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维六位”学风建设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2016-05-14魏飞王平韩菡尹昌美

文教资料 2016年8期
关键词:学风建设

魏飞 王平 韩菡 尹昌美

摘 要: 优良的学风是高校改革和发展的基础,也是一所大学的灵魂所在。加强学风建设,对于学校文化精神的传承,对于大学生人才培养战略的精准实施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在分析学风建设主要矛盾的基础上,通过对学风建设模式和方法的不断探索和实践,提出了有实际操作意义的学风建设模式。

关键词: 学风建设 三维六位 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

学风建设是高等学校发展的重中之重,微观来看,关系到学生自身的成长成才;宏观来看,关系到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的培养。国家教育部在2011年颁布的《关于切实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学风建设的实施意见》中强调,学风是大学精神的集中体现,是教书育人的本质要求,是高等学校的立校之本、发展之魂。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高度重视优良学风的形成,结合学院的自身特点,在学风建设模式的构建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实践,逐渐形成了一套有效的学风建设模式。

一、高校学风建设面临新的挑战

1.学生思想呈现多元化、动态化。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发展,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等新媒体、自媒体平台走入校园,信息更开放、信息量更大、更新速度更快,占用了学生大量的精力;加之学生信息处理能力欠缺,容易受到片面信息的感染,导致一些学生功利心渐强,渐渐少了真心求学的态度,多了好高骛远、急于求成的思想,认为成功可简单复制;对学生工作人员来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难度加大,迷茫的学生多,好好规划的少,即便有了规划,真正下工夫落实的更少。学习重要性认识不够,产生的影响是学生学习动机缺失,逃避学习所面对的困难,甚至有申请退学创业的情况发生。思想教育走入与社会大环境争夺学生内心的困境,对思想教育工作方式的变革、管理方式的创新提出要求。

2.学生现状、培养目标和社会需求,三者间结构性矛盾突出。

总体来说,高校在通识与专业教育方面结合不好,在课程设置与真正所需上有不小的矛盾,没有起到学分制改革应有的规范作用,必修课不全面、选修课质量得不到保障。面对社会需求多元化和社会短视思想的冲击,学生往往对课程本身没有兴趣,某些学生都被困在感不感兴趣都非学不可的笼子里。高等学校导向措施过于单一,虽然在职业规划中有多种发展方向,或者有多种导向,但在人才培养上却途径少、道路窄,没有形成早发现、早培养的有针对性的多元化培养模式。再者,某些学生将来从事的工作与本专业无关。在这样的背景下,社会用人单位更注重学生能力,而对大学成绩不太关注,社会环境的错位引导,也是导致学风不浓的重要原因。

二、学风建设模式中的“三维”原则

1.坚持学生主体原则。

学风建设的核心是学生,学生是学风建设的参与者,也是直接受益者。学生内生动力的发挥、主观能动性的体现、学习兴趣的培养,都关系到学风建设。首先,学风起源于学生对学习的认识和学习动机。而个人是学风建设的逻辑起点,点连成线、线形成面,其次,学风建设实施的对象是学生,只有紧紧围绕学生开展学风建设活动,措施才能有的放矢,发挥作用。最后,应重视高校人才培养学生的主体地位,应充分发掘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内在潜力,学生应具有主人翁精神,懂得走入社会更需要自身素质的强大。因此,学风建设的主体必须是学生,也始终是学生。

2.坚持全员育人原则。

立德树人是高校教育的宗旨,生硬、单调的管理已经满足不了学生的多元化需求,更难促成良好的学风。以学校为中心的社会、家庭全员育人模式应互相补位,发挥不同作用,从学生职业发展、实践锻炼、人际关系等方方面面着手,多管齐下,以促进优良学风的形成。全面发挥全员育人作用,并不是功能的简单叠加,应该是有机结合、共商共促学生发展成长,达到1+1>2的效果。应创新全员育人模式、丰富全员育人内涵,学校应充分调动任课教师、专业导师、班主任、辅导员的积极性,从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入手,找准目标和方向,形成最佳的全员育人合力效应。

3.坚持长期建设原则。

学风建设是高校育人活动中常说常新的话题,说明学风建设具有持续性和动态性。比如,学风建设中的思想教育环节短时间内难以见效,期望形成可持续发展的优良学风就需要进行“马拉松”式的学风建设长跑。而从纵向的学生成长坐标看,伴随不同年级的学生有不同的需求和想法,学风形成的诉求起点不断变化,学风建设的着眼点会跟随变化。另外,面对学风本身和外部环境的变化,该有“走一步看十步”的敏锐,破除传统学风建设的陈旧壁垒,精简高效,不断提升学风建设的高度,牢牢把握学风建设的目标、标准,转变思想、方法,不断更新知识,在长期的学风建设中保持活力,通过优良学风的形成,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

