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感受文明

2016-05-12辽宁省实验中分校初中部高姗姗

人生十六七 2016年30期
关键词:潜移默化垃圾学会

文+辽宁省实验中分校初中部 高姗姗

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感受文明

文+辽宁省实验中分校初中部 高姗姗

柏拉图说过:“一个人若受过真正的教育,他就是最温良最神圣的生物;但他若没受过教育或受到错误的引导,他就是世间最难驾驭的东西。”教育不是单纯的文化传递,它是一种人格心灵的唤醒,唤醒学生生命中的灵性和智慧。真正的教育就是激活学生的内驱力,对学生自我约束的教育,我们只需要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文明氛围。润物无声的文明教育虽无痕,却有着惊人的力量,润物虽无声但能处处听雷声。怎样才能做到“润物无声”的文明教育呢?

注重无声的校园文明建设

校园文明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对学生的文明习惯有着巨大的影响。学校不仅是学习文化知识的场所,更重要的是育人的阵地,它担负着培育一代新人的历史重任。在学校接受教育的青少年学生,生理,心理尚未成熟,可塑性大,模仿性强,辨析能力差,很容易受外部环境的影响。“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没有良好的教育环境,容易将学生引向歧路。作为育人阵地的学校理应创造一种适合学生健康成长的外部环境。利用学校可利用的资源建设学校的文明,让学生在大的文明氛围中,养成文明的习惯。文明校园文化能给学生创造一个有形而庄重的心理“磁场”,能在无形中统摄学生的灵魂,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作用。丰富多彩的校园文明建设内涵,将会成为全面育人的辐射源,成为素质教育的能量库,形成一部无声的教科书。

实验中学分校特别重视学校墙壁文化建设,比如走廊粘贴着耳熟能详的十二个词,家喻户晓的二十四个字,“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民主、法制,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24个字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无论什么时候,什么年龄的人都要努力把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变成日常的行为准则,进而形成自觉奉行的信念理念。我们学校将这二十四个字贴在走廊,就是为了让学生时时刻刻都会想起它,践行它,甚至传播它。

每天中午、晚上学校都会利用校园内的校广播电台、校园生活版等宣传媒介,而宣扬的内容也多种多样,多姿多彩。有时会宣扬先进的集体,去做我们学校的标杆;有时会宣传个人的先进事例,甚至我们年级的标兵。这是在无形的为学生提供文明模范,为学生指明前进方向,为同学铺满文明的道路。

实验中学每周日都会举行一次不同主题、不同形式的班会,去发现、讨论并解决生活中的问题。遵守规则、尊重文明、放飞心情,追逐梦想……在各位老师的开导下,在各位学生的交流下,每位学生都会将文明牢记在心,用这种方式,老师们不露声色地向学生传递了文明。

摒弃“说教”文明,提倡“体验”文明的教育

每位教师都应明确,学生的社会性源于对生活的认识。对学生而言,体验和感悟才是最好的教育,只有学生真心感悟、亲身体验到的东西、领悟出的道理,才能最终沉淀到他的内心深处,成为根深蒂固、不易改变的一种素质、一种能力、一种习惯、并能伴其一生,受用一生。在许多学校,我们时常能看到学生随手乱扔垃圾、在食堂吃饭后不收拾餐盘的现象……很显然,这些学生都没有养成讲文明的好习惯。对此,我们教师为其讲道理,甚至采取大声呵斥乃至惩罚的措施,但却收效甚微。此时,我们应该让学生亲身体验去代替教师的口头说教。

