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共组织凝聚力建设探析

2016-05-14唐艺玲顾杰

学理论·下 2016年9期
关键词:组织文化

唐艺玲 顾杰

摘 要:本文围绕公共组织中的凝聚力建设问题,展开了层层剖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之道。笔者首先分析了凝聚力建设在公共组织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然后对影响公共组织凝聚力的因素进行了分析,主要是从成员异质化、共同目标、需求满足、领导作用、非正式组织和外在环境等角度着手,最后围绕着这六方面的影响因素,提出了相对应的解决措施,即以组织文化建设来消除组织成员异质化;通过愿景的塑造来加强公共组织凝聚力;以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来满足组织成员的需求;优化组织中的领导方式;以组织规范和制度建设来降低非正式组织的负面效应;降低外部干扰性因素。

关键词:公共组织;组织凝聚力;组织文化;非正式组织

中图分类号:C9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6)09-0096-02

所有的组织都要面临两个基本问题,一是适应环境,以求得生存与成长;二是内部整合,以维持正常运转,并获得对环境的适应能力[1]。公共组织的存在和发展也同样面临这两大问题。内部整合是外部适应的前提和基础,一盘散沙的公共组织是无法在它的环境中生存和立足的,自然也就无法去完成组织的使命。可见公共组织的内部整合极为重要,那么如何整合公共组织呢?笔者认为,对于公共组织的内部整合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措施:首先是进行制度建设,其次是进行利益诱导,再次是建设组织的凝聚力。本文主要围绕公共组织的凝聚力建设问题,分析其作用、影响因素和优化举措。

一、凝聚力建设在公共组织中的作用

公共组织凝聚力实际上包括三种关系:公共组织成员对公共组织的向心力、公共组织成员之间的吸引力、公共组织对其成员的吸引力。公共组织的凝聚力并不是公共组织存在与否的标识,但是却是公共组织强弱的重要特征。它对公共组织的重要作用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组织凝聚力直接影响到公共组织在环境中发展的状况。在我国,大多数的公共组织享受着财政拨款的待遇,其本身的存在有无并不因其工作表现而定,多数是由政治因素决定。但是其发展状况却和组织凝聚力密切相关,组织凝聚力强的地方政府或是部门总是表现出更好的绩效水平。

第二,组织凝聚力关乎公共组织完成使命和达成目标的情况。公共组织的使命完成和目标达成是由公共组织中的人来完成的,融洽的人际关系、团结合作的精神会焕发出组织成员的士气和对工作的热情,从而促使组织的绩效达到更高的水平。

第三,组织凝聚力决定了公共组织认同感的强烈程度。公共组织的认同感是组织建构中一种重要的因素,它的存在使得组织在面对外在环境的冲击时能够保持一体,而且是组织合法性的心理基础。

二、影响公共组织凝聚力的因素分析

第一,公共组织成员异质化程度。组织成员异质化程度,是指其成员在背景、爱好、利益、目标等方面的差异性,其中,利益和目标是最为关键的因素。异质化程度直接影响到公共组织内成员的相容性,即组织成员的相互接纳程度。当然,公共组织成员异质化的程度和组织凝聚力并不一定是负相关的,一定的差异会产生互补,从而加强公共组织的凝聚力。但是,过度的差异性肯定是不利于组织凝聚力建设的。

第二,公共组织共同目标的明确程度。对于公共组织来说,共同目标对凝聚力的影响程度不如对非公共组织的影响程度大,因为,很多非公共组织,如企业,其存在的原因就是为了实现做大某个品牌或者盈利的目标,它们的目标很明确,而且目标基本上就是它们存在的意义所在,失去了奋斗的目标可能组织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也就毋庸去谈组织凝聚力了。公共组织虽然也有共同的目标,但是共同目标却并不具有影响到公共组织存在与否的力量。但是,共同目标的明确定义有助于增加组织成员的认同感,从而会增强组织的凝聚力。

第三,组织对成员需要的满足程度。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的需要从低级到高级分五层,分别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在五个层次的需要中,更高层次需要的满足是建立在低一层次需要满足的基础上的。从这一点上来说,组织凝聚力的大小与组织成员的五层需要的满足状况均有关联。而且这种需要的满足不仅是绝对意义上的满足,而且包括相对意义上的满足,即需要满足的公平感。对于公共组织来讲,也可以叫作组织内部政策的公平性。我们所制定的政策充分考虑了绝大多数团体(或群体)成员的利益,则多数成员对组织就有了向心力。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对组织成员需要的满足不仅是物质层面的东西,心理、文化因素同样关涉组织成员需求的满足情况,这就和组织中激励机制的设置有关了。

第四,组织中领导者的作用。公共组织中最重要的资源就是公共权力,而权力的运行模式天生具有集权的特性,结果就使得领导在组织中的作用以更加强烈的方式凸显出来。因此,领导就是公共组织的核心。这个核心的领导方式直接影响到组织成员对组织的感受,进而影响到组织凝聚力的强弱。“如果一个组织的领导层内部不团结,势必会影响到组织成员。而一个精诚团结、广开言路、善于听取各种意见的领导群体会对组织成员起到示范作用,有助于组织成员的内部团结,形成一种良好的组织氛围,进而增强组织的凝聚力。”[2]

第五,组织中非正式组织的影响。非正式组织是组织建设过程中必然存在的现象。非正式组织对于公共组织凝聚力的影响比较复杂。一方面,非正式组织有利于增强公共组织的灵活性,增强了公共组织内部各层次人员之间的联系,使公共组织成员获得较大的心理满足,消除组织成员的不满,为激励组织成员奠定良好的基础,从而提升公共组织的凝聚力。另一方面,非正式组织对组织凝聚力也会构成威胁,非正式组织的目标与组织总目标的不一致,会影响公共组织的目标的达成,非正式组织易于形成利益集团,非正式的信息传递具有片面性和失真性,降低组织的稳定性。

