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黑龙江省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实施情况调研报告

2016-05-14周勇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6年6期
关键词:教学点调研

周勇

摘要:本调研报告主要通过调查问卷、个人访谈和集体座谈的方式,对黑龙江省某地市开展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实施情况的调研,通过对设备、教师、学生和资源利用等几个角度全面了解教学点的师资情况和教学情况,总结实际存在问题,提出改善策略。

关键词: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调研

中图分类号:G43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7836(2016)06006102

为全面掌握黑龙江省“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的实施情况,2014年初,教育厅组织开展了为期半个多月的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调研工作。

调研方法包括问卷调查、专场座谈和个别访谈。调研前事先编制了《黑龙江省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实施情况调研访谈工具》《教学点教师基本情况统计表》《教学点学生基本情况统计表》《教学点教师参加培训情况统计表》《教育行政部门访谈记录》等,试图从多个角度、多个层面全面了解教学点的实际情况,各调研小组同步进行。从调研后反映的情况看,各地市具有普遍特点同时也存个别的差异性。笔者拟以某个地市为重点,通过全面的数据统计分析和访谈分析,深入细致地了解教学点的师资情况、教学点设备的应用情况和数字教育资源的使用情况,从而以点拓面,清晰地反映教学资源全覆盖项目的实施情况。

一、调研的基本情况

(一)教学点数量

该地市共74个教学点,其中原有数66个、现有数45个、教学点因学生数量甚少设备迁移它处21个,撤销教学点抽查数8个。调研后发现有10个教学点撤并变更,与现实统计的变更情况一致,其中6个设备迁移至其他学校,余下4个为彻底撤销,原因为没有学生就读教学点。

(二)师生情况

调研的所有教学点中,在编教师共计111名,按照年龄统计如下:

从表1可见,教学点教师年龄偏大,其中45—55岁占比达42.34%,55岁以上教师占39.63%,年轻教师可以用“罕见”来形容。

教学点中学生总数328人,多集中分布在一年级和二年级,三年级以上年级没有就读学生。统计的留守儿童总数为75人,占总数的22.8%。

从师生的基本情况看,教师年龄结构偏大,多集中在45岁以上,年轻教师很少,走访中我们了解到,年轻教师不愿意留在教学点工作,多数在中心校或县域的学校任教,主要原因是教学点的条件相对较差,待遇较低。学生的情况是多集中在低年级,大多数学生到了三年级就转入中心校或者县域的学校就读,以致三年级以上没有学生,在校生留守儿童居多,其父母多在外面打工,由家里的老人负责孩子的生活和学习。

(三)设备配备情况

1宽带接入

调研的教学点中大多以ADSL方式接入宽带,只有四个未接入宽带,其中两个是因为运营商的基站没有覆盖到,两个是因为学校没有学生而停止了宽带的使用。宽带使用费为一年750元。

2液晶触摸电视

调研中我们共回收了67份设备存放确认表,其中液晶触摸电视及实物展台、计算机等设备普遍存放在教室中,教师都能普遍利用触摸电视等设备开展教学工作,有一处教学点设备无法使用,正在报修中。

(四)资源使用及开课情况

教学点基本都在使用省、市、县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推送和配备的资源开展备课和教学,教师们因为知识结构等问题,喜欢利用资源中的PPT或者视频和图片直接开展教学活动,特别是音乐课、英语课和美术课,这些资源学生们都非常喜欢,学习积极性普遍提高。

从收取的调查问卷结果看,所有教学点普遍开设了语文、数学、思想品德、音乐和美术等课程,有的教学点因为设备和教师精力的限制没有开设科学、英语和体育课。

二、行政部门访谈

(一)基本情况

在对教育行政部门的访谈中,我们得知 “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共覆盖14个乡镇66个教学点,覆盖教师253人,受惠学生654人。县教育行政部门按照上级文件精神,从2013年5月设备陆续到达教学点开始,分步骤、按计划地做好收货、安装、验收等工作,为了管理维护好设备,每个乡镇中心校至少选配一名专(兼)职的设备管理员或技术员,管理员负责各个教学点专用设备的维护和故障的处理,技术员负责平日应用的培训和辅导。为了使教学点更快速地接收和使用最新的教学资源,2013年12月24日当地教育局与联通公司签订了关于某地乡镇66个教学点互联网接入的协议。

