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类风湿关节炎相关间质性肺疾病CT检查的临床意义分析

2016-05-14陈蕾吴武林赖文娟娄明武

中国医学创新 2016年7期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

陈蕾 吴武林 赖文娟 娄明武

【摘要】 目的:研究CT检查类风湿关节炎相关间质性肺疾病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31例类风湿关节炎相关间质性肺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CT诊断30例患者为类风湿关节炎相关间质性肺疾病,诊断准确率为96.77%。CT表现:磨玻璃影5例,11例为渗出斑片浸润影,14例为网格影。结论:临床上运用CT对风湿关节炎相关间质性肺疾病进行检查,能够明确病灶部位和病变类型,有助于治疗方案的制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相关间质性肺疾病; CT

【Abstract】 Objective:To study the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CT in the examination of rheumatoid arthritis associated with 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Method:31 patients with rheumatoid arthritis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and the clinical data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Result:CT diagnosis of 30 patients with rheumatoid arthritis associated with 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 the diagnostic accuracy rate was 96.77%. CT performance: 5 cases were with ground glass image,11 cases were with infiltration of patches,14 cases were with mesh image.Conclusion: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CT in the examination of rheumatoid arthritis associated with 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 can clear about the location and type of lesion,help to develop treatment plan.

【Key words】 Rheumatoid arthritis; Associated 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 CT

First-authors address:Longgang District Central Hospital of Shenzhen City,Shenzhen 518116,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6.07.014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主要指的是以对称性多关节炎为典型特征的一种自身免疫性、系统性、异质性疾病,滑膜炎是诱发该病的一个重要因素[1]。有研究表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发病后,不仅会出现关节症状,还容易累及心脏、皮肤、肺以及眼等重要器官,其中肺脏的血供和结缔组织比较丰富,是比较常见的一种受累器官,肺间质病变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约为19%~44%,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威胁患者健康[2]。由于类风湿关节炎相关间质性肺疾病发病早期在临床上缺乏典型性特征,出现漏诊或者误诊的几率较高,容易延误最佳治疗时机,使病情进一步发展恶化,导致肺部感染或者呼吸衰竭等并发症,严重的情况下,甚至导致患者死亡[3]。因此,早发现、早治疗对改善患者预后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因此,本文对CT诊断类风湿关节炎相关间质性肺疾病的临床意义进行了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收治的31例类风湿关节炎相关间质性肺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男11例,女20例,年龄57~69岁,平均(63.5±8.1)岁,病程15~35 d,平均(17.9±5.1)d,其中合并脑血管疾病者1例,合并高血压者5例,合并肺气肿者1例,合并糖尿病者2例,合并冠心病者3例。

1.2 方法 运用Philips Brilliance 16和东芝AquilionONE(320排CT)扫描仪对患者进行CT检查,层间距和层厚分别为3 mm、3 mm,按照常规方式进行扫描,完成扫描后,由1名呼吸科专家和1名放射科专家共同阅片,观察指标包括病变范围、病变部位以及病变类型等,其中病变类型包括磨玻璃影、网格影、蜂窝状影、渗出斑片浸润影、胸腔积液、肺气肿以及结节影。

2 结果

2.1 病变类型 CT诊断30例患者为类风湿关节炎相关间质性肺疾病,诊断准确率为96.77%。16例为寻常性间质性肺炎,占53.33%;10例为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占33.33%;4例为机化性肺炎,占13.33%,CT表现:磨玻璃影5例,占16.67%;11例为渗出斑片浸润影,占36.67%;14例为网格影,46.67%。

2.2 病变部位 所有患者均为双肺受累,其中29例为左肺下叶受累,占96.67%;5例为左肺上叶受累,占16.67%;5例为右肺上叶受累,占16.67%;18例为右肺中叶受累,占60.00%;29例为右肺下叶受累,占96.67%。

2.3 病变范围 30例患者中,累及5个肺叶者5例,占16.67%;累及3个肺叶者13例,占43.33%;累及2个肺叶者11例,占36.67%。

2.4 治疗中的CT表现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接受常规抗炎治疗,但是CT结果显示,患者的肺内病变吸收不明显,其中14例患者的CT表现呈进行性发展,运用糖皮质激素对患者进行14 d的对症治疗后,CT结果显示,患者的肺部病变明显吸收,其中CT表现为蜂窝状影和网格影患者的病灶吸收不明显,而CT表现为磨玻璃影和渗出斑片浸润影患者的肺内病灶吸收情况较好。

3 讨论

肺间质病变是类风湿关节炎比较常见的一种并发症,包括类风湿结节、胸膜炎、肺动脉高压、间质性肺炎、肺血管炎以及卡布兰综合征等,其中类风湿关节炎相关间质性肺疾病是比较常见的一种肺部受累表现形式[4]。临床研究资料表明,类风湿关节炎相关间质性肺疾病具有复杂的发病机制,诱发该病的因素有很多,包括运用抗风湿药物、免疫损伤以及遗传因素等,与细胞外基质、细胞因子以及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关,是多环节、多因素共同参与的一个复杂过程[5]。当前临床上在对类风湿关节炎相关间质性肺疾病进行诊断时,还存在着一定的难度,由于该病早期缺乏典型性特征,容易被患者所忽视,再加上当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出现异常胸部影像和呼吸系统症状时,也应该正确判断是类风湿关节炎累及肺部还是运用细胞毒类药物或者糖皮质激素导致的肺部感染,必要的情况下,可以对患者进行肺穿刺活检、支气管肺泡灌洗或者纤维支气管镜检查[6]。当前临床上普遍认为肺活检是诊断类风湿关节炎相关间质性肺疾病的一个金标准,但是肺活检对患者的损伤较大,再加上一些患者的病情在长时间内保持稳定,且病理类型以寻常性间质性肺炎为主,所以不应该将肺活检作为首选方法[7]。有学者认为,如果患者的CT图像出现明显改变,再与类风湿关节炎病史相结合,将其他肺部病变排除后,则可以确诊为类风湿关节炎相关间质性肺疾病[8]。

