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去钢铁产能重在产业升级

2016-05-14陈新良

中国经济报告 2016年6期
关键词:钢铁工业电炉炼钢

陈新良

钢铁行业作为中国供给侧结构调整的战略重点之一,化解其过剩产能成为全行业急需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具体要从全面淘汰落后冶金装备、调整钢铁产品结构、推进工艺技术创新、实现绿色发展、调整钢铁工业组织结构等五个方面着手,以实现钢铁工业突破性发展

目前,党中央、国务院将钢铁行业列为中国供给侧结构调整的战略重点之一。主要是想通过化解过剩钢铁产能,来解决当前行业效益低下和未来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如何抓住这次机遇,推动整个钢铁工业的结构调整与升级,做到改革与发展并重,实现钢铁工业突破性发展,建设钢铁强国,成为摆在全行业面前急需研究和解决的问题。个人认为,要实现这个目标,这次化解过剩钢铁产能需要做好以下五个方面的结合。

化解过剩钢铁产能要与全面淘汰落后冶金装备相结合,进一步推动钢铁工业装备现代化

由于长期以来中国钢铁供给不足,加之中国地缘辽阔、地区发展不平衡、市场对产品质量档次需求差异较大等,造就中国钢铁生产企业,一是不仅数量众多,而且分散;二是规模大小不一,装备水平高低层次不齐。目前,中国钢铁企业中,既有当今世界装备最先进的现代化大型企业集团,也有装备很落后的一些民营小型生产企业。

据国家统计局公布,到2014年底,中国有11.3亿吨的钢铁产能,占全球钢铁产能的一半以上。在这么庞大的钢铁产能中,不论是矿山采矿、选矿装备,还是焦化、烧结铁前工序的装备,以及炼铁、炼钢工序的冶炼装备和后续的轧钢成材装备,都有相当一部分落后设备。从中钢协统计的会员企业数据分析,到2014年底,中钢协会员企业(占全国钢铁产量的80%左右)生产设备中:

焦炉:共计292座,其中65孔以上现代化大型焦炉61座,27-64孔的中型焦炉217座,还有26孔以下小型焦炉14座。

烧结机:共计545台,其中130平方米的大型烧结机324台,90-129平方米大中型烧结机169台,36-89平方米小型烧结机41台,35平方米以下的落后烧结机还有11台。

高炉:共计704座,其中4000立方米以上特大型高炉17座,2000-3999立方米大型高炉99座,1000-2000立方米中型高炉239座,1000立方米以下中小高炉342座,另外还有300立方米以下小型落后高炉7座。

转炉:共计669座,其中300吨以上特大型转炉11座,200-299吨大型转炉36座,100-199吨中型转炉304座,50-99吨中小型转炉235座,还有49吨以下小型转炉83座。

电炉:共计142座,其中100吨以上特大型电炉27座,50-99吨大中型电炉60座,11-49吨中小型电炉37座,还有10吨以下电炉18座。

中钢协会员均为全国重点企业,工艺装备相对比较先进,但尚存在26孔以下小型焦炉14座、35平方米以下的落后烧结机11台、300立方米以下落后小型高炉7座、49吨以下小转炉83座、10吨以下电炉18座。

从国家统计局数据看,目前全国有独立炼铁炼钢企业大约500家,而中钢协会员钢铁生产企业325家。按2014年全国产钢8.22亿吨,钢产量占全国钢产量的82%计算,其余18%的产量即1.5亿吨分布在近175家左右小型生产企业中。这些企业生产规模小,装备相对落后,生产的钢材产品主要是一些技术含量和产品质量不高的长材品种。

在轧钢设备中,目前中国大型企业基本上实现了轧机的连续化、自动化和大型化,具国际国内先进水平的生产能力达到70%以上。据中钢协统计,2012年中国轧机情况:

