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天津落实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建设的体系设计及实现路径

2016-05-14许爱萍

当代经济管理 2016年9期

许爱萍

摘 要:演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中将天津定位为“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这对天津先进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天津先进制造产业基础条件较好,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但仍面临多种困境。虽然目前已经形成了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雏形,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偏弱、人才流失严重,产业创新环境不具优势等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天津打造“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的主要问题。天津要以提升产业技术创新能力,打造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带动产业的转型升级,提升天津先进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为目标;通过产业体系、企业自主创新体系、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公共服务平台体系和人才保障体系五个方面来构筑“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的总体系;在实践上要通过打造产业集群,优化产业体系、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速产学研合作、建立多元化融资渠道、优化创新环境以及调整人才战略等路径来实现该基地的建设。

关键词:演先进制造;研发基地;技术创新;产业集群

[中图分类号]F427.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3-0461(2016)09-0042-05

经济危机后全球经济复苏,大量的新技术、新业态与新产业不断涌现、交叉与融合发展,助推新一轮科技与产业革命到来。随着美国的《重振美国制造业框架》和德国“工业4.0”战略的提出,许多国家相继提出本国刺激工业再升级的行动方案,全球先进制造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时代。工业再升级战略将从生产技术与生产组织形式的变革两个方面大幅提高西方国家的工业劳动生产率,进一步巩固其在国际上的领先地位[1]。为实现追赶跨越式工业“助跑”,2015年我国公布了《中国制造2025》,该行动纲领的发布意味着我国将逐步提高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大力发展中国先进制造业,加速实现我国的制造业强国战略。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将天津定位于“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这为天津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深入推进制造业产业转型升级,打响“天津智造”品牌带来良好的发展机遇。

一、天津建设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的基础条件分析

天津是中国知名的老工业城市,产业基础较好,先进制造业发展态势良好,但与国内外发达地区比较,在创新能力水平以及创新环境上仍存在一定的差距。

1.产业基础条件较好,产业发展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

天津一直是以传统产业为特色的老工业基地,占据良好的区位优势,资源禀赋条件好,是我国重要的现代工业基地。长期以来制造业发展积存下的产业发展优势条件,为天津市发展先进制造业奠定了基础。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自创区、“一带一路”等战略的叠加为天津先进制造业发展带来新机遇。国家超算天津中心、腾讯数据中心、云赛数据中心等既有资源是天津发展先进制造业的有力条件。但同时,传统制造业包袱制约产业转型升级,高新技术产业比重不高等问题在短期内难以解决,是制约天津先进制造业快速发展的主要方面。

2.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良好,产业集聚效应初步显现

天津在航空航天、装备制造等领域已经形成一定的规模优势,成为拉动天津GDP的优势支柱产业[2],在这些产业周边聚集了较多的物流、零配件等配套产业,产业链逐渐完善,形成了若干个产业集群的雏形。此外,天津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达到六万多家,在新能源、生物医药、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形成一定的集聚效应,成为拉动天津GDP的重要力量,各区县将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作为带动区县科技经济产业发展的重要抓手。

3.产业链条较短,附加值较低

天津制造业基本覆盖了全部制造业的31个大类,但新兴产业占比不高。传统的冶金、纺织、钢铁产业占全市工业比重超过50%,战略新兴产业比重较低[3]。从产业链发展上看,天津制造企业多集中于产业链的低端环节,是在产业链结构中价值较低的部分,在设计、测试、营销、服务等产业链高端环节聚集的企业较少。这导致天津制造业出口产品主要集中在产业链条的中低端领域,附加值较低,企业参与国际投资和经营的程度较低。

4.地区人才流失严重,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偏弱

长期以来北京从天津虹吸了大量人才,导致天津在电子、汽车、石化、装备制造、医药健康产业领域创新人才缺口较大。与北京、上海等发达城市比较,天津尚未完全抛弃传统工业城市的形象,城市工资和社会服务设施水平较为落后,对业内创新人才的吸引力不足,难以引来金凤凰。城市环境对创新人才的吸引力不足,高端人才流失严重。科技人才聚集强度对区域创新效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4],相比较于北京、上海、深圳等人才聚集度高的城市,天津先进制造业高端人才紧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落后,企业核心技术缺失,严重影响了产业经济发展的规模与质量,成为天津市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创新中心和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的一大障碍。

