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人胃镜检查特点及分析

2016-05-14高蔚梅

中国现代医生 2016年8期
关键词:胃镜检查早期胃癌老年人

高蔚梅

[摘要] 目的 探讨老年人上消化道疾病胃镜检查及特点,了解我院就诊的老年人上消化道疾病特征。 方法 选择2007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610例60岁以上消化道疾病老年患者行胃镜检查,并行胃黏膜活检,分析胃镜检查特点及病理诊断结果。 结果 老年人胃镜检查结果显示慢性胃炎构成比最高,共292例(47.87%),其中浅表性胃炎183例(占30.00%),萎缩性胃炎109例(占17.87%)。上消化道肿瘤构成比也较高,共检出151例,占24.75%,其中胃癌128例(占20.98%),食管癌次之23例(占3.77%)。 结论 老年人上消化道疾病主要以炎症为主,溃疡和肿瘤构成比也较高,基层医院也可发现早期胃癌,但技术水平仍需提高。

[关键词] 老年人;上呼吸道疾病;胃镜检查;早期胃癌

[中图分类号] R57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6)08-0089-03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中国正在“变老”,近十年间,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在加快,60岁及以上人口已超过总人口的10%[1],老龄人口比例逐年增加的同时,老年人消化系统疾病也相应增加,直接影响着老年人的身心健康。2007年始我院增设老年病科,老年就诊患者逐年增多。为了解本院老年人上消化道疾病特点,我们总结了2007年1月~2014年12月胃镜检查60岁及以上老年患者610例,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07年1月~2014年12月在我院行胃镜检查的60岁及以上老年人610例。

1.2 方法

采用奥林巴斯GIF-240型[2]内镜,所有病例均经病理检查明确诊断,排除重复检查病例,对本组6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包括年龄、性别、临床表现、内镜及病理检查等。

2 结果

2.1 研究对象基本情况

610例研究对象中,男389例(63.77%),女221例(36.23%);年龄60~83岁,平均71岁。

2.2 临床表现

由于老年人的脏器功能减退,痛觉敏感性下降,以及受年龄、性别、心理状态等影响,多数老年人上消化道症状不典型。我们主要从以下5个方面归纳总结本组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①腹痛:胃痛112例,占18.36%;②反流症状:烧心129例,占21.15%,反酸115例,占18.85%;③消化不良症状:恶心5例,占0.82%,胃胀97例,占15.90%,打嗝12例,占1.97%;④岀血:呕血2例占0.33%,黑便13例占2.13%;⑤非特异性症状:贫血7例占1.15%,厌食46例占7.54%,体重减轻56例占9.18%,呕吐4例占0.66%,吞咽困难12例占1.97%。

2.3 胃镜检查结果

根据老年人消化道疾病的胃镜检查结果,可以看出发病率最高的是慢性胃炎,共292例(47.87%),其中浅表性胃炎183例(30.0%),萎缩性胃炎109例(17.87%)。上消化道肿瘤发病率也较高共检出151例,占24.75%,其中胃癌128例占20.98%,食管癌次之23例占3.77%。见表1。

2.4 病理结果

对胃镜诊断为食管癌、萎缩性胃炎、胃息肉、胃溃疡、胃癌者均常规活检,内镜与病理诊断一致。

3 讨论

3.1 老年人上消化道疾病原因

老年人以慢性胃炎、急性黏膜疾病及上消化道溃疡发病率较高,其原因可能是随着老年人年龄的增长,胃黏膜防御功能降低,并多伴有心脑血管疾病和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肝硬化等慢性疾病,易发生上消化道疾病[3,4],如血管动脉硬化、心功能下降、循环功能减退,造成胃黏膜慢性缺血、淤血、缺氧等以致胃黏膜损伤糜烂、溃疡;慢支、肺气肿、肺心病等由于长期缺氧,高碳酸血症和酸中毒,以致胃黏膜屏障功能减退,导致黏膜充血水肿、糜烂及损伤;老年人慢性疾病使用药物较多,如阿斯匹林等非甾体类药物;某些扩血管药物,如消炎痛与短效钙离子通道阻滞剂以及抗生素等,可直接造成胃黏膜损伤;利血平等交感神经阻滞剂能相对提高迷走神经张力使胃酸分泌增加等,均可诱发胃溃疡;神经精神因素,如脑卒中应激状态、过度精神紧张兴奋造成胃黏膜微循环障碍;缺血、缺氧以致胃黏膜损伤[5,6]。为此,对老年慢性胃病患者要积极治疗原发病,要避免使用引起胃黏膜损伤的药物。对发生上消化道疾病者,要积极给予治疗,例如应用抑酸药物及对症治疗等,生活上要戒酒,避免暴食,防止过度疲劳、受凉、饥饿、稳定情绪等。

