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亲近电子绘本 提升语言能力

2016-05-14王靖莅

学周刊·中旬刊 2016年9期
关键词:复述

王靖莅

摘 要:绘本以其生动的画面、有趣的故事、丰富的情感深受孩子的喜爱,能让孩子爱上阅读,从而积累语言。利用电子绘本开展绘本阅读课,教师要在阅读过程中通过“读故事,猜情节”“品细节,说感受”“试复述,巧创编”等环节,引导学生整体感知,个性解读,最终积累语言,学会表达。

关键词:绘本阅读课;读故事;品细节;复述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26-0032-03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26.019

一年级学生正处于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刚开始接受比较系统的语言熏陶。而学生的语言能力需要在语言实践中得到提升。实践证明,绘本阅读课的开展可以为学生提供极好的语言范本和实践场所,有效提高一年级学生的语言能力。由于一年级学生识字量太少,还不能自主阅读,所以这里的“绘本阅读课”特指借助大量的电子绘本(或者说是绘本课件)开展的阅读课,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想象、阅读、表达等学习活动,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电子绘本的阅读不是简单地让学生看教师讲的故事,而是要让学生与绘本之间经历互动或碰撞的复杂过程。

一、读故事,猜情节

好的绘本适合反复阅读,尤其是低年龄段的学生更喜欢读自己熟悉的故事,所以第一遍阅读绘本时,教师要把故事完整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而一年级学生识字量少,刚开始阅读时应以教师讲读为主。

看绘本先要会读图,能看懂单幅图,能联系着看懂几幅图,而这就需要猜测。猜测是一种结合了想象与推理的思维活动。阅读课中,教师要引导孩子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故事中,让学生通过想象与推理来猜故事情节,并运用一句或几句话将猜想内容表达出来,加深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这里,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表达的完整和规范。所谓规范是指符合普通话的基本语法与序列,特别要纠正方言对于语言规范的影响。

(一)根据封面猜测故事内容

学生拿到一本绘本往往先是观察封面,从封面中获得信息。封面就像是一篇文章的题目,能读出很多内容。引导孩子读封面、说内容也是阅读绘本的重要方法。如教学《大猩猩》时,我让学生说说从封面上看到了什么,猜一猜这本书可能会写一个怎样的故事。于是就有了下面的对话:

生1:“我看到了一个大猩猩,他戴着帽子,还有一个红色的蝴蝶结,就像一个人一样。”

师:“要表扬你的发现。不过要提醒你,是一只大猩猩,不是一个。这个红色的蝴蝶结是戴在领子的位置,所以叫领结,通常表示男性。”

生2:“图画上还有一个女孩子,她和大猩猩一起在树枝上荡,很开心的样子。这本书可能是讲小女孩和大猩猩交朋友的故事。”

师:“你说得很清楚。先说你看到了什么,再说你的猜测,真棒!”

生3:“我看到大猩猩在笑,他一定是很温柔的大猩猩、很好的大猩猩。”

生4:“我看到了月亮和星星,这个故事可能发生在晚上。”

通过肯定生2表达上的规范有序,学生就会学习这种表达方式,生3和生4都采用了这样的表达,在模仿学习中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

(二)根据神态猜测人物内心

人的表情神态是内心情绪的外在表现,通过神态就能猜测内心活动,让学生根据神态猜测人物内心,既是观察思考,也是表达练习。《大猩猩》一书中,大猩猩带着安娜玩得很开心,回到家他们互道晚安的时候,安娜的神情很幸福,很陶醉。这里,教师可让学生猜猜安娜心里在想什么,学生纷纷各抒己见。“安娜心里想:谢谢你,大猩猩,这是我过的最快乐的一个晚上。”“安娜会想:大猩猩,你真好,要是我爸爸能像你一样多好阿!”“安娜想:大猩猩,明天可以再来陪我吗?”这样,把人物的内心感受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就是对故事的理解,对人物感受的体察。

(三)根据画面猜测故事情节

根据画面来猜测后面的故事情节是最常用的阅读方法。一般的绘本阅读时都可以采用这样的方法。在阅读课上,教师可以先出示画面,让学生发挥想象来说说发生了什么事,再出示文字,读一读故事情节,是不是猜中了,还可以联系前面的图画与故事内容,来猜测后面即将发生的事。猜测可以发挥想象,也可以联系生活经验,只要说得清楚、明白,有自己的想法就值得肯定,不存在对错。不过教师要注意学生的表达,纠正用法不当的词语,在学生表达有困难的时候给予帮助和引导,使表达走向规范。

(四)根据结尾猜测故事后续

有很多绘本在故事结尾都会留有想象的空间,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故事的续编,当然要以前面的故事内容为依托。如《大猩猩》结尾是:第二天安娜下楼想把所有的事告诉爸爸,爸爸竟然祝她生日快乐,并问她想不想去动物园玩玩,安娜看着爸爸,好像想起了什么,安娜很快乐。

比较前后这两幅相似的图,猜想一下,接着爸爸会带着安娜去干什么呢?那就接着续编故事吧!给孩子一个想象的空间,给孩子一个表达的平台。

总之,猜测能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促进他们对绘本的理解与感受,提升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品细节,说感受

