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DC—CIK生物治疗辅助治疗肝癌的临床应用价值及效果分析

2016-05-14宋希李宝平张雷

中国医学创新 2016年7期
关键词:肝癌临床价值辅助

宋希 李宝平 张雷

【摘要】 目的:探讨肝癌患者采取DC-CIK生物治疗辅助治疗的临床价值与效果。方法:按照随机数字法将肝癌患者72例分为两组,各36例,对照组实施放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DC-CIK生物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生存期明显长于对照组,治疗后免疫功能指标与KPS均有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有轻微不良反应发生,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癌患者采取DC-CIK生物治疗辅助治疗效果良好,值得借鉴。

【关键词】 肝癌; DC-CIK生物治疗; 辅助; 临床价值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value and effect of liver cancer patients to take DC-CIK biological treatment as adjuvant therapy. Method: 72 patients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each group contained 36 cases.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radiation treatment, and the study group based on the control group accepted DC-CKI biological treatment.The clinical effect was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study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the duration was significantly longer, and after treatment immune function parameters and KPS improved more obviously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Both groups happened adverse events, but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5).Conclusion:The effect of DC-CIK bjological treatment as the adjuvant therapy of HCC patients is good,it is worth learning.

【Key words】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DC-CIK biological treatment; Auxiliary; Clinical value

First-authors address: Shanxi Medical University, Taiyuan 030001, 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6.07.004

肝癌属于临床常见恶性肿瘤,恶性程度较高,而且进展较快,预后较差[1]。常规放射治疗肝癌尽管有一定效果,但患者生存期不长,且对免疫功能指标如CD3+、CD4+/CD8+比值、CD4+CD25+、CD16+CD56+等改善不明显,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不佳[2-5]。随着研究越来越多,近几年显示采取DC-CIK生物治疗辅助治疗肝癌,不仅能提高抗肿瘤活性,同时可改善前述免疫功能指标,促进细胞分化[6]。为了进一步探讨肝癌患者采取DC-CIK生物治疗辅助治疗的临床价值与效果,本院展开了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共计入选对象72例,全部为本院接诊的肝癌患者,入选时间2012年

1月-2013年1月。入选患者均符合肝癌诊断标准,预计生存期不低于3个月,签署知情同意书,愿意配合本次研究,有手术禁忌证或不愿意接受手术治疗;同时排除妊娠期、活动性肝病、生殖系胚胎源性肿瘤、转移性肝癌、占位性病变等患者[7]。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6例。对照组男22例,女14例,年龄41~77岁,平均(52.6±5.4)岁,AFP(317.42±42.16)μg/L,肿瘤直径(4.56±1.82)cm。

研究组男23例,女13例,年龄40~79岁,平均(52.9±5.2)岁,AFP(317.58±42.96)μg/L,肿瘤直径(4.84±1.59)cm。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采取放疗治疗,利用电子直线加速器实施全肝移动照射,放射剂量控制在30~50 Gy,连续治疗1周为1个疗程。

1.2.2 研究组 在放疗基础上加用DC-CIK生物治疗,放疗与对照组一致,DC-CIK生物治疗方案是首先制备好自体DC-CIK细胞,然后进行DC细胞与CIK细胞培养[8-10]。培养完毕进行DC-CIK细胞回输,即将血细胞分离培养后第4、9、12、16天回输CIK,第8、16天则皮注DC。

1.3 观察指标 观察记录两组患者临床效果、不良反应、生存期以及治疗前后免疫功能指标(CD3+、CD4+/CD8+、CD4+CD25+、CD16+CD56+)与生活质量(KPS)变化并比较。

1.4 疗效评价标准 按照RE-CIST实体瘤近期疗效评价标准执行,包括完全缓解、部分缓解、稳定、进展,以完全缓解率+部分缓解率+稳定率评估总有效率[11]。

1.5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相关数据全部录入EXCEL表格中,便于回顾性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 字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研究组完全缓解5例,部分缓解12例,稳定10例,进展9例,总有效率为75.00%(27例);对照组完全缓解0例,部分缓解5例,稳定