5.创新创业活力不足,创新环境亟待改善

天津针对发展先进制造业提供了一系列刺激性政策,但这些产业政策仍需要要在大量投资进入之前加快落实。围绕科技型中小企业和小巨人企业在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创新创业、融资等方面的需求,仍需要政府推出一系列便利性政策加以落实。

天津在创新创业环境的营造方面相对较弱,相比较于上海、深圳、苏州、武汉、沈阳等城市,天津的科技服务、科技咨询企业较少。在承接北京科技资源转移过程中,承接转移的创新基础设施条件不足,创新创业的服务体系不完善。城市创新文化建设仍需加强,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方面还相对较弱。

二、天津建设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的目标分析

1.加速打造高水平的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

建设研发制造能力强大、占据产业链高端、辐射带动作用显著的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是实现天津“一基地三区”定位的重要内容,也是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的战略举措[5]。对于先进制造业的产业选择与升级,既具有规模要求,更重视质量标准,全力打造引领全国的高水平制造基地[6]。要依托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建设,带动全市先进制造业的越级提升,深度推动两化融合,将天津打造成我国先进制造业的重要研发基地、生产基地和营销基地,继而推动天津先进制造业走出国门。

2.推进两化深度融合,加速企业的智能转型

要积极对接德国“工业4.0”模式,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加速“互联网+”、物联网技术在生产过程中的渗透,发展高附加值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拉动现代物流、研发服务、教育培训、出口加工、国际贸易等产业发展,形成以大型装备制造为核心、上下延伸的智能化、专业化、规模化产业链,推进天津先进制造业向集约型、智能型转变。

3.实现先进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

在高端制造业回流、中低端制造业分流的双重挤压下,天津制造业的资源环境约束问题亟待解决。先进制造业是具备以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特点的“四新”型产业,发展先进制造业带动区域经济转型升级,是拉动天津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新路径。要通过先进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这一发展“引擎”,降低产业能耗,转变产业发展模式,实现产业的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

4.显著提升天津先进制造业国际竞争力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要以发展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为抓手,提升天津先进制造业技术创新水平,在全国实现同行业技术水平领先、产品品质国内一流的目标;在国际上要达到追赶发达国家技术水平,产品跻身国际市场的目标,逐步打响“天津智造”的国际知名度。

三、天津落实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建设的体系设计

推进落实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建设,有利于提升我市先进制造业技术创新水平,推动产业的聚集发展和创新发展,提升产业经济的总体竞争实力。要通过构建产业集群体系、企业自主创新体系、多元化的资金支持体系、公共服务平台体系、人才保障体系建设,提升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将天津建设成为辐射京津冀、影响全中国的先进制造研发基地。

1.构筑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产业集群体系

(1)优化先进制造业布局。根据天津市产业发展格局,围绕《天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一区二十一园”规划方案》,优化先进制造业产业布局,重点培育临港装备、临空民用航空、武清中德工业园、北辰高端装备等20个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引导产业园区和功能区由速度向质量、由政府主导向市场主导、由同质竞争向差异化发展、由硬环境建设向软环境建设转变。

(2)打造“双中心区”。推动中心城区重点发展研发设计、科技咨询、文化创意、科技金融、创业孵化等知识密集型产业。推动滨海新区重点发展制造生产、互联网金融、电子商务等产业。在中心城区和滨海新区构筑各具特色的产业发展格局,形成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遥相呼应的“双中心区”。

(3)促进全国产业优质资源在空间上的“向津聚集”。积极承接首都产业和优秀科研资源的溢出,壮大天津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科研实力。优化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吸引京津冀三地乃至全国科技创新资源向津聚集,打造先进制造的“创新高地”。