型材:具有国际国内先进水平的轧机占总生产能力的50%。

线材:具有国际国内先进水平的轧机占总生产能力的76.4%。

钢筋:具有国际国内先进水平的轧机占总生产能力的70.1%,落后水平的占10.4%。

棒材:具有国际国内先进水平的轧机占总生产能力的73.2%。

中厚板:具有国际国内先进水平的轧机占总生产能力的63.8%。

热轧宽带钢:具有国际国内先进水平达到100%。

冷轧宽带钢:具有国际国内先进水平达到80%以上。

热轧无缝管:基本上达到国际国内先进水平。

从轧钢生产装备来看,中国热轧、冷轧和无缝钢管轧机都是近年来大中型企业新建或改扩建的,基本上达到国际国内先进生产水平。但是量大面广的型、棒、线、窄带钢、中厚板轧机,还有相当一部分落后装备;尤其是生产建筑用的棒、线材,主要由中小型民营钢铁企业生产,这些企业生产规模小,轧机装备比较落后。

在这次化解过剩产能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工信部发布的《钢铁行业规范条件》,对不符合规范条件的企业,尤其是装备达不到规范条件要求的炼铁高炉400立方米、炼钢转炉30吨、电炉30吨的钢铁冶炼设备,要坚决拆除淘汰关停;对落后的棒、线、型材轧机装备和企业,一是要坚决予以淘汰和关停,二是进行技术改造提升。要通过这次化解过剩产能,关停落后的小型生产企业,淘汰落后装备,推进冶金装备现代化,使中国冶金装备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

化解过剩钢铁产能要与钢铁产品结构调整相结合,促进产品质量的提升

长期以来,由于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基本建设固定投资规模比较大,前些年每年固定资产投资都保持在20%-30%。在钢材消费中,建筑用钢筋、线材、型材等长材产品占钢材总量的50%左右,主要满足国内建筑市场的需求。今后随着中国国民经济发展结构的调整,基本建设投资将会逐步降低,建筑钢材用量必然会降低。同时,中国正在大力推进《中国制造2025》,随着中国制造业的发展与水平提升,中国机械用材,尤其是高质量、高品质的板、带、型、管材用量会逐步增加。

这次化解过剩钢铁产能,一定要与钢铁产品结构调整相结合,要结合中国资源特点,发展具有中国特点的低合金钢、合金钢,提升钢材的物理和化学性能,促进产品质量的提升。用高性能和高质量钢材,降低钢材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消费强度和消费量,实现轻量、减量发展,尤其是要以满足中国发展高端机械制造用材为主。

目前,钢铁产品结构调整的主攻方向包括:高强建筑钢、汽车钢、机械钢、高磁感取向电工钢、耐高温高压钢和耐腐蚀钢等高端制造用材。同时,在化解过剩钢铁产能、淘汰落后工艺设备的同时,钢铁行业也要大力发展一批先进工艺装备,为实现《中国制造2025》目标,生产高端机械电子等产品,奠定技术和装备条件。

化解过剩钢铁产能要与发展新型钢铁生产工艺技术相结合,促进工艺技术创新

钢铁工业是传统产业,也是国民经济基础产业。由于钢铁材料具有优良机械加工性能和循环使用性能,从美国、日本、欧洲等先进工业化国家的发展历程和经验看,中国在工业化进程和国民经济发展中,钢铁工业还将有一个10年 -20年的较长发展期,还未达到“夕阳产业”阶段。但今后,中国钢铁工业的发展,不可能再如前几十年那样只追求数量上高速增长,而主要将集中在品种改善和质量提升上。尤其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钢铁工业将与下游制造业紧密结合,走上为用户提供个性定制化服务的道路。因此,这次化解过剩钢铁产能,一定要紧密围绕智能制造和新型工艺技术的结合,对钢铁工业的工艺技术进行改造提升。

一是传统长流程钢铁生产工艺的完善与创新。目前中国“高炉-转炉”传统长流程钢铁生产占到钢铁产量的80%左右,这主要因为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钢铁产品长期需求量大,处于供给不足的状态,同时废钢储备量少。而且,这种状况在近10年内也不可能从根本性改变。因此,传统长流程仍将是中国钢铁工业主要生产工艺。

