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新课改下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意识

2016-05-14王天辉

新课程·中旬 2016年8期
关键词:学习意识自主合作

王天辉

摘 要:新课改下根据学生不同学习特点及其个人喜好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激发其学习兴趣。采用创设情境、阅读等不同教学手段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意识。

关键词:新课改;自主;合作;学习意识

一、针对学生的特点喜好采取不同的教学手段,激发其学习兴趣,培养自主合作意识

人们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往往特别愿意花费时间和精力去研究,而他自己也并不会为投入到其中的时间和精力而感到是一种浪费或是折磨,反而还会特别享受这种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除了教师适当的引导指点外,学生对知识的获取主要依靠其自身的努力。如果学生本身对所学的东西没有兴趣,那么他自己就很难调动起自己的学习积极性。没有学习的欲望,没有学习的热情,自然也就谈不上自主学习、探究学习。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采取相应的教学手段,认真分析学生的心理,根据学生不同年龄段的学习喜好制订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教学策略。创设教学情境,从一开始就要调足学生的胃口,使学生对学习充满好奇和期待。

相信大部分学生都喜欢听故事,我就用让学生自己讲故事或是笑话、新闻趣事、见闻、感受,也可以说相声,演小品,猜谜,对句等方式来开始一堂课的教学,而且鼓励学生最好是找一些与当下准备学习的课堂内容相关的事情。讲述时,学生可以坐着或是站着或是到讲台讲,这样既能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动嘴的能力,又能在无形中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自我发挥的能力,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交流、合作、分享的平台。从一堂课开始就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

另外,教师还可以巧用导语引入课文。教师在上课前,要对教材和学生的学习状况有一定的分析研究,并对教学环境有一定的认识。在做了充分准备的情况下,找准课文的切入点,并将此与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及教学环境结合起来,使学生对所学内容没有距离和陌生感,消除他们对学习产生的恐惧,营造出一种似曾相识的亲切感,从而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产生深入探求的愿望。

如《羚羊木雕》一文,就可以设计《实话实说》的栏目现场,设计一个“人生超市”:这里有“财富、亲情、友情”等供大家挑选,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来选取,并同时说明自己的理由。这样的导入语,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融入教师特设的情境中,使学生带着极大的兴趣展开了这一课的学习之旅。

二、朗读感知、加深理解认识,促进学生积极自主的学习行为及合作意识

教学的过程特别是语文课文的学习过程,是一个教师、学生、教材、教学环境这四种因素之间不断进行互动的过程,是教师、学生、作者之间无声的、精神上的、情感上的沟通和交流。而这种交流就是通过范读、领读、默读、朗读、分角色读等多种阅读形式来进行的。通过“读”这一行为,使学生去感知、去领悟。学生不懂的地方,教师可以引导分析,调动学生的情感思维,加深学生的感知理解和体会,最终使学生读有所知、学有所获。

如《孙权劝学》一文的设计:首先教师可进行范读,在此基础上学生开始初读课文。准确掌握读音;译读课文,整体把握;赏析文中的词句;学生分角色读,揣摩语气,体会心理;悟读课文,体验反思。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不论是教师的范读,学生的自主阅读还是学生之间的合作阅读,都可以使学生从中获得对学习不同的理解和认识,而由此带来的喜悦和满足更加促使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行为。

三、发挥主体作用,拓展学习空间

教师、学生、教材、教学环境交流互动过程中,教材是师生对话、交流的文本和中介。教师通过教材的合理运用和发挥来开展教学活动。其本身并不是为了学教材而教教材。这就要求教师有驾驭教材的能力,能将教材中的条条框框转化为学生能够理解掌握的教学内容,通过教材这扇窗户,引领学生看到更加广阔的天空,实现由课内向课外,由书本到生活,由学习到实践的延伸。在这一拓展中,教师应注重鼓励学生,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自主、合作的学习中来,并还给学生以学习的主动权。可灵活采用读、听、看、演、讨论、争辩等多种形式,使学生在自主、合作学习中加强语文知识的掌握、积累,挖掘各自的创造潜能,拓展自己的想象、联想空间,进而达到培养、提高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全面提高学生人文素养之目的。

如《皇帝的新装》《陈太丘与友期》《孙权劝学》《两小儿辩日》等许多篇目,都可让学生将课文内容改编成课本剧,并且分组上演,评出最佳编剧,最佳演员。

又如《春》一课的设计:让学生写出含有“春”字或描写“春”的诗、词、歌曲、成语、对联、俗语、谚语;可以让学生从“春的畅想”“夏雨”“秋风”“冬雪”中选取自己感兴趣的专题写成短文,并在全班交流、参评;也可以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画一幅描绘春的画面,并在全班赏析。这样的拓展、延伸,可以使学生在自主、合作、体验、反思的学习过程中掌握、积累知识,培养美好情感,提高综合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内心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这在学生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显得特别强烈、突出。”因此,语文教学重在创建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学习的环境,力求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庞丽萍.新课改下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意识[J].新课程: 上,2011(3).

·编辑 薄跃华

猜你喜欢

学习意识自主合作
论跨文化学习能力的培养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浅谈教师的职业化素养
初中英语“自主、合作”学习探究
让学习在复习课中真正发生
大学英语创造性学习共同体模式建构案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