在本次研究中,本组的31例患者均出现了呼吸困难、咳嗽以及发热等呼吸系统疾病,再加上CT检查结果显示异常,所以被收入呼吸内科病房接受治疗。由于患者均存在类风湿关节炎病史,不排除出现类风湿关节炎相关间质性肺疾病的可能,但是也可能是其他肺部疾病或者肺部感染,所以并没有直接确诊为类风湿关节炎相关间质性肺疾病,而是按照常规方法给予患者针对性治疗。治疗期间,患者的病情没有发生明显改善,且肺CT检查结果显示为进行性发展,经实验室检查,将其他肺部疾病排除后,再与间质性肺疾病和类风湿关节炎病史相结合,从而确诊为类风湿关节炎相关间质性肺疾病,并运用糖皮质激素对患者进行治疗,结果显示,患者的临床症状明显缓解,且肺内病灶明显吸收。

有报道显示,由于类风湿关节炎的病程较长,抗环胍氨酸抗体、红细胞沉降率、类风湿因子以及C反应蛋白等炎性因子指标较高的患者更容易发生间质性肺疾病,并且发病年龄大、吸烟、病程活动度高以及男性等是出现类风湿关节炎相关间质性肺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9]。通常情况下,临床上运用CT对类风湿关节炎相关间质性肺疾病患者进行检查时,蜂窝肺和网状影是比较常见的CT征象,其中磨玻璃影是病变早期的主要征象,说明存在肺泡炎,且经对症治疗后,患者的病情能够得到明显好转,而出现蜂窝样和网格影征象,则说明存在肺间质纤维化,临床治疗难度大。同时,有学者认为,类风湿关节炎相关间质性肺疾病的CT表现呈现出4种模式,其中寻常性间质性肺炎的CT表现主要为胸膜双侧下网格影征象或者合并蜂窝样改变;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的CT表现主要为磨玻璃影;炎症性气道疾病的CT表现主要为支气管扩张或者小叶中心性线样影;机化性肺炎的CT表现主要为实变影[10]。类风湿关节炎相关间质性肺疾病有多种多样的类型,其中寻常性间质性肺炎是比较常见的一种类型,约占56%,其次为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占33%,机化性肺炎占11%[11]。本次研究结果显示,30例患者的CT表现,16例为寻常性间质性肺炎,占53.33%;10例为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占33.33%;4例为机化性肺炎,占13.33%,与相关研究报道基本一致。此外,临床上运用CT对类风湿关节炎相关间质性肺疾病患者进行诊断,不仅具有操作简单、无创性、安全性高以及诊断准确率高等诸多优点,还能观察患者的病情改善情况,有助于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提高疗效[12]。

综上所述,类风湿关节炎相关间质性肺疾病CT表现以网格影为主,其次为渗出斑片浸润影、磨玻璃影,大部分患者呈双肺同时受累,少部分合并空洞性结节或者肺气肿。所以,临床上运用CT诊断类风湿关节炎相关间质性肺疾病时,一定要掌握影像特点,提高诊断准确率,从而为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有效依据。

参考文献

[1]李宗英,王俊祥.类风湿关节炎并发肺间质纤维化的相关因素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3,16(1):140.

[2]闫慧明,丁利芳,刘媛,等.V转化生长因子-β与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在类风湿关节炎合并肺间质病变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10):3268.

[3]宋淑菊,马骥良,潘丽恩,等.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肺间质病变的临床研究[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05,9(2):81-85.

[4]陈进伟,吴佩君,谢希,等.类风湿关节炎合并肺间质病变的临床特点[J].临床内科杂志,2010,27(9):554-556.

[5] Yuksekkaya R, Celikyay F, Yilmaz A, et al.Pulmonary involvement in rheumatoid arthritis: multidetector computed tomography findings[J].Acta Radiol,2013,54(10):1138-1149.

[6]赵东宝,朱婷婷.类风湿关节炎合并间质性肺炎的临床分析[J].上海医学,2009,32(10):865-868.

[7]任英,朱平.炎症细胞及细胞因子在间质性肺病炎症和纤维化中的作用[J].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2011,27(11):1272-1274.

[8]鞠善良.类风湿关节炎并发间质性肺疾病的临床研究[D].乌鲁木齐:新疆医科大学,2013:23-35.

[9]陈丽明.类风湿关节炎合并间质性肺疾病临床分析[D].长春:吉林大学,2013:31-40.

[10]李睿.类风湿性关节炎肺部病变的HRCT表现及其影像-临床的相关性研究[D].南充:川北医学院,2011:19-26.

[11] Ruiz-Esquide V, Gómara M J, Peinado V I, et al.Anti-citrullinated peptide antibodies in the serum of heavy smokers without rheumatoid arthritis. A differential effect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J].Clin Rheumatol,2012,31(7):1047-1050.

[12]曲丹,徐晓曼,马跃,等.类风湿关节炎相关间质性肺疾病的CT影响特点[J].全科医生技能发展,2014,17(33):4018-4021.

(收稿日期:2015-11-26) (本文编辑:王宇)

猜你喜欢

类风湿关节炎
藏药内服外浴配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80例临床观察
藏药五味甘露汤联合小叶毛球莸药浴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观察
类风湿关节炎蒙医药治疗现状与展望
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及其药物治疗研究进展
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