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源引流

2016-05-14王琼

文教资料 2016年9期
关键词:以读促写阅读作文

王琼

摘 要: 以读导写,以读促写,以实现读与写之间的迁移。本文从教学的实践经验出发,将课文作为写作例文,针对学生平时在写作中普遍存在的“写什么”与“怎么写”的问题,探讨阅读教学对写作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阅读 作文 以读促写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然而尴尬的是,教师花了很多时间指导、批改、讲评,学生的作文水平却不见提高。一提起写作文,学生多数皱紧眉头,苦思冥想,最终无可奈何,敷衍了事。作文,学生没兴趣写,没内容写,更不知道怎么写。这就不得不令人深思:作文教学,究竟哪个环节出现了问题?作文教学,到底路在何方?

当今社会,学生的书包越背越沉,学习的科目越来越多;娱乐生活却越来越少,自我的空间也越来越狭窄。在这样的状态下,要求学生写出灵动的,彰显独特个性的作文无异于天方夜谭,除非有方法让学生从高压的学习中挣脱出来。在不降低学习质量的前提下,我们只能采取提高语文教学效率这一途径。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方法有很多种,就作文教学来说,我认为以读促写,充分利用教材,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写作,不失为实现作文教学减负增效的一条良策。

一、对阅读与写作关系的认识

阅读是从感知语言文字入手,由文字到篇章,进而把握文章主旨;而写作则是从写作目的出发,组织材料,谋篇布局的过程。对照着看,我们立即可以发现,阅读与写作的过程恰好是互逆的,阅读能促进学生的写作。关于这一点,李明杰在《读书与作文》中这么说:“古人凡作文章,胸中须有万卷书为之根柢,如此则自然雄浑有筋骨,精明有气魄,深醇有意味。”

因此,以读促写就是以文章为载体,从文章的内容出发,设计与之相关的“写”的训练,使阅读、写作、思维训练三者融为一体,通过以读带写、以读促写的读写训练,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能力得到提高。以读促写这一教学理念既是阅读的反馈,又是写作能力的提升。如果教师在教学时能有意识地将课文的内容和方法与作文指导挂上钩,引导学生在课文的阅读指导下进行写作训练,就一定能实现学生在写作学习上的高质轻负。恰如鲁迅在《不应该那么写中》所引用的一段话:

应该这么写,必须从大作家们完成了的作品来领会。那么,不应该那么写这一面,恐怕最好是从那同一作品的未定稿本去学习了。在这里,简直好像艺术家在对我们用实物教授。恰如他指着每一行,直接对我们这样说——“你看——哪,这里应该删去的。这要缩短,这要改作,因为不自然了。在这里,还得加些渲染,使形象更鲜活。

扎扎实实地从名家作品中学习写作,耳濡目染多了,自然会悟到一些门径,如同“读书人家的子弟熟悉笔墨,木匠的孩子会玩斧头,兵家的儿早识刀枪”一样。

二、阅读教学对写作的促进作用

阅读时写作的基础,在日常阅读教学中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素养,以读促写,那么阅读教学对学生写作到底有哪些促进作用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思考。

(一)借课文之境,激写作之趣。

作文教学难,首先难在学生缺乏写作的冲动和兴趣,所以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就成了写作教学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语文教材所选的课文,大多是名家名篇或经典之作。它们或生动有趣,或扣人心弦,或细腻感人。读这样的文章,充分体会作者流淌于文字的思绪,有了兴趣,有了感受,自然就变“要我写”为“我要写”。

例如在教《社戏》一文时,很多同学都被“迅哥儿”在“平桥村”的童年生活吸引了,钓虾、放牛、偷豆等原汁原味的乡村生活一下子就勾起了他们对故乡的记忆,于是情难自禁地说起自己的童年生活和家乡特有的风俗,兴奋之情溢于言表。那天小练笔完成的质量特别好,不再是为了应付老师布置的作业,而是为了介绍各自家乡,与朋友共享自己美好的回忆。

在这样的情境氛围内,我顺势布置了一篇题为《我的百万富翁叔叔》的练笔,让学生从课文中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中揣摩人物的性格,想象菲利普夫妇见到阔绰后的于勒后说话的口吻、语气、心理等,完成对课文内容进行改写的写作训练。在学生兴趣的引导下,这篇文章的写作可谓水到渠成,甚至连作文修改都一并由学生组内消化。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既然课文已经激起了同学们内心的波动,何不让他们乘兴走出阅读走向写作呢?

