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表达力养成的策略分析

2016-05-14郭雅莲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2016年8期
关键词:杜郎表达力课堂

全面提高中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是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然而,现今学生存在着表达欲低、怯于表达、表达同质化等问题,主要是因为传统教学观念、教学过程和评价指标存在弊病。而“杜郎口课堂”则呈现出另一种表达现状,无论是其表达意识的培养,表达能力的锻炼还是表达结果的享受,都在一定程度上为学生表达的教学观念、教学过程和评价体系提供启示。现今我国课堂中学生的口头表达存在的主要问题有:表达欲低、怯于表达、表达同质化。然而,全面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力意义非常,它不仅体现学生驾驭语言的能力如言语表现力、组织力,而且能反应学生阅读的深度、创意度,展现其思维能力。口语交际是新课程的一个亮点,从某种程度上说,它更是实施素质教育的突破口。在这种背景下,山东杜郎口中学的课堂教学新模式显现出来,它的改革价值众说纷纭,但其却为学生表达力的养成树立了榜样作用。杜郎口课堂把思维空间和语用空间还给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课堂,鼓励学生激情表达,个性表达,批判性表达。

一、当前学生口头表达存在的弊病及原因

现今,学生在课堂上的口头表达存在一系列问题:对于课堂提问,很少有学生主动发言,即使有部分学生敢于表达,表达的观点也常千篇一律,很难做到个性表达和自主言说;即使个别学生说出自己的观点,如果得不到认可,表达受挫,愈加害怕表达了,因此形成恶性循环。造成这种现象有着其深层原因。

(一)教学观念存在偏差

教育观念难变更,中国古代便有“君子敏于行,讷于言”的说法。即使在现代,还有这样的观念,汉语是我们的母语,我们觉得说好汉语是再简单不过的事。即使部分人觉得表达力的培养很重要,他们也会认为生活会给学生提供足够的表达机会,而课堂需注重的是知识的授受。因此,口语交际不需要刻意练习的观念在人们的思想中根深蒂固。

(二)教学过程有待完善

在新课改推行中,不少教师暴露出自身的局限性,比如:知识水平不够高,不能及时、到位、精彩的对学生的回答或提问进行点评和点拨。加之,中学生青春期的复杂心理,“不想说”、“怕说”等导致“没人说”的普遍现象。简言之,重知识传授的课堂是属于教师的课堂,他面向过去,体现教师的话语权,学生的表达处在被动的位置,并且教师表达不出彩,学生处在沉闷的课堂环境中。显然,口头表达的最佳氛围是“轻松、活泼、融洽、自然”,是学生自己表达的课堂。因此,传统的课堂上学生表达欲不可能高涨。

(三)评价指标亟待改进

从科举制度到现在的各种升学考试体制,分数一直是评价学生最主要的指标。然而,大部分考试的评价方式都只有笔试。即使涉及口语方面,大多也只是单纯记忆性输出,机械复述性再现,是变了味道的口语交际考查。因而,“说”的教学形同虚设。“听说读写”是语文教学的核心,“说”也可达到检测学生学科能力的目的,反映学生的思维敏捷度,标志学生的存在,而且具有直观性、可操作性、反馈速度快等优势。而长此以往,这种疲于应试的教与学,造成了语文教学重读写,轻听说,只重“文”,而忽视“语”的现象。

二、“杜郎口课堂”的特征及其对学生表达力养成的启发价值

“杜郎口课堂”创造环境让学生表达,真正做到了“把时间还给学生”,“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如此一来释放了学生的表达欲,确立了解放学生,发展学生,相信学生,依靠学生的改革思路,课堂到处洋溢着明朗、热烈、和谐的表达热情。

(一)表达观念的更新——“三三六”教学模式确立表达意识

从杜郎口中学的教学过程中归纳出“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即课堂自主学习三特点: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自主学习三模块:预习、展示、反馈;课堂展示六环节: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分组合作、展现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评。”[1]“三三六”教学模式使课堂结构清晰,为学生提供大量的表达机会,切实注重课堂的口语交际目标,并将其落实到具体可操作的教学活动中,紧扣交际价值,注重实践历练,凸显人文因素,对培养学生表达意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并且,教师精简的评价、引导重在唤醒学生的表达意识。

