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本科师范生的教育伦理认知、情感、意志对行为的影响

2016-05-14杨安琪

文教资料 2016年9期
关键词:认知意志情感

杨安琪

摘 要: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了解本科师范生的教育伦理认知、教育伦理情感、教育伦理意志对教育伦理行为的影响,对9所学校1043名在读本科师范生的调查表明:师范生的教育伦理认知影响教育伦理行为;师范生的教育伦理情感影响教育伦理行为;师范生的教育伦理意志影响教育伦理行为;教育伦理认知、情感和意志对行为的影响较大。

关键词: 本科师范生 教育伦理认知 认知 情感 意志

教育伦理认知、情感、意志的最终落脚点是教育伦理行为。伦理行为的形成首先是伦理认知的学习,伦理情感的培养和伦理意志的锻炼对教育伦理行为的产生有不可分割的关系,认知、情感和意志最终都将通过行为体现,因此,研究伦理行为的影响因素至关重要。现如今在教育学领域,并没有直接阐述认知、情感和意志对行为的影响的文献,也没有对于师范生的教育伦理行为影响因素的分析。所以,本研究利用实证调查数据,分析教育伦理认知对教育伦理行为的影响、教育伦理情感对教育伦理行为的影响、教育伦理意志对教育伦理行为的影响。

1.调查设计

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方法,调查于2014年11至12月间在9所学校进行,共发放问卷1330份,回收有效问卷1043份,有效回收率为78.4%。

问卷分为四大部分:师范生教育伦理认知、师范生教育伦理情感、师范生教育伦理意志和师范生教育伦理行为。其中教育伦理认知方面包括知识、观念、理想和信念四个方面;教育伦理情感包括对教育事业的追求、对学生的热爱、对工作的高度责任感和对违反教育伦理言行的厌恶和憎恨四个方面;教育伦理意志包括独立性、果断性、坚毅性和自制性四个方面;教育伦理行为包括教育伦理语言、教育伦理意志行为、教育伦理行为习惯三个方面。本文研究阐述的是教育伦理认知、情感、意志对行为的影响。数据处理利用SPSS17.0软件,采用描述分析、相关分析和卡方检验等方法。

2.调查结果

2.1师范生的教育伦理认知对行为的影响

只有形成正确的伦理认知,行为产生的可能性才会增大,错误的认知将会导致错误的行为,个体在无认知的情况下无法产生相应的行为。因此,关于教育伦理认知对行为的影响做出这样的假设:教育伦理认知是教育伦理行为产生的基础,直接影响行为。

问卷通过四道题目测量师范生的教育伦理认知:“您同意教师应该像关心自己的孩子一样关心学生这一观点吗”、“您同意教师也是人,可以把个人生活上的不良情绪带入学校这一观点吗”、“您同意同事之间可能成为朋友这一观点吗”、“假如您所教的科目突飞猛进,其他教师向您取经,您会同意告诉他们实话吗”,采用五点计分,分析中取这四道题目之和,得分越高,表明师范生的教育伦理认知水平越高。教育伦理行为的测量包括10道题目,采用3点计分,统计分析中取这10道题目之和,得分越高,就表明师范生的教育行为越是符合职业伦理要求。

所调查的师范生中,教育伦理认知得分低且行为得分低的学生占总数的13.56%;教育伦理认知得分低但行为得分高的学生占总数的6.78%;教育伦理认知得分高但行为得分低的学生占总数的14.41%;教育伦理认知得分高且行为得分也高的学生占总数的65.25%。根据调查数据分析可知,教育伦理行为的得分随着教育伦理认知的水平的提高而提高。通过做教育伦理认知和教育伦理行为的相关性分析,得出P值为0.468,在0.01水平上显著相关。为了进一步验证提出的假设,对教育伦理认知和教育伦理行为进行卡方检验,得出双侧p值小于0.05,所以两者差异显著。

2.2师范生的教育伦理情感对行为的影响

教育伦理情感作为认知和行为的中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行为有增强、激励的作用。积极的情感,如快乐、热爱等,能明显驱动人们产生积极的行为,然而消极的情感会影响人的活动效率,缺乏自信心,降低成功的可能性。因此,关于教育伦理情感对行为的影响做出这样的假设:教育伦理情感强化激励教育伦理行为,成为教育伦理认知与行为联结的纽带。

教育伦理情感通过五道题目测量:“您把从教当做一件快乐的事”、“把跟学生相处当做一件快乐的事”、“有一种要把自己身上最好的东西教给学生的强烈愿望”、“感到自己应当最所教的每位学生负责”、“一提到热爱教育事业、甘于奉献、为人师表等,并没有感到空洞无聊”,采用5点计分,统计分析中取这五道题目之和,得分越高,说明教育伦理情感水平越高。