(二)淘课文之“米”,促写作之思。

日常生活枯燥无味,父母同学平凡无奇,无一可用来入文。作文教学难,且学生不知道“写什么”。

物理学家牛顿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成长起来的,那么同学们在作文学习中的巨人就是那些语文教材中出现的大师、名家创作的文质并美、具有示范性导向性的精选课文了。同学们在阅读中学会了感受一草一木的风情,体会平凡人物的伟大,懂得枯燥生活中的追求的同时,帮助学生打开了写作的思维,激荡起学生情感的涟漪,让他们学会了如何欣赏生活,留心生活,体味生活。

仍以《社戏》为例,在阅读课时,我以“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这句话为突破口,引导学生领会其中浓浓的乡情,去品品其中的“感情豆”,看看那儿的“感情戏”。一篇课文学下来,让同学们在“迅哥儿”的乐土走了一遭,也借此让他们学会品味平淡中的温情。课后,我布置了一篇以“温暖”为话题的作文。同学们在这篇作文中再次回顾了生活中的感动,事件虽小,但很真切。少了很多往常应付式的片段,诸如车上我为老人让座位,雨中父母为我送伞,母亲夜里为我织毛衣等。

课文在学生作文素材上的指导可以是方方面面的,如讲到《孙权劝学》中循循善诱的长者孙权时,就可以引导学生联想到语重心长的老师,苦口婆心的父母,每一句劝解的话语背后都饱含了他们对自己真切的情谊。

在学习朱自清的《春》老舍的《济南的冬天》、梁衡的《夏感》后,就可以引导学生关注四季景色的变换,创作一篇关于《秋》的文章。

当然淘课文之“米”,并非仅仅指模仿课文,寻找生活中类似的片段,还可以利用文中已写的内容,指导学生展开合理想象,补写、略写的内容。如在学习《天上的街市》时,就可以让同学们展开想象,补写在天上街市的美丽景象和牛郎织女在天上街市中幸福闲游的情景。

课文是一个挖不尽的宝藏,只要你细细留心,总能发现可以使你创作成篇的素材。

(三)循课文之章,习写作之法。

“相类似的事也曾发生在我身上,但我不知道怎么写”,有部分同学常常遗憾地说。这指的就是作文教学难的第三个难题——怎么写,既有了丰富的写作素材后,又该如何立意构思、谋篇布局?答案是:得法于课内,收益于写作。选入语文教材的课文,无论从内容、思想上还是表现技巧上都值得借鉴。

1.习围绕中心明确选材之法

学生作文,中心明确是写作最重要的衡量标准。文章的中心,就是文章集中表现的思想内容。文章的中心明确,给人的印象就会深刻。围绕中心明确选材法主要需考虑两点:一是所选素材的角度要集中,二是所选素材要典型。

如《社戏》一文,课文涉及的内容很多,有钓虾放牛的乡间生活,看戏前的波折,看社戏途中的夜航,赵庄看社戏,看社戏后归航偷豆和六一公公送豆,等等。这些情节虽各有详略,但都指向“平桥村”淳朴的民风,浓浓的乡情,以及我对此深深的眷恋之情,无一脱离中心。

反向立意的文章也需遵循上述原则,如刘禹锡的《陋室铭》全文只字不提陋室之“陋”,但均围绕陋室“不陋”的一面写,由陋室不陋突出“德馨”,从而自然地达到抒怀的目的。

总之,习围绕中心明确选材之法需引导学生在写作时,首先要选择能表现作文中心的内容作为写作素材;其次要选择典型事例作为重点素材,写细致、写深入,从而使它从文章的所有内容中凸显出来。

2.习合理安排写作顺序之法

写作文,合理安排写作顺序是非常关键的,一篇条理清晰的文章会让读者产生“空山新雨后”的感觉。但是学生作文往往是脚踩西瓜皮,滑到哪,算哪儿,想到哪儿,写哪儿,整篇文章毫无章法顺序。

文章顺序因为文体的不同而各有侧重,一般而言,记叙文重事情发展顺序,说明文重时空顺序,议论文重逻辑顺序。因为记叙文的写作是初中生需重点掌握的,下面重点讲讲记叙文写作的顺序安排。