3.2 老年人上消化道疾病特点及临床表现

在本组研究资料中,老年人消化系统疾病中发病率最高的是慢性胃炎中的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的构成比例为第二位。食管疾病的临床症状主要包括烧心、反酸、胸骨后疼痛、吞咽梗阻感或吞咽困难等症状,本组患者出现以上症状的占39.99%;排在第一位的是反流性食管炎,老年人食管肌肉逐渐松弛,括约肌功能减退,食管收缩的幅度逐渐减少,会加剧食管下端与胃的压力屏障的破坏程度,使胃、肠内部的物质反流并进而损伤食管黏膜,这些都是造成老年人反流性食管炎高发病率的原因[7]。反流性食管炎主要是因反流物攻击食管黏膜和抗反流系统减弱的结果形成的[8]。目前消化内镜检查能够最准确地诊断反流性食管炎,公认是诊断反流性食管炎的金标准。老年人反流性食管炎检出率有逐年增高趋势,且症状多不明显。食管癌则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由于食管癌的临床预后较差,因此早期诊断和积极治疗具有重要意义,要重点加强控制食管癌的癌前状态,提高预后。

老年人疼痛的敏感性下降,症状不典型。半数以上老年消化性溃疡缺乏典型上腹部规律性疼痛症状,有时甚至完全无腹痛,或表现为疼痛位置的变异。临床诊断中常将胸骨后或心前区疼痛误诊为心绞痛或心肌梗死,多将咽痛、吞咽困难等症状误诊为食管疾病,并将贫血、呕吐、厌食及体重等症状作为恶性肿瘤的诊断指标。近半数老年消化性溃疡的主诉为非特异性上腹部不适,而一部分患者以出血或穿孔为首发症状[9]。老年消化道疾病患者中,相比于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的发病率更高,胃溃疡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呈现逐年上升状态,可能与老年人胃黏膜的退行性变存在联系,也可能是由于老年人肠上皮化生、胃窦胃体黏膜交界上移、胃窦炎、溃疡部位呈现自上而下的推进特点有关;也与胃黏膜的退行性变等因素有关。其中老年人胃溃疡中多发复合型溃疡,大溃疡、巨大溃疡的发生率比青年人高[10]。由于老年人胃溃疡面积较大、程度较深,再加上动脉血管硬化、收缩性下降等情况,造成溃疡易出血,并带来溃疡止血困难。另一方面,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各脏器功能逐渐衰退,一种或多种慢性疾病呈现逐年加重状态,也会影响消化道的整体机能,造成机能减退的状况。近些年来,慢性病治疗药物呈现多样化,如抗凝药、NSAID等药物也会增加消化性溃疡发生的风险。伴随医学诊疗技术的提高,消化性溃疡的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有效控制并呈现逐渐下降趋势,但老年人群体的发病率、住院率和死亡率依旧呈现较高的状态。老年人胃溃疡的成因、临床症状、诊治、预防等与中青年存在一定的差异,具有其特点和规律,也可以称为特殊类型的消化性溃疡。

胃癌与其他癌症一样,具有较为复杂的发病机制和过程,临床研究中对于胃癌的发病原因还不明确,还没有任何一种单一因素被研究证实是引起胃癌的直接原因。老年人胃癌发病率较高可能与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等共同影响有关,这几种胃部疾病中息肉无显著症状,其他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腹部疼痛、饱胀、上腹部不适、消化不良、恶心、呕吐等症状。也有临床研究报道老年胃癌无显著表现或症状,胃溃疡也会表现为无典型的规律性疼痛等症状。早期胃癌又称表浅性胃癌,是指不论大小,不管有无淋巴结转移,凡限于黏膜内及黏膜下层的癌都是早期胃癌[11]。食管癌、胃癌治疗关键在于早期发现,但在本组病例中只发现3例早期胃癌其余均为进展期癌,说明基层医院虽然能够发现早期癌但比较困难,技术也有待进一步提高,分析原因主要有老年人早期临床表现不典型常不引起注意导致病情延误。其次虽然临床上已经长期并广泛应用胃镜治疗,我国临床对胃镜的应用也有30多年,但在农村地区由于受教育程度不同尤其是老年人多存在恐惧心理不愿接受胃镜检查。临床工作中我们应注意老年人常见的发病因素及临床特点。对特殊病情患者应采取针对性的检查,采用多次、定期检查提高疾病的正确诊断,主要包括有慢性胃炎病史并证实为萎缩性胃炎或存在显著的肠上皮化生的60岁以上老人,被证实为慢性胃溃疡、胃腺瘤样息肉的老年患者,曾行胃次全切除术5年以上的老年患者等[12],这些都是临床重点监测的对象,应加强对以上老年患者的定期检查,定期行钡餐检查、细胞学检查、胃内镜检查等常规检查。

