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让小学数学教学“活”起来

2016-05-14赵敏

学周刊·中旬刊 2016年9期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

赵敏

摘 要:小学数学是小学生必修的一门基础学科,如何把数学课上得生动有趣,使数学课“活”起来,是每一位数学教师都应该认真思索的问题。让课堂“活”起来,其实是让学生在课上“活”起来,让学生变得积极主动,能够激发起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自觉地探索新知。如何让小学数学课堂“活”起来,笔者对此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生动活泼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26-0143-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26.092

一、将数学教学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使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我们都知道,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是最好的学习素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将数学教学尽可能地与生活实践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意识到,原来数学离我们并不遥远,也没有表面看起来那么枯燥乏味,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只要用心,自己也能成为小小数学家。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提起来了,也有了自主探究的欲望,从而使课堂“活”起来。

(一)在数学教学中引入生活实例

小学数学教材中的很多知识讲解都配有生活实例,但是学生之所以对其不感兴趣,其中很大原因在于这些例子不够贴近学生的生活,不能引发学生的认知共鸣。这就要求教师要在备课的时候多下功夫,针对每一个知识点列举相关的生活实例,让学生听上去既有亲切感,容易理解,又感兴趣,有听下去的欲望,最重要的一点,还要引起他们的好奇心,让他们处于一种想知而不得、欲罢而不能的心理状态,这样课堂就“活”了起来。因为,学生有了兴趣,有了好奇心,思维就会活跃,就会激发起自身的创造潜能。所以教师要在平时多注意观察生活,多积累一些具体生活中的实例,以备不时之需。

(二)使数学问题回归现实

在教学中遇到学生不好理解的知识点,教师可以将其灵活转化为生活实例,或者请学生举出相关的身边事物,以便学生更容易理解,更好地想象出问题的空间展现。例如在教学“相遇”问题时,很多学生紧皱眉头,表示不能想象出来,理解不了。这时我让学生列举出了现实生活中一些与“相遇”问题类似的实例,可以是他们平日感兴趣的游戏中的情境,这时很多学生可以理解了。又如:教学“最小公倍数”时,可让学生报数,并请所报数是2的倍数和3的倍数的同学分别站起来。

问: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有同学两次都站起来了。

教师请两次都站起来的同学,说出他们自己报的数:6、12、18……发现它们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

师:像这样的数还有18、24、30……

由此引出课题:公倍数。

这里,老师从学生最熟悉的报数游戏入手,把生活经验融入教学中。因为报数游戏是每个学生都经历过的,一下子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把课堂还给学生

在传统的课堂中,教师是绝对的主导者,把控着整个课堂的流程走向,学生只能被动地跟着教师的思路走,没有发挥自己主观能动性的机会,教师留给学生自主探索的时间也少之又少。久而久之,学生对教师的讲课套路已经了如指掌,没有了期待也就没有了学习欲望,从而导致课堂死气沉沉,迸发不出思维的火花,毫无生气可言。如:教学“用9的口诀求商”时,复习“9的乘法口诀”,教师让学生用“9的乘法口诀”编除法算式。学生热情极高地编起算式来:

生1:9÷1

生2:18÷2

生3:45÷9

生4:3÷9

生4刚说完,其他学生喊起来:“老师,他编错了。”这位同学难过地低下了头。这时,教师走到那位同学身边,轻轻抚摸他的头说:“同学们,其实他很了不起,这道题他没编错,只是要等到我们上六年级的时候才会做呢!”(同学们一脸诧异)

教师利用学生错误算式进行改编:谁能把“3÷9”这个算式的“3”重新换成一个数,使它成为一道我们目前能解决的除法算式?

生1:把3换成27

生2:把3换成72

(学生激情高涨,课堂气氛异常活跃)

师:如果“3”不动,怎样添上一个数,使它成为一道除法算式呢?

生1:把“3”的前面添“6”,就是63÷9 = 7

生2:在“3”的后面添“6”,就是36÷9 = 4

……

这样的课堂教师成为了课堂的引导者,只是起到提醒导向的作用,而把课堂真正还给了学生,使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人,可以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即使答错,也是自我思维的结果,这一点对学生思维的锻炼、学习能力的提升非常重要。教师要多给学生自我发挥的机会,并尽可能地鼓励学生放松心态,大胆发言,大胆设想,出现问题大家一起找原因解决。教师应该多站在学生的角度想问题,一切为了学生而努力,让课堂充满活力,使数学课堂成为学生享受学习的平台。

三、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学习数学

小学生具有活泼好动的个性,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不妨充分利用他们的个性特征,让学生多动手实践,一方面可以使数学知识学起来更有趣,学生可以一边动手一边不知不觉就理解了知识要点,比教师单纯地“满堂灌”讲解效果要好得多;另一方面,学生在动手操作的时候是不容易分心开小差的,从而很好地集中了他们的注意力,使他们学得更加认真、投入。

如:教学“圆的认识”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事先准备一些圆形卡片,在课上动手操作,经过对折、、量折痕,使他们先自己总结圆的一些特点:这些条折痕都通过一个中心点,沿着折痕描画下来的线段两端都在圆的边沿上。对折后,两个半圆完全重合在一起,大小是一样的。最后教师总结:“大家把圆对折后,描下来的一条条线段就是圆的直径,这些直径的交点就是圆心。”学生会发现,自己动手一番所感悟到的和教师说的基本一致,由此内心的成就感油然而生,他们会觉得原来这些知识是刻意通过自己的探究得出来的,从而学得更加积极主动。

四、结语

充满活力的课堂,无疑是师生互动良好,学生参与度高,问题驱动设计新颖,教师的授课能够促进学生知识的构建,思维能力、问题生成能力以及人文素养的提升。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要想让课堂持续“活”起来,我们小学数学教师应树立新的教育理念,在教学中不断实践,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高效、科学的教学风格,打造轻负高质的教学常态,从而实现数学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 袁慧珍. 探析如何站小学数学课堂活起来[J].文理导航,2016(2).

[2] 吕秋霞. 小学数学课堂活起来的动力--兴趣[J]. 读与写,2015(6).

[责任编辑 吴海婷]

猜你喜欢

小学数学教学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
初中50米迎面接力跑教学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