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育实习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2016-05-11陈迪三李勇刚谢国榕

广西教育·C版 2016年3期
关键词:教育实习评价体系

陈迪三+李勇刚+谢国榕

【摘 要】从教育实习评价体系的三个方面入手,深入分析当前教育实习评价存在的问题,揭示存在问题的深层次原因,并提出解决教育实习问题的有效对策。

【关键词】高师教育 教育实习 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3C-0097-02

高等师范院校作为培养高素质教师人才的摇篮,如何培养出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教师人才是高师教育的第一要务。因此高师教育必须在基础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在专业设置、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实践教学体系、教学管理及教学评价手段等方面深入进行教学教改,其中教育实习评价体系改革是教学评价手段改革的重要环节之一。

教育实习是高师教育一门综合性的示范性课程,是理论与实际教学相结合的重要体现,是高师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每位师范生从事教育职业必然经历的教学环节。当前教育实习工作一般认为主要包含教学工作、班主任工作及教育调查三个部分,其中教学工作是重中之重,教学工作质量直接影响教育实习成绩的高低。但就笔者近几年亲身的教育实习工作经历与观察,教育实习工作存在许多问题需要深入探讨和解决,其中主要问题出现在教育实习评价体系方面,比如评价指标系统不完善,评价指标权重系统的确定缺乏科学性,评分标准系统设置不够合理。鉴于此,本文从教育实习评价指标体系的三个方面:评价指标系统、评价指标权重系统及评分标准系统入手,深入分析当前教育实习评价存在的问题,及产生此问题的深层原因,并提出解决教育实习评价问题的有效对策。

一、教育实习评价存在的问题

(一)评价指标系统不完整

依据调研及纵观有关教育实习的参考文献,当前绝大多数高师院校的教育实习评价指标体系仅关注教学工作、班主任工作及教育调查三个部分,忽略教育实习的前期准备、实习工作总结以及实习生的品德修养、个性品质、创新能力等教师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评价。教师实习前期准备是有效开展教育实习工作的基础,是保障达到教育实习目标的前提,教育实习前期准备的内容包含形成端正的实习态度、具备过硬的专业基础与教育理论知识、具有较好的备课与讲解技能、摸清中学基础教育改革的现状以及熟悉中学教学与管理的规律等。教育实习总结是实习生对教育实习各环节进行全面的分析研究,综合各方面情况的结论,是实习生对自我进行教育实习定性评价的重要体现,也是学校对实习生进行教育实习成绩评定的重要指标之一。教师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是教师在职业生涯稳定向上发展所具备的某些潜在的要素,具体包含教师的品德修养、个性品质以及创新能力等。教师从事教育职业必须具备某些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具备较高的教师综合素质,否则根本无法面对基础教育改革与教育信息化带来的双重严峻挑战,更不能保证有效的教学质量。

(二)评价指标权重系统缺乏科学性

任何综合评价体系都必须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它是反映构成评价指标体系各成分之间的数量比例关系。当评价专家无法通过经验确定评价指标权重时,寻求确定评价指标权重的客观性是一个严肃的科学性问题,应当依据科学有效的方法来确定评价指标体系的权重。当前高师院校的教育实习评价主要依据教务管理部门发布的教育实习工作文件要求开展教育实习的评价工作。其中文件仅规定实习成绩评定体系,见表1。由于各师范专业的实际情况不一样,也无法提供明确的评分标准且实习成绩评定体系存在指标系统以偏概全,进而导致权重系统不能真实反映教育实习各评价指标之间的内在关系,也不能真实评价学生教育实习的工作能力,影响了评价信息的反馈、激励作用以及教学的改进与指导作用,最终导致教育实习评价存在缺失。

