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券商集合理财红黑榜

2016-05-14

投资者报 2016年17期
关键词:回报率东海资管

牛熊频繁转换的背景下,券商资管大幅跑赢大盘指数,并略有盈利,过去一年的规模增幅达到38%,已是三分天下有其一,他们的产品值得投资者关注

券商资管业务的行业集中度上升趋势明显。2015年,排名前10的证券公司资管业务规模合计占资管业务总规模的50.4%,排名前20的证券公司占比69.4%

不同产品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从近一年总回报率看,主动管理产品排名前2的民生稳赢2号、长江超越理财东湖5号,分别为126.6%和94%;倒数前2的东兴金选精质10号进取份额、东海翔龙11号则分别为-52.56%、-49.79%

债券型产品中,统计期间内收益率排名前10的产品,仅有西藏同信中睿1号产品没用杠杆,其他都是高杠杆产品,集中在东兴证券和财通资管两家公司,收益率超过28%

货币型产品中,收益率表现最好的是中信证券,平均回报率为4.77%。其次是华安证券、平安证券,分别为3.98%和3.88%

《投资者报》记者 薛玉敏

投资者报

过去一年多,A股从疯牛狂奔到断崖式下跌,到反弹中的千股涨停,再到今年一季度熔断机制下的千股跌停,惊心动魄的走势极度地考验着投资人的智慧。在牛熊频繁转换的背景下,能够生存下来的机构投资者值得我们关注,因为他们将是我们购买产品时需要关注的参考对象。

根据Wind数据统计,截至今年一季度末,近一年期间,成立满一年的券商集合理财产品共3603只,其中偏股型集合理财产品为637只、平均收益率为4.3%;债券型集合理财产品为1042只,平均收益率为2.96%;FOF产品为336只,平均收益率为3.85%;货币型产品122只,平均收益率为0.74%;QDII型产品为8只,平均收益率为-0.02%。

而同期上证指数跌幅为21%,总体上看,作为专业的机构投资人,券商还是跑赢了大盘指数,并略有盈利,他们的产品值得投资者关注。不过,从个体上看,不同券商和不同产品间存在的差异也较为明显,为此,《投资者报》本期特推出“券商集合理财红黑榜”,试图让投资者一览券商资管全貌。

券商资管行业集中度上升

复杂多变的2015年注定是中国资本市场不平常的一年,而券商资管在2015年表现不俗,不仅规模增长较快,各项业务发展迅猛,整体权益类产品也表现较好,凸显稳健风格。

根据基金业协会统计,2015年12月31日,证券公司资产管理规模达到11.89万亿元,比2014年年底7.9万亿元的规模增长了3万亿元,增幅达到38%,在国内资产管理行业占据1/3的市场份额,领先于公募和私募。券商资管产品日益成为高净值人群重要的资产配置,所以,《投资者报》对于券商资管的关注显得更加必要。

尽管11.89万亿元的规模中,有超过8万亿元属于通道业务,但是券商在主动管理产品方面的投入正在加强。数据显示,券商2015年主动管理资产规模为3.04万亿元,虽然只占总额的1/4,但较2014年增长1.36万亿元,增速高达125.19%,2014年则较2013年增加5600亿元,增长70.9%。强劲的增长速度,显示了券商的主动管理能力在持续提升。

根据公开数据显示,券商主动管理规模前10的分别是中信证券(4117亿元)、广发证券资管(广东)(3335亿元)、上海国泰君安证券资管(2171亿元)、申万宏源证券有限公司(1658亿元)、华泰证券(上海)资管(1652亿元)、中信建投(1181亿元)、中银国际(1077亿元)、齐鲁证券(上海)资管(1057亿元)、海通证券资管公司(888亿元)以及招商证券资管公司(738亿元)。

这些排名前10的券商,在统计区间内,各类产品收益率排名总体不错,基本上都能排进各类型的前20名,可见公司的收益能力对于公司发展的影响至关重要。

《投资者报》记者注意到,券商资管业务的行业集中度上升趋势明显。2015年,排名前10的证券公司资管业务规模合计占资管业务总规模的50.4%,前20的证券公司占比69.4%,2014年的数据分别是45.4%和67.6%,而2013年的数据则是43.4%和62.6%。波士顿咨询公司的分析师认为,行业集中度上升是资管行业的趋势。从全球市场来观察,资产管理市场“赢者通吃”现象明显。

不过,很多中小券商也在资产管理上积极图变,希望能通过产品创新和提升投资能力实现弯道超车。譬如财通证券,在分级产品和FOF产品表现优异,收益率均能排名考前。

《投资者报》记者根据Wind数据统计,在统计区间内,一共有85家证券公司和资产管理公司发行了4000多只产品,东海证券、财通资管、中信证券3家券商发行的数量最多,超过170只。衰落的东海证券正在试图重新焕发新春,而财通资管在主动管理市场则是大步前进追赶行业领头羊。