2.完善企业自主创新体系建设

(1)重点攻关产业核心技术、共性技术。在研究、开发、产业化一体化原则下,鼓励大企业成立研发中心,争取获得重大高新技术自主知识产权。调整技术创新投入分配,重点在高精尖领域实现技术突破,重点提高机械基础件和核心零部件制造、重大装备项目的成套设备系统集成与工程技术能力,提高产品工艺水平,提升产品附加值。

(2)鼓励企业掌握核心技术标准。鼓励企业在购买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通过消化吸收进行二次创新、引进关键技术和设备的“嫁接式”创新,掌控核心领域的技术标准,打破国外对核心技术的垄断。

(3)引导企业积极进行产学研合作。鼓励企业以项目为载体,联合辖区内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国家级工程技术中心、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等科研机构开展技术研究和攻关。支持企业与大学、科研院所之间展开长期战略合作,促进知识、技术交互溢出,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4)组建先进制造业技术创新联盟。联合工信委、发改委,组织优秀企业创立先进制造业技术创新联盟,加速形成区域技术创新网络体系,便利企业整合内外部技术创新资源,提高企业自主创新的组织能力与吸纳能力。

3.优化科技金融服务体系

(1)打造多点式的“科技金融副中心”。围绕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分布,引导更多金融机构和金融资源向天津市先进制造业密集地带聚集,形成多点式的区域科技金融副中心,更好的为企业融资提供服务。

(2)优化金融服务。创新科技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围绕“大众创新、万众创业”成立创新创业预孵化种子基金和天使基金,为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初期提供融资服务。

(3)摸索多种融资方式。借助天津市知识产权服务中心和天津市知识产权交易中心,创新知识产权融资形式和金融产品。加大市级财政投入力度,设立天使投资和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吸引社会资本设立天使和创业投资引导基金,以区县投资、政府配套的方式设立产业发展引导基金。

4.打造产业公共服务平台体系

(1)建设产业合作平台。积极推进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共建产业研发中心,建设一批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和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平台。重点打造中德工业园、中美科技园、中新生态城、中日子牙循环经济示范区、中俄大炼油等一批国际化产业合作平台。

(2)完善人才工作综合管理平台。结合天津发展的实际需要,加快制定海内外领军人才、创新型人才以及技能型人才的引进、使用和流动管理的管理文件,便利人才的流动。

(3)搭建创业服务平台。构建开放的市场化创业服务体系,放开对创业人员限制,加速创业项目与资本、人才、平台的对接。重点支持海外高层次人才以个人或团队的方式来津创新创业。

(4)提升本土配套能力。重点发展高端装备、海工装备、民用航空、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智能终端、生物医药、石化产业和自行车产业等先进制造业的研发设计、测试、客户技术支持等位于产业链高端环节的生产性服务业,提高产业的本土配套能力。

5.建设产业技术创新人才保障体系

(1)引进一批高端人才。创新人才引进机制,提高人才引进投入,引进一批高端人才,针对产业急需的领军人才、高技能人才可实行“一人一策”。优化企业创新人才管理体系。鼓励企业建立灵活高效科学的培训、用人机制,为企业可持续发展储备人才。

(2)培育一批产业急需人才。结合天津高校专业和数量优势,调整专业设置,加强对产业急需创新人才的培养。鼓励企业联合南开大学、天津大学等高校,以项目为依托联合培养创新人才。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依托海河教育园和中德职业技术学院等高职院校,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大力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

四、天津建设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的路径

1.打造上下游联动的区域产业体系,加速产业集群的形成

要不断优化区域产业空间布局,促进关联产业在空间上的聚集,重点打造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生物制药产业集群。现代制造业是现代产业融合的结果,要积极推动先进制造业与周边产业的深度融合,在空间上,围绕先进制造业布局,重点在天津滨海新区打造“先进制造研发的集聚区”,积极建设生产性服务业产业聚集区,构建一个以总部经济、楼宇经济、生产性服务业为主的高端服务业集群,并促进各类产业融合发展。要同步推进产业配套设施建设,推进商业模式创新,不断优化区域产业生态体系。要引进国内外一批重大项目进津,对于具有发展潜力的特困企业,要加大帮扶力度,要积极化解过剩产能,淘汰落后产能,稳妥处置“僵尸企业”。

