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制造企业生产过程控制的可靠性分析

2016-05-14樊潇

科技创新导报 2016年6期
关键词:制造企业可靠性

樊潇

摘 要:在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剧的今天,制造企业面临着严峻的市场考验。如何才能加强其生产过程控制,确保产品生产的质量和效率是制造企业制胜的法宝。该文以制造企业生产过程控制为研究对象,就其可靠性的具体内容进行了探究,以期为有关研究提供指导。

关键词:制造企业 生产过程控制 可靠性

中图分类号:TH1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02(c)-0104-02

近些年,随着改革开放程度的加深,社会多元化发展趋势不断加剧,制造企业市场形势日益繁杂。特别是为了全面深化工业改革,实现“中国制造2025”的发展目标,就必须要加快制造企业的创新发展,确保其生产过程控制可靠性。因此,对于生产过程控制在制造企业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具有重要的意义。

1 生产计划可靠性研究

生产计划是制造企业正式生产之前的第一步,也是最为关键的一步,其直接关乎企业生产的质量和效率。生产计划实际上就是根据制造企业客户需求和自身的生产能力来合理制定生产作业方案,并确保生产产品可以按时交付到客户手中。而就其具体的策略而言,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1 企业生产能力评估

理论上来讲,评估企业生产能力是确保生产计划可靠性的基础和前提,所以必须要评估制造企业的生产能力。在传统计算方法中,企业生产能力的评估主要采用流水型作业生产方式。在该种生产方式之下,企业生产能力受到各个生产工序的影响。但是在实际的企业生产过程中,企业的流水生产线大都不是平衡的,此时其主要决定于节拍最大的生产工序。但是在可靠性保障的流水型作业条件下,制造企业的生产能力计算不再局限于最大节拍生产工序。出现该种情况的原因在于设备实际加工时间的变化会影响生产瓶颈工序,这时候继续按照最大节拍生产工序显然是不合适的,此时制造企业的生产能力主要决定于生产能力最小的生产工序。

1.2 企业客户订单评估

在接收到客户订单之后,企业需要先评估订单的实际情况,具体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即:订单经济价值和订单所需生产能力。而此时如果有多个客户订单,那么就需要评估这些客户的重要程度,以便按照客户重要程度的高低来依次开展生产。

1.3 订单交货期可靠性评估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制造企业面临的市场环境越发繁杂,制造企业间的竞争不再局限于质量和成本的竞争,效率也是影响其生产的重要因素,具体表现为交货期。当前我国有关交货期的研究主要在交货期确定条件下来开展生产排程,并且主要涉及到最优化理论和玉树理论。但是却只有少数人对某些随机因素对订单交货期的影响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基于此,有必要在生产排程确定的条件下,对于各种随机因素对制造企业订单交货期的实际影响进行分析具有重要的意义,以期进一步优化制造企业的生产排程。一方面,网络计划技术是对制造企业生产进度和交货期进行研究的重要手段,尤其是其中的关键路线法(CPM)和计划评审技术(PERT),前者主要适用于作业时间已经确定的条件下,后者则需要考虑随机因素的影响,并且涉及到概率时间,但是该种方法主要适用于关键路线已经确定的制造企业生产项目中。另一方面,针对基于蒙特卡洛的订单交货期可靠性评估而言,制造企业可以在应用蒙特卡洛方法的基础上,采用网络计划技术来对于制造企业串行生产系统订单的实际交货期可靠性进行分析和探究。

2 生产过程人-机-环境系统可靠性

2.1 人的可靠性研究

所谓人的可靠性实际上就是要确保人行为的质量,避免因其失误所引发的各种生产质量问题。通常而言,人的可靠性主要借助可靠性来进行度量,具体就是制造企业生产操作人员在各生产阶段不出现差误的概率。作为整体系统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人的可靠性直接关乎整体系统的运行可靠性,否则不仅会破坏整体系统,甚至可能因此而造成重大的安全事故。据我国可靠资料统计可知,我国65%~85%的机器故障主要是人为因素所构成,并且相应该比例也在持续提升。就其根本原因而言,其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随着制造企业生产对生产机械设备和生产系统功能性需求不断增多,这对人员操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至于增加了操作人员的失误率;另一方面,随着我国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机器设备出现故障的概率不断降低,可靠性得到了保障。但是人为因素却存在许多局限,无法顺应技术水平的提升而提升,以至于影响了其实际的操作。

