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积“微”成著

2016-05-14丁云观

文教资料 2016年8期
关键词:起步作文微信群作用

丁云观

摘 要: 三年级学生处于写作之初,年龄尚小,阅历浅,观察、思维、表达能力弱,掌握的语文知识少,还不能正确运用所学知识,所以他们的习作内容多泛泛而谈,选材单一雷同。在“微信群”辅助下的习作指导,将语文的习作教学生活常态化,学生获得良好的学习状态。

关键词: 微信群 起步作文 作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对教育教学的影响越来越大。微信作为新兴社交平台被广泛运用,微信软件中的“微信群”可以多人通过文字或者语音进行交流,还可以共享图片、视频等。

一、素材积累及时性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第二学段学生:会观察周围世界,写下自己的见闻。叶圣陶先生说:“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歇。”可见正式写作需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是素材的积累。要学生“言之有物”,教师就要引导学生随时保持积累素材意识。微信群具有记录随时性的特点,可以随手拍、随时记,将发现的素材及时记录,避免对素材的遗忘与无视。

(一)丰富校外生活,营造习作“源泉”。教师作为习作素材的“激发者”和“推动者”不断引导学生适时收集素材。引导学生学会感受生活,将生活中遇到的喜怒哀乐事,随时定格成图片或者小视频发布到微信群里,作为以后写作的素材。

(二)留意校内活动,增加习作“粮草”。小学生生活环境简单,除了校外就是校内,在学校活动的时间多,自然容易找到各类素材。但是受学校管理制度的限制,学生在校内积累素材时遇到的困难需要教师帮忙。例如学校开展科技节游园、艺术节文艺表演、春游等活动,学生不方便自由拍摄,这时教师辅助抓拍后发到群里,成为原始素材,为学生所用。教师发到微信群里的素材是对学生素材积累的补充。

微信班级“素材群”让师生共同参与积累,方便随时随地发现素材、及时积累,成为一个资源库。这些素材都源自学生身边的事例,学生写起来情感自然流露,再也不会出现“为赋新词强说愁”的空泛。学生为了丰富“素材群组”的素材,逐渐学会有意识地记录,成为生活的有心人。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当学生有了主动积累的意识,习作之源泉将不再干涸。

二、合作学习有效性

处于习作起步阶段的学生,缺乏写作经验。但由于学生心理年龄相仿,对事物的认识容易产生共鸣,学生之间合作交流没有心理压力,易于激发学生创作热情,活跃思维。所以,有效的合作学习利于学生习作起步,扫除写作畏难情绪。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为了教学方便,迁就于班级座位安排,惯用“四人小组”进行合作学习。约翰逊兄弟在“合作学习方法”中提到:简单地把学生安排到一个小组里学习,并不能提高他们的成绩和产生较大的效力。合作学习要考虑异质分组、积极互赖、个人责任、社会技能、小组反思等要素。“微信群组”不受地域干扰,学生在习作创作与探讨中易产生积极互赖,方便合作学习。“微信群组”还扩大了合作范围,让更多学生参与学习,为合作式学习提供良好的平台。

(一)扩大学生参与度,让合作更有效。“新基础教育”强调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状态。但是,课堂小组讨论中,不善言谈,自信心弱的学生仍扮演倾听的角色。在“班级微信群”里,胆子较小的学生消除课堂发言的心理障碍,避免面对面的害羞,他们在群聊里活跃起来,对习作的选材、修改等发表自己的观点。借助微信群,更多学生积极参与群的讨论,碰撞出思维火花。

(二)打破时空限制性,让合作更有效。“微信群聊”将小组合作从课内延伸至课外,形成习作创作第二课堂。在培养习作创造性的基础上,教师可以根据“合作学习方法”将学生分为若干微信群组:组建“畅想童话”组;“纪实写事”微信组、“小小诗人”微信组等,明确小组习作内容。组员有了共同任务,他们在群里协同完成习作创作,在完成的过程中,他们发挥各自的认知特点,相互帮助、相互争论,形成良性的习作创作氛围,为学生喜爱。组别间还存在竞争,比赛哪组率先完成创作任务、形成优秀作品。微信习作小组群的创建,让学生通过群聊,随时随地补充自己的突发奇想,鼓励大胆想象。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竞争与协作的意识和能力,提高学生习作探究的有效性。