但随着钢铁工业技术的发展,尤其是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与传统工业的结合,为钢铁工业技术升级提供了充足发展空间。目前,钢铁工业要利用“互联网+”技术,紧密围绕“智能化制造、节约能源、环境保护、提高冶炼工序水平、轧钢工序精度和产品质量档次”的要求,对传统长流工艺进行不断改造、提升和完善。具体包括以下工艺的改进。

烧结工序:主要围绕满足高炉提高冶炼强度的要求,对烧结料的配比优化和烧结矿质量,以及烧结烟气的脱硫、脱硝和降尘进行技术改造提升。特别是烧结烟气的处理,将是下一步大气污染环境治理的重点。

焦化工序:主要是围绕提高焦炭强度、节能降耗和降低焦炭生产成本的焦煤配比优化、化工副产品的回收和综合利用,进行技术改造与提升。

高炉炼铁工序:主要围绕提高高炉冶炼强度,提高喷煤比,节焦降本,高炉煤气回收、热能利用和余压发电,高炉渣回收综合利用和渣的显热回收利用等,进行工艺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提升。

炼钢工序:主要是围绕铁水预处理和转炉效率的提高,实现少渣炼钢和提高钢水的纯净度进行改造提升,为发展优质钢奠定基础;炼钢后序主要围绕钢铁品种,加强炉外精炼工艺技术,提高钢水成分的稳定;另外,加强连铸机改造和提升,发展高效连铸并提高铸坯质量。炼钢工序要围绕节能降耗,争取全部实现负能炼钢。

轧钢工序:主要是围绕钢材尺寸精度的提升和后序冷却工艺的改进,提高钢材机械性能和质量的稳定性。

总之,在长流程生产工艺上,主要围绕互联网技术与智能化制造,以节约能源、环境保护、降低成本和提高钢材质量及稳定性为目标,进行工艺技术和设备的改造完善。

二是现代化短流程电炉炼钢工艺的研发。从长远发展来看,现代化短流程电炉炼钢工艺将是未来的必然趋势。一方面,中国钢铁储备量在增加,为发展短流程电炉钢奠定了基础。从1949年到2015年底,中国已经生产96亿吨钢,中国钢铁储备量已经达到较高水平。随着中国家庭用小汽车、电器等大批量淘汰周期的到来,每年废钢产量会逐年增多,为中国发展短流程电炉炼钢创造了条件。另一方面,节能环保技术标准提升,迫使长流程高炉产量降低。传统长流程炼钢工艺中,炼铁前系统的采矿、选矿、烧结、焦化、球团等全是高能耗和高污染的工序。在钢铁行业有“十里钢城,百里矿山”的说法,采矿、选矿不仅大面积破坏矿山植被和生物等自然资源,而且选矿要大量用水,污染水源,同时也是一个耗能最大的工序。据测算,传统钢铁工艺流程中,铁前系统能耗和污染物的排放,占整个钢铁生产流程的60%多,占成本的70%左右。随着环保标准的提升,发展短流程电炉炼钢是中国未来钢铁工业的必由之路。

短流程电炉炼钢目前在中国还不是主要钢铁生产工艺,技术开发与储备严重不足。因此,从现在开始就要研究短流程电炉炼钢工艺技术和装备,未雨绸缪。技术研发主要包括:新型节能而高效率的超高功率大型电炉技术开发,与之配套的精炼设备、连铸设备和轧机设备。短流程电炉炼钢是适合开发钢材品种专业化生产的工艺,在发展短流程电炉炼钢的同时,要研究中国钢铁生产企业的组织结构调整,形成品种分工专业化生产的大型企业集团。

化解过剩产能要与钢铁工业实现绿色发展相结合,推进钢铁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钢铁工业是原材料工业,是其它工业发展的基础。钢铁工业要把铁矿石加工成为不同用途的钢材和金属制品,因此生产流程长。这种特性决定了钢铁工业具有资源消耗大、能源消费高、排放量大的特点。因此,在这次化解过剩产能过程中,要注重落实国家已经颁布的各类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实现钢铁工业绿色发展。

