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时代的大学生德育教育新模式和新挑战分析

2016-05-14张娟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6年6期
关键词:新挑战新模式信息网络

张娟

摘要: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信息网络作为当今世界科技迅猛发展的产物,正以惊人的速度在全国范围内发展和普及。网络是当代大学生开阔视野、扩大交流、更新知识的重要渠道。主要针对当代网络现状,分析网络环境下的德育教育新模式和新挑战,以期进一步提升大学生德育教育的实效性。

关键词:信息网络;新模式;新挑战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7836(2016)06007403

高校是培养知识型与技术型人才的重点场所,大学生的思维活跃,接受新事物能力强,当今的网络时代新事物层出不穷,每天都在更新,大学生不但是体验者,还是推动者。网络是互动的,网络上的所有资源都是全球用户提供的,为了避免网络上的腐朽资源,教育者要树立大学生正确的道德观、人生观、价值观,德育教育包括学生的思想教育、政治教育、法纪教育和道德教育,德育教育是教育学生形成一切优良思想的基础,教育者不但要教会学生专业知识,还要强化学生思想道德品质。在网络信息化高速发展的环境下,加强高校德育教育势在必行。

一、大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要性与意义

1重要性

大学生是国家科教发展与经济发展的重量力量,是国家快速发展的推动者。大学时期是德育教育的重要阶段,是养成大学生优良道德观念和行为的重要时期。教育者不但要教会学生专业知识,还要优化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

德育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文化的真谛,是国家与时俱进的需要,是传播先进文化的需要,是大学生坚定正确政治立场的需要。自从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在关于“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中“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以来,教育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在2016年3月全国教育工作会上,教育部部长袁贵仁提出:“以新的发展理念为引领,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当代是网络时代,教育的现代化最重要的是网络知识的传播,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离不开网络,教育者离不开网络,网络已经融入我们的生活,教育者与学生要与时俱进,与时代发展接轨,网络是新时期的文化阵地,我们要不断探索网络新知识,丰富德育理论与内涵,不断提高德育教育的时效性,利用网络宣传德育意识和思想。

2意义

学生是祖国的花朵,是祖国的未来,是中华民族的希望,是宝贵的人才,是国家合格的建设者。因此,在丰富大学生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也要重视学生的德育发展。思想政治教育是对学生灵魂的教育,是对内心修养的教育,是对未来能够成功发展的教育。德育教育有利于加快国家政策的顺利实施,有利于加快国家知识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提高学生对未来道路的正确选择性,有利于培养学生高科技、高智能、高效率的学习技能,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优良的思想道德品质教会学生做人、做事、学习、工作、创新与共享,使学生具有高尚的情操、远大的志向、生活的动力和博大的胸怀。德育教育是高校的教育核心,是教育的灵魂,是教育的首要任务。

二、网络信息的特点

当今是网络时代,网络信息无处不在,手机、电视、电脑、Ipad,这些都是人们生活中的必需品,无时无刻、随时随地地传播网络信息。网络信息具有“三性”与“三化”特点。“三性”包括即时性、互动性、娱乐性,“三化”包括个性化、社群化、全球化。网络为德育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教育者要充分利用网络的特点,转变观念,更新教育理念。

1网络信息的即时性

手机是每个现代人手里的必备品,流量与Wifi全面覆盖,人们可以随时随地上网。每日的新闻内容不断更新,学生们可以第一时间看到新闻和新闻直播,新闻工作者也能够通过网络以图文的方式第一时间报道新闻。网络信息缩短了传播周期,拉近了传播者与大众的距离。

2网络信息的互动性

互动是网络传播者与听者、读者之间的关系,在互动中,信息是由相互交流产生的,全民参与网络[1]。学生在网络上获得学习资料也是一种互动行为,而且没有局限性。网络资源能够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网络上传播的正面事迹能够促进学生德育发展,让学生正确认识正面与反面,满足学生不断增长的知识需求。

3网络信息的娱乐性

网络是一个多样性的彩色世界,是内容丰富,图、声、影兼具的智能化传播媒介。网络的娱乐模式包括网络游戏和影视等。

4网络信息的个性化

网络信息是多样化的,能够满足不同用户的不同需求,可以根据用户提出的要求为其提供正确信息,也可以通过分析用户主动向用户提供其需求的个性化信息,满足不同用户的潜在信息需求,还可以为不同的用户提供不同的服务内容。

