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整合让学习变得真正有意义

2016-05-14李磊李健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16年8期
关键词:学科知识汉字学科

李磊 李健

作为丰台五小的教育人,我们时常在追问自己:

我们贡献给社会的是怎样的教育?

我们为孩子的幸福人生涂上了什么样的底色?

我们的多校址多层次办学还是优质的吗?

我们每个校园内的孩子是否同样享受着幸福教育?

这样的追问,让我们始终保持着认识上的清醒和行动上的坚定。多年来,学校坚持“精彩天地,幸福摇篮”的办学方向不变;坚持一贯的办学理念不变——让每一个人的理想和追求获得施展的空间,让每一个人在追求理想中提高自信、完善自我、健康快乐,让师生在五小生活的时期成为积淀幸福的能力、获得幸福升华的精彩时期;坚持学生立场,以学生为中心的发展线路不变;系统架构幸福教育体系,坚持系统思考,全方位育人的治校原则不变。

我们深知,在学校中最重要的育人渠道,莫过于课堂教学。师生都要在每一节课中发展自己,提高获得幸福的能力。

学校“自主课堂”研究从2012年开始,这么多年我们始终抓住核心不放松,逐步明确“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关注“核心概念”的研究、关注“学习目标”,愈发感到自主课堂对师生的意义;我们的目光也由“实效”教学转向该怎样进行“有意义”的学科素养培育。

具体来说,三年的探索可以划分为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2011年-2012年):研究“核心概念”,让课堂迈向“有意义”。

第二阶段(2012年-2013年):聚焦“研学评方式”,让课堂研究“有意义”。

第三阶段(2013年-2014年):落实“倾听”能力培养,让课堂实现“有意义”。

第四阶段(2014年-2015年):探索“整合”与“穿越”,让实际获得“有意义”。

第五阶段(2015年-2016年):建立学生互学共同体,让自主获得“有意义”。

目前我们处于第五阶段,采取的主要方式是:围绕学习主题或专题,研究学科内、学科间的整合,实现活动与学科教学之间的穿越。

取向:学科知识+生活经验+学习者中心

1.学科知识整合取向

分析各学科最基本的学科知识结构,找到不同学科知识点之间的连接点与整合点,将分散的课程知识按跨学科的问题逻辑结构化。如:本校区品社学科将学科内《我爱校园那一角》、数学《比例尺》和美术创作整合为《我爱美丽的校园》;二年级语文口语交际与英语节日文化整合为《我爱万圣节》;音乐欣赏与体育运动整合为《集体舞》;信息技术与英语拼写整合为《百炼键盘操作》……都用“整合”的思想把交叉重合的内容进行合理的归纳和梳理,揭示知识的本质,做有意义的探索。

2.生活经验整合取向

这种课程整合方式强调社会实践活动以及社会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强调多学科知识融合到真实的社会性项目中,在项目活动中寻找各学科知识的整合点。将跨学科的内容、高级思维能力发展与真实生活环境联系起来。如:六年级数学《银行里的百分数》将百分率知识与银行存款方式整合,五年级数学与体育学科整合为《跑道中的数学》,研究出弯道的秘密等。

3.学习者中心整合取向

采用学生主导项目的方式,学生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提出任务,任务内容需要学习并运用跨学科知识。在项目问题解决过程中,教师发挥协调、指导、检查、监督、计时和评价作用。如:四年级英语课《中西方文化对比》请学生小组研究汇报中西文化的不同;五年级语文《冯骥才文章一组》,学生研究冯骥才文章后丰富认知;五年级《手的研究》综合了语文、数学、生物、社会等知识,学生围绕“手”展开系列研究,展现自己运用各学科知识的能力等。

方式:归纳+穿越+融合

1.归纳式课程整合方式

将学科内的教学内容进行归类、比较、重新分组、横向整合、优化教学。尤其是语文学科,突破教材的内容、篇章、顺序的设置,同时关注拓展延伸,引领学生在比较中思考、建构、欣赏、表达,通过比较归纳,强化规律与共性,凸显特色与个性。例如:将12册第4课《唯一的听众》、第13课《母亲的纯净水》、第14课《我看见了大海》组合成一组文章,学生在“比同”中提升对人物品质的理解、强化归纳主要内容方法的运用,在“比异”中发现不同人物的个性和各篇文章的精彩之处,运用于写作之中。将教材课文《跳水》与教材外四篇文章《一盒饼干》《小小说之最》《聂小倩》《诱拐》组合,在比较归纳中感悟小说内容包罗万象、尽显人间百态、情节跌宕起伏、构思巧妙、人物形象立体、语言精炼等特点。

