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外合作办学与TOM契合度分析

2016-05-14佘颖邓砚谷

经济师 2016年7期
关键词:中外合作办学

佘颖 邓砚谷

摘要:中外合作办学作为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新形式,其质量保障问题受到了极大的关注。全面质量管理(TQM)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盛行于西方高等教育领域,经过20多年的实践,被认为适宜于技术院校或者普通院校的盈利领域。文章在阐述高等教育TQM内涵,梳理其在各国实践的基础上,切合目前中外合作办学面临的质量问题,指出TQM在实施背景、首要原则、项目管理方面比普通高等教育更适用于中外合作办学,并提出了中外合作办学TQM体系的构建。

关键词:中外合作办学 高等教育国化 TTQM 契合度

中图分类号:F283;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6)07-018-03

一、高等教育TQM的内涵及在全球范围内的实践

TQM是一种管理哲学,指“它指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永续经营的管理途径。”他由美国质量管理专家费根鲍姆(Feigenbum)提出。TQM的理念逐渐由工商界应用于高等教育的质量监管中,并形成了高等教育全面质量管理理论(HETQM)。这一观点认为:教学过程与产品生产过程类似,需要经过多道工序。TQM在此过程中,可以充分挖掘和利用教育机构的人力、资金和技术资源,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顾客”的满意度;强调全员参与教学管理;注重过程管理,以预防为主;同时降低或维持教学成本,以实现教育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

随着TQM在西方企业界的成功,英美高等院校于20世纪80年代末期开始引入TQM,以期改善高等教育管理里存在的质量问题和解决财政紧缩的困局。美国高校最早应用TOM进行高校质量管理,早在1985年福克斯河谷技术学院(Fox Valley Technical College)开始推行TQM。1994年的一个调查认为截至当时,全美已有415所高等院校在教学行政管理中实行了TQM或者开设了质量有关的课程。到1996年,应用TQM的高校占了美国高校总数的50%以上。然而,TQM在美国高校的应用在经历了90年代的盛行后开始逐渐式微。2000年以后,大概有2/3的实行TQM的美国高校放弃了这一制度。而另一高校实施TQM比较多的国家英国,TQM在高校的实施并没有经历美国那样从高潮到消退的过程。从一开始,英国教育界并没有把TOM作为解决英国高校质量问题的灵丹妙药,而只是把它当作一种能提高教学质量的可能工具。实施TQM的高校多为技术性院校,老牌的综合型院校几乎没有。截至2002年,英国实行TQM的高校仅为26所。可见TQM在英国应用程度不高,但也有院校一直坚持TQM进行管理,如英国的沃尔沃汉普顿大学(university of Wolver Hampton)从1989年至今一直实行TOM制度。

纵观TQM在美英两国实践的历史和国内外文献的分析,不难发现TQM在哲学基础与高等教育属性存在明显的冲突与矛盾,在工商企业大获成功的TQM并不适合高等教育领域。这是TQM在美国高教领域昙花一现和在英国并未盛行的原因。

这些冲突和矛盾包括:高校崇尚自由的文化传统与TQM团队精神、严格的流程管理之间的矛盾;高校教职终身制与TOM持续改进、注重结果之间的矛盾,尤其是高校公益事业属性与TQM利益驱动之间的矛盾。针对这些矛盾,学者们对TQM在高等教育领域的适应性作出了探讨。很多学者主张TQM的理念和高等教育属性有冲突,如张会敏分析了TQM的严格流程管理和追求学术自由的高等教育属性冲突。然而TQM哲学基础与高等教育属性存在明显的冲突并不能全盘否认TQM在高校质量管理中的作用,美英两国至今仍然有部分院校实施TQM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二、我国中外合作办学质量管理现状

中外合作办学的核心是利用国外优质教学资源,加快课程结构优化,促进中西文化交流,成为教育国际化的助推器。从上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我国尝试探索中外合作办学。从该时期到中国加入WTO是中外合作办学的自发形成时期,处于摸索阶段,国家并无相关法律法规对其办学质量进行规范和管理。2003年9月正式施行的第372号国务院令《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使中外合作办学的发展进入一个更加规范化、有序化的发展时期。截至2012年,全国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已达1780个。然而规模上的突飞猛进也带来了突出的质量问题。目前中外合作办学质量保障体系呈现出以下问题:

1.管理体制混乱。没有直接的主管部门,又存在众多主管部门的局面。

2.法制不健全。《中外合作办学条例》是中外合作办学唯一依据的法规,但其中并未规定合作办学的质量监管指标及处罚措施。

3.监管力度不够。目前对中外合作办学学术质量进行评估的相关部门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这一部门并不是专门的质量保证机构。目前,也没有成立专门的社会监管体系对中外合作办学质量进行控制。

