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目标贯通 有效合作”实施思想政治课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2016-05-11王国平林斌

广西教育·B版 2016年3期
关键词:经济生活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教学

王国平+林斌

【摘 要】针对小组合作学习实施过程中,由于部分教师缺乏目标贯通意识,导致小组合作学习有其形而无其实,严重削弱了教学的效果,甚至背离小组合作学习的初衷的问题,以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1《经济生活》第二课第二框题《价格变动的影响》一课教学为例,对教学目标如何贯通于小组合作学习的始终,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进行思考。

【关键词】高中 经济生活 小组合作学习 有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3B-0039-02

合作学习是小组或团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指出:“要结合相关内容,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为学生提供足够的选择空间和交流机会,能够从各自的特长和关切出发,主动经历观察、操作、讨论、质疑、探究的过程,富有个性地发表自己的见解,以利于培养务实态度和创新精神。”由此可知,合作学习是高中新课程教学提倡的学习方式。作为教师,我们应积极“创建学习共同体,鼓励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平等沟通,分享交流,在学习中学会合作,在合作中得到发展”。但是,根据我们对一些课堂实施小组合作学习过程的观察,发现有不少老师存在教学目标不清晰、合作任务不恰当、问题情境指向不明、评价引导不到位等一系列问题,归根到底,就是缺乏目标贯通意识。因此,强化教学目标意识,使之贯通于小组合作学习的全过程,对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将以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1《经济生活》第二课第二框题《价格变动的影响》教学为例,就教学目标如何贯通于小组合作学习的始终,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谈谈几点看法。

一、明确目标,把握方向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方向和灵魂,准确把握教学目标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前提和基础。目标不明,则教学就会失去方向。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学家布卢姆说:“有效教学始于知道希望达到的目标是什么。”就像作战一样,指挥员必须知道目标是什么,才能充分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最快地取得战争的胜利。因此,教师在组织实施小组合作学习之前,必须明确教学目标是什么。教材和课程标准是确定教学目标的依据。在《价格变动的影响》一课的教学中,我们根据对教材的解读和对《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的研究,确定了“理解价格变动对消费需求的影响,作出正确的消费选择,提高参与经济生活能力,培养理性消费意识”的教学目标。围绕着此目标,我们设计了学生的合作探究活动:让学生分组调查家庭主妇、工薪族以及学生等群体的消费情况,搜集相关数据,分析研究商品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高档耐用品、替代品以及互补品消费需求的影响,学会理性消费和灵活消费。小组合作学习始终围绕着教学目标而进行,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水到渠成。

二、合作环节,细化目标

教学目标具有整体性,不可能在某个环节全部完成,必须将目标具体化和细化到教学的各个环节。

所谓“饭要一口一口地吃,路要一步一步地走”,就是这个道理。教师应该对自己设计的每一个教学环节都问一个为什么,明确每个环节的教学设计的意图。比如,导入环节,设疑激趣;小结环节,概括归纳,理清知识逻辑;检测环节,练习作业,巩固新知。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内容不同,教学目标也不一样。比如,价格变动对商品需求量的影响,包括生活必需品、高档耐用品、替代品和互补品等几种情形。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设计小组合作学习任务的时候,必须使合作学习任务与教学目标相对应。比如,《价格变动的影响》一课,我们布置第一小组的任务是调查家庭主妇,了解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的影响,培养勤俭节约意识;第二小组的任务是调查上班族,了解价格变动对高档耐用品的影响,培养合理消费和适度消费意识;第三小组、第四小组的任务是调查学生族,了解价格变动对替代品需求量的影响,培养理性消费和灵活消费意识。合作任务和教学目标一一对应,具体细化,有利于整体教学目标的达成。