比如:我们初一年级各班选举了“文明形象大使”。操场上,这些大使一次次弯下腰,一次次捡起学校各各角落的脏兮兮的垃圾,一次次践行着自己当初立下的“文明”的诺言,一次次带领着身边同学走向文明的彼岸。在实验中学,文明也不仅仅属于这些“文明形象大使”,他们在强化自己的同时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身边的同学——无论是男孩还是女孩、低年级还是高年级,都在这些榜样的力量的催促之下学会了文明、践行了文明。在这样的影响之下,他们都有着初步正确的价值观,有明辨是非的能力,有向他人学习的动力。这种不露声色的道德教育远比厉声呵斥的效果好得多,也让学生们收获了文明的真谛——文明不仅仅是捡垃圾、不说脏话、尊敬长辈、团结同学,更重要的是在自己做好文明人的基础上把文明传递给身边的人。这是一种为社会奉献的精神,也是我们实验中学教师的共同企盼。

我们还开展了“静待花开”发现身边文明的行为征文活动,让学生时刻用心发现周围同学文明的故事。比如:我们的学生看到过运动场上800米运动员在跑道上拾起一块石头而丢掉了第一名的成绩;在食堂看见过用卫生纸把其他同学倒饭时撒在外面的饭包好;甚至看见过为了捡拾那草丛深处的垃圾而弄得遍体鳞伤;还看见过为了不给环卫工人的清扫带来困难,初二学生主动制止初一学生踩碎落叶的举动;看见过学校的浏览书架上经常被默默无闻的学生整理得非常整齐的细节……同学们用心发现身边的文明,在他们寻找文明的人或事时,这就是一种无声、无形的教育,在寻找的过程中就是对文明的一种学习。

我们还成立了“学雷锋志愿者”来捡拾校园垃圾,不是把美化校园当做是一种义务,而是一种责任。文明的传递就是一种行为的相互影响,大家相互提醒这相互给别人做出榜样。一位社会科学家指出,在一个相对干净的环境里,学生的自律意识也会增强。文明素养也就是在自律与他律中规范约束出来的。

坚持“正强化”教育的原则

良好的氛围本身就是一种教育。实验中学初一年级在学校走廊中厅的浏览书架上摆放了初一年级学生假期自创的一本本书,学校并未束之高阁,而是完全对学生开放,管理似乎太粗疏了,可恰恰如此,学生反而格外小心,学生精美的书一直保存完好,从未丢失过。我想这真是实验中学为学生营造了一个重视文明,尊重文明的校园氛围。

在营造文明氛围时,教师应始终坚持“正强化”的原则,以正面教育为主,尽量少说“不”和“不许”,多说“应该”。比如:把“不准说脏话”改为“礼貌使你高雅”;“不许乱扔垃圾”改为“收敛一块垃圾,收获一方温馨”;把“不许踏踩草坪”改为“你对我好,我对你笑”……对讲文明的学生,更应该注重大力表彰、鼓励、宣传,让学生产生自豪感,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逐渐成长。

这也是心理学实施和谐教育的理论——对学生的优良行为要强化,对他们的不良行为要淡化。如果孩子生活在批评里,他们就学会谴责;如果孩子生活在敌意里,他们就学会争斗;如果孩子生活在恐惧里,他们就学会忧虑;如果孩子生活在嘲笑里,他们就学会畏缩;如果孩子生活在嫉妒里,他们就学会妒忌;如果孩子生活在羞耻里,他们就学会内疚;如果孩子生活在赞美里,他们就学会欣赏;如果孩子生活在认可中,他们就学会立志;如果孩子生活在公平中,他们就学会正义;如果孩子生活在亲善中,他们就学会了尊重;如果孩子生活在优雅里,他们就学会了文明。

任何的教育需要无痕,因为教育是心灵与心灵的融合,灵魂与灵魂的对话,智慧与智慧的碰撞,生命与生命的互助。掌握这种技巧,让学生观微知著、触类旁通、自省自悟、豁然开朗、享受成长。

猜你喜欢

潜移默化垃圾学会
垃圾去哪了
那一双“分拣垃圾”的手
学会分享
倒垃圾
倒垃圾
精读深悟 复述出彩
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如何渗透德育教学
谈诵读经典诗文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学会分享
学会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