5网络信息的社群化

网络是互动平台,用户交流空间大,言论自由,用户可以在各网站、论坛、游戏、聊天软件、俱乐部等寻找相同兴趣的朋友,组成群组和小队,互相交流,传递信息。

6网络信息的全球化

网络普及的信息遍及全球,用户能够在网络上看到各个国家的新闻。

教育者要在网络环境下继续挖掘德育教育的新方法,引导学生正确地运用网络。网络是个很吸引人的地方,很多学生沉迷网络游戏,除了上课以外的时间都在玩网络游戏,甚至不上课也在玩游戏,对网络成瘾,对学业失去兴趣,学习、生活规律紊乱,这是一种对网络的病态运用。针对这一典型情况,教育者要转变观念,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网络德育观念,正视网络,了解网络,吸收网络知识,与学生交流网络的优缺点,传授现代网络技术,将学生的眼球吸引到课堂上来,建立课程网络平台,加强交流,优化教育学与心理学,在理解中达到德育教育的目的。学校是教育基地,因此要加大投入力度,建立校园局域网,抢占网络中的思想教育前沿阵地,建立德育素材资源库,学生要在教师的正确指导下从网络上获得正能量的知识信息,加强网络的建设与管理,隔离网络上的黑暗、腐朽信息,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网络法制教育和伦理道德教育,增强防范意识,提高辨别信息真伪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将多媒体网络带入课堂,增强德育的时效性,让学生成为德育教育的主体。

三、网络时代的大学生德育教育新模式

网络时代为高校的德育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教育者将网络中丰富、生动、趣味性的信息融合到德育教育中,为思想政治教育开辟了更加广阔的空间,使传统枯燥的“填鸭式”教育方式变得更加生动、更加活泼[2]。过去的大学生没有生活在网络时代,知识范围狭窄,多数都来自书本,不适应社会角色,人与人交流空间狭窄,当代的大学生生活在网络时代,网络打破了人与人交往的界限,不分区域、不分种族,不受地域、时间、身份的限制,拉近了全球用户之间的空间距离和心理距离,强调用户的主体地位与平等,跨文化交流,开阔视野。

1网络为德育教育提供生动、直观、形象的教学内容

传统的德育教育形式以书本为主,课堂上学生昏昏欲睡地听老师滔滔不绝,书本内容枯燥,条条框框,讲课形式过于单一,信息资源少,学生对思想道德教育这门课程毫无兴趣。当代的学生接受能力强,思维活跃,网络知识丰富。生活离不开网络,学习离不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要跟随时代的脚步,将网络接入课堂,依据课本知识制作图文并茂、有声有形的多媒体课件,将德育实例制作成短片,生动、形象、直观地表达教学内容,或者根据课堂主题播放相关讲座,吸引学生的眼球,提高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兴趣,加深知识印象。课堂上与学生多交流,针对网络德育短片创建课堂小组进行交流,培养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学生交流的内容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问题,树立大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

2网络为德育教育提供大量丰富的教学资源

网络具有全球化的特点,因此网络的资源内容也是全球化的,所有资源不分国界,极其丰富,天文、地理、时政、娱乐、学习等资料,可谓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共享所有网络资源[3]。在这个网络时代,大学生获得信息的方式非常简易,手机上百度、搜狐、腾讯等软件,随时随地查看想知道的信息和全球第一时间更新的新闻。网络同时也为教育者提供了海量的教学资源,了解学生对网络的需求状态,及时更新自己的网络知识,跟上学生需求信息的脚步,以专业为单位或以班级为单位建立网络德育教育平台,在平台上创建德育短片、德育话题、德育讲坛、时事新闻、美好的音乐、网络新知、科普知识等板块。继续开发教材,创设愉快的教育情境,丰富学生的感知,激发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兴趣,利用网络学习资源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力。

3网络促进德育教育的社会化和全球化

网络是自由的,学生可以任意在网络上发表言论,网络能够最大限度地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社会化,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环境脱轨,以书本为主,有局限性[4]。网络时代的学生,逐渐不满足于书本知识,而将注意力转向社会,通过网络了解国际、国内的全方位现状信息。高校之间相互交流德育教育经验,开展德育交流会,聘请更专业的思想政治导师为学生进行讲座,让德育教育走出课堂、走出学校,更加贴近社会,使大学生在更广阔的空间里积累社会经验,吸收大量知识,针对性地对大学生心理与思想进行正能量教育。

4树立网络德育教学理念

树立网络德育教学理念,能够在思想上提高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意识,为学生的思想发展创造更广阔的空间,正确引导大学生的道德发展方向。网络上有很多消极信息,容易影响大学生的思想方向,不能正确使用网络,导致道德观、价值观模糊,网络德育教学理念能够阻挡网络的消极信息,增强学生主体意识,鼓励大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大学生成为国家需要的人才。继续完善校园网,丰富校园网的内容,确定各思想教育主题,宣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激发学生积极进取的热情,履行自己的义务和责任,将校园网建设成为思想道德教育的主阵地。

网络德育教学理念是网络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一种教学方法的创新,根据大学生的年龄特点制定实际可行的网络德育课程,全校师生共同完成创建网络德育环境的任务。

