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虔诚的玛格丽特·尤瑟纳尔

2016-05-12CD

中学生百科·大语文 2016年3期
关键词:女作家自传母亲

CD

即使已经读过她的好几本大部头小说,曾将她的诗歌私自摘抄下来反复诵读,对她的生平亦有所了解,然而,要写玛格丽特·尤瑟纳尔,我毕竟还是,还是太过于年轻了。看看法兰西学院接纳尤瑟纳尔典礼上的演说词,或许多少能解释我的种种敬畏之心从何而来。

“夫人。我不应该向您隐瞒,您之所以今天置身此间,并不是因为您是妇女,而是因为您是一位伟大的作家……但愿我们三百五十年来选出的男人全都具有您这样一位妇女的广博的才华……”

同属法国女作家,尤瑟纳尔在中国的名声,也许并不如杜拉斯那么热烈。从行文上来说,她似乎刻意要与人拉开距离,一点儿不与人亲近,所以她的确不比杜拉斯“好读”。

又因为她的题材横跨历史、古神话、东西方文明……而不仅止步于一般女作家擅长的情感与爱欲一如果说后者是危险而易诱惑的活火山,那么尤瑟纳尔则更像是容纳百川的大海。深不可测却拥有持久的生命力。

所有这些。都为她增添了更多的厚重,甚至,沧桑感,而更容易使大多数寻求轻松的读者望而却步。或者。不客气地说,是她主动淘汰了一部分读者。但也别忘了。她最早是一位诗人。这样炽热的爱情诗也出自她手:

“你的名字。我喃喃念着,好似在熊熊大火的城市,一个乞丐还继续挨门乞讨。”

对于语言。她天生敏感。

如同大部分法国作家一样,尤瑟纳尔在写作上惯用长句(这就十分考验翻译)。而且她不像塞利纳那样口语化(《长夜行》中如同弹奏乐器一般喷薄而出的连续情绪,可以为读者带来很强的阅读快感),她的视角是超越性别,甚至超越个人的,你初来乍到便很可能搞不清这些文字究竟出自一个男人之口还是女人,是人类抑或是上帝在发声。她的情绪很节制,节制到你会时常被她那近乎刻薄的理性击倒。而不由得倒吸一口冷气:一个人,为了追求真实,居然能狠心做到如此地步。但如果你足够敏感,仍能嗅到不动声色的文字底下所蕴含的女性天属的优美感。奇妙之处在于她很轻易就将困扰多数艺术创作者的难题解决掉了:不错。她那么强大,无论是对她自己还是她笔下的人物,她眼中的这个世界……统统毫不心慈手软,因为她追求真而不愿有任何妥协。但可怕的是,在完成上述种种的同时,她仍是美的。我这样认为,而这一点,比承认她的博学、大气与理智等其他优点更为重要。

她生于1903年的布鲁塞尔,父亲来自法国北方一个古老的贵族家庭。尽管为人风流倜傥。却总是尽力满足着小女儿的要求。母亲则是比利时人,有一个好听的名字——费尔南德。生下女儿10天后,费尔南德便因产后腹膜炎去世。尤瑟纳尔坦言对母亲没有多少感情,成年后去到母亲的坟前,也只不过投上一个淡漠的目光一“因而我在精神上和肉体上对她同样冷漠。她的坟差不多像一个陌生女人的坟一样,并不引起我更多的温情,人们只是出于偶然,向我叙述了那陌生女人的临终情形”。也许这样的态度,对一名传统的中国读者而言稍显“冒犯”。但更令人吃惊的,还在后头——“她变成了人们所看到的死人模样:完整的封闭的一块,感觉不到光、热和触摸,不呼吸也不发声说话。不再摄取食物让营养变成自己的一部分机体”。用这样冷酷的笔调写自己母亲濒临死亡的场景,仿佛一名置身事外的第三者,丝毫不眷顾血缘关系也就不注入一丝丝温情或怜悯,寒意从笔尖直渗入读者的心里。

我不能说,这就是尤瑟纳尔。却不可否认。她与缘分清浅的母亲的关系,以及对此毫不遮掩的态度,的确吸引了我。震惊,却又欣赏着她的超然,在内心深处认同着她致力于追求自我的完善。并随着对她了解的加深,领会到她藏在那些不动声色的文字背后的,虔诚的心。“我目前的岁数是她在1903年6月18日的两倍多,我俯下身详细观察着她,就像尽量要理解一位少女却未能如愿以偿。”

我想你已经发现了,一开始我就宣称不够格写尤瑟纳尔,却仍在小心翼翼又力不从心地谈论着这位我最喜爱的法国女作家,而且并非安心地专注于分析她的某部具体作品。而将看似贪婪的触角伸向了她整个人,她的家庭,人生……这听起来实在有些傲慢。我可以保证的是。我的所知所想皆来源于她本人“亲口传述”的第一手资料,而绝非道听途说。事实是,我在看她的自传。这本书,她取名为《虔诚的回忆》。

在法国安宁地度过了优裕的童年及少年时代后,尤瑟纳尔游历了欧美多国,并在此期间创作了大量的诗歌、剧作、小说、散文及艺术评论,数不清的荣誉纷至沓来,1980年,77岁高龄的她更是成为法兰西学院第一位绿袍加身的女院士。除此之外。她还是个出名的双性恋。但这些在名为自传的《虔诚的回忆》中,都未曾被提及。

这真是一件有趣又古怪的事情,在自传中,她却几乎不谈论自己,而单纯在写她的家族。甚至追溯到比遥远更远的历史黑洞中去。而从对她的亲人们的认同与抗拒中。又使我们得以窥见她自身那独一无二的灵魂。

我们知道。博尔赫斯的许多短篇小说带有明显的幻想特质,他喜欢为幻想中的人物、凭空捏造的事物写传记和评论,赋予他们历史的温度,使之看起来是真实可信的。他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创造者。将完全子虚乌有的东西填充血肉,化为完整的存在。人们被他吸引,因为他无疑拓展了小说艺术的宽度,文学在他这里变得充满游戏趣味而不再是抒情的载体。文学是活的,还会不停变幻。而你忍不住期待并享受那永不停歇的变幻中所包含的愉快。

尤瑟纳尔的做法恰恰相反却更让人惊讶——她把真实的历史尤其是她自身的历史写得像一部美轮美奂的小说。没有多少人像她这样写自传——对确定无疑的东西故意投以看似模糊实则审慎的目光,就像一个视力正常的人却要戴上眼镜来打量这个他早已熟悉的周围世界。像她这样的聪明人,难道不知如何可以使自己更轻松和舒适吗?但她却总是选择不轻松的那一种方式,因为它逼近那个真实、唯一、无限……她走访了市政府和公证处为了查看那些年代久远却正式的文件,收集了大量资料,“那都是二手材料或经过多次辗转得到的”,甚至不放过“人们不经意地扔到纸篓里的残缺的信件和笔记”,不厌其烦地从中挖出新的可能性。不说谎言,也绝不复述什么陈词滥调。她一贯的做法。即使到了这一刻也不愿软弱与放松,于是呈现在读者眼前的这部浩瀚家族史,依旧是真实、完满,却又超乎这二者之上的,是美的。没有比这更为“虔诚”的回忆了。它体现出作家的良心与文学的尊严。endprint

猜你喜欢

女作家自传母亲
陈独秀的自传缘何戛然而止
云的自传
等待三天
《李敖自传》
给母亲的信
邵洵美主编“自传丛书”始末
一则故事 改变一生
悲惨世界
送给母亲的贴心好礼
等待三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