三、问题情境,指向目标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各科教学中要讲究实际效果,克服形式主义倾向,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小组合作学习也要注重实效。有的老师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只是为了追求学习方式的多样化,比如,有的教师安排讨论时小组和小组之间距离很近,相互干扰,教室里叽叽喳喳一片,每个人都在说话,但都听不清其他人在说什么;有的老师提出问题后,催促学生:“快快快,抓紧时间!”有的学生还来不及认真思考,有的小组还未真正进入合作学习主题,老师就已经让小组代表展示了;有的老师设置的问题情境指向不明。比如,一位教师在执教《消费及其类型》一课时,设计了“助师圆梦”的主题让学生分组讨论:“老师单身,月薪3000元,该不该买汽车?如果买,可以买什么汽车?”学生讨论之后,小组代表发言,有的认为老师不应该买车,因为收入太低;有的认为老师应该买车,因为无车无房,对恋爱婚姻会带来不利影响;一些学生代表甚至拿老师调侃,认为教师应该买宝马,引来笑声不断。学生表现很活跃,但仔细观察便会发现,这节课只停留在形式上的热闹,教师不善于捕捉学生发言中有价值的东西,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其中的消费心理和比较不同消费行为的差异,没有真正激发学生深层次的思维,偏离了教学目标。要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问题情境的设置必须指向教学目标的实现。在《价格变动的影响》一课教学中,笔者设置爆米花价格上涨而薯片价格不变的相关情境,让学生在爆米花和薯片之间进行选择,同时思考“爆米花与薯片是什么关系?爆米花价格上涨对薯片的需求量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学生通过思考,理解了爆米花和薯片是替代品的关系,某种商品价格的上涨会造成替代品需求量增加。情境的设置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能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心理共鸣,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选择中学会思考,在思考中学会选择。

四、成果展示,达成目标

成果展示是小组合作学习最精彩最关键的环节。因为它为学生展示才华提供了平台,在这里可以听到学生的不同见解,不同思维获得交流和碰撞,学生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当中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在《价格变动的影响》一课中,为了让学生理解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学会灵活应对市场变化,培养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笔者设置牛奶价格上涨的情境,让学生分组讨论并扮演不同角色,说明“如何根据市场价格信息完善营销手段”,让学生在体验感悟中提升自己的行为能力。学生小组有的提出降低成本;有的提出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有的提出独特的营销手段……各小组展示出来的创新性思维成果异彩纷呈,优生受到鼓励,学习困难的学生也能尝到成功的喜悦,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自信心油然而生。

五、教师引导,升华目标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但不能因此把小组合作学习理解为放羊式学习,并不是说教师可以撒手不管。有的老师让学生开展合作学习的时候,站在教室一边不知道要做什么;有的老师对学生的合作学习缺乏点评及引导……这些现象都只会使小组合作学习停留在浅表层次,缺乏提升,甚至教学目标得不到落实。比如,有一位老师在执教《色彩斑斓的中华文化》时,为了让学生区分高雅文化和通俗文化,让学生分组拟定春节联欢晚会的文艺节目。学生参与积极性很高,讨论热烈,最后各组都制订出节目并在全班同学面前展示,搏得阵阵掌声。每个小组都认为自己的节目很精彩,老师也满怀喜悦地宣布下课。可是,由于教师对学生的节目并未给予评价引导,有的节目里面就有可能存在庸俗的内容,学生就有可能甚至以俗为美,以俗为荣,高雅文化和庸俗文化混淆不清。按照工具论的观点,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工具,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合作者。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必须在多种角色中切换,适时发挥作用。合作前,教师要提出要求,使学生明确规则,掌握合作技能;合作中,教师要适时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尽量多走动,观察、倾听,当学生遇到学习障碍时,教师要予以点拨使学习进一步深入;学生展示学习成果时,教师要及时予以客观评价,发挥引导作用。在《价格变动的影响》一课教学中,我们让学生分组讨论调查数据,画出价格变动对消费影响的坐标图并进行解释,其他小组评价,教师再进一步点评。学生对价格变动的原理知识既有直观的感受,又深刻地理解。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教师充分发挥评价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导向作用,不仅有利于学生形成合作意识和合作技巧,出色完成学习任务,而且能使学生获得精神上的鼓励,对他们以后的学习产生深刻的影响。

总之,坚持目标贯通意识,是实现高效教学的关键。我们广大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目标意识对有效教学的重要意义,在实施小组合作教学的过程中,始终贯通教学目标意识,不断地积累经验,才能使小组合作学习不断走向成熟,发挥更大的教学效益。

【参考文献】

[1]姚利民.有效教学论:理论与策略[M].湖南大学出版社,2004

[2]关景双.我的教学主张“目标贯通”是语文教学的旨趣[J].《新课程(综合版)》,2009(11)

[3]韩莹.课堂教学中实施有效合作学习的策略研究践[J].2014(5)

(责编 卢建龙)

猜你喜欢

经济生活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教学
浅谈高中经济生活课学习策略的几点建议
如何提高中学生参与经济生活能力的探讨
基于货币视角的“经济生活”的逻辑分析
“合”乐而“不为”
高中历史“自主导学”模式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反思
浅谈高中英语有效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刍议初中地理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
新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
加快中职会计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有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