四、网络时代的大学生德育教育新挑战

当代大学生就业难度大,岗位少,学生多,很多学生甚至不想毕业,逼迫自己考研,逃离现实,价值观扭曲,对社会认识不足。大学生近年来的犯罪趋势呈上升状态,自私自利,不学习,不进取,视社会公德为无物,道德缺失[5]。高校要针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问题转变教育观念,制定与时代接轨的教学方案,以社会现实为根据,让学生思想上与社会同步,与时俱进,让学生知道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自己的未来目标是什么,应该怎样去努力等,进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教育,由传统型的灌输、填鸭、封闭式教育向网络型科学、创新、开放式过渡。让道德教育走出课堂,走进学生的生活,融进学生的心里,在学校组织的各项实践活动中陶冶学生情操,增强学生修养,支持义工社团活动的开展,帮助学生建立公德心,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提高道德水准。

网络具有双重性,人心也是如此,“天使”与“魔鬼”,善与恶很多时候只在一念之间,这就考验着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与道德水准。网络含有丰富的资源,网络资源也有积极和消极之分,消极的资源对新时期的高校网络德育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

1网络多种文化相融合,侵袭大学生的思想

网络是一种世界文化,融合了各个国家由古至今的丰富知识及地域文化特征,每个国家的文化、意识形态和法制制度各不相同。网络是开放的,信息庞杂,积极、健康、环保的信息有益于学生的思想道德发展,灰色、反动、迷信等信息不益于学生的思想道德发展,一波波的灰色网络热潮侵袭着学生的思想。

网络虽然促进了各国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但这种相互灌输也不易于学生道德思想的正确形成,混淆中西方文化特点,为我们的德育教育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2网络信息良莠不齐,混淆大学生的选择

网络是一个巨大的信息集聚地,形形色色的信息让网络生活变得精彩,开阔了学生的视野。网络信息有好的信息也有坏的信息,有真的信息也有假的信息,良莠不齐,多元性特征明显,垃圾信息庞杂[6]。大学阶段的学生求知欲旺盛,思维不稳定,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侵袭和影响,扭曲价值观,道德观分层。例如封建迷信信息、色情淫秽信息、暴力反动信息等严重影响大学生的思想健康。网络发布一条新闻后会有很多的评论,有好的也有坏的,学生对新闻事件本来有自己的想法,但看多了社会各阶层的评价以后,就会动摇意识,觉得也都有道理,会有盲目跟风和随大溜的现象,也会有看热闹的心理。网络具有虚幻性,容易使大学生沉溺在虚幻中不能自拔,反而对现实的生活漠不关心,很多男生沉溺网络游戏,在网络游戏里生活,逐渐失去真实的鉴别能力和生活能力。这些典型现象弱化了思想道德的核心,长时期浸泡在网络这个大染缸里极易混淆大学生的选择。学生在网络里要排除恶性信息,选择好的、真的信息。教育者要引导学生在网络中形成正确的选择能力,远离网络恶性垃圾信息,从网络游戏中回归现实生活。

3网络没有约束性,弱化大学生的道德意识

网络上没有法律,没有法官,没有警察,没有等级,没有贫贱,一切言论与行为自由,是一个民主的、崭新的无时间、无空间限制的精神世界,是虚拟的宣传工具。用户们在网络上可以随便匿名发表言论,盲目追求时尚潮流,网络的隐匿性和自由性能够弱化大学生的道德,扭曲价值观,降低社会责任感,为高校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增添了困难。据调查,90%的大学生经常在聊天软件上网聊,一些聊天内容低级、庸俗、低趣味。在网络这个虚拟的世界里,最易产生依赖性,依赖网络里的人,依赖网络这个空间,恨不得24小时都沉溺在网络世界中,逃避现实,不与同学和老师交流。高校要培养一批德育教育工作者,掌握和控制网络,走在信息的前沿,为学生提供网络新阵地,为学生开辟新的网络渠道,趋利避害。

五、结束语

21世纪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促进了人类社会信息的发展,为人们提供了非常广阔的虚拟空间,不仅改变了现代人的生活方式,也影响了大学生的价值观。网络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获取信息的重要方式。网络改变了学生的生活、学习、思维和沟通的方式,教育者要密切关注网络对道德教育带来的巨大影响。网络的发展和普及使得高校德育工作必须创建新的模式,同时也面临巨大的挑战。高校德育工作者必须抓住机遇,主动应对网络文化的挑战,要善于借助网络这个载体,针对大学生德育教育缺失的原因,从教育管理的理论角度探讨应对策略。

参考文献:

[1]徐建军.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方法[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2]赵扬.德育如何走进“第三课堂”[N].光明日报,20130722.

[3]曹文泽.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N].光明日报,20130520.

[4]张广乐.新时期高校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方式探索[J].校园健康,2010,(6).

[5]李爱华,杨美玲,华丽.如何加强大学生信息网络行为的教育与引导[J].光盘技术,2009,(7).

[6]崔浩,刘慧玲.高等院校加强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之研究[J].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4).

(责任编辑:侯秀梅)

猜你喜欢

新挑战新模式信息网络
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的教义学展开
非法利用信息网络罪的适用边界
新形势下农村公共管理面临的新挑战
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与深化社会改革阶段之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研究
礼仪文化引领下的高校女生教育新模式探究
网络共享背景下信息网络传播权的保护
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若干问题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