在各行各业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为促进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提供新动能。

1.信息化建设领域发生重大变化,电子商务经济成为信息化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中国信息化建设初期首先是由电子政务推动的,但是2008年以来中国电子商务一直在加速发展,并向其他行业快速渗透延伸。2013年中国成为世界最大的电子商务发展大国。当前,中国电子商务经济已经从模仿走向自主创新发展之路。

电子商务经济不仅改变了传统商贸流通业发展模式,而且由电子商务发展出来的快递物流和第三方电子支付成为促进其他行业创新发展的新型工具和手段,使得中国开始由消费互联网向产业互联网转变。

2.“互联网+”成为构筑支撑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信息化基础架构。就企业经营的微观层面来看,“互联网思维”和“O2O”(“线上线下”)集中代表了中国互联网企业应用信息化改造、革新传统产业的思维方式与实现路径。这些思维和方法使得信息化得以获得全社会认同并成为各行各业实现转型升级的思想基础。就国家发展的宏观层面来看,“互联网+”成为动员全民力量、调动全社会资源、将整个中国经济快速融入新一轮信息化发展浪潮的重大战略。

“互联网+”应该是基于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条件下的新一轮信息化。与传统信息化不同,“互联网+”在基础设施、业务架构设计、信息资源产生与处理、应用方式、参与主体等诸多方面都发生了根本改变,极大降低了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的技术门槛、建设成本与运维支撑条件,使得中小企业甚至是个人都可以轻而易举地参与其中。因此,“互联网+”不仅是中国为应对第三次工业革命而提出来的一个宏伟战略规划,也是经济新常态下实现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一项具体行动计划;不仅仅是工业信息化,更是三大产业的全面信息化。

3.信息化与中国经济的融合发展,催生了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IT创新企业。近十年来,中国涌现了以腾讯、阿里、百度和华为、中兴等企业为代表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一批IT创新企业。这些企业的最大特点就是充分发挥自身的信息技术优势,从不同角度融入中国经济、推进中国经济创新发展,并在这种发展中不断壮大。这些企业群体将继续为落实“互联网+”和“中国制造2025”战略做出重大贡献。

“十三五”时期信息化促进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重点任务

“十三五”时期,中国必须在当前信息化发展的基础上,整合各类资源,加强政策引导作用,不断优化发展环境,使信息化的基础性作用转化成为促进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推动力量。

1.丰富完善“互联网+”系统架构,整合国家信息化建设资源。当前中国已经有了诸多的信息化发展计划和方案,像电子政务、电子商务、智慧城市、信息惠民、信息消费、宽带中国等,以及2015年与“互联网+”几乎同时推出的“中国制造2025”。但是,这些计划存在着规划重叠、分工不清、缺乏统筹等问题。

为此,需要加强顶层设计,其基本思路是,进一步丰富完善“互联网+”系统架构,将独立分散的信息化单项计划统一构建在“互联网+”的系统架构中,统筹信息基础设施和大数据建设,协同推进各行各业的“互联网+”行动计划。

2.创新发展模式,走出一条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中国制造2025”如何在与德国“工业4.0”和美国工业互联网的战略竞争中取得成功,关键在于创新发展模式,找到一条切实可行且行之有效、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中国制造2025”的成功,不仅在于智能制造本身,更在于工业制造业之外:一方面,“中国制造2025”需要突破传统制造业藩篱,应用互联网思维实现跨企业、跨行业的融合;另一方面,需要克服“泛娱乐化”对IT和信息化人才与资源的“虹吸效应”,使得“中国制造2025”能够获得更多的技术、人才与市场。当前,以化解过剩产能为重要内容的供给侧改革,为“中国制造2025”提供了有利时机。

3.构建新型市场治理体系,促进电子商务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十三五”时期,需要从加强需求管理、提高全社会产品消费品质、加强治理体系建设等方面进行规范、升级,实现电子商务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1)加强平台治理,赋予电商平台以更多管理职责。电商平台在进行市场开发时,必须同步地建立和完善相应的监督管理机构,逐步承担部分公共管理和服务职责;而政府则要从对入驻电商的日常监管转移到对电商平台企业的监管上来。

(2)加强标准规范建设,完善市场交易秩序与环境。一是要加强标准规范建设。重点是建立和完善有关商品编码、信用管理、资质认证管理、质量标准、交易规范、售后服务、纠纷处理等方面的标准、规范。二是要加强对电子商务市场秩序的管理。进一步加强对电子商务市场秩序的监管,并建立电商平台之间的互联互通与资源共享机制。

(3)加强对平台企业的大数据的宏观统计功能的利用与管理。大数据分析技术使得企业、个人的商业秘密和隐私日益暴露在各类平台中,要通过加强立法,对互联网企业采集、加工与应用这些宏观、微观数据加以规范。

(4)促进跨境电子商务发展。围绕服务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应对TPP(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挑战、加强国际产能合作等方面,制定跨境电子商务发展规划,重点克服通关、跨境物流与支付国际化等方面的障碍,使中国电商平台成为集聚国际各类产品与服务的全球交易平台。

4.坚持宽容理念,平衡各方利益,促进融合性新兴产业有序发展。“互联网+”将在各行各业催生一批类似于“网络约车”、互联网电视的融合性新兴产业。这些产业的最大特点就是完全地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基础构建发展平台,突破地域甚至是国界限制,并深刻融入一个甚至是多个传统产业。融合性新兴产业具有成本低、扩展快、生命力强等诸多特点,能够提供个性化定制服务,因而具有极强的市场竞争力,但是这也给传统行业带来直接的利益冲突和挑战。

为此,需要充分认识融合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客观趋势,并以发展的眼光宽容对待利益冲突,不应该在其发展初期就因为一些问题而将其一棍子打死,要采取“边发展、边治理”的原则,在发展中逐步解决问题。与此同时,改革那些与新技术发展不相适应的制度规定,让更多的人都享受到融合性新兴产业发展所带来的技术红利,从而尽可能地化解矛盾、减少冲突。

5.夯实发展基础,为信息化促进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提供综合保障。综合保障主要应该包括三个方面:首先是技术保障。关键是要通过加强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的研发与创新,实现国家在信息领域核心技术设备上的自主可控。其次是设施保障。要全面深入地实施“宽带中国”战略,加快完善无线传感网、行业云及大数据平台等新型应用基础设施,加强智能制造、智能电网、智慧城市等领域的基础性共性标准和部分关键技术标准的研制与推广应用。第三是制度保障。关键是要为信息化促进中国经济转型升级营造有利的支撑发展环境,加快政府数据的开放共享,建立统一的社会信用支撑体系,强化知识产权战略,加强智力资源体系建设。

(作者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信息中心研究员)

猜你喜欢

十三五电子商务信息化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电子商务法》如何助力直销
电子商务
关于加快制定电子商务法的议案
跨境电子商务中的跨文化思考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
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