(二)表达氛围热烈——教学过程力求学生自主表达

1.讲台不见了,黑板多起来——表达的空间平台

校长崔其升认为传统教室中的“讲台是‘神台,讲桌在‘霸权”,“讲台是扼杀心灵的‘刑场,讲桌是怒放的‘罂粟”[2]。取消讲台,增加黑板,使师生不对等的关系随之消失,黑板成了学生施展才华,合作交流,自主表达的阳光地带,学生作为课堂主体的地位也随之凸显。教师走下讲台,学生走上黑板,传统课堂的师生关系被颠覆,学生的表达力、生命力无疑得到彰显。

2.10+35的时间模式——表达的时间保障

10+35甚至0+45的时间模式,即对课堂时间的重新安排,教师放弃机械说教,保证了学生口头表达的百分百参与率。久而久之,学生敢于表达,善于表达,乐于表达。教师说的少了,取而代之的是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教师变成了组织者、引导者、点拨者、促进者,也是参与者、分享者。正因为教师角色的适切转换,学生才能够举手发言,声音洪亮,讨论热烈,辩论激昂,争问抢答,各抒己见。

3.小组讨论学习——表达的形式创新

“杜郎口课堂”针对班级规模,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而分成若干小组,大多六人一组,桌对桌、面对面的围在一起,组内讨论,组间展示,协作分工、平等交流,充分享受公平竞争、自我展示的生命乐趣。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说、评都是自主的,不受任何的压抑和束缚,表达形式多样,如辩论、小品、诗歌、歌舞、快板、绘画等。学生只要围绕主题,就可以自信地用任何一种形式来诠释自己的理解。这样的课堂才能够让每一个人都敞开心扉,自由地做思维体操,经受头脑风暴,在新异的话题里驰骋思辨的语言,将教学过程变为积极主动的交流过程。

(三)评价内容的多样化——享受表达结果

“杜郎口课堂”对学生的评价不局限于对书本知识的考察,更关注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在讨论交流中走向生活化的表达能力。学生自由表达,积极诉说,具有感染力和冲击力,学生在“无序”、“无章法”的课堂中自由质疑,敢于批判,自主思考,个性表达,深享表达的快乐。同时,杜郎口语文课堂中教师及时、准确的点拨,正确引导,创意表达,亲身实践积极语用的新理念——热爱思考、享受表达、体验自我的本质存在、欣赏人生的创造意义。在表达对话中,师生思想进行交锋最终涅槃,提高教师的应变能力和学生的思维力,这对师生双方,都是一种表达的享受。

三、基于“杜郎口课堂”:学生表达力养成的策略分析

(一)热爱学生,重思表达重要性

“以人为本,关注生命”是杜郎口课堂的核心理念,切实关注学生的需要是杜郎口学生表达力养成的深层原因。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需要教育,教育更需要爱”,教师要走进学生的生命领域、精神世界,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生命状态,为未来培养人才。因此,仅仅靠不停地变换教学方式是不行的,学生要想改变被动表达、表达同质化的弊病,陈旧的表达观念必须变更。

“听说读写”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重“文”轻“语”的现象必须改变。表达力作为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决定着个人命运的兴衰,而且影响我国的国际地位。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8月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表达的精准度、深度、广度以及创意度越来越被重视,由一个人的表达力可见一个人的思维度,一个国家全体国民的语言能力可以折射该国家的思想力。2015年6月,世界语言大会也首次正式推出“语言能力建设”这项新使命,由此可见汉语语言能力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二)尊重学生,探寻表达动力

当然,仅教师热爱学生,关注学生的生命状态,重思课堂教学表达理念,意识到表达的重要性,在课堂各环节保证学生的表达是不够的。如果学生自己羞于表达、怯于表达,强加之的表达又怎能体现对学生的尊重?新课程理念强调师生平等,教师需尊重学生的选择,允许学生的兴趣差异。