2.重点攻关产业核心技术,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要将提升先进制造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作为打造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的根本路径,要不断提升企业技术创新的层级,带动整个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的越级提升。先进的技术并不一定适合所有的落后经济体,技术选择需要与自身要素禀赋结构相匹配[7]。要根据国家发展战略和天津先进制造业自身特点,优先在产业基础好、社会需求紧迫的技术领域进行重点攻关,要积极推进技术转化,促进技术向产业的渗透。要瞄准先进制造业的核心技术领域,筛选技术突破方向,引导应用研究与基础研究领域的相向拓展,争取在技术源头产生创新。支持国际知名企业到天津设立研发中心,积极引进国际先进技术,鼓励本土企业消化吸收再创新。要不断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聚集,鼓励企业掌握核心关键技术,培育发展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不断优化区域技术创新体系,争当全国先进制造业核心技术创新国家队,提升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建设速度。要通过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传统产业实施新一轮的技术改造,实现生产自动化、管理信息化、流程绿色化、制造智能化的产业发展新模式;要不断优化产业现有的工艺设备水平、产品技术含量、生产服务流程,实现产业的低碳发展与可持续发展。

3.加速产学研合作,打造名优企业、名牌产品

依据天津先进制造业发展空间规划搭建科技创新和科技企业创业平台,为企业技术创新、创新成果转化及产业化、创业孵化以及创新型人才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服务。鼓励产学研合作,以校企合作研究、企业委托立项、校企共建技术中心等多种方式展开创新合作。

便利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支持国际大型企业融资上市,提升一批具有发展潜力的科技型小巨人企业。鼓励企业实践产品品牌化战略,积极打造一批体现天津先进制造业技术领先水平的名牌产品,实现天津制造业“壮实力、提品质、创品牌”的目标,提高“天津制造”的市场影响力。此外,还要利用典型企业进行宣传,积极推广、复制明星企业的发展模式,带动业内企业发展。

引进一批大企业,做强做大先进制造业在津企业。发挥天津创新资源集聚和开发开放优势,引进一批高技术、高附加值、低污染、低排放的先进制造类大企业。借助天津市的科技“小巨人”成长计划升级版,帮扶科技小巨人企业“小升高”,积极推动企业并购重组,形成一批地区龙头和骨干企业。

实施一批两化融合新兴业态培育项目,实施智能机器人、新能源汽车等一批重大专项。推进一批商业模式创新项目,打造一批年交易额超千亿、万亿元电子商务平台,创新“硬件+软件+平台+服务”的商业模式,建立起价值链、财富链的共享新机制。

4.建立多元化的融资渠道,化解企业融资困境

要高度重视先进制造企业技术创新融资困境问题,促进金融与技术创新之间的深度对接,不断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融资便利,为企业创新活动分担风险。充分发挥政策性金融的刺激、拉动作用。积极推行有利于技术创新的科技金融政策,提高市级财政的投入,加大对重大技术装备研发的融资支持,鼓励银行机构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项目提供专业化金融服务,重点资助处于产业链核心部位和处于价值链高端技术的研发。加大对创新前端的支持力度,加强对高校、科研院所基础研究的资助,对产业基础领域重大攻关问题、产业急需技术的前瞻性、战略性研究给予长期支持,引领国家重大科技工程的研发。

提高企业创新资金投入,激发产业创新活力。调动企业提高研发投入,支持企业商业模式和发展模式创新,鼓励大中型企业积极运用贷款、担保、投融资、国内外并购和股改上市挂牌等金融手段,多途径吸纳资金用于技术、设备、工艺和材料的改造升级和新产品的研发,利用金融链带动产业技术链升级。

