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应用美莎拉嗪辅助治疗的效果研究

2016-05-14李晌

医学信息 2016年9期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治疗效果分析

李晌

摘要:目的 分析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应用美莎拉嗪辅助治疗的效果。方法 将2012年2月~2015年3月收治于我院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10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电脑数字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均分成观察组51例以及对照组51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使用美莎拉嗪辅助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经过不同治疗方式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4.12%(48/51),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68.63%(35/51),组间比较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于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而言,在治疗的过程中选择采用美莎拉嗪辅助治疗可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同时副作用较少,临床中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美莎拉嗪;治疗效果;分析

溃疡性结肠炎通常累及于患者的乙状结肠以及直肠,属于大肠表浅性和非特异性的炎性病变,随着病情的进一步发展也可侵犯至末端回肠以及结肠[1]。黏膜下层以及黏膜是主要的病变区域,具有广泛的充血和水肿以及标签小溃疡,病变情况较为严重的患者其溃疡可直达肌层,进而发生穿孔情况,当炎症发作时结肠会进一步扩大。所以需要及时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2]。本次研究将分析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应用美莎拉嗪辅助治疗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2年2月~2015年3月收治于我院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10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电脑数字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均分成观察组51例以及对照组51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使用美莎拉嗪辅助治疗。其中对照组男26例,女25例,年龄34~75岁,平均年龄(56.3±11.2)岁;观察组男28例,女23例,年龄36~77岁,平均年龄(58.4±10.4)岁。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均经过纤维结肠镜检查确诊,排除肿瘤、肠梗阻以及肾功能不全等患者。两组患者基线资料相同,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于急性发作期的患者,要告知避免发生精神紧张。确保有充足的睡眠以及休息时间,使情绪处于稳定。一日三餐给予易消化同时营养丰富的食物。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式,给予患者糖皮质激素、氨基水杨酸制剂或免疫抑制剂等药物。而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基础上使用美莎拉嗪辅助治疗。对于急性期患者1g/次,4次/d;慢性期则给予0.5g/次,3次/d。对研究中所有患者共治疗1疗程(1疗程为4w),对患者治疗2疗程后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1.3观察指标 将治疗效果分为:治愈:患者的临床症状消失,大小便常规检查正常,经过结肠镜检查显示患者的肠黏膜病理消失。显效:患者的大小便基本恢复正常,临床特征全部消失,通过结肠镜检查发现,患者的结肠糜烂和粘膜充血等情况得到明显改善。有效:患者的基本体征得以改善,大便常规基本恢复正常,经结肠镜检查发现结肠的糜烂以及充血有改善情况但不明显。无效:经过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特征均未得到改善,甚至病情加重。

1.4统计学分析 此次研究中,若P值<0.05表明两组具备统计学意义,其中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利用?字2进行验证。计量资料均采用(x±s)表示,t用作计量资料比较,统计学数据软件版本为SPSS20.0。

2结果

经过不同治疗方式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4.12%(48/51),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68.63%(35/51),组间比较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不良反应比较:观察组患者发生2例恶心,1例胃部不适;对照组患者发生2例恶心,2例胃部不适,两组不良反应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3讨论

早在1973年WHO便将溃疡性结肠炎定义为特发性结肠炎,相关资料报道称溃疡性结肠炎患病人数每年正呈现出上升趋势[3]。其好发人群集中在20~40岁左右的成年人,同时也有部分资料和文献报道男性患病人数会较略多于女性患病人数。同时现代医学也发现,在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研究中发现其发病因素尚不明确,但可能是由于患者的免疫机制发生异常所导致的。患者的免疫功能异常是导致炎症发生的直接因素[4]。同时也有学者认为是由于患者肠粘膜中的防御功能减弱导致的溃疡性结肠炎发生[5]。口服美沙拉嗪肠溶片能够使得药物在胃中的吸收较少,同时能够直接在结肠粘膜病变部位产生作用,大大降低了炎性介质活性,使得肠壁炎症得以吸收。

研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的美沙拉嗪为柳氮磺砒啶的活性部分,能够直接作用于肠道粘膜,对炎症介质白三烯以及前列腺素合成产生良好的抑制效果,并对肠壁的炎症起到了良好的消炎效果。从本次研究中看出,经过不同治疗方式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4.12%(48/51),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68.63%(35/51),组间比较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说明了针对于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而言,在治疗的过程中选择采用美莎拉嗪辅助治疗可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同时副作用较少,临床中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林裕民.美莎拉嗪辅助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分析[J].当代医学,2011,17(33):132-134.

[2]张建立,卞孝平,辛克北,等.酪酸梭菌颗粒联合美莎拉嗪片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外医疗,2014,33(5):92-93.

[3]胡劲松.美沙拉嗪辅助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11):83-85.

[4]关丽,米娜娃,廖如奕,等.美沙拉嗪颗粒剂治疗溃疡性结肠炎52例[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05,13(5):338-339.

[5]宋海莉,冯洁.美沙拉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对比观察[J].药物与临床,2012,17(2):18-20.

编辑/申磊

猜你喜欢

溃疡性结肠炎治疗效果分析
隐蔽失效适航要求符合性验证分析
电力系统不平衡分析
美沙拉嗪口服联合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效果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发展趋势分析
肠炎清对ICUC大鼠结肠组织TLR4、NF—κB蛋白表达、TLR4mRNA的影响
比较胸腔镜与开胸手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