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学生做阅读的主人

2016-05-14于贵红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2016年8期
关键词:荀子文言文言文

在学生的印象中,文言文一直都是逐字逐句翻译,然后讲讲、背背、练练。这种教学方式、方法单调呆板,学生被动接受,理解处于浅层,从学习的长远效果看,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文言文教学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这种学习方式,不仅让学生学会自己解决问题,而且提高了教学效率,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终身学习大有益处。《劝学》一文安排在人教版新课程必修3第三单元“古代议论散文”中,本单元除了让学生学习古代先贤的思想智慧和逻辑思辨外,还要让学生学习如何质疑解难。《劝学》的教学重点是体会荀子文章的风格,掌握比喻论证和对比论证的方法,落实文言知识和背诵课文。教学本文时,笔者从新课程理念出发,结合我校倡导的“五二一”循环穿插教学法思想,突出“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延伸拓展”三个重点环节,自觉转变教师角色,让学生成为文言文阅读的主人。

一、案例重点描述

(一)自读感知,读出文脉

笔者以“积累”为话题引入新课,引导学生认识荀子。在学生自学文下注释①和导学案中“作者名片”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他是中国早期的朴素唯物主义者,主张“人性本恶”,所以他强调通过后天学习改变和提高自己。那么荀子为什么劝勉人们学习呢?作者又是怎么“劝”的呢?师生一起走进课文。学生自读一遍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听朗诵录音,纠正读音和断句。学生再次自读,由同桌一方读给另一方听,互相纠正,然后互相提出问题初步解决。最后分段诵读,找出本文的中心论点(文本第一段:“学不可以已”)及分论点(文本第二、三、四段三个议论说理句:“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说明:初读课文以学生整体把握文意为目标,“四读”突出了学生自学。通过找出议论说理的句子,引导学生区分观点和材料,便于初步理解文章大意,梳理文脉。诵读作为古诗文学习的主要方式,贯穿文言文阅读始终,有利于培养文言语感,让学生在读中自悟,为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自主阅读,合作探究

第二段的学习,重点指导学生自己积累文言知识。笔者跟学生说“老师要看看同学们文言文的语感”,让学生自读第二段,小组讨论思考“如果你是老师,本段哪些地方是非常重要的文言知识”,然后学生提出重要之处,师生讨论解决。同时加深理解“以物喻理,用青、冰、轮等说明‘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的写法。最后当堂成诵,分组比赛看哪一组背得又对又快。

说明:本段的处理,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并且通过小组合作提出重要字词,将枯燥的翻译变成有趣的竞赛,鼓励学生展现自己已有的文言知识水平,调动了学生学习兴趣。同时,在提示重要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又让学生明白文言文的主要知识点,为有的放矢的积累打下一定基础。

第三段的教学内容,重点是指导学生自己对译分析课文。鉴于本段课文注释详细,一些重要实词注解中都有,所以笔者组织学生同桌对译,每人翻译一遍,然后找出不足和不懂的地方,并做好记录。学生不懂之处主要是本段的最后一句“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和“而”字。笔者在教室里巡视时,随时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了解学习进度。

说明:同桌对译既可以减少教师枯燥地讲解,也可以通过同学互助交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充分利用课堂资源。教师在向学生单个解答问题的过程中,又能随时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指导学生学会同伴合作学习。

第四段的内容,重点是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师生探究。组织学生在熟读本段的基础上,在文言知识、课文内容、写作方法等方面提出问题,展开讨论。评比哪个小组的问题最多,问题最有水平。比较典型的问题举例:

学生1:最后一句的“寄托”怎么理解?

学生2:本段三个“焉”分别怎么解释?

学生3:“驽马十驾,功在不舍”说明了什么问题?

学生4:除了点出“积累”,后面的比喻论述学习的哪些方法、态度?

学生5:写了蚯蚓,为什么还要写螃蟹?

通过问题的探究,师生一起学习了文言知识,笔者又补充了“蚓无爪牙之利”的句式特点,让学生认识定语后置,并掌握翻译的要求。在问题探讨中,我们落实了比喻论证和对比论证。

说明:学生提问是没有预设的教学,学生在与同伴合作的过程中产生问题,又在激烈的讨论和老师的引导下解决问题或生成新的问题。在讨论中,笔者对表现突出的学生给予充分肯定,对表现不足的给予及时纠正,较好地发挥了集体讨论,合作学习的作用。

(三)延伸拓展,以读促写

笔者首先提出两个问题进行讨论:(1)荀子“劝”人们学的是什么?这和他的“人性恶”的主张有什么内在联系?(2)在知识激增的现代社会,你认为荀子的观点是否过时?以这两个问题呼应教学伊始,深化对荀子思想的认识。

再布置学生完成写话练习:学习本文的比喻论证,写一个比喻句阐述知识的重要性。学生写出的典型句子:

例1:知识如血液一样宝贵。人缺少了血液,身体就会衰弱;人缺少了知识,精神就会空虚。

例2:空虚的头脑若以知识来充实,犹如雨水浇灌着干旱的土地,使它能恢复生机。

例3:知识是生活的明灯。没有知识的生活,犹如黑暗中的远征。

说明:以上设计是对本文内容和写作特点的深化和拓展,主要培养学生深入探究的意识和语言表达能力,以古观今,打通读写。师生一起点评,调动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对文本有了更深入地理解。

二、教学反思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老师之训练,必须做到此两点,乃为教学之成功”。通过本文的教学尝试,笔者对“五二一”循环穿插教学法的思想加深了认识,对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角色的转变有了一定的体会。首先,教师应由知识的传递者向教学过程的指导者转变。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导学、导读、导看、导思、导行,应给予学生更多自学、自读、自说、自练的机会,让课堂真正变为学生主动学习研究,亲身感悟体验的场所,落实“自学为基、合作为辅、探究铸品”的学习要求。其次,教师应由教学的管理者向教学的合作者转变。要把学生推到学习活动的前沿,让其经历完整的学习过程。从学生学习的角度去设计教学,变单一学习为合作学习,变接受学习为探究学习,变讲授教学为活动教学,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最后,教师应由教材的忠实实施者向课程资源的积极开发者转变。教师在深入钻研文本的基础上,要利用教材提供的多种可能,结合学生实际,设计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同时,教师要改善师生关系,营造学生主动质疑的良好学习环境,还要树立“知识技能为肌,过程方法为脉,情感态度为魂”的观念,全面落实课程目标。

(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新课程标准下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研究》研究成果之一,课题批准号:GS【2014】GHBZ088)

(于贵红 甘肃平凉灵台县第一中学 744400)

猜你喜欢

荀子文言文言文
小题精练(二) 文言文翻译
小题精练(一) 文言文翻译
荀子“道心”思想初探
《荀子》的数学成就初探
荀子的“王道”观念
文言断句判断法
文言实词50例
文言实词推断法
和谐
让文言文阅读在选择中渐进——以《师说》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