(二)总体资源配备和利用情况

教学点的设备安装到位后,当地教育局将培训作为工作重点,先后组织教师参加省里的“薄改”及“骨干教师”培训累计132人次。县“教学点数字资源应用培训”累计128人,保证每个教学点至少两人参加培训,使教学点的教师能初步掌握操作系统的使用方法,对设备的组成、结构有大致了解;基本掌握了如何在语文、数学、音乐、美术、英语等学科教学中应用数字资源开展教学,教育局要求教学点资源使用率至少达到日常课程的30%以上,并随时组织调查小组检查各个教学点开课情况和设备使用情况,督促教学点开齐、开好国家规定课程。

根据统计,利用省、市、县下发资源上课的教师有133人,平均每个教学点有2个教师应用资源。在2014年开学初,县教育局派专人用移动硬盘到市教育信息中心拷贝数字教学资源,并及时分发到了每个教学点,保证资源的充分合理利用。同时,还在教育信息网与“教学点数字资源全覆盖项目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建立了链接,方便教师随时查找使用。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语文学科教育资源不匹配

我们发现“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中国家级所配套的数字资源多数都是以各个教材版本为依据,大多为教科版、人教版,这符合国家层面的趋同性。但调研当地语文学科所用教材是科学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这种不相匹配的问题直接导致教学点教师不便开展数字教学工作,只能利用教材进行老式的教学,不利于学生拓展视野。

(二)设备维修不到位

被调研地区的“数字教育资源”设备从配送到安装都有专人负责,但设备安装投入使用后相关的硬件问题无人负责。若是简单的问题,负责教学点的培训人员可以解决,但比较难的硬件问题如触摸屏幕不好用、设备损坏等,只能向设备公司报修,而从报修到有专人下来维修好,这个过程一般相当漫长,影响教学点教学的正常进行。

(三)师资力量匮乏

经过调查问卷的统计和访谈我们发现,教师人数少、年龄偏大,知识结构陈旧是最为突出的问题,有的教学点竟然出现一个学校就一个教师、一个学生的情况。同时这样的局面还造成一个恶性的循环,教学点现状无法改变,教学质量不佳,就学的孩子逐步减少,资金支持锐减,年轻教师也不愿意去教学点从教,再经过几年老教师一旦退休,则教学点师资力量堪忧。

四、对策和建议

(一)树立成功典型

教学点都能利用“数字教育资源”开展教学活动,也都尽力拓展除语文、数学以外的其他学科,但就教学质量而言,都是尽力或凭想象来完成,缺乏标准或者标杆。如在小区域内树立一个开齐、开好各学科课的典型,让其他教学点有一个学习或者是效仿的榜样,这样教学点的教学质量就会大大提升,教育资源的利用率也会普遍提高,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设立巡查员

当地教育行政部门能积极地配备培训和技术人员,但多为非专业人员,虽然经常走访各个教学点了解情况,但技术和专业指导力度不够。如果能建立一个从县到市再到省级别的巡查反馈链,让县层级教学点的需求及问题及时反馈到省级,再从省级层面配备专业人士和学科专家提供知识和技术支持,这样不仅能解决教学点开展数字教学中遇到的各种技术和专业问题,还能够建立一种长效的联动机制,方便服务与管理。

(三)增强培训实效

调研中我们发现,教学点的教师基本能够使用配备的设备开展数字教学,但挖掘资源以及应用技术的能力还有待加强,虽然教师都参加过省里或者县里组织的培训,但在走访中我们发现,培训多采用展示操作的方式,也就是培训教师在前面操作设备并讲解,听课教师观看操作过程、记录操作方法。这样的培训效率很低,多数教师是听的时候明白,回去实际操作设备时就忘了,使得技术更新速度较慢,影响教学效果的提高。在今后的培训中,要尽量争取条件和环境,让参培教师能够一边学习一边操作巩固,不断加强、加深设备应用以及资源利用的能力,从而提高培训效果、促进技能发展。

(责任编辑:侯秀梅)

猜你喜欢

教学点调研
“三注重”扎实做好调研工作
人大到基层调研应做到“三不”
教学点如何由“痛点”变“亮点”
调研“四贴近” 履职增实效
脚踏实地扶贫调研
关于办好农村小学教学点问题的几点思考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做好村小学和教学点经费保障工作的通知
齐续春率队赴攀枝花调研
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