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巨力结构改革

2016-05-14

中国经济报告 2016年6期
关键词:增长期中速结构性

去产能,似乎正在各地掀起一阵“狂飙”。根据国家提出的去产能目标,煤炭、钢铁行业在未来3—5年内将分别压缩产能5亿吨左右和1亿—1.5亿吨。但是媒体梳理各地去产能目标却发现,仅河北一个省压减的钢铁产能即达1亿吨,晋、陕、蒙三大煤炭主产区要化解的煤炭产能已接近4.8亿吨,如果再加上其他省份,地方压减力度将远远超过国家预期。

如此力度,不免让人有些错愕。坦率地说,当前各地去产能“冲动”,隐约让人感觉到一级一级“层层加码”的习惯做法。平心而论,这种担忧不无道理。

但是,考虑到去产能是当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能否取得实质性推进的重中之重,我们认为有必要对各地去产能热情予以更多肯定。

首先,各地去产能热情高涨,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地方政府已经认识到,在国家去产能的大背景以及大势所趋之下,过剩产能实际已成为地方经济的一个沉重包袱,而不再是维持地方GDP的利器。

其次,为了支持地方去产能,中央财政安排了1000亿元的专项奖励补贴资金。即便地方去产能“冲动”某种程度上是出于这1000亿元资金的诱惑,却也说明以经济杠杆去产能发挥了效用。

基于以上两点,我们认为去产能很有可能在短期内取得明显成效。果真如此的话,无疑将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腾挪出巨大空间。

中国巨大过剩产能的形成,除了周期性因素外,最本质的原因其实就是行政干预所致。在此背景下,尽管以行政力量强力去产能也会引起一定争议,但关键时刻有形之手确实必须有所作为。只有快刀断乱麻,方能理清头绪轻装上阵。必须认识到,去产能本身即是要素错配的纠偏和重新配置。只有首先坚决去产能,方能倒逼老产业改造升级、新产业破茧萌发,方能在结构性改革方面创造空间和提供激励。

当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种制度体制性变革,不可能短期内毕其功于一役。因此在分清轻重缓急坚决去产能的同时,还要及时审视和调整去产能的手段与措施,以使其更加符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本意。

本期封面专题,我们着眼去产能聚焦“结构改革”。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的《“质量追赶型”中速增长期的机遇与挑战》一文认为,当前中国的中速增长期依然是追赶期,但更多的却从以往的数量追赶逐渐过渡到质量追赶。而供给侧改革,就是为中国经济进入这一新阶段创造必要的制度和政策环境。

从制度和政策环境的角度,正在全面铺开的“营改增”无疑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贾康、梁季的《营改增的全方位效能》一文,从结构性减税、促进中国经济和产业的细分与升级等方面,对这一重要改革措施进行了深入、全面的分析。

李佐军的《改善供给管理:“去产能”与“补短板”》一文则提出了一个很有启发的问题。他认为,供给侧改革是改革制度,改革制度需要一个过程,而当下面临迫切的是供给管理问题,即对供给侧问题进行管理。因此在推进供给侧改革的同时,还要做好供给管理。

猜你喜欢

增长期中速结构性
欧洲铝协称:2025年轻型车用铝量可达200 kg/辆
播 黑 豆
大地的眷恋
初心入画
衡 山
2019年全球三摄智能手机将进入高速增长期
基于应力结构性参数的典型黄土结构性试验研究
切实抓好去产能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对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考
关于结构性改革一二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