在所调查的师范生中,教育伦理情感得分低且行为得分低的学生占总数的11.5%;教育伦理情感得分低但行为得分高的学生占总数的8.2%;教育伦理情感得分高但行为得分低的学生占总数的16.3%;教育伦理情感得分高且行为得分也高的学生占总数的64%。根据调查数据分析可知,教育伦理行为的得分随着教育伦理情感的得分增加而增加。通过做教育伦理情感和教育伦理行为的相关性分析,得出P值为0.543,在0.01水平上显著相关。通过对教育伦理情感和教育伦理行为的卡方检验,得出双侧p值小于0.05,因此,两者差异显著。

2.3师范生的教育伦理意志对行为的影响

道德意志的自觉性,体现了个体的道德立场和道德信仰,如果自觉性高,那么道德立场就会很坚定,根据自己的道德需求,坚持自己的道德底线,相反,则容易受他人的暗示,改变自己的道德追求,最终影响行为。因此,关于教育伦理意志对行为的影响做出这样的假设:教育伦理意志是教育伦理行为的内在动力,确保教育伦理行为的产生。

教育伦理意志的测量包括四道题目“教育教学中会遇到各种突发状况,您认为自己能果断做出恰当的决策吗”、“有的教师身患绝症仍坚持在教育教学一线,有的教师在物质待遇、教学条件极其恶劣的情况下,培养出来大量优秀学生,您能做到吗”、“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您能控制自己的言行吗”、“走上教师岗位后您感觉自己能抵制社会上的各种诱惑吗”,采用5点计分,统计分析中取这五到题目之和,得分越高,就表明师范生的教育伦理意志越坚定。

在所调查的师范生中,教育伦理意志得分低且行为得分低的学生占总数的11%;教育伦理意志得分低但行为得分高的学生占总数的11.4%;教育伦理意志得分高但行为得分低的学生占总数的16.4%;教育伦理意志得分高且行为得分也高的学生占总数的61.2%。根据调查数据分析可知,教育伦理行为的得分随着教育伦理意志的得分增加而增加。通过做教育伦理意志和教育伦理行为的相关性分析,得出P(小)值为0.332,在0.01水平上显著相关。教育伦理意志和教育伦理行为的卡方分析结果显示,双侧p值小于0.05,两者差异显著。

3.结论与建议

关于教育伦理认知、情感、意志对行为的影响,通过调查结果的显示和数据分析的情况可以得出如下结论:第一,教育伦理认知影响教育伦理行为,是伦理行为产生的前提。只有形成正确的认知才能激发正确行为的产生,对一件事物没有认知,就会出现无法预料的行为,这种行为或许就是错误的、危险的,老师如果无法区分可为与不可为,那么,行为结果一定会受到社会的谴责。第二,教育伦理情感影响教育伦理行为,是伦理认知联结伦理行为的桥梁。当一个人在情感上愿意完成一项任务,那么这个过程就会是高效的,结果也是令人满意的。教师拥有正确的认知,通过情感的促进,认知才能转化为行为,只有真正对教育产生热爱,那么在教育过程中教师所体现的行为才会是合理的、真诚的。第三,教育伦理意志影响教育伦理行为,是伦理行为的内驱力。正确的教育伦理行为的产生离不开教育伦理意志的锻炼。在教育领域,正确的认知和积极的情感并不能保持高尚的行为,需要意志的驱动,不断督促教师进行符合职业道德规范的行为。

在未来教师培养中,应该注重教育伦理认知的提高,教育伦理情感的培养,教育伦理意志的锻炼,从而养成良好的教育伦理行为习惯;在教育伦理行为习惯养成的过程中,应强调认知、情感、意志的统一性,并且可以多端开始,根据具体实际情况、学生的伦理水平,从教育伦理认知或者教育伦理情感或者教育伦理意志开始,最终达到较高的教育伦理行为水平;当然,更应该重视未来教师和教师的终身教育和专业发展,使其持续保持较高的教育伦理和社会责任感。当这些未来教师走向社会后,能够恪守教师的道德伦理原则,严格要求自己,成为合格的人民教师,发挥很好的示范性。

参考文献:

[1]邵琪.师范生教育伦理素养的培养问题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2:25-29.

[2]李颖.当代大学生道德情感对道德行为的影响及应对措施[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3,7(6):75-76.

[3]唐凯麟.伦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4]沈永福,张国友.论道德意志的功能[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11(6):135-141.

[5]万宗杰.试论道德意志品质差异对道德行为的影响[J].平顶山学院学报,2012,27(6).

[6]吴荣先.道德心理学的基本理论问题[J].长沙大学学报,2006,20(3).

[7]李海霞.当代大学生的道德心理分析与德育时效性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2004.

[8]李莉.当代大学生道德心理的建构[J].思想教育研究,1999(3).

本文是2014年度大学生创新训练校级一般项目“未来教师的教育伦理素养调查研究”(编号:20140298)的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认知意志情感
动物的“自由意志”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西厢记》中的理性意志与自由意志
《红楼梦》隐喻认知研究综述
自由意志的神经基础
3000m跑,锺练耐力和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