因此,缺乏有效的质量保障体系已成为影响中外合作办学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的最重要因素。对质量管理的探讨也成为了目前中外合作理论和现实问题探讨中最热点的话题,学者们对如何规范和保障中外合作办学的教学质量提出了种种观点,本文试着应用TQM对高等教育中外合作项目进行质量管理做契合度分析,并构建中外合作办学TOM体系。

三、TQM与中外合作办学的契合度分析

很多学者分析了TQM在高等教育各领域的应用后,发现TQM总是在高校市场力量驱动的盈利领域应用比较多。在综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和挖掘中外合作教育的特点基础上,本文认为与普通高等教育相比较,TQM与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具有更好的契合度。

契合度的研究来源于管理学,所谓中外合作办学与TOM的“契合度”,是指中外合作办学的背景、项目管理方式、宗旨等与TQM的哲学思想的契合程度。

1.与西方高校开展TQM具有相似的背景。西方高校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展了广泛的TQM实践。一方面,当时的美国、英国高等院校面临一系列危机,如:从联邦政府、州政府到地方政府对学校财政拨款不断紧缩、学生分数不高、雇主和家长不满等。这些日益增长的压力归根揭底是来源于两方面:财政的紧缩和高校顾客对教学质量的不满。为了解决这两大难题,高校不得不像商业机构一样在激烈的市场环境中竞争,运用于商界的TQM也被视为成功的法宝。

在我国普通高等教育属于公益事业,不以盈利为目的。而中外合作办学是我国加入WTO后,在教育国际化的需求下逐渐发展起来的。虽然教育部门把合作办学也同样定位为公益教育,但在WTO条款内,合作办学已被纳入教育服务贸易的范畴,既然是贸易的一种形式,那么盈利就成为必然。国外很多合作方也毫不隐晦地视之为商业模式,旨在获得更多的海外学生和提高其教学资源利用率,最终实现盈利的目的。如英国和澳大利亚早以把教育视为产业,需要教育跟其他商业机构一样盈利。目前英格兰高等教育拨款委员会(HEFCE)的调查表明英国高等教育产业每年创造的产值占到GDP的5%。然而在追逐盈利的过程中教学的质量却屡被忽视。因此,近年来中外合作办学逐渐被社会大众贴上了“牟利”的标签,而和为优质教学资源交流搭建平台的初衷渐行渐远。中外双方合作机构也已经认识到,只有保证教学质量,真正提高学生的能力素质,才能使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获得可持续发展支撑,为长久的营利提供保障。显然,目前的中外合作办学与上世纪90年代的西方高校一样都面临着相同的实施背景:财政盈利要求;学生、社会期望改进教学质量;高校谋求自身的发展。

2.与TQM的首要原则“让顾客满意”完全吻合。TQM的定义是“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而TQM的首要宗旨则是“以顾客为中心”。对企业来说,顾客即是产品的购买者。而高等教育提供的是教学服务,它的最终购买者缺乏明确的定义,在学者间存在分歧。学生、政府机构、用人单位、学生进一步深造的研究生学院、甚至全社会,私立学校的股东,这其中的一种或好几种都被不同的学者定义为高等教育的“顾客”。但学生作为知识和技能的接受者,尚没有学者否定其作为高等教育“顾客”的定位。

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特点是以生为本,注重保护学生和家长的权益,提高社会效益;其目标是:在功能层面上要培养在世界舞台上发挥作用的人才;在机制层面要创造更先进的育人模式;主要目的是:学生个人能力的提升;衡量中外合作办学能否成为教育国际化的助推器的最终标准则是对国际化人才培养的“贡献率”。可见,中外合作办学着眼点是学生,强调“以生为本”,这与TQM的原则是完全吻合的。

3.团队工作成为一种必需。团队工作是TQM核心理念之一,英国教育界把它作为高等教育实行TQM成功的最重要因素。而在普通高等教育领域,教师更崇尚于自由备课,自行决定上课内容、教案甚至教材,集体备课、团队工作比较少见。即使有也是由级别较高的行政领导组织,指令完成。这样的团队活动通常注重过程本身,而不是结果,教师也只是敷衍出席,很难称得上教师间真正的协作。

中外合作办学的教学任务由中外双方的教师共同完成,因此在培养计划的商定,确定各自授课课程、教学时数、使用教材、教学内容及考试方法时,必须要采用团队协商的方法,进行合作沟通,才能制定出逻辑连贯、紧跟学科发展潮流、具有完整性的专业培养计划。首先,办学项目的相关领导应先组成团队,确定具体的培养计划和各自要承担的教学任务。其次,相关课程的中外教师应组成教学团队,讨论和确定授课内容、使用教材及考试方法。

