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仰何处

2016-05-14吴从尧

新作文·高中版 2016年9期
关键词:文明史中华文明信仰

吴从尧

一直以来,我都对中国国民之信仰问题深怀疑虑。为什么我们千百年来并无信仰?为什么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中华文明却依然延续至今?信仰对于我们来说是必需的吗?

阅读了《文明的意志与中华的位置》这本书之后,我渐渐解开了心中的疑惑,并似乎了解到了中华文明独一无二的精神内涵。

根据书中的讲解,在国际上我们通常把人类的历史按国家的诞生划分为史前史和文明史。我们华夏文明与印度河文明、两河文明、古埃及文明、米诺斯文明和奥尔梅克文明并称为“六大古代文明”,是人类文明史初代的成员。我们华夏文明在六者中是诞生较晚的,但毫无疑问是这一代文明的典型代表。先行者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早已烟消云散,同龄人克里特、哈拉巴、奥尔梅克文明不知所终。从古到今绵延不绝的,只有中华文明。六大古代文明,我们硕果仅存。

不仅如此,我们中华文明千百年来不断发展,不断壮大,血脉相承,华夏儿女始终如一,无论在哪儿心中都“澎湃着中华的声音”,语言文化、生活习惯、人际关系、文化心理,万变不离其宗……这一切的一切,似乎都没有与信仰发生关系,我们也不曾用信仰来维持过什么东西。

回想历史,思考现在,我们也曾相信,或者是自然的,如荀子的天;或者是世俗的,如墨子的义;或者既是自然又是世俗的,如孔子的命。我们也拜神,却是仰而不信,我们“信”的对象可以有很多,但求签问卦是为祈福消灾,拜菩萨有时只为金榜题名,这些都成了以现实生活为目的的崇拜,而非信仰。在我国,各种宗教流派鱼龙混杂。我曾去过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泉州,那里就是一个典型,方圆十里佛寺、道观、教堂、清真寺、犹太教堂都有,各个异彩纷呈。不得不说,如果把不同的文明比作不同的液体的话,那么中华文明一定是最接近水的那个。

那么,三千年来支持我们一路走来的那个有些与众不同的东西是什么呢?

是共同价值。或者,可以说是核心价值观。

我们的包容性,也恰恰来源于此。无论是哪里来的,无论信仰什么宗教,只要跟我们的共同价值有所契合,跟我们的追求相仿,便是可容纳的,可共进的。

前些时候在网上看到有指责中华民族千百年来没有信仰的论调,读过之后我想说,我们不应悲观地看待这个事情,相反,也许我们可以因此而骄傲,几大世界性文明中我们是唯一没有信仰的,这样的独一无二难道不会让人生疑吗?也许,造物主已为我们安排了一个使命,或是将我们当成了范例以示天下。未来的世界文明,应是一个不以地域性、时代性、发展性为限定的人类共同文明。这样的文明,需要一个人类初期各自文明的平台或是跳板,而我们中华文明就可以承担起一个作为文明平台的责任。这个平台的根基,是中华民族已用几千年的经历生动地向世人展示了的,那就是全世界共同的价值,全人类共同的追求。

我们中华儿女应携起手来,重塑明确的、适时的、全面的中华文明精神内核,找到中华的位置,与世界上所有的人一道,为了我们共同的追求——独立、自由、平等而不懈努力!

猜你喜欢

文明史中华文明信仰
汉字三千年
人类挑战自然的传说
信仰
漫画
说算筹
俄罗斯汉学研究400年:与中华文明对话
如何从文明史角度讲授古代希腊文明
武士异化现象对中国体育的本体性干预
世界文明史上的伟大奇迹:四川广汉三星堆青铜遗址
文明史探讨对国际关系研究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