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足常态教学,关注教学细节

2016-05-14陈小鹏

学周刊·中旬刊 2016年9期
关键词:常态细节教学

陈小鹏

摘 要:课堂活力与课堂品质既是因果关系,又形成正比关系。课堂有活力,课堂品质当然高,课堂无活力,课堂品质自然也就低。所以,要提升课堂品质,必先激发课堂活力。文章从关注教学细节、立足常态教学入手展开研究。

关键词:常态;教学;细节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26-0131-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26.084

很多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都有这样的感受:教学单调枯燥,气氛沉闷压抑,学生毫无反应,整个课堂犹如一潭死水,缺少活跃、灵动。更有很多学生在课堂上不专心、开小差。一节课结束之后,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于是教师经常怨天尤人,责怪教育环境不公平,学生基础差……长此以往,教师少了激情,学生没了兴趣,课堂教学失去了实效性。甚至师生对上课都产生了畏难情绪。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由此可见,只要多用心关注、珍视教学中的细节,那么课堂将是一个动态的、有生命力的课堂。

一、巧设导语,激发兴趣

许多老师不注意课堂教学的导语设计这个细节,在平时教学中,总是平铺直叙、直奔课题:“本节课我们学习第几课”“这节课我们学习某某的性质”,或是老调重唱:“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学生早已厌烦,失去新鲜感,无法进入课堂角色。一个好的导语能够扣人心弦,就像暗夜里的指明灯,给人希望,催人奋进。因此,精心设计导语是极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最佳捷径。导语的设计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来选择不同的方式。例如,在《我看见了大海》教学中,我是这样设计导语的:“同学们,大家见过大海吗?谁能给我们说说你所见到的大海的情形和所发生的故事?(学生描述大海的情形和发生的故事。)今天,让我们跟随主人公‘河子一起去看看大海,同时感受一段‘河子别样的心路历程(板书课题—我看见了大海)。”在这样一个轻松的对话中,学生求知欲被激发,很自然地进入了新课的学习。在教学中,我们还可以用“故事激趣法”“设疑启思法”“分析标题法”等方式导入新课。

二、情感饱满,感染学生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没有兴奋的情绪怎么激励人,没有主动性怎么唤醒沉睡的人,没有生气勃勃的精神怎能鼓舞人呢?”这是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的一句话。的确,当老师精神饱满、面带微笑地走进教室,学生马上也会受到感染,变得精神抖擞、神情专注。相反,当一个教师衣冠不整、面色苍白的走进教室,学生也会受到不良影响。

教师除了自身的情感储备以外,还必须积极在教材中挖掘美好的情感来感染学生。比如《三月桃花水》一文文词严谨,语言优美,诗化的语言耐人寻味,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三月桃花水的无限热情。如果老师讲得太多,学生就感知得越少,文章本身也会变得支离破碎,整体的美被破坏。所以老师配上图画,以适当的停顿、合理的轻重、语调的抑扬、音色的处理等技巧进行范读,然后学生反复朗读,这样不仅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而且使教师、学生与作者的感情融为一体,将学生带入情境,产生共鸣,从而共同抒发对春天的热爱之情。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巧妙地挖掘教材中的美好情感,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教师只有自己先饱染其情,达到身临其境的状态、才能使学生学得动情,并使其在美好的情感中完成一次心灵的净化和品格的升华。

三、构思板书,示范引导

板书是一种无声的语言,是对教师口头讲解的一种辅助和延伸,是学生感知和学习知识的桥梁和媒介。一个好的板书,是完整的教学结构和灵活的教学方式相结合的产物,往往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必须根据相应的教学内容,精心提炼,巧妙构思,达到线索分明、重点突出;布局合理、排列有序;字迹工整、美观大方的要求,使学生受到美的陶冶的同时,将教师的教学目的和思路清晰地交代给学生。

四、创设情境,营造气氛

传统的课堂教学只注重传授知识,不注重方法,不注重学生的感受,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甚至产生厌学的情绪。不同的情境产生不同的情感,尤其是小学生更容易受到其他事物和情境的影响,所以教师必须积极运用各种手段,创设情境,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状态中完成学习任务。

如在《游园不值》的教学中,我出示了一组幻灯片:诗人穿着木鞋,沿着一条长满青苔的石板路走向一座园子的柴门,他来到柴门前轻叩门扉,可是那扇柴门许久也不开。紧靠柴门左边的围墙上,伸出了一根红杏的枝条,枝条上盛开着几朵红杏。学生聚精会神地欣赏画面,我在一旁引读讲解,很快就激发了学生对春天勃勃生机景象的无限向往和赞美之情。并且学生对“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两句所描绘的“屐齿”“苍苔”和“柴扉”也产生了直观印象。

五、美化语言,陶冶心情

“教师的语言素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这是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的一句话。教师的教学语言,是开启学生智慧和心灵的一把金钥匙,是联系教师和学生之间最直接的纽带。精炼简洁,形象生动,情真意切,充满正能量是对教师语言最基本的要求。优美的教学语言,犹如一泓清泉,将会无声地滋润学生的心田。如何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规范教师的教学语言,提高教师的语言艺术,成了当前语文教学面临的当务之急。

在字词教学中,我经常会使用形象幽默的语言。如在教学“男”字时,我就这样对学生说:“男人力气大,所以男人只好耕田、女人就只好织布了。”在教学形声字“嫁”字时,我是这样教学生记住这个字的:女孩跑到别人家去了,就只好把她嫁出去了。这样,学生在记住了字形的基础上,又了解了字义。

在《渴望读书的“大眼睛”》教学中做小结发言时,我是这样说的:“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正是苏明娟那执着、明亮的眼神感动了我,感动了我们千百万的人。虽然苏明娟得到了“希望工程”的捐助,可大家知道吗,这只是中国成千上万贫困儿童的一个缩影,还有许许多多贫困地区的贫困儿童挣扎在失学的边缘,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呢?”学生回答之后,我继续说道:“同学们,赠人玫瑰手留余香,让我们每个人都献出自己的一份爱心,让这些失学儿童早日回到学校,让我们这个世界永远充满爱的阳光吧!”我情真意切的语言震撼了学生的心灵,唤醒了他们的爱心。

当然,上好一节课有很多方法,教师生动形象的语言、优雅亲切的姿态、充实丰富的知识、高超娴熟的技巧、创新独特的风格、清楚漂亮的板书、准确精当的讲评、炽热动人的情感,都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但我们不必也不可能什么都去解决,要因教师而异,因学生而异,因课文而异,抓住课堂关键细节去突破,建立“细节优势”,共享教学智慧,提升课堂品质。

参考文献:

[1] 陈晓华.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新课程学习:中,2011

(6).

[2] 马玉顺,刘曰礼.新课程改革应关注课堂教学细节[N].中国教师报,2005.

[责任编辑 齐真]

猜你喜欢

常态细节教学
以细节取胜 Cambridge Audio AXR100/ FOCAL ARIA 906
留心细节处处美——《收集东·收集西》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细节取胜
“新常态”需要新举措
我眼中的医改新常态
主动适应新常态 积极争取新作为
新常态下的艰辛与希望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