4.方便地制定教学质量标准,自由地挑选合适的教师。TQM的核心观念是对质量进行持久改进,注重过程管理,进而实现更高的质量标准及取得更高的顾客满意率。它关注的焦点在于对每一个过程进行改进,并在具体实施中不断地提出更高的目标。在高等教育里要实施TQM就必须要根据现实的发展和学生的素质,对培养计划、教学内容、教学活动安排、教学方式进行不断地调整和修订,使教学质量逐步提高,学生和用人单位的需求得到持续满足。比如,随着时代的发展会不断地出现新的学科,旧有的过时的学科应被取消。一门学科会出现使用新的教学软件,或者出现双语教学的要求。教学内容和方式不断更新的过程,就要求教师也要不断地学习,掌握新的技能,提高自己的竞争力。然而在西方对教师实施的是终身制(tenure),只要教师拿到终身教职,高校没有权利解雇已经并不胜任授课工作的教师。在我国高校,教师一旦与学校签订了人事合同,学校也不会轻易地解雇不合格的教师。在我国高校培养计划的修订常常需要进过系、学院、教务处的层层审批,繁琐的手续使得教师们缺乏修订的热情。再者,缺乏于社会、国外高校的接触也使大部分教师眼界得不到提高,意识不到培养计划需要修订的地方。最后,即使教师准确地意识到也愿意更新培养计划需要修订的课程,经常也会因为缺少能胜任开这门新课的教师而搁浅。综上,高等教育的体制决定了在实施TQM的过程中不能很好地更新培养计划、教学内容,以及不能任意地挑选称职的老师,从而不能顺利地实施过程管理和持久改进,进而获得更高的顾客满意度。

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能较好的解决普通高等教育中所遇到的这两个问题。首先,中外合作办学依托国内国外两种教学资源、师资力量来进行办学。学生缴纳的高昂的学费可以支付给教师比普通课程更高的报酬,使得中外合作办学的教师市场在中外合作高校里处于供大于求的情况。因此,中外合作项目的负责人可以依据一定的标准选择更有能力的教师,保证教学质量。其次,在与国外高校的合作过程中,可以方便地接触到最新的教材、教学手段和方法,教师也可以及时的更新教学内容和修订培养计划。总的来说,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可以按照TQM“过程控制、持久改进”的核心理念,建立自己的质量目标,从培养计划、教学大纲、教材的制定和选择,到课堂教学方法、考试与考核、教学检查与评估等各个环节都建立自己的标准,对照标准自查和互查。及时纠正影响教学质量的环节,进而提高教学质量标准和顾客满意度。

四、中外合作办学TQM体系构建

1.以顾客为中心,确定消费者的需求。对学生及家长、教师、相关用人单位、研究生学院进行深入的调研,以便了解和更好地满足顾客的需求。在教学的过程中,建立良好的与学生沟通的渠道,更多地听取他们的意见并了解他们的困难,尽可能地去解决。

2.按照PDCA循环“持续改进、控制过程”。戴明的PDAC把质量改进看成是按照“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处理(Action)”四个阶段的循环往复。按PDAC循环,首先要调查学生、用人单位、教师不满意之处,同时关注本学科本专业的最新发展动态;其次及时地更新培养计划、完善教学内容。教师除了要不断地培训,掌握本学科最新的知识,还要不断地学习先进的教学手段。从教学内容和方式上都做到让学生满意;通过建立校内评估和校外评估的方式,进行质量的检查;发现问题,提出解决方案;进入下一轮调查。PDCA循环周而复始,预防教学质量问题的出现并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标准。

3.全员参与。除了教师外,学生和管理者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TQM的实施离不开他们每个人的参与。鼓励每个人都参与的方法有:设立日常的TQM管理小组,小组的目标是动员和激励所有人员理解和参与TQM过程;开展TQM培训课程,分别对教师、行政管理人员和学生进行培训,让每个人都理解TOM,认识到它的重要性。

4.设定远景目标。远景所表示的景象为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未来发展的目标、任务或使命。远景的确立要建立在对自身的正确认识上,并充分考虑中外合作院校的共同利益。一旦形成就应能够使中外双方的所有教职员工以及学生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并为之努力。

TQM在西方高校的应用从发端到现在已经有20多年的历史了,其中有宝贵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总的来说,学者们认为TQM可以运用于高等教育,但二者在哲学基础和文化属性上有矛盾的地方。本文在研究前人学者应用TQM监控普通高等教育质量的基础上,考虑到中外合作办学与普通高等教育不同的特点,指出TQM比起普通高等院校与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有更强的契合度,并提出了使用TQM对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进行监控的初步设想。应用TQM对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进行质量管理是对中外合作办学和TQM理论本身的一种全新的探索。

猜你喜欢

中外合作办学
“互联网+”背景下高职中外合作教学模式的创新研究
中外合作办学中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模式构建探究
护理专业中外合作办学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基于间断—平衡理论的中外合作办学质量评估的政策演进研究
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创新探究
产业与教育交互下的“中外合作办学”服装人才培养
中外合作办学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研究
中外合作办学背景下基于外语能力标准的教学模式研究
中外合作办学中英语阅读教学的优化
浙江省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政策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