第一,对环保排放指标不达标的企业,要严格依法淘汰不达标的设备、生产线、生产车间,甚至整个落后企业。

第二,对环保排放指标达标的生产企业,不仅仅是实施节能减排,减少对环境的影响,追求排放指标达标,更重要的是教育引导企业改变发展理念并实现发展模式的根本转变。要以“绿色化”的视角,实施“原料的绿色采购、运输的绿色物流、生产的绿色制造,最终制成绿色的钢铁消费产品”,从上下游产业链多个层次、各个方面提升绿色发展水平。

总之,在这次化解过剩钢铁产能过程中,要抓住环保标准,严格认真落实环保法律法规,依法治理钢铁企业生产过程中“废水、废气、废渣”的综合利用和排放,以及工厂生产和周边扬尘,使钢铁厂达到清洁化生产,实现钢铁工业绿色、和谐、可持续发展。

化解过剩产能要与钢铁工业组织结构调整相结合,提高钢铁工业集中度

目前,中国钢铁工业发展水平低和效率不高的最根本原因是产业组织结构不合理。在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拥有500多家钢铁冶炼生产企业。企业规模小、分散,装备雷同,品种结构同质化,致使企业在市场上开展不公平的恶性竞争。这已成为当前中国钢铁工业矛盾的主要集中点。

2015年,中国粗钢产量超过1000万吨的钢铁企业21家,这21家钢厂粗钢总产量为41063万吨,占重点钢铁企业比重约64.8%,占全国比重约51.1%。其中,粗钢产量超过3000万吨的企业有4家,产量占重点企业比重只有23.3%,仅占全国产量的18.5%;产量2000万-3000万吨企业有3家,产量占比为11.9%;产量1000万-2000万吨企业有14家,产量占比为29.2%;产量500万-1000万吨企业有12家,产量占比为15.0%;剩余企业均为产量小于500万吨的企业,产量占比为20.5%。

从2015年的情况看,中国钢铁产业集中度进一步下滑。其中,粗钢产量排名前四家的企业合计产量占全国比重为18.5%,较2014年下降0.1个百分点;排名前十家企业合计产量占全国比重为34.2%,较2014年下降0.8个百分点。而美国、日本、韩国、欧洲等钢铁强国的产业集中度都在50%左右。

因此,这次化解过剩产能时,要大力推进实施钢铁企业的兼并重组,力抓钢铁工业组织机构调整,提高钢铁工业的集中度。争取在“十三五”期间,解决钢铁工业目前“大而全、小而全”,装备雷同、品种结构同质化的问题,形成钢铁品种专业化分工生产、市场竞争秩序良好的局面。

化解钢铁过剩产能,是一项非常复杂而艰巨的任务。当前,中国钢铁企业实现了资本多元化,企业所有者的利益诉求不同。同时,中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每年还有6 -7亿吨钢的消费需求,加之地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品种质量需求档次又多样化,因此化解过剩产能不可能一蹴而就。

但笔者认为,化解钢铁过剩产能不单单是通过严格的技术装备、环保排放等标准,淘汰落后设备、生产线和企业,做产能“减法”,更多的是要通过工艺技术的研发、生产装备的改造与提升,从供给侧加强钢铁生产企业环保和品种质量的提升,做钢铁工业发展的“加法”。这才是化解过剩产能的重点和目的。化解过剩钢铁产能,不能只是为减量而化解,要通过化解落后产能,提升高档次品种的供给能力和发展能力,推动钢铁工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实现中国钢铁强国梦。

(作者单位为中国钢铁工业协会)

猜你喜欢

钢铁工业电炉炼钢
电炉炼钢现状及其“双碳”背景下的发展趋势
转炉炼钢降低钢铁料消耗的生产实践
AI炼钢术
设立山东自贸区对山东钢铁工业的影响及对策建议
四川省钢铁工业能效水平及节能潜力研究
转炉高效低成本智能炼钢新技术应用
自信满满的炼钢工
电炉钢铁料消耗的控制
某2t中频电炉无功补偿和谐波治理
电炉车间基础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