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怎样做好10分钟内的主题解说

2016-05-14陈亚萍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2016年8期
关键词:论据听众观点

10分钟的主题解说广泛用于《大学语文》的实践性课堂教学中,本文从主题主线安排、内容逻辑设置、论证论据选择和课间使用等方面,介绍了这类解说活动应该注意的问题,目的是为教师在该类教学辅导和学生实践提供指导。近些年的教学改革中,实践性教学是个热门方向,其中反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将学员推到前台,作为课堂主体,增加了学员自主登台就某个主体进行观点阐述、主题演讲、课堂研讨等上课方式。其中10分钟内针对某一主题的解说是一种常见的发言模式,它一方面锻炼和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语言组织和口头表达能力,另一方面还考验学生的课件制作、材料处理能力,是一种常用的教学手段。在实际教学中很多学生不明白如何做,经常出现诸如主题不明确、逻辑混乱、层次不清、内容重复、论证不扎实、没有结论、课件使用不当、照本宣科等问题,进而影响了课堂效果。笔者在多年教学辅导过程中,积累了一些经验,下文就从五个方面来说明怎样做好10分钟内的主题解说,供大家参考。

一、主题、主线明确

在实际授课中,笔者发现很多同学的讲解散漫无骨,听上去朦胧一片,难以给听者留下清晰明确的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主题观点、主线不明、层次混乱造成的。因此,若想改变目前这种情况,学生需从多方面努力。首先,解说要开门见山,亮出观点,首尾呼应。因为主题解说面对对象是听众而非读者,所以10分钟内的主题解说只能有一个主题,不能多主题,破题一般需要开门见山亮出观点,并在结束时予以呼应。如果缺乏这些纲目形式,听众会觉得凌乱无章法,不能深入问题的核心,达不到解说效果。例如,有学生某次要介绍薛宝钗这个人物,以其判词“任是无情也动人”为主题,开头就不能过多讨论“十二钗”或“钗黛”比较、钗黛合一等话题,而要直入主题。学生从无情和动人两方面进行逐条阐释,最后对人物分析做一总结,首尾呼应,给人完整而清晰的印象。其次,主体部分层次分明、线索清楚。主体部分一般分论点及对其的阐述构成,分论点之间可以并列、递进、时空、正反、辩证、矛盾等关系,要紧扣主题,这样才能不散乱。在实际教学中,很多学生在组织主体内容时,往往容易跟着感觉走,想到哪里说到哪里,发散思维明显,这样听众听来就是东一榔头西一棒棰,层次混乱,听得稀里糊涂。同时讲授者也往往陷入不知所云的困境,因为发散思维随时在变化,你可能自己觉得清楚,别人却未必明白。

二、内容逻辑合理

内容安排要符合逻辑,简洁清晰,避免重复。首先,解说要让分论点之间有逻辑关系。例如,仍以薛宝钗的无情和动人来说,无情可以从“人前的完人”、“世故的巧人”、“现实主义者”、“利己主义者”四个角度也就是四个分论点,论证她圆滑世故、随分从时、冷酷无情的性格特征,这是她被批判的理由,换个角度说也是她被赞美的理由——也就是她动人的一面。分观点环环相扣,和主观点严丝合缝,显示出了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其次,在制作课件时要配合对应的内容层次,对同一等级上的内容从排版设计、美工风格等形式上保持一致,从视觉上对听众的理解进行深化。第三,在讲解过程中要适时停顿或总结,加深印象。人从耳朵接受信息到理解的过程一般需要三秒,因此如果期望听众能对讲解留下印象,必须给听众留下反应时间,达成意念上的互动。第四,实时回顾。在每个重要段落结束时,要简要回顾所讲的内容,可以是方法总结、内容分析、逻辑关系提示等等,这样能够帮助听众理解你要讲的内容,而且让所讲的内容更有提纲挈领式的清晰感。第五,要注意同一内容要集中讲清讲透,不能多次出现。如,有同学在介绍红楼人物袭人时,开头讲了她的身世和经历,后又讲宝玉和袭人的感情,又把袭人的身世讲了一遍,就会显得叠床架屋,重复啰嗦。

三、分论点论证要扎实

理工科学生在语言表达方面普遍的问题是缺乏逻辑思维训练,导致语言和思维上的不清晰,不能很好地表达、阐述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实际教学中,很多学生在讲解过程中,对观点表达很随意,没有主题加观点的意识,观点加论据的逻辑论证意识薄弱,对问题的认识和解说停留在概念化、抽象化、笼统的浅层上,缺乏翔实的材料、具体可感的细节,听上去说服力和感染力均不强,听众收获有限。