三、学风建设模式中的“六位”方向

1.班级管理。

学风建设应从学校层面着眼,从班级层面着手,从个人层面实施,重点监控班级建设,班级作为高校学生管理和教学的基本单位,班风直接关系到整体学风。一是加强班级规划的指导,在开学初辅导员协助班干部做好新学期的发展规划、制定清晰的学习目标,出台有效措施,督促班级落实执行。同时,将目标分解到每个宿舍,再分配给每个同学,让所有同学都参与进来,人人有行动,保证活动效果;二是针对不同的专业、不同的年级,开展分类指导。一年级注重适应性问题的指导,以及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的养成,二、三年级注重学业规划、职业规划、发展方向的确定,协助走过迷茫期等,四年级则注重就业和考研等问题,针对不同年级的实际采取灵活的处理方式,以满足不同年级同学的需求。

2.思想引领。

思想是学风建设的发动机,持续性优良学风的形成必须从思想教育下手,思想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学习行为和学习效果有着紧密联系。一是理想信念教育,通过观看红色电影、革命老区实习、社会实践等手段,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树立崇高理想,形成努力学习的远景动机;二是感恩教育,通过致父母的一封信等形式,唤醒学生感恩父母、感恩社会的意愿,从内心产生通过学习回报父母和国家,形成学习的内部动机;三是责任教育,面对“95”后学生群体的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责任教育,通过“大学生的责任与担当”专题讲座等形式,帮助学生树立责任意识,认识到学习的必要性;四是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渴望,整合学校资源,对学生进行专业教育,利用师资优势,组织形式多样的导师见面会、交流会等,使得学生热爱本专业,激发对知识需求的欲望,产生保证思想“发动机”持续运转,为学风建设提供不竭动力。

3.榜样示范。

在学风建设中,示范是最灵的“指南针”。一是主抓学生干部和学生党员的示范带头作用,重点从“五个方面”发挥示范作用:即学业规划、遵守纪律、自我检讨、努力学习、互帮互助,充分发挥他们在学生群体中的威信和号召力带动学风;二是让学生党员承担学风责任,通过开展党员结对帮扶活动,建立党员联系班级、宿舍、同学的互动机制,形成“帮、赶、超”学习氛围,完善党员考核积分体系,列入党员“先优”评选条件,以实际行动发挥榜样示范作用;三是导向促进形成“爱学”共识,在学生干部选拔任用标准中突出学习的杠杆作用,在学生会团体中首先形成优良学风,弘扬正气,集中治理不正之风,形成标准看得见、人人可监督的阳光组织。

4.阵地建设。

学风建设应树立阵地意识,防止课堂、宿舍、考场被污浊之气侵蚀。课堂上,主要问题是解决“低头族”,一方面应提升教师本身的讲授水平,利用幽默、富有趣味性的语言吸引学生,增强课堂控制力,另一方面建立严格的点名制度,抓好课堂纪律;辅导员应定期或不定期地抽查课堂情况,分析统计数据,掌握整体和个别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加以整治。加强教学程序管理,加大对学生平时课堂表现的考核比例,增设随堂测验、周测及月考,倒逼学生静下心、认真学。考场上,可通过签订“大学生诚信应考承诺书”、模拟“无人监考”考场以及主题班会,引导学生形成“不敢、不想、不愿”作弊的良好心态,诚实应考。加强宿舍文化建设和交流,应进一步推行“三星级”宿舍评选、纪检文明月、“样板”宿舍等常规活动,举办宿舍风采大赛,活跃舍风和学风。

5.精品活动。

活动是大学生课余时间培养优良学风最主要的平台,活动的引导力和感染力关系到学风建设的方向。参加“我爱我家”班级形象设计大赛,提高班级凝聚力和向心力,展现积极向上的集体风貌,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班风和学风;组织新生“学习互助”活动,帮助新生适应大学的学习,改进学习方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通过“走进实验室”活动,帮助学生树立专业意识,明确学习目标;组织“与泰山学者面对面”活动,与学术零距离、与专家零距离、与专业零距离,帮助同学们解答专业困惑,树立学习信心,培养学习兴趣。另外,更应该创新活动形式,举办“成人礼盛典”活动,班主任、导师全程参与,融入感恩、责任的元素,达到震撼人心的效果,对优良学风的养成有推动作用。