一年级学生由于生活经验和言语智能的限制,情绪情感的丰富性和深刻性都比较低,教师要通过绘本这个充满想象空间也充满人世间各种复杂情感体验的媒介,慢慢地将他们的情感体验逐渐分化、丰富。“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其实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想法,也许深浅不一,也许角度不同,却缺少表达的自信,总是不敢说出自己的想法,时间久了,沉默就成了习惯。所以,教师一定要鼓励学生说想法,大声说,大胆说。

(一)体察人物情绪

在绘本阅读过程中,借助图画和文字引导学生去体察人物的情绪,走到故事中去,能感同身受,代替故事中的人物,说出人物的想法。

爸爸忙得没有时间跟安娜说话,你觉得安娜心里会有什么感受?孩子很容易就体会到了安娜的孤单,她是多么希望爸爸能陪她说说话,陪她玩玩。这样的想法,孩子容易有共鸣,很容易表达,有话可说。

(二)述说内心感受

除了去感受故事中人物的内心情绪外,还可以作为读者说说自己读故事时产生的内心感受,两者的区别在于:一个是换位思考,另一个是自身感受,是读故事时内心产生的情感体验。可以是在阅读某个情节后,也可以是在读完整个绘本后,来说一说自己的感受。这样的表达比较自由,要尽量让每个学生都说一说,比如同桌相互说说,四人小组内交流,并且多让平时不敢发言的学生站起来说说,并多鼓励、多表扬。

(三)评论故事人物

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评论故事人物还不能像高年级学生那样全面深刻,但是也会有他们自己对人物的喜恶。通常采用的问题是“你喜欢故事中的某某吗?为什么”或“你喜欢故事中的谁,为什么”,喜欢或不喜欢是低年级学生评论人物的一种思考和表达方式。如在看完《大猩猩》这本绘本后,学生都说喜欢书里的大猩猩,因为大猩猩很温柔,能陪安娜玩。对于“爸爸”,有的说不喜欢,因为他太忙了,忙得没有时间陪安娜,让安娜觉得很孤独,也有的说喜欢爸爸,因为故事最后爸爸变了,他陪安娜去动物园了。

(四)表达个人观点

读完整个故事后,不能只是了解了一个故事,还要引导学生跳出故事看故事,引导学生去思考故事所要告诉我们的关于生活的启示。现在很多优秀的绘本都能通过一个简单、有趣的故事,表现对人生、生活、自我、生命成长的思考。也许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还不能深刻地把握这样的内涵,但是教师也要试着引导他们去这样思考,并试着让他们表达自己的观点。读完了《大猩猩》,我这样引导学生:“这个绘本其实讲的是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关系,那你觉得作为孩子,希望有怎样的爸爸妈妈呢?”学生都从自己的角度表达了自己的观点。思考并说出自己的观点是一种自主表达的方式,多练习可以形成一种表达的意识,产生表达的愿望。

三、试复述,巧创编

绘本作为文学和视觉艺术的完美结合,其展现的艺术和智慧能极大激发儿童想象的火花,其独特的叙述方式为儿童的想象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表达的平台。复述故事不但要求理解故事内容,清楚故事的情节发展,而且要组织语言进行表达,是语言从吸收到内化到运用的一个过程,是一项有一定难度的综合性的语言实践活动。

(一)借助画面复述故事

让学生根据画面,结合对故事的大概了解,发挥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来讲述故事,从而达到练习表达的目的。教师要指导学生先有意识地再现故事情景,再根据画面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用自己的话来讲述故事,不要求具体生动,只要求清楚明白,可以借助一些简单的句式进行讲述。

(二)想象画面复述故事

在绘本阅读课上可以有意识地训练学生复述的能力,在故事读到一半时,或者是一段情节之后,让学生回顾前面的故事内容,进行简单的复述。当一个绘本故事读过几次后,学生对这个故事内容已经完全清楚的情况下,可以让学生回家复述给家长听。没有了画面的支撑,复述就要靠头脑来想象画面了,多练习,多鼓励,给学生展示的机会,就能大大促进复述能力的提高。除了讲给家长听,请家长评星级外,还可以小组内开展故事会组员轮流讲,进行讲故事比赛,评选“故事大王”,编绘本故事小报进行展示等,给学生创设展示的平台。

(三)学习模仿创编故事

孩子是天生的编故事能手,他们有着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在绘本阅读一段时间后,可以引导孩子尝试着自己画图,编写自己的绘本。开始可以进行简单的模仿,比如学习了绘本《我爸爸》后,结合自己爸爸的特点,也来画一幅画,写一句话,继而可以试着做《我同学》《我奶奶》《我姐姐》……之类的绘本,可以是一页两页,也可以是八页十页,让学生自由创作。此外,还可以让学生把生活中的事编成绘本故事,把想象中的故事编成绘本故事,并进行展示。这将大大激发学生对于读绘本、写绘本的兴趣。

总之,绘本阅读课的开展给一年级学生带来了阅读的快乐感受,让学生很快爱上了阅读,增加了识字量,积累了语言,提高了理解力和感受力,掌握了阅读绘本的方法,从而为以后的纯文本阅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阅读绘本时,不时引导学生进行语言表达,说说观察到的画面,猜猜故事发展的情节,评论故事中的人物,说说自己内心的感受,都是很好的练习表达的方式,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小学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 林敏宜.绘本的欣赏与运用[M].台湾:心理出版社,1989.

[3] 康长运.幼儿图画故事书阅读过程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责任编辑 房晓伟]

猜你喜欢

复述
薛法根老师指导学生“复述”艺术之微探
重输入,轻输出
背诵和复述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