夏丏尊在译《爱的教育》时曾说过“学校教育到了现在,真空虚极了。单从外形的制度上、方法上,走马灯似的变更迎合,而于教育的生命的某物,从未闻有人培养顾及。好像掘池,有人说四方形好,有人说圆形好,朝三暮四地改个不休,而于池的所以为池的要素水,反无人注意。教育上的水是什么?就是情,就是爱”[3]。这句话是说教育如果不面向未来,没有情,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教育的要素是学生,课堂改革要关注学生,仅仅意识到表达在未来社会的重要性而保障课堂的表达环节还不够,要想改变如今课堂表达力欠缺的现状还需要尊重每一个生命个体,寻找其表达动力。教学一旦激发了学生的表达欲,调动学生表达积极性,学生便能释放表达的天性,积极思考,大胆质疑,自主表达,自己讲解评论,传统课堂就会被颠覆。

(三)信任学生,提升教师素养

此时,教师需要“相信学生,利于学生,放手发动学生,发展学生”,鼓励学生参与课堂,除了学生参与人数,积极程度等教师还应关注学生在表达时的精彩度,对知识的深化、拓展。教师要由教书匠真正变成研究型教师,由传统模式下的“主演”变成“导演”,通过营造环境来提供教育经验,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课堂自然要还给学生,表达力的教学要落实到每一个生命个体。然而,教师自身也要加大备课量,对文本深度挖掘,形成自己的观点、思维方式。教师也要提出有意义的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对学生的表达讨论做拔高性的点拨、引导。同时,教师要从自身做起,改变教师表达同质化,不出彩现象,帮助创设情境,提高学生表达动力,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

(四)发展学生,力求评价多元

师生的评价仅仅停留在学业成绩上,这样是不能促进表达力养成的良性循环的。课堂教学的评价更不仅仅局限于考试分数的多少,还应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素质的提高。学生表达力的养成不能用分数来衡量,而在于学生课堂学习中的自主的程度、合作的效度和探究的深度,准确、个性、有深度的表达则从另一个侧面展现学生的思维力。学生的表达能力具体表现为:一是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人数,是百分之百参与,还是大于或小于百分之百;二是学生参与的质量,语言表达是否通顺,态度是否积极认真,情感是否投入;三是学生在课下,生活中的迁移,考察表达背后的思想,是否能够个性表达,拥有自我。当然,从教师的角度来说,看课堂是否坚持以学生表达为主,是否切实依据课标对表达的要求施教,是否能调动学生表达的兴趣以及教师自身表达的精彩度等等。

四、小结

“杜郎口课堂”不仅通过“三三六”教学模式确立了表达的地位,取消讲台增加黑板给表达提供空间平台,利用10+35的时间模式确保学生有足够机会表达,并一改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方式,让学生小组讨论,自由质疑评论,深享表达的乐趣。更为重要的是,它重新思考课堂的本质,开始面向未来,以学生为中心。它撬转了传统的知识课堂,改变了简单复制知识,以分数高低判断学生表达能力的现象。它强调知识,但不以知识为唯一,反对机械的全盘接受,具有建构主义的思想,不迷信权威,有清醒的独立意识,对知识具有选择性、反思性。这仍然不够,真正让生命个体释放表达欲,养成表达力,是打造超越杜郎口的思想课堂,面向未来,以知识为基础,以问题为抓手,讨论为形式,以学生自学为本位,教师稍作引导、点拨,锻炼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批判、反思、独立评价的“学术创新”能力的思想课堂。在释放学生表达欲,打造思想课堂时,“杜郎口课堂”仍有很多不足,但值得肯定的是它标志性的迈出了第一步。表达力的培养,思想力的锻造仍需我们不断努力,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许爱红,刘延梅,刘吉林.农村中学课堂教学模式的重大变革——解读杜郎口中学“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J].当代教育科学,2005,(11).

[2]崔其升,谢金国.走进杜郎口自主教学模式[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8.

[3][德]亚米契斯(著),夏丏尊(译).爱的教育[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8.

(郭雅莲 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321004)

猜你喜欢

杜郎表达力课堂
指向表达力提升:语言革命的应然必然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表达力的多元设计与实践探索——台北市南湖高级中学语文组“写∞手”教学活动探析
过骊山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语文教育表达力的理论构建与实践
面对杜郎口,我们有话要说
我看杜郎口的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