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学生课堂答问能力的缺失与培养

2016-05-14邹雷芹

化学教与学 2016年7期

邹雷芹

摘要:课堂教学少不了教师的提问与学生的回答,然而有时候这个课堂答问的环节却渐渐缺失了,这不得不让教育工作者反恩。如何培养学生的课堂答问能力成为我们教师的一个重要任务。关键词:课堂答问;让说;敢说;会说

文章编号:1008—0546(2016)07—0063—02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6.07.022

课堂答问是课堂教学中常见的一种互动模式,是教师和学生思维交流的纽带,在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很多时候却只有教师的问,没有学生的答,整堂课就像是教师自己一个人在自编自演一样,学生则沦为了纯粹的观众和听众。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面对这样的现状,不得不进行深思探讨。

一、寻找原因

1.学生被动接收,思考与答问时间缺失,“不让说”

纵观目前的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教师讲、学生记的模式,仍为不少教师所承袭。他们认为教师讲得越多,学生记得越多,成绩也就越好。于是他们往往过分强调自己的主导地位而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一堂课基本上都是教师在讲,“这个知识点要记住,那个内容很重要,要记牢,这是常考的题型要记熟......”为了节约时间能够多补充点内容,教师就减少了提问这一环节,或者提出了问题,也是自问自答。

比如,在讲解配平这一内容时,要配平CO+Fe2O3→Fe+CO2,氧原子比较难配,学生一时无法解决,老师提出了著名的“333”原则,也就是Fe2O3中有一个“3”还有就是CO和CO2前有“3”,学生一配,3CO+Fe2O3=2Fe+3CO2果然平了。教师进一步深化,还有CO+Fe3O4→Fe+CO2,CO+FexOy→Fe+CO2的配平就是“444”、“yyy”。教师设计与传授的知识点是到位了,可答案来得太容易,学生忘得也快,每次考试考到总有不少学生还是不会配平。

2.学生缺乏自信,担心遭受他人嘲笑,“不敢说”

在学校生活中,有些学生常常会觉得自己比别人差,各方面都比不上人家,处处矮人一截......他们自尊心较强,又比较敏感,但缺乏自信力,不能发现自己身上的闪光点,甚至有的学生还存在着一定的心理问题。

在课堂上,虽然他们听得也相当认真,几乎不开小差。可每当教师提问,他们的头多数时候会默默地低下去。有些人真恨不得彼时自己会隐身术从而消失不见。他们不是怕谁,而是怕自己出洋相——万一回答错了,会被其他同学嘲笑。而有些学生明明心里知道正确的答案,可就是不想也不敢举手,万一“很不幸”被喊起来回答,他(她)立马会面红耳赤,说起话来也是结结巴巴的,让人听了心里着急。

3.学生知识匮乏,不知如何回答,“不会说”

部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不够清晰、全面与透彻,教师在课上提出问题,他们被点名站起来后不是沉默,就是说不知道,甚至有时还搞出了笑话。

比如,最常见的一个题目:水是纯净物,银也是纯净物,那么水银属于什么呢?有生如此回答:“混合物!因为有两种物质水和银。”真是让人“又好气来又好笑”。

由于认知水平的不同,接受能力的差异,似乎每个班级都有那么一些学习上感觉较为吃力甚至困难的学生。当被老师提问到时,他们很多时候会“卡壳”。而对于一些有点难度的题目,这部分学生们就更加是“一问三不知”了。渐渐地,这部分学生做起了观众与听众,失去了主动说话的机会。

除了以上所说的几点以外,自然还有其他一些导致学生不举手发言的原因,比如:师生关系的不和谐、教师课堂问题设计的不新颖、学生学习情绪的波动等等。

二、解决对策

1.留出时间,由学生自主思答,“让学生可说”

新课程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既然是主体,那整个课堂应该是学生的,我们应该将课堂还给学生。虽然很少有学校能像如东中学那样还得彻底,但至少作为教师的我们可以在自己的课堂上多留点时间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去思考,让他们自己去将解题方法和过程说出来,让他们自己去总结归纳,从而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那么以后遇到再复杂的题目他们也能自己解决了。

还说CO+Fe2O3→Fe+CO2的配平,当学生自己解决不了的时候,教师是不是可以让他们小组讨论几分钟呢?“人多力量大”,说不准他们还真有好方法呢?一次,当我把时间留给学生后,没过多久就有一组学生讲了这样的一种方法:在每个化学式前面添上系数,xCO+yFe2O3=mFe+nCO2,再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量不变列方程组:

代人后化简即得:3CO+Fe2O3=2Fe+3CO2

突然又有学生举手说,可以再简单一点的:前面铁原子个数是2,所以后面铁的系数也是2:CO系数设为X,根据碳原子数目相等,CO2前系数也是X,因此可以设化学方程式为xCO+Fe2O3=2Fe+xCO2,根据氧原子个数相等列出方程式:x+3=2x,解出X=3,从而配平此化学方程式。

学生自己找到了方法解决了问题,还以此举一反三,再配CO+Fe3O4→Fe+CO2还有谁不会做呢?“条条道路通罗马”,解题的方法不是唯一的,但只要是学生自己找到的,那这种方法他是永远也不会忘记的,那你还担心以后遇到类似的题目了吗?请不要吝啬那几分钟时间,大胆地留给学生吧,他们是不会让你失望的。

2.创造机会,去激发学生自信“让学生敢说”

既然某些学生在课堂上不肯举手,有的即使知道答案,也没有自信,生怕回答错误,所以索性不举手。那我们能否帮助学生甩掉自卑的包袱,逐步建立自信呢?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要让学生逐渐获得成功的体验,让他们尝一尝学习上快乐的滋味。

作为教师,我们要千方百计地去为他们创造机会,不断激发与培养其自信心。譬如,特意设置一些简单的问题、常识让这些学生来回答,使他们尝试到回答正确的喜悦;如果实在答不上来,也不要任意批评,要积极鼓励,期待他下一次能回答正确。

另外,在课外,也要及时帮助这些学生解决遇到的难题。久而久之,学生肯定会有所进步。学生一旦认识到学习原来是可以很轻松的,自己努力学是会不断进步的......那他们课堂上积极发言的欲望就会不断被激发,他们也会因此而逐渐活跃起来的。

总之,老师要多为学生搭建一些展示自己的舞台,让学生抛弃自卑,建立自信,品味成功。

3.因材施教,关注每位学生,“让学生会说”

化学是初三的起始学科,每位学生的起点都一样。刚进初三的学生都想抓住最后的机遇,学好这门科目,从而把总分拉上去一点。可没多久,随着内容的增多,难度的加深,学习的激情没有了,惰性却恢复了。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学生的学习能力肯定会存在差异。因此,对待不同的学生,教师应用不同的方法和态度。比如,教师设计问题时的难易程度,就需要科学适度,不要有没难度或者难度太大的问题,这样会使学生失去思考和探究的动力。教师还可以针对不同的学生设计不同难度的题目,也可以针对同一道题目,设置由简到难的梯级坡度,以充分调动起每位学生积极的探究欲望和解答的主动性。

我们只有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使用不同的方法和措施,才能做到真正的因人而异。只有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性,使学生“跳一跳”能够摘到果子,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他们学习起来才会越来越有劲。

教师一个人讲的课堂不是好的课堂,只有学生们都参与进来融人进来,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主体了,那才是真正的教学课堂!我们应该尽自己的一切努力,打造一个师生共同发展的教学新模式,多方面的来培养学生大胆发言、敢于质疑的学习习惯。

让我们的课堂因学生的“说”而精彩起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