第六,外部因素的作用。一个与外界相对比较隔离的组织,其凝聚力较好。这是因为没有外在组织“分散”组织成员的注意力,他们对组织的认同感就较少受到“损伤”。当组织存在外部压力时凝聚力也会明显增强,这是因为外来的威胁会增强组织成员相互合作的需要,而且有助于组织成员将对组织本身的不满和组织成员间的矛盾转移到外在的威胁上,从而提高组织的凝聚力。

三、公共组织凝聚力建设的路径

1.以组织文化建设来消除组织成员异质化。组织文化本质上属于“软文化”管理范畴,是组织的自我意识所构成的精神文化体系,更是现代组织得以生存与发展的内在动力源泉。组织文化的管理方式是以软性管理为主。组织文化是以一种文化的形式出现的现代管理方式,它通过柔性的文化引导,建立一种信任、认同和依恋的“心理契约”,这种“心理契约”在组织成员之间形成一种融洽的氛围。而且组织文化能够建立共同的价值观,不断强化组织成员之间的合作、信任和团结,使之产生亲近感、信任感和归属感,实现文化的认同和融合,在达成共识的基础上,使组织具有一种巨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2.通过愿景的塑造来加强公共组织凝聚力。真正的共同愿景能够使全体成员紧密地连在一起,淡化人与人之间的个人利益冲突,从而形成一种巨大的凝聚力。每个组织成员都会有自己的意愿或愿望,但是这些意愿或愿望未必同组织的根本目标和利益保持一致,明确的组织目标在照顾组织成员的个人发展的前提下,有助于引导组织成员将个人的意愿和愿望与组织的根本目标和利益保持一致。同时,组织的共同愿景又是组织未来发展成功的目标、任务或使命,虽然不一定包含具体的行动方案和策略,依然可以在组织成员心中激发起热烈的奋斗精神,从而强化公共组织的凝聚力。

3.以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来满足组织成员的需求。组织对成员需求的满足是组织能够获得成员拥戴的根本原因,公共组织也不例外。公共组织的角色决定了它不能够自我创收,那么就需要将工作重点放在以下两方面,一是对组织成员心理需求的满足,二是创建公正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成员心理层次需求的满足是公共组织中人力资源部门的重要职责。创建公正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则是取决于组织中的领导。合理的利益分配,既能满足组织整体发展的需要,又能满足组织内个体的需要,使得组织凝聚力经常保持和不断增进。

4.优化组织中的领导方式。卓越的、有远见卓识的领导在组织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对于公共组织来讲尤其如此,这主要是因为公共组织的体制多是集权式的,在这种层级节制式的组织设置中,领导的作用自然是不言而喻。领导的方式直接关乎公共组织凝聚力的建设,领导集团依靠内部的团结、民主的作风、正确的领导方法以及领导成员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质、能力等发挥作用,在组织内部产生权威,使被领导者对领导者产生尊敬感、亲切感和信任感,从而使整个组织上下一心、行动一致,围绕领导核心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另外,领导集团通过科学的决策、管理和有效的控制能力来实现对组织的领导,用法律、经济杠杆、思想政治工作以及其他各种方法对被领导者施加影响作用,用考核、奖惩及过程指挥等多种方法进行控制,切实保证公共组织的一体性。

5.以组织规范和制度建设来降低非正式组织的负面效应。非正式组织也可能会降低组织的稳定性,对组织凝聚力也会构成威胁。所以,需要规范非正式组织的作用发挥,对于那些可能妨害到公共组织凝聚力的非正式组织要及时发现、及时监控、及时规范。同时完善组织的制度建设,理顺组织的运行机制,提高公共组织运行的规范化。从管理的角度讲,如同软性的管理一样,规范化也是提高组织凝聚力的有效途径。军队的强大凝聚力就是来自于强大的组织纪律性和等级明确的规范化运作。规范化的运作有助于为组织中每个成员制定需要遵循的行为准则,为其行为观念树立标准体系。归根结底,组织规范是形成组织凝聚力的根本途径。

6.降低外部干扰性因素。外在环境既是公共组织凝聚力建设的促进因素,也是阻碍因素。高夫曼就发现组织之外的一些因素使组织的一致性受到破坏[3]。总体来说,要降低外部干扰性因素,利用环境中的积极因素,提升公共组织的凝聚力。这就要求公共组织做好以下这些工作:首先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去融入环境或者与外在环境区隔开来,如果公共组织是一个弱势的组织,那么,将自身融入占据资源优势的更高等级的公共组织中,可以提升组织成员的自豪感。如果,公共组织自身具有优秀的条件,那么强化组织标识,与外在环境区隔开来则是更明智的选择。另外,组织中的领导者,要及时识别外在干扰性因素,并及时化解外在环境对组织成员造成的负面效应。最后,学会利用外在危机强化成员对组织的向心力,虽不是常规性的选择,却是有效的提升凝聚力的途径。

参考文献:

[1]SCHEIN E.Organizational Culture and Leadership[M].San Francisco,CA: Jossey-Bass,1985.

[2]何虎.公共组织凝聚力建设[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04(4).

[3]Kaufman,Hebert:The Forest Ranger,Baltimore,MD. :Johns [M].Hopkins University Press,1960.

猜你喜欢

组织文化
高校管理与高校文化之间的双向建构关系
企业发展的管理模式演变与领导作用动态匹配
组织文化与企业发展关系研究
组织文化下的人力资源培训分析
财会人员职业倦怠影响因素及管理建议研究
基于组织文化的会计行为优化研究
组织文化对组织发展的作用浅析
医院文化建设导入CI的必要性
高职校企合作中的文化冲突与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