偏股型产品:财通资管成绩亮眼

由于券商资管新政,过去不能保本保收益的券商集合理财产品,也可以通过集合计划的份额分级实现约定收益。自2013年以来,几乎每一款新成立的券商集合理财产品都设计了分级条款。

由于杠杆的存在,分级产品在牛市中大方异彩,但是由于去年市场的大跌,高杠杆也令很多产品损失惨重。

据Wind数据显示,637只偏股型产品中,排名冠军的产品是财通资产管理公司旗下的双季赢3号A2,统计期间回报率高达476%。据了解,该产品运用了超过10倍的杠杆。排名第2的海通资管旗下的海富24号c期间回报率超过248%,也是运用了超高的杠杆率。排名倒数的东兴金选精质10号进取份额,期间回报率-53%,也是因为高杠杆踩错了市场的节奏。

如果剔除分级产品,560只集合理财产品的平均回报率为2.76%,其中,122只产品实现了正收益,收益率超过30%的产品就有32只。

排名前5的是民生稳赢2号、长江超越理财东湖5号、第一创业一创启程定增2号、浙商金惠转型成长量化对冲1号、海通海富24号,近一年总回报率分别为126.6%、94%、88.52%、87.36%以及85.02%。

值得注意的是,排名前5的产品中,除了浙商金惠转型成长量化对冲1号,其余4只是定增产品。

由于机构投资者参与的定增,拿到的股票价格远低于市价,通常能获得高回报。不过,由于去年下半年股价下跌,很多公司的定增价仍然处在高位,因此新发行的定增产品并非稳赚不赔,出现了亏损的现象。投资者在购买定增类的产品时,也要判断市场大势进行择时,如果市场处在低位,此时购买定增类的产品获得高收益的概率加大。相反,则需要注意了。

跑输大盘指数的券商集合理财产品有45只,其中倒数前三的有东兴金选精质10号进取份额、东海翔龙11号以及海通北极星1号,近一年回报率分别为-52.56%、-49.61%以及-47.87%。

如果从公司平均成绩来讲,近一年券商主动管理能力排名前10的分别是民生证券、齐鲁资管、新时代证券、天风证券、东吴证券、华安证券、国金证券、招商证券资产管理、联讯证券以及东莞证券,平均回报率分别为46.6%、20.14%、17.26%、15.31%、14.95%、14.63%、14.33%、14.32%、13.91%以及13.68%。

旗下主动管理产品最多的两家券商,中信证券和兴证资管,管理的数量分别是42只和38只,其平均回报率分别为11.14%和9.7%。

而过去一年在牛熊市场转换中惨败的券商,包括开源证券、山西证券、德邦证券、英大证券、银泰证券、东海证券、国融证券、国海证券、西南证券以及国联证券,他们的平均收益率分别为-36%、-27%、-25%、-24.7%、-20.3%、 -17.8%、-17.6%、-17.3%、-14.5%、-14.5%。这其中,东海证券和国联证券的产品数量最多,分别为12只、9只,其他券商的偏股型主动管理产品不过一两只。

开源证券倒数、东海证券沦落

在偏股型产品中,按照公司的成绩排名,倒数第一的是开源证券,旗下华山1号和2号亏损了28%和32%,净值只剩下了0.91元和0.68元。

开源证券地处陕西西安,是一家地方券商,今年刚上线象道金融综合理财服务平台,不仅销售自己公司产品,而且还销售其他金融机构产品。令记者感到不解的是,记者登录公司官方网站,公司的资产管理产品的相关信息必须登录才能查看,这和行业内追求透明度的趋势背道而驰。

对于记者的询问,开源证券相关工作人员表示相关负责人不在,无法回答相关问题。

英大证券著名的“网红”,研究所所长李大霄经常在网上高喊牛市,坚信牛市的到来,受到一批追捧者的赞扬。但是公司的资产管理部门管理的产品差强人意。旗下管理的英大安之衡电力能源,在2015年3月31日-2016年3月31日期间,亏损31%。该产品成立于2013年5月,自成立以来的收益率为亏损8%。另一只产品为英大金网领航1号混合型,统计期间收益率为亏损18%,自2012年成立以来的回报率为2.7%。

在排名倒数的券商中,不得不提的是东海证券。东海证券几年前在券商资产管理投资能力占据行业前列,发展快速,而如今却沉沦。

东海证券原名常州证券,原本是一家偏居于三线城市的小券商。2003年,常州证券改名东海证券,希望能走出偏隅之地,资产管理业务正是这家小券商选择的最有力的突破点。

2006年东海东风1号成立,由于2007年的大牛市和恰逢其时的打新股策略,作为债券型产品的东海东风1号在短短一年时间内收益超过70%(债券产品超过70%是惊人的收益),到期收益73.05%,年化收益超过20%。2008年、2009年分别成立的东海东风2号和东海东风5号,虽然没有1号成立时的时运,市场开始转熊,但东海这次在风控上体现出了自己的能力。东风2号在熊市中净值保持在0.95元以上,这在大多数产品都跌去30%甚至腰斩的情况下,实属不易。