(三)缺少科学、全面、明确、量化的评价标准

评价是按照一定的价值观和一定的质量标准对客观事物价值判断的过程,同样,教育实习评价也要依据一定的教育价值观与质量标准来评判教育实习活动的价值。目前国内众多高师院校由于各专业实际情况不一样,要么为保证适用的通用性制定了笼统、含混不清、难以操作的教育实习评价标准,要么根本未制定教育实习评价标准,教育实习指导老师在进行实习评价时过度凭借自身的主观经验,导致教育实习评价存在不科学、不公平、不合理的问题,影响了学生实习的积极性,也无法获得有益的教学反馈信息与指导作用,长此以往,必定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与办学水平。

二、解决对策

(一)提升教育实习在本科办学合格评估中的分量

教育部对高师院校进行本科办学合格评估应重点加强教育实习材料的审查力度,从教育实习指导文件、指导老师的指导资格、教育实习基地、教育实习过程管理及教育实习评价等环节进行严格审查,施行一票否决制,促使高师院校各级领导高度重视教育实习的重要意义与重要性,务必建立完整、规范的教育实习管理制度,充分保证高师院校能够培养出专业基础理论扎实,教育教学技能过硬的高素质教师专业人才,并能很好适应新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

(二)建设切实可行的教育实习管理制度

执行教育实习评价的院系部门应将教育实习评价存在的问题以报告的形式向学校教务主管汇报,使其清楚了解当前教育实习评价存在的问题的严重性,并由教务主管部门统合学校各方人力与物力,通过到相关高师院校调研与研讨并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开展教学实习管理的制度建设。比如,还可以教改项目的形式开展相应的教育实习管理与评价的研究工作,形成切实可行的教育实习评价标准。同时高师院校的教务主管部门应该设立专人负责教学实习的各项工作。

三)以专业区分制定教育实习评价指标体系

教育实习是高师院校师范专业一门综合性的实践课程,牵涉内容包含较多方面,不同的专业情况也不尽相同,且教育实习评价指标体系不能以偏概全。因此,教育实习评价指标体系的确定应当由高师院校的教务主管部门主导,相关专业院系具体执行,制定教育实习评价指标体系,同时应当邀请教学改革专家、教育实习指导老师、学生等一起研讨,共同明确教育实习的历程及评价的主要内容,进而确定教师实习评价的指标系统。

四)依据科学方法确定教育实习评价指标的权重系统

教育实习评价指标系统反映的是教育实习评价的宏观对象,但各指标系统在教育实习评价体系中的重要性及内在关系就需要以量化的形式呈现,因此各指标系统的权重必须依据科学的综合评价方法确定,这就需要特定的专业人士发挥其特长。比如利用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人工神经网络评价法等现代的综合评价方法,由于各综合评价方法存在的一定局限性,有时需要多种评价方法相互结合运用方可确定。

(五)制定可操作性强的教育实习评价标准

教育实习评价标准是教育实习评价对象的微观指标,是反映教育评价对象达到评价指标要求的尺度。因此教育实习评价标准需要量化且教务管理部门、教育实习评价执行者、中学教学法专家、教育实习指导者等各方应反复进行研讨并综合确定出科学、明确、合理、量化的具有可操作性的评价标准。

新一轮的基础教育改革在如火如荼地推进中,对教师综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教育实习在高师教育中的作用也将更加重要,公平、公正、科学地进行教育实习评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客观反映高师院校培养人才的质量。

【参考文献】

[1]邹园.体育教育专业教育实习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研究[D].首都体育学院,2012

[2]陈亚君.师范院校生物学专业教育实习评价体系的构建[D].华东师范大学,2010

[3]林浩亮,王革,黄景忠,曲中林.高等师范院校教育实习评价指标体系的改革和设计[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8(29)

猜你喜欢

教育实习评价体系
实习日记在师范生专业成长中的应用
《UG NX机械产品设计》课程项目化教学的改革研究
评价体系小改革职业技能大提升
以心育推进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建立的研究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体系研究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对策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数学师范生认知结构对教育实习所产生的影响
对高师数学教育专业实习改革的建议
教育实习与教师专业发展