6.制度建设。

制度是学风建设顺利进行的保障,也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以管用和实用为出发点,以服务学风建设、提升学生工作水平为立足点,打通流程,健全学风建设相关制度,打造系统化、规范化和具有实效性的学风建设制度体系。一是建立健全《优良学风建设制度》,使优良学风建设常态化;二是抓住新生入学阶段优良学风形成的关键期,因此制定《新生入学教育制度》,将入学教育与学风建设结合,相互渗透,为新生的学业规划和未来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三是建立多重保障机制,制定《辅导员谈心谈话制度》,在学风建设体系下,辅导员应时时关注学生思想动态,对于学习不积极、成绩不合格的学生建立帮扶档案,进行重点谈心谈话,给予持续关注。建立班主任成为班级学风建设总负责人,促进班级学风建设。制定《学生党员考核工作暂行条例》、《学生干部考核办法》,规定学生干部和党员在学风建设中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并作为重要考核指标,形成良好的制度导向。

四、“三维六位”学风建设模式的实践成效

在以“学生为本、全员育人、长期建设”为原则的指导下,通过立足班级管理、加强思想引领、构建制度保障、打造精品活动、狠抓阵地建设和树立榜样示范,形成“三维六位”学风建设模式,学院学风得到较大的改善。

1.大学生学习积极性显著提高。

“三维六位”模式实施后,学生学习行为得到较大改善,学生参加学风建设文化活动热情高涨,校级学风建设活动参与度和成绩明显提高,通过活动班级凝聚力增强,班风、舍风明显改善,违纪学生、问题学生减少。学风带动了创新创业工作,创业团队获得了多项市级奖项。

2.学习效果得到明显改善。

以学院1180名学生为样本,进行调研和数据分析。期末考试中,大一学生学分绩点3.0(各科平均分80)以上者158人,占总人数的54.5%,同比增长5个百分点;大二、大三学生不及格率显著下降,分别为1.66%和1.75%,同比下降0.5和0.3个百分点,在针对大三学生的毕业意向调查中,有八成学生选择与专业相关工作或考研;大四学生考研质量明显提高,参与考研人数与同期相比增长16.8%。

五、“三维六位”学风建设模式的思考

在新时期背景下,“三维六位”高校学风建设模式,以组织、队伍、制度为学风建设保障,发挥了全方位、全过程、全员的育人作用。学风建设从思想教育入手,多措并举,体现了学生在学风建设中的主体地位,激发了班级活力和学生的学习动力,改善了大学生的学习行为,取得了显著效果,但还有很多地方值得思考和探讨。

1.全面抓好学风建设。

在构筑“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全员育人模式的同时,更应关注教育本身。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高校学生工作的重头戏。学风建设的落脚点是思想教育,应激发学生的内生动力,在着眼点上通盘考量,重视校园文化的感染、教师素质的提高、课程设置更合理等。抓学风,是要盘活学风,不是抓死学风,尽量做到灵活、全面,提升高度、丰富内涵、拓展学风外延,创新形式,真正使学风建设“全员参与、全过程关注、全方位用力”。

2.学风建设应注重常态化发展。

学风建设是常提常新的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学风建设的方法、途径、内容等都存在“保质期”的问题,不是现在的都适合将来,也不是过去的就统统没用,探索长效机制不代表一个机制永远有效,而是需要不断丰富内涵,拓展外延,进行不断探索,将探索学风建设机制作为常态化工作抓。学风建设不是一朝一夕之功,需朝朝夕夕用力。高校学风建设面临着更多的机遇和挑战,应从高处着眼,从细处着手,往实处用力。随着学风建设的不断深化,“三维六位”学风建设模式将不断丰富内涵和创新发展,以期形成可持续的长效学风建设体系。

参考文献:

[1]卓琳.从学生工作视角看高校学风建设[J].科技展望,2014(19).

[2]刘新庚.学风建设的时代使命与实践路径[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

猜你喜欢

学风建设
高校学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辅导员作用探讨
基于学生工作视阈下的高校学风建设长效机制探析
高校学风建设“供给侧”改革刍议
关于民办独立院校学风建设的思考
就业视角下的高职院校学风建设探析
论大学生学风建设的途径
浅议武夷学院“无手机课堂”学风建设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