主题解说要学会常用论证方式,观点加证据,两者应相互支撑。实际中有些学生往往观点和论据各自为阵,甚至文不符题,比如,观点是薛宝钗品格端方,给出的例证却是第67回宝钗将薛蟠带回的土仪分送众人,赵姨娘因见宝钗送了贾环些东西,心中甚是喜欢,想到:“怨不得别人都说宝丫头好,会做人,很大方,如今看起来果然不错。他哥哥能带了多少东西了来,他挨门儿送到,并不遗漏一处,也不露出谁厚谁薄,连我们这样没时运的,他都想到了”。显然此例可证明薛宝钗处事圆滑,通达人情世故,却并不能说明她品格端方,这样就造成了严重的割裂感,使解说的说服力大大削弱。还有一种情况就是观点与论据符合,但分析论据的过程中张冠李戴,结论和观点不一致,同样会造成逻辑混乱,混淆视听,也应该避免。

其次,内部材料的排列和陈述要注意逻辑关系。比如说,在讲述宝钗无情之利己主义的一面时,举例为第32回宝钗对金钏跳井的态度:认为不是跳井自杀,而是贪玩失足掉井;即使是自杀,糊涂人,不为可惜,多赏几两银子就行了;和薛蟠不愧是为兄妹,揭示商人的本质。前两点是宝钗的态度,后一点却是讲解者对此的分析,并不在同一逻辑层次上,并列起来就会让人迷惑,应该予以区分。

第三,论据要有细节,要具体,避免抽象描述、苍白概括。教学过程中,很多同学在论证时习惯使用概括描述,较少使用具体的事例、材料,这使讲解始终停留在抽象层面,不能产生感染力和说服力。比如说,讲解林黛玉的性格:貌美、体弱、复杂、谨慎、敏感,展开论述部分使用的材料都是评论家的二手材料,或者是作者的评论材料,之后便顾左右而言他,对人物性格的分析并不具体,不形象,给人留下的印象也就不明确、不深刻。这就要求在论据选择时,一定要有具体的数据、故事、形象、材料,要有事实,而不要以为充斥着道理即可,尤其是大道理。

四、课件使用得当

第一,讲解是核心,课件是辅助,而不是相反。在课件上的字一定要是关键词和关键语句,提示听众用的,而不是方便讲解者照本宣科读稿子的。上课用的课件最小字号为28号,以便别人能看见,第二,避免未经思考加工的素材进入课件,避免大段的文字进入课件。有时候原始材料是需要加工处理,才能显现出纲目的,比如说人物简介最好不直接引用原文,要对描述进行分析,诸如地位、外貌、经历、结局等,听众才能尽快将感性认识转化为理性认识,留下清晰印象。否则素材混成一片,会把讲述者饶进去,听众也会迷糊。第三,适时利用视频、音乐、图片等多媒体手段。据研究,人接受的信息80%来自视觉,“互联网+”的时代为我们搜索、使用视频、图片提供了非常大的便利,主题讲解中合理使用可以增大信息量,丰富内容,节省时间。比如在讲解红楼人物刘姥姥的时候,利用电视剧中刘姥姥进大观园宴会1分左右的视频,可以省去大端讲解,并使听众很快进入情境,获得丰富的信息。

最后,关于登台的仪表仪态要求方面,登台讲解的一般流程是:问候、一句话自我介绍、讲解内容、结束词,不要缺漏。此外,态度自然大方,精神面貌自信从容,面带微笑。除此之外,一方面,讲解内容尽量熟练、不随意发挥。这要求先要进行多次事前练习,确保成功,随意发挥会导致时间、内容、心态等局面失控,所以一定避免。另一方面,要吐字清晰、声音洪亮,这样能够给观众留下良好的观感。

综上所述,为做好10分钟的主体解说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宏观上整体感强、内容集中、观点明确新颖,论证严密有说服力。其次微观上细节翔实、具体,有可知、可感性。最后,形式上表达清晰流畅、发音标准、仪态大方。由内涵到形式,做到了以上三点要,相信你的讲解一定能够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陈亚萍 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理学院 475001)

猜你喜欢

论据听众观点
让听众“秒睡”的有声书
恰当使用论据
好太太都是好听众
观点
老年听众需要电台长篇连播
业内观点
新锐观点
学会倾听(一):做哪一种听众
观点参考
论据选择“四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