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历史名师成长的心理发展历程初探

2016-05-14刘玉志

文教资料 2016年8期
关键词:专业成长

刘玉志

摘 要: 站在旁观者的角度,从历史名师的主观层面探讨他们成长的心路历程,便于我们感受名师在成长过程中的思想变化和情感升华,这才是名师的影响力在精神层面的传播。一个真正优秀的教师,不仅在于能教出多少优秀的学生,更应该成为青年教师的精神领袖。本文根据诸多名师的成长回忆撰写,希望通过分析历史名师成长的心路历程帮助青年教师们坦然面对从教育人道路上的跌宕起伏,走向名师的顶峰。

关键词: 历史名师 专业成长 心路历程

名师对于青年教师的榜样作用应该是体现在思想层面和精神领域的,这种超越实际行为的精神感染,才是名师的“名气”所应该具有的价值。名师的定义首先应该是和名师是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具有一定知名度、认可度、影响力,且专业素养较高的优秀教师①。既然称得上名师,那么在某一个领域或者某几个领域必定有其擅长之处,在掌握这些技能或者说知识功底的过程中,他们也必然经历过许许多多的心理层面的考验,对这些心理趋势进行分析和研究,有利于帮助青年教师在面对类似困境或抉择时更容易找到判断是非的风向标。

一、选择历史教师路途的心理因素

老一辈的名师,他们所走过的历程具有不可复制性,比如极其困难的家庭条件、“文化大革命”、大学毕业国家包分配工作等情况,都是一去不返的成长背景,而今天的青年教师也不可能重走他们的老路,因此,在选择教师行业时的心理趋向,其实是含有明显的时代特征的。时代特征造就了老一辈名师在发展的道路上具备了不同于青年教师的所特有的品质,比如成学江、王雄、陈伟国老师都经历过“文化大革命”时期,这种被时代赋予的使命感和对知识的求真态度,让老一辈名师们都对书本、学习、阅读、历史学或师范专业都怀揣着一颗感恩之心。

从贴近人们生活的角度说,教师扮演着一种不断创造精神财富的社会角色,许多人从小在家庭和学校环境的熏陶下,就从心底崇拜或立志要做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赵利剑老师在他的回忆文中写道:“至于说到对于历史学专业的挚爱,则更为吾暗自得意矣。因为这种爱不是‘为赋新词强说愁的乔揉造作,也不是‘既来之,则安之的顺水推舟,而是完全源于内心的情与意。”②但是,这些在历史教育领域颇有一番成就的历史老师们,有相当一部分都并不是一开始就喜欢历史或者教育事业,究其原因:“分配”。据毛经文老师的讲述:“我们那个年代是计划经济体制,大学毕业生说好听点是包分配的,说不好听点是强制分配,思想不通,组织上服从,师范生就必须去做中小学老师,除非你爸是‘刚或‘江。”③甚至有一部分名师在他的职业生涯前期,在无奈进入教师行业后呈现一种消极心理,不进反退。刘庆亮老师在刚开始执教的不安分,并受到校方的处罚,也充分反映了部分名师在职业发展的初期,出现过消极应对的心理。但是,无论是“包办婚姻”也好,还是初期迷惘也好,这些名师最终还是回到了教育事业的正轨上,他们靠的是怎样的品质与毅力?他们在从教生涯中遇到过哪些困难?又是如何面对这些困难的?他们立志成为历史名师的心理动机又是什么?这些都是我们值得思考的问题。

二、历史名师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以及应对心理

美国学者费斯勒把教师生涯发展分成八个阶段:职前教育阶段,实习导入阶段,能力建设阶段,热心成长阶段,生涯挫折阶段,稳定停滞阶段,生涯低落的阶段,生涯引退阶段。其中,处于“生涯挫折阶段”的教师会在教学时遇到许多挫折:理想幻灭、工作不满、情绪低落,等等。教师在遇到挫折时如果停滞不前,或者说持续在生涯低落阶段而不知在专业领域奋进成“专家的”“卓越的”,则将永远也成不了名师。

1.职业倦怠心理

有学者认为,在教师职业发展的中期,常常会出现“职业倦怠”的心理,而且会将这种心理归纳在“高原平台期”或“职业危险期”的范畴。比如王铁军教授认为:教师专业发展的高原平台期通常需要8-10年完成,对应的教师年龄大约在35~45岁左右为资深老教师,他们会因为自身的经验及资历而自以为是,也会因为“职称”到顶而不思进取……产生“职业倦怠”心理,从而失去进一步发展的动力和可能④。