地方政府补贴能促进创业企业技术创新资源的配置,地方政府提供的所得税优惠能促进创业企业的技术创新[8],要积极减轻先进制造中小企业赋税,加大创新创业补贴,为企业发展初期提供资金条件,激励企业的创新行为。

5.加速创新载体建设,优化创新创业服务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制造业集聚存在不同程度的互动性与互补性[9],二者的互惠效应越强,区域(城市)的整体经济容量就越大[10]。要积极优化支撑创业项目与资本、人才、平台对接的创业服务体系,构建开放的市场化创业服务体系,完善服务于创新创业的人才、技术、资本、平台的生态网络,提升创新服务水平。提高创新资金投入,优化创新载体建设,重点建设各类技术发展平台,积极引进国家公共技术平台入津,鼓励企业技术平台的对外开放。支持建设一批“孵化创投”、“互联网”等新型孵化器和加速器,为众创提供空间。要积极发展技术咨询、科技评估、知识产权服务等与先进制造业发展密切相关的新型服务业,为产业发展提供便利。要打造支持创新、不惧风险的创新精神,提升社会对创新活动的包容力。

6.调整区域人才战略,打造优质人才梯队

加强产业技术创新人才的培育,强化人才保障。积极调整人才战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根据天津先进制造业发展的重点领域,在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制药、集成电路等领域,打造一支规模大、结构好、水平高的人才队伍。要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思路,培养具备创新能力和工匠精神的高水平人才。要围绕天津发展先进制造业产业技术创新的特点,鼓励企业与高校对接,借助技术创新项目合作,推进大学与企业之间进行人才交流,共同提升科研人员的创新能力水平。要利用天津高校聚集的优势,提供优厚的薪资条件,留住优秀学子。要建立便利人才流动的社会保障体系,破除对创业人员的限制,便利京津冀三地技术创新人才、技能型人才的流动,为企业技术创新发展提供足够的人力资源。此外,随着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要不断摸索新形势下人才需求特点,及时调整天津人才引进策略。积极引进产业技术创新的领军人才,要利用创新创业平台、城市基础设施条件和良好的社会环境,吸引海内外带技术带项目的高端人才来津创业。

五、总 结

天津落实“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建设,要坚持以创新驱动发展为主题,以产业集群化发展思路为指引,以提高创新资金投入,推进两化深度融合,不断完善企业自主创新体系,加速产业公共服务平台等载体建设,加强产业技术创新人才的培育为手段,以突破关键核心技术为主攻方向,将天津打造成研发能力强大、产业链占据高端、辐射带动作用显著的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

[参考文献]

[1] 孙早,梁晓辉,许薛璐.新一轮技术革命与工业化国家的工业再升级战略[J].审计与经济研究,2016(2):91-99.

[2] 陈建强.天津:打造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N].光明日报,2015-09-17(008).

[3] 唐茂华.天津加快建设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的研究[J].城市,2016(2):60-64.

[4] 芮雪琴,李亚男,牛冲槐.科技人才聚集的区域演化对区域创新效率的影响[J].中国科技论坛,2015(12):126-131.

[5] 李朝兴代表:壮大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EB/OL].(2016-03-06)[2016-03-19].http://www.tjrd.gov.cn/qgrd/system/2016/03/06/010024388. shtml.

[6] 李家祥.对新形势下加快发展天津先进制造业战略的思考[J].理论与现代化,2015(5):8-11.

[7] 田永晓.技术模仿与技术前沿问题述评与展望[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5(12):41-45.

[8] 刘小元,林嵩.地方政府行为对创业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基于技术创新资源配置与创新产出的双重视角[J].研究与发展管理,2013(5):12-25.

[9] 吉亚辉,段荣荣.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双重集聚的协调度与生态位适宜度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14(8):49-54.

[10] 于斌斌,胡汉辉. 产业集群与城市化共生演化的机制与路径——基于制造业与服务业互动关系的视角[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4(3):58-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