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作文活动化教学

2016-05-14沈建林

新课程·中旬 2016年8期
关键词:语文作文初中

沈建林

摘 要:语文是义务教育中最重要的教学内容,直接关系到学生的人文修养,因此决定着学生的未来发展。传统的语文教学,尤其是作文教学较为生硬、呆板,这不符合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随着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稳步推行,如何有效地发展和进行初中语文中的作文教学,就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对于活动化教学在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活动中的应用及效果进行分析,以期促进我国语文教学的有效发展和实践,最终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和综合素质。

关键词:初中;语文作文;活动化教学;人文修养

长期以来,我国相关教育工作者在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教学措施相对死板,依然沿用许多年前的“命题—作文—讲评”的模式,有着极为严重的“八股”倾向,整个教学活动的气氛较为沉闷,学生对作文普遍存在着抗拒感和恐惧感,“怕作文”“烦作文”的情况极为常见。活动化教学可以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初中语文作文课程的有效开展和效果的优化有着根本性的促进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和应用。

一、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任何教学活动,其根本对象就是学生,提高学生相应的知识水平和能力素质亦是根本目的,没有学生,相应的教育活动就没有真正的意义。从本质而言,学生若想真正地掌握和应用相应的知识,必须从本质上产生对相应知识的兴趣,否则,教学的效果就无从谈起。

因此,具体到初中语文作文教学而言,只有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减少教师过多的影响,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从思想上对语文作文学习有个正确的认识,相关的教育活动方才能取得应有的效果。

在实践中,笔者常采取“简政放权”的方法,来最大限度地赋予学生以学习活动的主体地位,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首先,不进行命题作文,而是在作文教学活动前一周至10天的时间内,即向学生讲述一定的文章技法和系统要求,并且要求学生在这一框架下,在规定的时间内独立地选择作文题目并且完成创作;其次,不干预学生进行作文的具体创作过程,放弃“指导权”,让学生能够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完成作文作品的创作;最后,在学生完成作品后,教师首先以小组的形式分配学生,学生对自己本小组同学的作文作品进行赏析和评价,寻找其中出彩的地方和存在的不足,而后再进行相应的点评。

如此,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有效的巩固和体现,其进行作文创造和学习的积极性得到了有效的保证,效果极为明显。

二、实现立体化的信息交流

若想真正地实现活动化教学,并且达到相应的教学目的,就必须对传统的教育模式和思想进行有效的转变,教师不应单单是“导演”,亦应当是一个出色的“演员”和“观众”。

当指引学生主动地进行相关作文技巧和创作时,教师应当是一个“导演”,指导相应的方向;当学生在相关方向的基础上独立地进行作文创造时,教师又是一个“观众”和“演员”,既要及时地处理好其中可能发生的问题,纠正学生方向性错误,又不能过于干涉学生的创作,使学生的创作能够真正得以实施。

如此综合性的措施,可以摆脱原有、陈旧的教学理念的束缚,将教师彻底地解放出来,可以非常客观地审视学生的作文水平,并且和学生之间形成以有效的信息交流为表现的良好沟通。如此,教师就可以采取适当的措施来有效地挖掘学生的思维深度、开拓思维的广度、促进思维的多样性,从本质上对学生语文知识和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起到了根本性的作用,亦可显著地提高其人文修养,最终符合当前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为其在未来激烈的竞争中赢得一个成功的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展开多样性教学

与其他科目相比,语文和学生的实践生活之间的关系极其密切,而任何科目只要能够和学生的日常生活相结合,往往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学习兴趣。因此,从这个角度而言,教师必须要树立正确的语文观念,根据学生的真实情况和社会现实条件,尽可能实现语文作文教学和现实生活的有效结合,从而使语文作文教学能够和实际生活相结合,达到“接地气”的目的,最终在保证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提高其学习能力。

笔者经常根据自身条件,组织学生参与到各种活动之中,例如野游、参观博物馆、采访身边人和事等,不仅能激发学生进行语文作文写作的兴趣,而且能显著地开阔其写作视野,为语文作文的创作提供鲜活的素材,从而避免“写作文不知道写什么”这一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常见问题。

总而言之,初中语文的教学效果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语文知识和综合素质的提升,尤其是作文教学更是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教师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采取各种有效的措施来保障和促进初中语文教学的有效进行,活动式教学具有诸多优点,值得进一步的研究和推广实践。

参考文献:

肖家芸.“语文‘活动式教学”简介[J].语文教学通讯,2003(3).

·编辑 谢尾合

猜你喜欢

语文作文初中
论小学语文教育的方式方法问题
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应对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