三、“因材施教”针对性

(一)针对认知水平的差异性。“新基础教育理念”提到教学对象要“重心下移”,教学应致力于每个学生的发展。但是,学生习作技能领悟快慢存在着差异性。根据差异,教师可以借助微信群,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及时解决学生习作中遇到的疑难问题。

(二)针对个人审美的差异性。写作是一种审美活动,人的艺术视角历来都是多样的,习作内容因人而异,习作问题也因人而异,学生习作具有个性化,因此,学生习作的进步不能缺少个别指导。“微信群聊”功能,学生在家里也能获得教师的习作指导,实现“一对一”有针对性的指导。

四、推送资源实效性

量的积累才能得到质的提升,叶圣陶在《怎样写作》中提到“听人家的语言,读人家的文章,对于锻炼语言习惯也有帮助”,三年级学生大多缺乏学习自觉性,需要教师不断鞭策,帮助他们积累语言文字和写作技巧。

(一)美文鉴赏,积累语言。“新基础教育”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乐于探究,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在实践中,教师根据课堂教学需要,通过微信群推送优秀范文。对于教师推送的内容,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利用“碎片时间”进行阅读,提升文化素养,当有了大量的语言积累后,便“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例如,人教版三年级下第一单元的习作要求是写家乡的景物。课堂教学后,教师推送朱自清的《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老舍的《济南的秋天》等相关名家文章,让学生通过更多地阅读感知家乡的美。

(二)写法技巧,掌握要领。习作水平的提高,除了素材、语言的大量积累外,还需要更直接的方法指导。写作方法的指导比美文的鉴赏更直观,目的性更强,可操作性更明确。课上学生专注力有限,某些学生在老师传授习作方法时,常常思维游离,课后被要求写作时,往往无从下手。对于此类情况,教师可以利用微信群推送写作方法的文章,让学生课后学习,自我提升,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五、促进评价互动性

“新基础教育”提出要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习作评价不同于其他评价活动,习作的评价对象是习作本身,它具有个性化,多样性,很难做到统一评价。

(一)课堂内外互动,提高讲评效率。在习作讲评中既要抓住作文的个性问题又要抓住共性问题。在共性问题讲评中,常见的教学模式是:学生在课上阅读问题习作、找出习作病因、思考修改方法、最后交流评析。课堂时间有限,按照这样的讲评流程,一堂课往往只能评议一篇习作,课堂低效。借助微信群,教师将存在共性问题的习作发送到班级微信群,学生利用课下时间阅读并思考修改方法。课堂上只要交流各自得出的修改方案,总结写作应注意的事项,节约课堂时间。

(二)多向互动,增添评价乐趣。借助微信群评价习作,大大促进师生间、生生间的互动。学生将自己的习作,发到微信群里,让老师同学点评,有利于自己写作水平的提升。教师可将自己的下水文发到微信群,让学生评赏,甚至让学生提出修改意见。这样既可增强学生自信心,又可拉近师生距离。例如,三年级“介绍自己”习作中,我将自己的下水文发在微信群里,让学生赏析,学生兴趣浓厚。文章才发出几分钟,就有学生反驳:“‘生气的时候像只母老虎。要改为‘生气的时候像掀起了一场龙卷风,因为老师生气的时候,我们的心跟着起起落落就像龙卷风时的海浪一样。”我及时肯定了这位同学的纠正,立即修改,学生修改习作的热情高涨,在互动评价中产生“资源生成”,实现师生之间的民主平等。

六、结语

小学生作文起步教学对学生养成良好的作文写作习惯至关重要。因此要与时俱进,积极创新教学方法,促进作文起步教学效果的增强。“微信群”对习作指导具有新时代特征,更好地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加强师生感情培养,提高学生习作的兴趣和积极性,是传统课堂学习的一种重要补充和拓展资源。

参考文献:

[1]叶澜.“新基础教育”研究手册[M].福建教育出版社,2014.

[2]朱省果.叶圣陶写作教学理论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25-27.

猜你喜欢

起步作文微信群作用
微信群于回肠膀胱造口患者出院延续护理的应用
基于“微信群”的大学生英语学习共同体建设
试分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策略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
让“微信群”成为农村流动党员参加“两学一做”
如何进行作文起步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