显而易见,职业倦怠心理在教师发展的中期很容易被察觉,但是笔者认为,这种倦怠心理其实是贯穿于整个教学生涯的一个“毒瘤”,无论是前期、中期还是后期,都是这颗“毒瘤”孕育的“温床”。刘庆亮老师在他执教的生涯中,一开始就出现了类似状况。按刘庆亮老师的情况,选择教师行业的缘由是学校的分配而并非自己的意愿,导致在教学过程中出现许多教学事故,也充分说明职业倦怠心理在职业前期的凸显。

2.名利观

大部分教师认为自己所选择的职业具有两大优势:其一,工作稳定。在市场经济发展的今天,优胜劣汰的职场竞争给许多青年造成了许多无形压力,而教师职业的“铁饭碗”则刚好回避了这一残酷的现实问题。其二,教师行业的社会地位较高。在整个社会大环境下,公众对教师的评价处于一个较高位置,即所谓的“受人尊重”。但是,收入问题估计是历史教师甚至是各科教师心中的一个梗。“清贫”等词一直是形容教师的词汇,教师所抱怨最多的,无非就是认为自身的付出和收入不成正比,把经济收入纳入教师的职业范畴,似乎有违背“无私奉献”、“淡泊名利”等所谓的成为名师应该具备的优秀品质。

但回归到现实,中国的教师工资水平与其他国家相比,确实又低了一截。2012年4月,《纽约时报》报道称,美国芝加哥大学国际高等教育研究中心教授飞利浦。阿特巴赫进行的主要针对大学教师新聘时工资的一项调查表明,中国教师的月平均工资仅为720美元,在被调查的28个国家中位列倒数第三名⑤。教师的薪资水平与社会地位的不协调,也是许多年轻人不愿走上教师职业的主要原因之一,当然也是在职教师安心教学、创新理论的阻碍之一。

三、名师成长内在动因的激发

自己的努力奋斗是大多数名师最主要的成功方式。教师能够脱颖而出,在一定的年纪条件下自我反思、自我学习、自我情感教育的能力已经基本成熟,并不倚靠他人指点。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的基本需要是按层次组织起来的系统,从低到高分别有生理、安全、爱与归属、尊重和自我实现需要。只有低级需要基本满足后,才会出现高一级的需要。当所有的需要相继得到满足后才会出现自我实现的需要。这一理论为名师工程中个体的需求提供了心理学依据⑥。在中国这样一个传统文化背景下,满足社会的认可则是每一位老师的追求,而满足这种追求的有效途径是激励机制。只有采取激励和自我激励的方法才能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树立正确的价值需求,在不断完善自我的过程中走向名师的顶峰。

要想激发内在动因,专业素质则是教师成为名师的基础。加强专业素质和文化修养,是教师在专业发展过程中的首要任务,除此以外,还要学会评估自己的专业素质水平,充分了解自己,根据自己所处的环境和现实掌握的知识文化技能,对自我做出客观评价。其次,要学会根据自身的专业素质水平制定相应行动目标和实施方案,对自己的行动和作为预设相应目标,并对自己的完成情况进行客观记录和理性分析,然后通过反思性的思维活动,再加以修正和改进。

注释:

①童福勇,程其云.中小学名师专业成长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浙江省211位名师的调查[C].开启名师成长新航程——新课改背景下教学名师成长研究文集.

②孙双武.怡心书香探索守望——一个普通中学历史教师教育生涯之感悟[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③毛经文讲述.曹军辉整理.酌奇而不失其真玩华而不坠其实[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④王铁军(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教授).名师成功:教师专业发展的多维解读[C].开启名师成长新航程——新课改背景下教学名师成长研究文集.

⑤卜松.数据告诉你:穷教授和富教授差别有多大[OL].观察者网.发表时间:2015-10-0917:08:16.

⑥丁琦.中学名师成长规律及培养策略研究——以江苏省苏州中学为例.硕士专业学位论文。

参考文献:

[1]童福勇,程其云.中小学名师专业成长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浙江省211位名师的调查[C].开启名师成长新航程——新课改背景下教学名师成长研究文集.

[2]孙双武.怡心书香探索守望——一个普通中学历史教师教育生涯之感悟[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3]毛经文讲述.曹军辉整理.酌奇而不失其真玩华而不坠其实[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4]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92.

[5]王铁军(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教授).名师成功:教师专业发展的多维解读[C].开启名师成长新航程——新课改背景下教学名师成长研究文集.

[6]卜松.数据告诉你:穷教授和富教授差别有多大[OL].观察者网.发表时间:2015-10-0917:08:16.

猜你喜欢

专业成长
网络研修与数学教师的专业成长
浅谈中职校新教师专业发展和成长
借信息化管理模式,助青年教师专业成长
叙事研究与阅读反思
谈谈语文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