2.穿越式课程整合方式

将各科目仍保留为独立学科,但各科目教学内容的安排注重彼此间的联系。例如:三年级数学《等量代换》和五年级科学课《天平的使用》中“认识砝码”部分进行内容的整合,把五年级的砝码知识穿越到三年级的课堂,以生动的方式帮助学生认识等量之间的代换规律。科学学科的穿越帮助数学学科突破了总量与分量之间关系的核心,这两部分知识是基于共同的核心而整合在一起的。科学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数学对这些现象及规律进行归纳提升,科学为数学的学习架起了桥梁,数学又将科学的学习提升,在穿越间实现了各自的目标,这样的整合就显得尤为有价值。

3. 融合式课程整合方式

取消了学科间的界限,将所有学科内容融合在一起,学生的能力得到了综合提升。例如:四年级进行的《秋天》融合式整合,从第三周到第十一周的时间内,多个学科围绕“秋天”这个主题,结合自己的学科特点设计并实施了课程:

美术——欣赏、观察秋天的菊,学习菊的画法、构图、颜色。

英语——观察比较、表达不同国家秋的景色,用英语描述;用英语说说秋天怎样生活更健康,适合吃什么、喝什么。

劳技——观察秋天的叶子,学习叶子每一部分的名称,了解叶子的分类及叶子为什么会变黄、变红,最后制作一张叶画。

品社德育——了解重阳文化,参加重阳敬老活动,制作重阳糕献给老人;交流茶文化。

科学——认识秋天的果实,了解果实的形成。

音乐——听秋天的音乐,唱秋天的歌,认识秋天的美好。

书法——写描写秋天的诗句;制作叶脉书签。

语文——习作《多彩的秋天》。

语文教师的出发点本是写好语文教材中第三单元的习作《写秋天》,但通过这样的整合,带领学生全面展开研究,不仅让学生打开了思路,教会学生学会观察,留意素材,达到了语文学科的目标,更收获了意外的惊喜——关照了学生的生活,让学生体会到多彩、完整、立体、有味道的秋天。

4.主题式综合课程

综合课程是围绕特定主题的教学形式展开,追求学生均衡而全面的发展的课程。每一个主题课程开设10-15课时,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展开教学。例如:鸿业校区二年级《有趣的汉字》这一主题综合课程,教师将汉字知识、汉字欣赏、汉字书写规律美、汉字演变过程、汉字创想与美术学科紧密结合,带领学生认识汉字、欣赏汉字、爱上汉字,既传承了文化,又促进了学生的思维活动与情绪表达。再如:科丰校区六年级《我为足球狂》这一主题的综合课程,教师将足球知识、足球文化、足球对抗赛和习作观察、认识解说词、学写解说词串联在一起,带领学生锻炼体魄、增进团结、训练表达、提升语文能力,同时认识一门职业,了解一群人。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密切结合,认识的领域得到拓宽,对生活的认识深度也逐渐加深。

效果:从1+1<2到1+1>2

在课程改革实践中,学校“自主课堂”研究从教学管理走向课程领导,从课程独立走向课程整合,从学科教学走向综合课程,从课程发展走向逐步建立课程体系,从教学设计走向未来课程的开发,从班级授课走向学生生活的开放教学,从固守教材走向超越教材,课程整合让师生的学习变得真正“有意义”。

研究整合目标,打破学科壁垒,穿越学科边界,融合动手实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融入探究、体验、IPAD翻转等多种学习和实践方式,丰富和创造有生命力的自主课堂,为不同学生创建充分的发展空间,不一样的学生,一样的精彩。

多种整合方式的教学,产生了丰富的评价方式。我们改变以往纸笔小测验、学生叙述收获等评价方式,而是采用检验试验效果、展示小组合作的成果、展示学生的作品、现场创造、展现学生比较能力等方式,强调多元评价主体、形成性评价、面向学习过程的评价。由学生本人、同伴、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态度、兴趣、参与程度、任务完成情况以及学习过程中形成的作品、合作力、心理安全等级、同伴互助评价等进行评估。

需要说明的是,多数教师在学科整合的过程中经历了从被动到主动的过程。刚开始,多数教师认为学科整合就是两学科简单相加,可是一段实践之后,他们发现学生的实际获得反而不比整合前多。这时,学校组织教师分析原因,并引导教师从内心认识到整合学科的必要性。教师们开始主动从各学科知识的内涵和外延的联系方面整合。事实证明,深入的学科整合让学生在生活体验中增长了智慧和实践能力,教师自己的教学水平和知识水平也得到了提升,学科整合真正带来了一加一远远大于二的效果。

猜你喜欢

学科知识汉字学科
高校图书馆学科化知识服务模式研究
【学科新书导览】
品读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学校德育要植根于学科知识的意蕴之中
“超学科”来啦
汉字这样记
汉字这样记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基于本体的学科知识门户语义服务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