老年人十二指肠疾病中,十二指肠炎和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一方面,是由于老年人的慢性病、基础病较多,长期服药的情况下造成肠黏膜的损伤,影响十二指肠部位;另一方面,老年人群体中萎缩性胃炎的发病率较高,会造成严重的胃酸缺乏症状,并影响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发病和感染情况[13],因此老年人十二指肠炎的发病率低于青年人。而老年人十二指肠息肉的发病率较高,主要还是由于年龄增长造成的器官衰竭和功能减退有关。总之,本研究结果显示,老年人上消化道疾病内镜特点是炎症为主,且上消化道肿瘤和溃疡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这些上消化道疾病的临床症状也不尽相同,各具特点。

3.3 老年人上消化道胃镜检查的临床价值

老年人行胃镜检查安全可靠,凡见下述症状请及时作胃镜检查,以便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腹痛腹胀伴食欲减退;体重减轻者;不明原因的贫血、呕吐者;突然呕血、黑便或大便长期发黑者;进行性吞咽困难者;早年作过胃手术突然出现消化道症状者[14]。在做内镜检查时我们认为提高诊断的关键在于:①首先内镜操作者对早期癌应有意识地给予重视,细心辨认黏膜的微小差异。内镜下观察病变的基本形态,主要包括隆起、糜烂、凹陷或溃疡;表面色泽的变化情况;黏膜面是否粗糙;有蒂或亚蒂;污苔是否附着;病变边界是否清楚;病变周围黏膜皱襞状态,采用与正常黏膜对比的方法检查病灶变化,并发现疑点应多点活检并提高活检钳夹的准确性;②基层医院虽然没有放大内镜显微内镜等设备但可以同时辅助色素诊断法,即在直视下向目的部位喷洒色素剂,利用色素蓄积现象使病变凹凸不平,皱襞的高低等对比度增强,提高肉眼分辨力,以利于对局部黏膜的准确观察和判断;③老年人做胃镜检查时应详细观察常规反镜观察胃底贲门,避免胃底贲门处病变的漏诊提高诊断[15]。胃镜已经广泛应用于上消化道疾病的临床诊断中,且老年人经胃镜检查所发现的器质性病变率明显高于青壮年人群,因此胃镜宜做为评估老年人消化不良病因的重要方法。对于不能接受常规胃镜检查的老年患者也可建议静脉麻醉下胃镜检查,静脉麻醉下胃镜检查对于老年患者也有较高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胃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胃癌的诊治直接影响其预后,并且早期胃癌在内镜下能够获得较早的发现和治疗,提高患者5年内的生存率。因此,提高内镜的胃癌早期诊断水平也是十分必要的。

[参考文献]

[1] 黄毅,佟晓光. 中国人口老龄化分析[J]. 中国老年杂志,2012,32(21):20-21.

[2] 叶任高. 内科学[M]. 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384-392.

[3] 刘迎迎,宋垒垒. 雷贝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老年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分析[J]. 中外医疗杂志,2015,(19):128-129.

[4] 张殿华. 反流性食管炎老年患者内镜特点及药物治疗[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3081-3082.

[5] 郑松柏,项平. 老年人反流性食管炎1119例分析[J].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05,(6):574-576.

[6] 彭有才,张俊文. 老年消化性溃疡1986例临床及胃镜分析[J]. 重庆医学,2010,39(12):1568-1569.

[7] 吴本俨. 老年消化疾病诊断治疗图谱[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38-39.

[8] 赵华哥,司莲芝,蔡星三. 静脉麻醉胃镜在老年病人中应用的回顾性研究[J]. 医药前沿杂志,2012,2(10):98-99.

[9] 胡洁琼,徐颖,楼春福. OMOM胶囊内镜在老年人消化道疾病诊断中的应用[J].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4,37(25):23-24.

[10] 汤茵,梁健,张国安,等. 老年人上消化道疾病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关系的研究[J]. 中国医药指南,2014,(3):13-14.

[11] 张鑫. 老年人上消化道疾病193例临床分析[J]. 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13,20(10):46-47.

[12] 罗思明. 老年人消化系统疾病的临床特点分析[J]. 当代医学,2015,(6):120-121.

[13] 丁梦,张斌. 超细胃镜在老年患者消化道检查中的应用[J]. 中国实验诊断学,2015,(20):246-247.

[14] 田正琼. 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193例临床分析[J]. 医学信息,2013,(2):189.

[15] 刘军. 56例老年消化性溃疡病的临床特点分析[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24):16-17.

(收稿日期:2016-01-01)

猜你喜欢

胃镜检查早期胃癌老年人
认识老年人跌倒
老年人再婚也要“谈情说爱”
老年人睡眠少怎么办
越来越多老年人爱上网购
胃镜检查过程中对患者的舒适护理
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治疗早期胃癌的疗效观察
60岁以上老人胃镜检查胃溃疡临床探讨
开腹与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术后恢复情况及患者生存率对比
放大内镜结合窄带成像技术诊断早期胃癌临床分析
探讨幽门螺杆菌与消化性溃疡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