记叙文的写作顺序一般可分为顺叙、倒叙、插叙三种。三种顺序各有优点,顺叙能使文章的层次与事件发展的过程基本一致,容易把事件记叙得有头有尾,脉络清晰。倒叙能增强文章的生动性,引人入胜。插叙对文章的主要情节起补充衬托的作用,使文章脉络清晰,结构紧凑。无论选择哪种顺序,只有把写作顺序安排得当,明确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再写什么,叙述才能条理清楚。

《羚羊木雕》一文内容围绕我被迫索回原先作为友情信物的羚羊木雕展开。课文在开头直接展现的就是母女的争论,直接将人物的矛盾冲突摆在案上,随后插入“我”的回忆,交代与万芳深厚情谊的建立及送羚羊木雕的缘由,之后又回到现在。眼前事和往事的交替,不仅使文章的中心突出,脉络清晰,而且丰富了文章内容。

《社戏》围绕事情发展的顺序展开,《杨修之死》选用插叙,《背影》和《走一步,再走一步》选用倒叙。

正因为各种顺序各有优点,所以在上阅读课时要让学生体会写作顺序的妙处,在学生写作时还要引导他们选用最适合的顺序。这样在阅读中学习写作顺序,回到写作中再次巩固,如此循环往复,相信学生的写作顺序必将清晰而合理。

3.习巧妙运用表达技巧之法

“文似看山不喜平”,然而大部分学生虽然能够将事情叙述完整,但往往平铺直叙,引不起读者兴趣。如何指导学生将文章写得波澜起伏呢?这就得运用一些表达技巧。

在《威尼斯商人》一文中,开篇极写夏洛克的咄咄逼人和众人的束手无策,让我们不由得为安东尼奥的生命担忧。之后鲍西娅出场,她那番规劝夏洛克发慈悲的言语依然全被夏洛克驳回,让心怀一丝希望的我们心中更添阴霾。然而就在此时,鲍西娅向夏洛克提出割肉不流血的规定,让形势发生了戏剧性的逆转……《威尼斯商人》内容的跌宕起伏,让我们体会到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也紧紧攥住了我们的心。《威尼斯商人》一文文势的波澜首先得益于事件本身戏剧化,其次还在于作者欲扬先抑手法的运用。

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的周边很少发生戏剧化的事件,但我们仍可以通过变换叙述顺序使文章变得波澜起伏。例如《羚羊木雕》一文,文章开头就是剑拔弩张的母女争吵,它一开始就吸引了读者的眼球,让人不得不想“万芳”到底是谁,怎能让我有如此的力量与妈妈“对抗”。

既然行文讲求波澜起伏,就可以将课文中出现的变换叙述顺序,设置悬念,先抑后扬、动静相衬、虚实相生等方法教给学生。只是在教方法的同时,要先让他们对这些方法有真切体会,也就是说要在有阅读体会的时候进行适时的迁移。

课文中还有很多供学生学习的地方,无论是文章立意、写作章法或是文字表达上都值得借鉴。以读促写真的是一种很好的提升写作素养的方法,是一个很科学的教学理念,它虽然不高深,也不需要丰富的教育理论支撑,但需要我们的坚持,坚持把它植入教学中,坚持把它植入学生学习中。在阅读教学中锻炼“读和写”这两个语文是重要技能,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和素质,正是语文学科教与学的重点和难点。因为读是写的基础,写是读的巩固和提升,读与写的结合,构成语文学习中生生不息的循环。

让我们一起在阅读教学中捕捉机会,架起读与写之间的桥梁,一文多用,在课堂上教会学生读书和写作,使学生在读和写的实践中学习和掌握汉语,迈向高质轻负的作文教学。

参考文献:

[1]李明杰.读书与作文[J].读书情报知识,2008(03).

[2]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不应该那么写[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94.

[3]丁有宽.丁有宽与读写结合法[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3.

[4]刘锡庆.漫谈“读”与“写”[J].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3).

[5]陈绥武.关于写作教学的思考[J].益阳师专学报,2001(22).

猜你喜欢

以读促写阅读作文
优化阅读教学训练,有效提升写作水平
以读促写,提高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的有效性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以读促写”与“以改促写”英语写作教学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