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如何渗透德育教学

2016-12-28胡蓉

散文百家·下旬刊 2016年11期
关键词:潜移默化信息技术教育德育渗透

胡蓉

摘 要: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春风吹遍大江南北,作为信息技术教师,要完成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贯彻思想道德教育的基本职责。本文以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学为切入点,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思考,总结了一些自己的观点,有待商榷。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育;德育渗透;潜移默化

信息技术课程为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而设置,它既体现科学精神,又强化人文精神。作为一门独立的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工具课程,信息技术在新课程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

然而,目前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更多关注的是学科内容,很少探讨道德问题,而在德育课上,教师所讲内容又多远离信息道德的领域,多数学生的信息技术道德基本上处于“道德任意”的状态,而不是教育所期求的“道德有序”状态。因此,如何把符合时代潮流和社会规范的思想观念、道德准则结合起来,穿插、渗透到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已经成为教育工作者值得深入探讨的研究课题。

一、信息技术课程中渗透德育教学的内容

1.时时处处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中明确提出爱国、守法、明理、诚信,一个人只有热爱自己的祖国,才能立志为祖国效力。所以,每个教育工作者在教学工作中就要时刻不忘关心和支持青少年的理想信念,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伟大的民族精神,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英雄主义历史观和爱国信念。

例如,在一节以“让我们向抗击雪灾的英雄们致意”为德育主题的信息技术课中,笔者通过“英雄事迹搜寻、卡片制作、卡片送英雄”三个情境,在引导学生复习所学信息技术知识的同时,学习英雄事迹,加深学生对高尚的职业道德和舍生忘死的爱国主义精神的认识。具体地,本节课的信息技术教学目标是学会对信息素材进行有目的的加工。教师在课前安排学习任务,要求学生以小组合作方式通过网络搜集“抗击雪灾中的英雄事迹”,并要求小组课前商议好赠送电子卡片的方案,目的是引导学生提高信息获取的能力和培养他们协作学习的能力。课上,教师首先进行关于信息加工的基本知识的讲解,然后通过小组协作学习和个别指导的方式,在听取小组搜集素材和拟定方案的汇报后,根据各小组的不同需求,进行相应的指导,最终通过网络论坛发帖、发送电子邮件等方式发送卡片。经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在课后反映,他们不仅体会到学习信息技术的乐趣,更是在“事迹报告会”和亲身体验的情境中充满了对英雄人物的敬仰,提升了对爱国主义精神的认识,而且在共同学习中促进了友谊。

2.贯彻始终渗透信息道德教育。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而信息道德却把握着学生个体信息素养的方向。信息道德借助信息技术实现,反映了人类在信息社会中道德关系的基本要求,是人类在整个信息交流活动中所应具备的道德品质。

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渗透信息道德教育就是为使学生养成遵守信息行为规范的习惯,使其信息行为能与社会的文明和进步的总目的相协调。例如,随着信息技术课程成为我国中学的必修课程之一,各学校纷纷加大了计算机、网络设施等硬件及软件资源的投入力度。然而,这些高新科技设施常因其精密性而易损坏,学生也会因其操作不当或者出于好奇心理,而有意或无意地导演“恶搞键盘”“乱点鼠标”“拿删除他人文件取乐”等恶作剧。这些不良信息行为都会使得信息技术学习资源的使用效率大大降低。对待学生的不良信息行为,信息技术教师应当首先尽量保持客观和中正态度,然后通过说理诱导和榜样示范等教学方法,实现信息道德教育在“情”“理”之中潜移默化地进行。

二、信息技术课程中渗透德育教学的策略

倡导信息技术课程中渗透德育教学,是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理科教育思想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具体体现。然而,信息技术课程毕竟不能替代思想品德教育课程的存在,反之亦然。作为信息技术教师,既要完成本学科的教学任务,又要达成渗透德育教学的目标,就必须实施一定的教学策略。

1.把握学生心理特点与道德认识水平,因材施教。

中小学学生正处在青春发育时期,这一年轻群体的心理处于懵懂而又急切渴求知识的状态,与此同时,他们又缺少明辨是非的能力。面对“信息海洋”,倘若没有养成良好的信息行为习惯,他们极容易“迷失”、陷入“网瘾”,深受不道德的网络信息传播和社会生活中存在的不良信息的欺骗与伤害.

而对于这一年轻群体,由于他们的成长经历和生活背景的不同,又会存在着个体的性格差异、不同的心理承受能力和道德认识水平。因此,信息技术教师必须了解自己的每个学生,把握这一群体里每个个体的心理特点和道德认识水平,“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才能更好地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德育教学的工作,顺利进行个体化教育。

2.提高教师修养,寓德育于“情”“理”之中。

信息技术课程中的道德教学主要是通过信息技术教师进行的,教师的政治意识、思想品德、情感等都会通过言传身教对学生产生导向作用。“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只有具备专业的学科知识、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发掘出素材的思想性,机智灵活地找准信息技术与道德教育的结合点。

因此,作为信息技术教师,要完成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贯彻思想道德教育的基本职责就必须做到努力钻研业务、切实提高自身修养,既要传授知识、技能,还要关注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要针对学生年龄特点、结合课程特点,挖掘德育素材,整合教育资源,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传统美德教育和民主法制教育等道德教育,最终在此渗透过程中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境界。

猜你喜欢

潜移默化信息技术教育德育渗透
信息技术教育促进学生多元智能发展
信息技术教育促进学生多元智能发展
选课机制下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研究
润物细无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