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意在笔先”在高中作文教学中的运用

2016-05-14王永晓

学周刊·中旬刊 2016年9期
关键词:思维训练

王永晓

摘 要:高中作文教学的目的是训练和提高学生的基础写作能力,但在实际教学中却出现了诸多困境,如文体的单一、文辞的枯竭、思维的重复……那么,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呢?笔者认为在作文教学中引入“意在笔先”的写作原则可谓是活水源头来,有利于解决上述问题。本文就对“意在笔先”在高中作文教学中的运用作一具体分析。

关键词:意在笔先;高中作文教学;思维训练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26-0044-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26.026

当前,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高中作文教学困难重重,办法不多,效果不明显。那么,如何更好地引导高中生进行创新作文呢?我认为在高中作文教学中应重视并积极试用“意在笔先”的写作原则,方可有更好的收获。

一、“意在笔先”的概念

意在笔先”最初使用在书画之中。晋时王羲之曰:“欲书者,先研墨,预想字形大小,偃仰平直,筋脉相连,意在先,而写在后。”后来,古代文人将“意在笔先”作为文章创作的原则之一。唐代王昌龄著述的《诗格》中有“先立意则文脉畅通”。可见,“意在笔先”的文章创作观点被古代众多文人推崇。

“意”在古代具有多种意义,这就使得“意在笔先”中的“意”也有多种理解。总的来说,可归结为两种:一种是指文章主题;另一种是指材料的组织、文辞的设置、技巧的安排等构思活动。不管是文章主题,还是构思,“意在笔先”之“意”都能讲得通。古代著名文论家刘勰在《文心雕龙·神思》中有“故思理之妙,神与物游。神居胸臆,而志气统其关键;物沿耳目,而辞令管其枢机……夫神思方运,万涂竞萌;规矩虚位,刻镂无形。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这里的“意”是通过构思而形成的。在写作中,构思的功用在于以“志气”和“辞令”来“统”“管”那因与物游而万涂竟萌漫无统纪的神思,并指明了神思的走向与进路,即“意授予思,言授予意”。从构思到意象再到言辞,这三者是一脉相承的。因此,“意在笔先”这一观点被文论家们推而广之,成为了古代文论的重要创作原则。

二、高中作文教学中运用“意在笔先”的好处

在素质教育不断推进的今天,将“意在笔先”的创作原则运用于高中作文教学中,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当今社会已经日益全球化、高科技化,学生的思维观念、人生观、价值观较之过去已有所变化,若我们在作文教学中还一味地禁锢学生的想象力,显然已不能满足作文教学大趋势发展的要求。在作文教学中,除了必要的“文法”训练外,教师应该激发学生多角度作文的热情,鼓励学生在作文中用文字传达更多的来自于他们心底的话,以及帮助他们积极地参与社会实践,投身社会生活,直视社会现实,关注社会问题。“意在笔先”的创作原则,不仅仅在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更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从儿童本身的天资来说,他们都是诗人,只要能打开其创作的源泉,就能激发他们巨大的创作能量。这在特定的意义上,能起一种鼓励作用。事实上,在学生群体中确实有一部分人的思维形式和表达形式是诗性的,然而并非人人如此。因此,在高中作文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先“意”后“写”,即在写作前,一定要先有主观意愿然后再去写,同时又要根据写作中的自我感受对文章进行再构思、再发挥,从而达到“同作一文题,各自擅其妙”。这样,通过长期的作文教学,逐渐激发出潜藏在学生心底的写作火花。

三、“意在笔先”在作文教学的实践

由于学生阅历浅,知识构成还不完备,故在作文前应先立意,做到“胸有成竹”,即“意在笔先”,然后才落笔。古人云:“自然妙者为上,精工者次之。”那么,我们如何在具体的作文教学中做到“意在笔先”呢?

(一)树立“大语文”观念

“大语文”是语文教学的灵魂,也是作文教学的生命线所在。高中作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更好地进行语言表达,同时也要帮助学生以课堂教学轴心,向自己生活的各个领域延伸、拓展,广泛积累写作素材。“意在笔先”中的“意”就是指对生活的感悟与形象的发现,并通过语言这一载体来表现。在写作之前,写作主体先要设想所要描写的生活场景,而且要注重谋篇布局。社会生活是文艺创作的唯一源泉。所以,学生要有广泛的阅读面和丰富的社会实践,具备较强的观察能力,并能从生活中吸取写作材料,激发写作兴趣,方可写出包尽天下之道理的作文。

(二)鼓励多种文体写作

作文,上是通过人的思想考虑和语言组织,借助文字来表达某个主题意义记叙方法。有研究显示,一般情况下,高考作文的文体是不限的,考生常见的是写议论文和记叙文,而诗歌、小说、散文、剧本等就很少见了。从根本上说,这与当前语文教学导向上的平庸、刻板化倾向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作者写文章应先构思好然后再下笔,动笔后就不要被“意”所束缚,而应结合当时的写作应时而作,让“意”在行文的运行中能够流畅地表达,或许还能够萌生新的“意”,从而写出好的作品来。因此,在作文中,我们要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文体写作,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进行写作,如小说、诗歌,以激发学生进行自然性写作的兴趣。

(三)加强思维训练

主题是文章的灵魂和统帅。主题不仅决定了一篇文章质量的高低、价值的大小、作用的强弱,同时在具体的写作过程中也决定着中心是否突出,行文是否流畅,详略是否得当,选材是否精当,文字是否具有表现力等。因此,正确的审题立意关键。有学者认为,在作文教学中应培养学生思维的洞察力,让潜藏的、无意识的思维,来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性,从而准确构思立意。确实,这种思维的洞察力,是将语言训练和思想认识的提高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强调意在笔先,辞随意生,会有新的意想不到的收获。这种思维训练包括定向思维训练、逆向思维训练和发散思维训练。我们尤其要重视后两种思维训练。

对于大多数写作基础薄弱的高中生来说,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要将自己在客观世界中所经历的事情通过主观意识进行生活的再现。总之,在写作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多样化思维能力,力求在构思中有所创新,并注重形式与内容的柔和美,最终使主观意识中的“意”与下笔之中的“象”达到和谐统一,从而能够达到情景相生、情景相融的境界。

参考文献:

[1] 张皓.“意在笔先”与“意随笔生”[J].写作,1995(5)﹒

[2] 周振甫.文心雕龙注释 [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责任编辑 房晓伟]

猜你喜欢

思维训练
静等花开:小学数学思维训练例谈
深入挖掘,妙笔生花
逻辑学在语文学习中的作用
预习笔记在阅读教学中的定位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