基于上述所述,为了提升制造企业生产过程中人员生产可靠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着手努力:其一,要合理协调和匹配人、机和环境等子系统的功能,为生产人员营造一个舒适的生产作业环境,最大程度地降低人员操作的失误率;其二,要及时分析和解决制造企业生产人员出现失误的原因,避免错误的再次发生;其三,要加强安全管理与培训力度,这是提升制造企业生产人员整体操作技能等业务素质的重要条件,所以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要在提升管理人员管理水平的基础上,加强安全管理,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其四,要加强制造企业生产人员的自我纠错能力,以避免生产过程中的错误酿成严重的后果。

2.2 机械设备可靠性研究

如果无法定期对机械设备进行检修,那么很容易会出现故障问题,尤其是哪些无法修复的机械设备,所以必须要提升其可靠性,具体的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其一,要改变现有生产系统的组织方式,比如将串联型的系统组织方式变为并联方式,或者添加备用单元,以便增强系统运行的可靠性,降低生产成本。其二,要对机器设备系统的薄弱环节进行改善,尤其是要终点灌注那些关键性零部件,以便可以降低其出现故障的概率,提高其维修性能。其三,要加强设备管理水平,提高人员维修能力,从而全面提升制造企业生产机械设备的整体质量。

2.3 环境可靠性研究

顾名思义,环境就是生产人员和生产机器设备工作的条件,其直接关乎生产人员的身心健康和生产的效率,同时也是影响生产机械设备质量的重要条件。而就影响其可靠性的具体内容而言,其主要包括照明、温度和噪声等三个方面的内容,具体需要根据实际的生产条件来进行严格控制。

3 生产物流可靠性

制造企业生产物流就是指各种生产物流在生产过程中的转移过程,具体以制品的形式而存在,具体可靠性的控制主要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进行控制,即:生产物流数量和生产物流质量。前者是在制造企业生产流通的过程中,所用的物流主要以制品形式存在,具体表现在制品库存(物流数量)方面。但是由于生产系统原材料供应情况、机械设备质量或者人员操作等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制造企业生产系统很可能会出现中断问题,这就给企业生产造成了不必要损失。因此,为了确保生产的连续性,就必须要合理确定生产的单元和生产系统的整体可靠性。而制造企业过程产品质量控制涵盖了产品投料到成品的完整生产流程,其质量受到了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比如过程能力系数等。因此,通过对生产产品数量和质量可靠性进行控制,可以实现生产物流可靠性控制。

总之,随着社会多元化发展,制造企业面临的竞争环境日益繁杂,同时行业的竞争越发激烈,所以如何才能有效地提升其生产控制能力,提升产品生产的质量和效率已经成为企业制胜的一大法宝。该文着重就制造企业生产计划、人-机-环境系统以及生产物流这3个方面的过程控制可靠性进行了探究,以期不断提升我国制造企业生产能力。

参考文献

[1] 赵文斌,赵急世.如何从机械制造角度提升烟机可靠性[J].化工管理,2015(30):135-136.

[2] 史国旗.自动化控制在球团生产制造领域的应用[J].山东工业技术,2015(22):54-55.

[3] 金潮,张文宇,郑建国,等.某重型机械制造企业隐患辨识分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6(6):131-132.

猜你喜欢

制造企业可靠性
MAXIMO系统在数控设备可靠性维护中的应用
可靠性管理体系创建与实践
5G通信中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分析
基于营改增背景下的制造企业纳税筹划方法分析
浅析制造企业物流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制造企业销售与收款业务的内部控制分析
基于可靠性跟踪的薄弱环节辨识方法在省级电网可靠性改善中的应用研究
“数控机床可靠性技术”专题(十六) 可靠性管理体系
可靠性比一次采购成本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