12例,进展19例,总有效率为47.22%(17例)。研究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生存期平均(23.85±7.16)个月,对照组(14.56±3.36)个月,研究组生存期显著长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1例恶心呕吐,1例乏力,2例发热,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11%;对照组2例乏力,3例发热,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89%。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免疫功能指标与KPS评分均有明显改善,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肝癌属于临床常见恶性肿瘤疾病,国内发病率较高,而且是肿瘤致死原因第二位。本病起病隐匿,大部分原发性肝癌在确诊时已为中晚期,无法完成手术切除,而介入栓塞治疗或放射治疗则成为目前主要的手段,但单纯实施介入或放射治疗,效果也难以保障[11]。随着研究深入,DC-CIK生物治疗成为肿瘤新型疗法,而且随着应用增多逐渐成熟起来[12-13]。为了进一步探讨DC-CIK生物治疗辅助治疗肝癌的临床价值,本院针对接诊的肝癌患者借鉴相关文献进行了研究与探索,结果显示研究组总有效率高达75.00%,对照组则为47.22%;同时,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生存期要明显比对照组更长;尽管两组均有不良反应发生,但均比较轻微,且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研究组治疗后患者的免疫功能指标与KPS评分均有明显改善,而对照组仅KPS评分有改善,研究组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DC即树突状细胞,属于体内抗原递呈细胞,主要位于启动与调控及维持免疫应答的中心环节,利用负载肿瘤抗原的DC细胞作为瘤苗,可有效打破机体对肿瘤的耐受,进而激活T淋巴细胞,从而杀伤与清除肿瘤细胞[14-17]。CIK即细胞因子活化杀伤细胞,能够直接杀伤肿瘤细胞,和DC联用可更好地发挥免疫治疗效果,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可预防术后肿瘤复发[18]。此外,在研究中研究组治疗后显示血液中免疫功能指标CD3+、CD16+CD56+的T淋巴细胞有明显增多,而且CD4+/CD8+比值也有所升高,显示免疫功能相比治疗前有明显改善。这种情况主要与DC-CIK生物治疗机制相关[19]。因为DC细胞与CIK细胞共同培养后可活化两个细胞群体,明显增强IL-2与IFN-γ表达与分泌;DC细胞可分泌多种细胞因子,进而促进CIK细胞成熟,以此获取杀伤活性更强的细胞[20]。

综上所述,肝癌患者采取DC-CIK生物治疗辅助治疗不仅疗效明显,而且安全性高,可更好地改善免疫功能指标与生活质量,并延长生存期,值得借鉴。

参考文献

[1]马洪波,黄涛,韩风,等.DC-CIK细胞联合手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研究[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12,37(11):980-983.

[2]李卿,王新利,王杨,等.DC-CIK共培养细胞联合索拉菲尼对肝癌细胞体内外的杀伤效应[J].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2010,17(1):46-50.

[3]项颖,李启英,王莉,等.DC-CIK细胞对人肝癌HepG2细胞增殖、迁移的影响[J].重庆医学,2013,42(14):1571-1574,1577.

[4]刘丽,钟嘉明,陈晓霞,等.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自体DC-CIK细胞治疗BCLCC期肝癌的随机对照研究[J].介入放射学杂志,2015,8(5):434-438.

[5]刘黎明,张建军,周莹,等.DC-CIK联合介入、中药治疗肝癌的临床研究[J].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13(5):67-69.

[6]朱珍英,竺顺斌,陈刚,等.DC-CIK 生物免疫治疗联合放疗在肝癌治疗中的临床效果[J].实用癌症杂志,2014,19(11):1436-1438.

[7]郭伟伟,刘莉,吴德华,等.DC-CIK细胞免疫治疗联合TACE术治疗原发性肝癌[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4,10(5):674-678.

[8]潘国政,张军,袁庆忠,等.TACE联合RFA序贯DC-CIK治疗小肝癌的研究进展[J].医学与哲学,2014,18(14):48-50.

[9]梁倩影,刘先领.自体DC-CIK细胞联合替吉奥治疗中晚期肝癌的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10(21):6074-6076.

[10]程小珍,彭大为,王美清,等.自体DC-CIK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中晚期肝癌疗效观察[J].实用医学杂志,2014,19(9):1401-1404.

[11]张丹,何剪太.DC-CIK细胞协同索拉菲尼对肝癌细胞的杀伤作用[J].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2011,27(6):664-667.

[12]孟娟,彭大为,王美清,等.自体DC-CIK联合肝动脉栓塞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疗效观察[J].浙江临床医学,2013,10(8):1146-1148.

[13]魏宇,胡伟.DC-CIK细胞联合手术治疗高龄原发性肝癌的疗效及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J].实用癌症杂志,2015,30(5):654-657.

[14]王哲.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DC-CIK细胞治疗老年原发性肝癌的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24):6276-6277.

[15]尤振宇,苏晓辉,刘洋,等.DC-CIK生物治疗联合肝动脉灌注化疗治疗肝癌的短期临床观察[J].河北医药,2013,35(11):1626-1628.

[16]蔡立莉.伽玛刀联合DC-CIK细胞治疗对肝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5,11(20):20-21.

[17]龙新安,姚飞,曾健滢,等.冷冻消融联合DC-CIK免疫疗法治疗转移性肝细胞癌回顾性分析[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4,18(4):600-604.

[18]王郑.DC-CIK细胞联合手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2,9(25):62-64.

[19]邱宝安,吴印涛,赵文超,等.不同途径输注DC-CIK联合TACE治疗进展期肝癌的临床研究[J].解放军医药杂志,2015,19(3):58-62.

[20]寇晓霞,黄耀,袁振刚,等.自体DC-CIK细胞联合微波热凝治疗肝癌的疗效观察[J].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2015,22(4):509-513.

(收稿日期:2016-01-19) (本文编辑:王宇)

猜你喜欢

肝癌临床价值辅助
构造辅助函数妙解压轴小题
舒适护理在肝癌介入护理中的应用
例谈何时构造辅助圆解题
重视家族史 预防肝癌
外科手术治疗颞叶脑挫裂伤的临床价值分析
腰硬联合麻醉中右美托咪定的应用及意义评析
TACE术联合手术治疗中晚期肝癌患者65例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