但好景不长,2011年后,东海证券人事出现动荡,2012年6月东海证券资产管理部总经理龚小祥因病离世,而东海三人决策委员会的另外两位成员——原总裁章涌涛离开了东海证券,原投资总监朱玺则调离资管部门,东海证券旗下第一只集合理财产品投资主办,为东海证券资管业务强力扩张打下坚实基础的王劲松也在2012年1月辞去了投资经理的职位。东海资管因此像失去了缰绳的马匹,各种产品业绩开始掉头直下。

截至3月31日,成立满一年的12只偏股型集合理财产品累计单位净值还有一半跌破1元成本线,其中东海翔龙11号的净值只剩下0.5元,过去一年的回报率也亏损了49.8%。根据Wind数据,在统计区间内,12只产品中多达10只产品出现了亏损,亏损幅度在15%~49.8%之间。

债券型产品,东海证券的表现也不是很好。16只债券型集合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在统计期间亏损超过2.58%。不过,《投资者报》记者也注意到,东海证券也在力图改变现状,去年是发行产品数量最多的券商。

债券型产品:中金居首、华鑫折戟

在券商的各种集合产品中,债券型产品是券商资产管理行业中最为主流的产品类型。券商集合资管业务发展主要可划分为四个阶段,从产品数量看,债券型长期有较高占比。从存续期内的产品份额和资产净值看,债券型产品占比则最高,分别为37.02%和41.93%。

据Wind统计数据显示,在统计期限内,成立满一年的债券型产品高达1043只产品,远高于偏股型产品560只数量。

其中,中信证券、东兴证券、财通资管3家公司的债券型产品数量超过100只,他们的平均收益率分别为2.96%、4.32%、5%。

从公司排名来讲,中金公司、国金证券、华宝证券、安信证券和东方红资产管理公司的平均收益率排名前5,分别为8.81%、8.77%、8.47%、8.24%以及7.77%。

在债券类产品折戟的券商则有华鑫证券、招商证券资管理、东海证券、大通证券以及平安证券等9家公司,倒数前5的收益率分别为-14%、-2.84%、-2.58%、-0.65%以及-0.64%。

从单只产品来看,统计期间内收益率排名前10的产品,仅有西藏同信中睿1号产品没用杠杆,其他都是高杠杆产品,集中在东兴证券和财通资管两家公司,收益率超过28%。

根据产品的官方资产管理报告,西藏同信中睿1号的策略是通过权益类资产与金融衍生品资产构建策略组合实现收益。投资经理为李羲,风险控制能力强。统计期间,该产品收益率为49.54%,累计净值增长率为134%,这样的成绩放在偏股型产品也不差。

FOF产品:国海证券领先、中投证券垫底

Wind数据统计显示,纳入统计范围的FOF产品共有386只,平均回报率为3.85%。旗下FOF产品超过10只的券商分别为东方财富证券(西藏同信证券)、东吴证券、东兴证券以及财通资管,他们的平均收益率9.6%、3.9%、1.7%以及8.6%。

成绩最好的前3家券商分别是国海证券、国信证券和中原证券,分别为12.9%、11.5%以及11%。成绩最差的券商分别有中投证券、华泰证券、长江证券、信达证券以及中信证券,跌幅超过10%。

前三甲的产品分别是国元黄山3号、国元美好中国15号以及日信证券月盈宝1号,统计期间回报分别为21.9%、16.5%以及14.3%。

排名倒数后3的是中投汇盈基金优选、国泰君安上证央企50、西藏同信同心滚雪球1号,亏损的幅度分别是29%、23.6%以及22.3%。

货币类产品:中信证券收益率最高

券商集合理财产品中还有一大类型是货币类,纳入统计范围的产品共有122只。对于很多投资人来说,选择货币类产品,看中的不是这类产品有多高收益率,在于能够大概率保本。

近一年中,申万宏源旗下管理的货币类产品最多,高达37只;其次是中信证券为8只。货币类产品收益率表现最好的是中信证券,平均回报率为4.77%。其次是华安证券、平安证券,分别为3.98%和3.88%。

从单个产品来看,中信证券旗下的三只产品占据了前三甲的位置,最高中信星理财1号(季系列),期间回报率达到7.5%。

猜你喜欢

回报率东海资管
资管新规过渡期延长,不改转型方向
财政部:资管产品暂按3%征收率缴纳增值税
券商资管挑战重重
众筹筑屋建设规划方案的优化
哪些电影赔了钱
反思教育回报率:普通教育还是职业教育
刘珺?:大资管是金融脱媒的路径之一
真假药材识别(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