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业学校培养复合型高级人才技能的探索

2016-05-14王仕华

中文信息 2016年7期

王仕华

摘 要: 复合型则是指以一种技能为主,兼有其它多种能力,在社会分工专业较低的我国,这种复合型高级技能人才能更好地满足社会对技能人才在质和量上的需求。但是复合型高级技能人才不能按传统的以知识为导向的教学方法即文化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等固定课程、固定教室来培养,必须突出能力导向,因学生而异,富有弹性,深化教学改革,明确培养目标,多方齐动,方能见效。

关键词:复合型高级技能人才 明确培养目标 科学设置课程 创新教材 弹性学习制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6)07-0243-01

职业学校已经为社会培养了大量的专门技能人才,但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加入WTO后的形势,都表现出对技能人才的大量需求,对高技能人才的渴求。

高级技能人才是指精通某种专业技能,并具有继续学习和良好社会适应性等关键能力的专业人才。复合型则是指以一种技能为主,兼有其它多种能力,在社会分工专业较低的我国,这种复合型高级技能人才能更好地满足社会对技能人才在质和量上的需求。譬如高级厨师不但精通烹饪技术,也通晓餐厅管理、面点制作等技术。可以说以一当十。

但是复合型高级技能人才不能按传统的以知识为导向的教学方法即文化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等固定课程、固定教室来培养,必须突出能力导向,因学生而异,富有弹性,深化教学改革,明确培养目标,多方齐动,方能见效。

一、明确培养目标

复合型高级技能人才的培养以常规的专业能力为基础,拓展提升到关键能力的层次。这里的关键能力即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方法能力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判断与决策一级学习与再学习等科学方法的应用能力;社会能力指在开放的社会中能与同事和上下级协调合作、集体工作、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一级环境意识、安全意识等方面的能力。

二、科学设置课程,富有拓展余地

1.课程可分为公共课、专业课、选修课三类。公共课根据学生的文化知识基础的差异和专业需要,确定合理的课时数和门类数,专业课以所选专业的主干课程为主,选修课设置以拓宽学生知识面,开阔视野,培养多种能力为目的,同时也为课程设置体系留有发展与调整余地。

2.课程设置应该以满足学生需要为中心,调整以专业需要为中心的做法,即如果学生需要,即使本学期开过,下学期还要开,但可以改变课程性质,如将必修课改为选修课。学生的基本知识与能力是有差异的,他对各门课程的需要程度也不同,那么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需要确定课程开始时间、频度等就非常必要。

3.课程设置应提前一段时间公布于学生,允许学生跨专业学习他认为必要的课程。复合型高级技能人才要有目的地培养,更要创造条件使学生自发地主动地自我提高,与其费力地让学生学习他认为不必要或已经了解的知识和技能,还不如顺其兴趣,拓展视野。应该相信学生的自我意识比教师的判断更有道理。

三、创新教材,突出实用性

教材是达到培养目标的物质载体。职业教育的教材不应该限于统编教材,应大力发展适合于学生条件、教学要求、能力导向的自编教材。所谓创新是指教材的前瞻性,能将新的知识,新的技术,新的能力及时贯彻到当前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知识能力、技术上创新发展,使教材不单纯是实践经验的总结,更是推动社会实践的有利工具。因而教材创新要定期进行,依据各专业技能的社会更新周期,形成制度,做好较长时期的规划。

职业教材的内容应明确为知识要求和能力目标,根据能力目标的难易程度确定课时数,那么该门课程的课时数就是由各能力目标的课时数决定的。

四、以培养能力为主线调配师资力量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已成共识。在培养高级技能人才的前提下,教师的能力导向是改变传统的知识导向的主导因素,相当数量学生在从初中或高中升入职业学校时熟悉的是知识导向、应试教育,对将要适应的社会角色所需要的技能的认识是朦胧的、不具体的。只有通过教师的有序引导,学生才能对所需的复合机能明确起来,进而产生求知动力。

目前大多数职业学校教师的授课任务是很重的,也非常辛苦,他们忙于知识的传授,应该转变观念;同时,在授课任务的分配上以能力为依据。

课任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同时兼顾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也可以侧重于某一方面,根据教师的能力特长和课程设置,明确每一个课任教师在具体授课中应注重的能力导向,并以此作为评价的依据。这样既可发挥教师的特长,使其集中精力专于某一个或几个能力目标,又能存进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的技能水平,形成名师出高徒的良性循环。如果课任教师完成的是多个能力目标,则应以一个为主(可称为主业),其余为辅(可称为辅业)。

以上几项工作不能是独立开展,各自为政。必须在科学有效的管理体系下,才能互相配合,发挥最大效用,实现培养复合型高级技能人才的目标。

五、采用先进的教学管理手段和方法加强教学管理

由于上述工作的可调适性和复杂性,要求教学管理采用计算机网络实行动态管理,即将教学目标、课程设置、师资配置、教学进展等信息纳入网络系统,使教学管理层能根据目标完成情况实时调整教学资源,有的放矢地取长补短,提高教学效率。应突出以下几个方面:

1.推行弹性学习制。复合型高级技能人才是我们的培养目标,并不是每个学生最后都会成为这种人才。对学生中的千里马就要用符合千里马习性的方法去管理。允许破格,鼓励冒尖。用制度去约束学习行为,但不要将制度成为束缚人才培养的桎梏。人才,在教学管理制度中应明确引导学生解放思想,大胆尝试,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只要能达到培养目标,学生的合理学习行为将予以支持。

2.学生技能评估还要分应知应会进行,严格按职业资格鉴定要求组织,允许学生在达标前提下提前结束课程或提前进入社会实践环节,这对学生也是个触动,会提高学习效率,有效利用学习时间。实践已经证明了学分制的优越性。

3.构造合理的管理结构管理结构也以能力为主线,优化课程设置。

4.教师配备与考核以主业为依据,参考辅业状况,确保主业有质有量地完成,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不分主次,被动应付教学任务。田忌赛马的思维方式可以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